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5 22:27 來源:溫州晚報 瀏覽:14730
中國人都愛喝豆漿,老少鹹宜,又營養豐富。豆漿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還含有維生素B1、B2和煙酸,在歐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譽。幾乎大街小巷的早餐店都有賣豆漿,其中有自家磨的,也有從廠家進貨的,還有很多自稱「現磨」的豆漿。
可就在前不久,肯德基鬧出了豆漿粉調製「醇豆漿」的事件,讓眾人對街頭的豆漿產生了質疑:這些豆漿是否都如他們所說的那般「醇正」?本期《好奇實驗室》將家庭磨製的豆漿與市場上常見的豆漿進行對比,這些號稱現磨、醇正的豆漿是否都如他們所宣傳的那樣!
□思思 文/攝
實驗
小編在最近風靡的「老東北」現磨豆漿坊買了一杯黃豆漿,價格為2元/小杯,又在「永和豆漿」買了一杯甜豆漿,價格為3元/杯。從口感上來說,「老東北」豆漿的豆味明顯要比「永和」的足,而且喝起來感覺更加濃稠;「永和」的豆漿則是比較爽滑。從色澤上來說,「老東北」偏黃,「永和」的顏色則要白許多。
為了做對比,小編特地購買了1斤黃豆,用自家的豆漿機磨製「純豆漿」,並且根據業內人士的建議,分別做了三次實驗,觀察是否能像買來的豆漿那樣濃稠、爽滑。
實驗品:從市場上隨機購買的黃豆1斤,價格為3.8元
實驗設備:九陽營養王豆漿機
實驗前準備:將黃豆洗淨,並浸泡一夜,以使其被充分泡開。
失敗
實驗一:按照豆漿機說明書上的標準量,1杯黃豆加900ml水
實驗結果:豆漿成純白色,口感上偏淡,遠不如「老東北」的濃稠,也不如「永和」的爽滑。
失敗
實驗二:按照「老東北」店家所說的豆多水少,3杯黃豆加900ml水
實驗結果:黃豆被打成了豆泥,濾去豆渣和豆泥之後,幾乎沒有水分,且濾出的水分也是呈白色,不是「老東北」的奶黃色。
失敗
實驗三:據某業內人士稱,在豆漿中加入澱粉能使其變濃稠,在1杯黃豆中加入2勺澱粉,再加900ml水
實驗結果:濾去豆渣後,豆漿依然呈純白色,口感上依然無濃稠的感覺。
實驗總結
三次實驗都以失敗告終,是小編還沒領悟到磨豆漿的精髓,方法技巧有誤?還是設備不行?亦或是家庭用的豆漿機沒法做出店裡的豆漿味?但至少自家做的豆漿保證了豆漿的「純」!那麼,外面買來的豆漿是否真如網絡上所傳的,添加了增稠劑、增滑劑這些「豆漿伴侶」?
結算製作豆漿的成本,在三次實驗後,1斤黃豆還剩下一部分。根據實驗所產生的豆漿量,1斤黃豆至少可製作出2700ml的純豆漿。
隔夜豆漿
變成「果凍」?
實驗過程中,隔夜豆漿出現的變化讓小編震驚了:「老東北」豆漿與前日無異,但是因為隔夜變質散發出一股濃濃的酸臭味;而「永和」豆漿同樣散發著酸臭味,但是豆漿已凍成了「果凍」狀,即使將杯子底朝天地放著,裡面的豆漿也不會倒出來,從底部看,「豆漿凍」內有一個個小孔,貌似是由氣泡產生的。這是怎麼回事?再看自製的兩杯豆漿,隔夜之後,純豆漿仍舊是液體狀態,加了澱粉的豆漿變成了「豆腐腦」,兩杯同樣都略帶酸臭味。
業內人士稱,這是由於豆漿中含有的蛋白質變質凝固,使得豆漿整體都凝結成果凍狀,至於酸臭味則證明了這兩杯豆漿當中都沒有添加防腐劑。溫州市衛生監督所監督二科的張科長回答,豆漿中含有的蛋白質是會變質的,但是也有可能是商家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膠質品。
為求得更加專業的意見,小編採訪了溫州市豆製品廠質檢科徐科長。徐科長表示,豆漿中主要含量蛋白質變質是正常情況,其原因一般有兩種:一是煮豆漿的水中含有金屬粒子,促成蛋白質凝固;二是水、空氣環境中的細菌使其凝固。另外,他還指出,根據時效性,現磨豆漿的蛋白質凝固速度會比豆漿粉的慢,通常情況下,現磨的豆漿一般不會添加增稠劑,而袋裝的豆漿粉為了使其口感更濃,有可能會添加一定量的增稠劑。
豆漿增稠劑,可加?不可加?
在採訪多位業內人士的過程中,很多都提到了增稠劑。那麼,這豆漿增稠劑可以使用嗎?網絡上,一家名為「原味坊現磨豆漿」的廣州豆漿品牌,在其官網中發布了一段增稠劑的使用視頻,貼出了沒有添加增稠劑和添加增稠劑之後的豆漿,並表明原味坊現磨豆漿增稠劑是針對現磨豆漿等飲品,採用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的天然膠體和乳化劑進行復配,能有效地解決現磨豆漿口感稀薄,質地粗糙和易出現沉澱分層等問題,有良好的增稠、增滑、懸浮和穩定作用,價格為每公斤100元,可以製作4000杯豆漿。小編充當顧客詢問了原味坊客服人員,對方表示這個增稠劑是無色無味經過食品檢驗的可以食用的,他們很多客戶都有使用。
隨後,小編採訪了溫州食品安全辦公室。對方表示,如果在國家制定的食品添加劑目錄中有包含豆漿增稠劑的話,那麼就是允許使用的。如此模稜兩可的回答,讓小編有些無語。在網絡上公布的國家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豆製品允許使用一定含量增稠劑,但是也規定了相應的最大使用量。衛生監督所張科長表示,至於商家使用的增稠劑是否合格,還需要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