讓西晉王朝直接崩潰的八王之亂,西晉諸王相互攻殺的背後

2020-12-12 知歷史工作室

八王之亂,在歷史上也是個異數。大一統的朝代不是沒出現過藩王內亂,但大多數在王朝前期,而且在平定內亂後王朝大一統的凝聚力更強。漢朝就是如此,元朝、明朝更明顯,清朝也不例外。

八王之亂就出現在西晉王朝前期,但是這個強盛的一統王朝竟然直接崩潰了。這不能不讓人仔細分析大崩潰之前的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

眾所周知,八王之亂摧毀了西晉的統治基礎。「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當初司馬懿借鑑曹魏妄圖重建中國的封建制度,希望再來個八百年,最起碼四百年的。

八王之亂,最先便是統領禁軍的趙王司馬倫協同齊王司馬冏起兵殺掉了賈后。

永寧年間(301年),趙王司馬倫毀掉惠帝自立。

司馬倫謀反以後,駐紮許昌的齊王司馬冏起兵徵討司馬倫,駐守鄴城的成都王司馬穎與駐守陝西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起兵回應。

洛陽城中的禁軍名將王輿也起兵抵制司馬倫,迎來惠帝復闢,殺掉了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以大司馬的真實身份進到京都輔政。

從八王之亂看出西晉王朝的特點

八王之亂,相互攻殺,沒有另立中央,這一點是和漢朝的吳楚之亂最大的不同,也不像明朝的靖難之役。從這次變亂之中,可以看出西晉王朝的特點。

泰始元年(277年),司馬懿制訂了王國置軍的規章制度,將封國分成大、次、小三等,不一樣級別可置不一樣數量的軍,但是,各王沒有地區行政權。同祖稱王的大國轄屬民戶兩萬戶,置軍從上到下三軍5000人。

之後又讓諸王擔任地區大都督,諸王是多少有了行政許可,又有了豐厚的部隊,如此一來,多王把握了封國的軍政實權。司馬懿本來以為即使兒孫們內鬥,最終政權還是能夠掌握在某個最強者手裡,這能促使王朝的生命力更長久。結果不盡如人意,奈何?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運轉,主要靠兩個因素:

第一,君主專制規章制度,非常是皇帝與丞相、地區首長、統兵重臣的關聯。

第二,擁有一個可以用心推行這一規章制度的統治集團,特別在關鍵的是,擁有一個有聲望、有才幹的皇帝。

二者缺一不可。西晉初年,上述2個要素基本具有。

但為什麼西晉諸王沒能實現一種封建制度呢?

尤其是八王中還有數人比較有軍事才能,能夠統治他們部下的少數民族。

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管領鮮卑;司馬越的弟弟司馬騰統治并州。

當時的胡族居住中原,他們應該下大精力處理民族事務,並想辦法開疆拓土才對。就像漢朝的諸侯王尤其像吳國、楚國、趙國在這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後來七國之亂時,漢朝中央幾乎沒有取勝的把握。

西晉諸王為何只帶災難性的惡果

明朝的燕王、寧王等人捍衛北邊,對付蒙古人!而西晉諸王幾乎毫無貢獻,只帶來災難性的惡果。這到底是為什麼?

許多人都用歷史的發展來看待問題。

柳宗元的《封建論》是這樣評價秦朝以後的「封建制度」的:「漢朝得了天下,矯正秦朝的過失,遵循周朝的制度,瓜分海內分封宗子功臣。數年之間天下大亂,漢高祖奔命扶傷不暇,被匈奴圍困平城,中了流矢,凌遲不救應的諸侯三代。後來漢武帝得到主父偃的計策實施推恩令,諸侯王才不危害中央。然而封建開始時,郡縣、侯國各佔一半,當時卻只有叛國而無叛郡,秦朝制度的優點十分明顯。漢朝之後的時代,百代之後的變化也不出於此。」

我們承認柳宗元的判斷,封建制度的好壞的展現還是有一定的偶然性的,但是為什麼西晉諸王幾乎沒有體現一點兒的「封建」優勢呢?

總結

這不能不說是西晉諸王的素質比較低下,沒有一個政治教科書所講的英雄人物。假設出現一個強者,統一諸王,即使謀朝篡位,帶來的危害恐怕也小得多,甚至不會出現「五胡亂華」的後事。

有人提出異議,這樣一個強勢人物會不會帶來天下大亂?

要知道漢朝末年的天下大亂,諸侯割據一方,幾乎每一個諸侯都有一把刷子,但是漢朝的混亂統治並沒有使少數民族起圖窺中原之心。

曹操、劉備、孫權哪一個沒有開闢疆土?使當時的少數民族「歸化」呢!所以說起這段歷史,讓人覺得西晉諸王幾乎都是孬種。

相關焦點

  • 【重要事件】:開啟「五胡亂華」序章的西晉八王之亂
    一、事件概述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
  • 西晉八王之亂,世家門閥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西晉公元一年結束了自東漢末年開始的戰亂紛爭局面,卻只經過短短的半個世紀就滅亡了, 晉惠帝在位時期發生的「八王之亂」通常被認為是導致西晉滅亡的內在原因。 「八王之亂的爆發反映了西晉時期朝廷政治的發展直接反應。
  • 西晉時期,「八王之亂」指的是哪八王?為何爆發「八王之亂」?
    大家好,我是蓬蓬說歷史,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國歷史上,西晉時期著名的「八王之亂」,那麼「八王之亂」指的是哪八王呢?「八王之亂」是怎麼爆發的?八王之亂的「八王」,指的是西晉皇族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義、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人,他們先後掌握或覬覦國家大權,又先後被殺或死於非命,並最終釀成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中國也由此進入長達近三百年的、最黑暗的南北朝時期。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正是西晉建立者晉武帝司馬炎。
  • 西晉八王之亂,為何造成嚴重後果超越歷代?
    西晉八王之亂,為何造成嚴重後果超越歷代? 中國古代封王大致有兩種封法,一種是實封,也就是既有封地也有兵權,說穿了就是獨立王國只是要效忠於中央罷了,另一種是虛封,也就是只有頭銜並無封地與兵權。
  • 簡述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嗎?
    由於八王之亂的「八王」處於《晉書》中的同一傳記,所以就有了八王之亂的說法。西晉初年的八王之亂類似於西漢初期的七國之亂,這兩次暴亂的發生都與分封制有些緊密的聯繫,因為諸侯王在地方上享有很大的特權。但是它們又有所不同,八王之亂爆發的時候,西晉王朝的建立只有26年,這是令人驚訝的。
  • 西漢七國之亂涅槃重生,而西晉八王之亂卻就此衰亡
    西漢景帝之時,因為漢景帝聽信晁錯的建議進行削藩,乃至於東方的諸侯以吳王劉濞為首群起而叛之,這就是七國之亂;而西晉惠帝時期,圍繞著皇儲和國家權柄問題,引發八王之亂。七國之亂之後,周勃率領漢軍主力直接前進到洛陽,隨後由梁國堵住叛軍前進道路,而周亞夫組織軍隊襲擊叛軍的糧道,結果就是叛軍雖多,但是無奈前進不得,有沒有了糧食,最後失敗,而這一過程僅僅用了3個月。七國之亂形勢而西晉的時候就完全不同。當年晉武帝篡魏建晉時一個有利的條件就是曹魏的皇室十分虛弱。
  • 西晉王朝的短命史:八王之亂,堪稱史上最血腥的皇權內亂
    西晉統一三國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但西晉政權卻是個短命政權,這是耐人尋味的。由於它本身誕生於亂中篡權,所以雖然統一了全國,卻沒有通過政權更迭挖掉社會動亂的根子。相反,西晉政權的產生,製造出了更多的內外動亂與戰爭因素。而「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短命史上一場皇族為爭奪皇權引發的內亂,直接導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以及近三百的動亂,堪稱史上最血腥的內亂。
  • 唐朝藩鎮之亂,西晉提前上演?這個制度是八王之亂最大幕後黑手!
    這一點在西晉尤其嚴重。而在制度上,導致那場八王之亂的就是西晉所實行的藩王都督制。都督的起源與發展 都督最初是作為監督軍隊的臨時官員而出現的。漢光武帝時期因為戰爭頻繁,軍隊出徵時暫時設置督軍御史以監督諸軍,這就是都督制度的起源。由於東漢王朝是由豪強的輔助之下建立的,因此。漢光武帝等一眾東漢皇帝都不敢對地方豪強採取過於強烈的打擊。
  • 八王之亂導致了西晉的亡國,這八王最後的結局又是怎樣的
    西晉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從公元266年立國,到公元316年亡國。如果以西晉滅掉東吳為開始,那其在中國歷史上僅存在37年,而直接導致西晉滅亡的導火索就是「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嚴重破壞了當時的社會經濟,導致了中國將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中國進入了五胡亂華時期。
  •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
    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後爆發的兩次大規模藩王叛亂,其中七國之亂是西漢初期「郡國制」留下的隱患,而八王之亂則是西晉初期「強宗室弱地方」所留下的隱患,那麼這兩次大規模叛亂,哪一個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更大呢?
  • 淺析西晉八王之亂與五胡亂華之關係
    「八王之亂」起因與結果。這完全是西晉統治集團內部各個階層強勢角力的結果,從元康元年(291年)起至光熙元年(306年),共持續16年。而且,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只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西晉,公元280年,晉武帝滅掉孫吳政權,這是自東漢末年四分五裂之後,古代中國的又一次統一。
  • 解析八王之亂始末:西晉八王之亂如何產生,到底幹了什麼?
    西晉這個王朝,很特殊。到底特殊在哪裡?西晉一朝可謂是完全流氓式承襲了曹魏的江山,但其權力架構卻被重組。公元266年,二月。司馬炎接受曹奐禪讓,建立了西晉王朝。司馬炎所想,曹魏當初如此打壓曹魏宗親,後來直接導致了曹魏政權的衰落。他的做法就是實行分封,一定要極度重視他司馬宗族的力量。這些分封在地方上的宗族勢力,無論如何,他們再怎麼兵戈相向,統御萬民的江山仍舊屬於司馬家族。這樣真的現實嗎?
  • 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究竟是怎麼回事?
    凡是喜歡讀史的人,都知道西晉有個「八王之亂」,八個王為: 1、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的第四子。 2、楚王司馬瑋,司馬炎的第五子,白痴皇帝司馬衷的異母弟弟。司馬懿的重孫子。 3、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
  • 顛覆國家政權,對國家影響深遠的八王之亂為何在西晉爆發?
    八王之亂是發生在西晉王朝統治時期的一場皇族子弟為了爭奪中央集權而引發的內亂,在最開始是由當朝皇后專權亂政所引發的。八王之亂一共歷時十六年,前前後後共分為兩個階段,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是當時的政治發展,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等方面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直接導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以及之後近三百多年的內亂,使之後的中原進入了五胡亂華時期。眾所周知,西晉王朝的奠基者是司馬懿,西晉王朝的建立者是司馬昭。
  • 八王之亂,西晉本想加強中央集權,最終卻將其變成亡國的罪魁禍首
    西晉地圖公元291年,初創不久的西晉王朝卻爆發了一場長達16年的由皇族內部引發的戰亂。同時,這場戰亂也直接導致羸弱的西晉王朝加快了滅亡腳步,乃至進入了一個長達300年的黑暗動亂時期(即五胡十六國時期),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八王之亂」!
  • 司馬懿子孫滅了三國,建立的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司馬懿後代家族——德不配位,後繼無人,後宮亂政,八王之亂……讓少數民族迅速崛起,滅了西晉而且五胡十六國亂華三百年!在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越在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諸王的勢力之後開始掌控西晉政權,並在晉惠帝死後立太弟司馬熾為皇帝,是為晉懷帝。司馬越自任太傅輔佐朝政,輔政期間不思團結官員一致對外,反大權獨攬,殺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紛紛起兵討伐。司馬越自請出徵石勒,永嘉五年(311年)司馬越在項城憂懼而死,至此八王之亂終結。
  • 八王之亂 讓西晉亡國的是哪八位王
    公元266年,司馬炎建立西晉王朝,他分封宗親和士族,把司馬家族都扶持為特權階層。尤其是鎮外藩王享有高度自治的軍政大權,為司馬家族的內鬥奠定了軍事基礎。八王之亂指的是,河間王司馬顒(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的孫子),東海王司馬越(司馬懿四弟司馬馗的孫子),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四兒子),趙王司馬倫(司馬懿九兒子),齊王司馬冏(司馬懿重孫子,司馬攸兒子),楚王司馬瑋(司馬懿重孫,晉武帝五兒子),長沙王司馬乂(司馬懿重孫,武帝六兒子),成都王司馬穎(司馬懿重孫,晉武帝第十六兒子)。
  • 西晉為什麼會發生骨肉相殘的「八王之亂」
    公元291年至306年,汝南王 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 、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兄弟之間骨肉相殘終釀「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八王之亂」血腥殘酷,歷時長達16年之久,沒有誰是勝利者。
  • 《三國全戰:八王之亂》評測:西晉亂不亂,由你說了算
    這不,第一個劇情DLC說來就來,只是,我沒想到CA居然直接帶我們穿越到了一百年之後,來到了重新統一的西晉王朝。然而,名義上是個統一王朝,但是其分裂程度甚至比三國時期更甚。由於皇帝的政策和皇室的內亂,一瞬間權力分散、諸王並起,八王之亂的大幕因此拉開。
  • 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西晉「八王之亂」爆發原因和影響
    「八王之亂」可以說是我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這次內亂不僅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而且直接引發「五胡亂華」,並導致西晉亡國。那麼,「八王之亂」到底因何發生,又產生了什麼影響呢?根本原因:司馬炎的施政錯誤,為「八王之亂」埋下了隱患司馬炎作為西晉的開國皇帝,為了確保江山永固,他在施政方面汲取了東漢和曹魏滅亡的教訓,從而制定了一套自認為極為穩妥的統治架構,但這個架構卻存在嚴重的結構問題,而這則成為了「八王之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