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低成本航空研究:捷星亞洲廣結盟友(2)

2020-12-13 中國航空新聞網

捷星航空自2014年以來飛機數量並未發生變化,但旅客運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飛機的利用率在不斷上升。2015年旅客運輸量達到408.15萬人次,超過2014年與2013年。可以看出捷星亞洲客運量的規律,7月、8月與12月均是每年運輸的高峰時期。

在東南亞低成本航空運力過剩的背景下,捷星航空客座率表現並不穩定。2015年上半年客座率低迷。2015年下半年平均客座率達到80%,同比增加1.9個百分點。2015年9月以來客座率持續增長,2015年12月客座率為83.5%,達到近年單月的高峰。

來源:OAG

從2015年11月新加坡航空市場一周的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情況觀察,新加坡航空集團旗下的酷航與虎航仍佔據最多的低成本航空市場份額,捷星集團旗下捷星亞洲、捷星航空、捷星太平洋3家航空公司佔據約25%的市場份額。亞航集團與捷星集團在新加坡市場座位投放接近,獅航集團約佔9.5%。其餘低成本航空公司合計的市場份額不足1%。

與捷星亞洲實施代碼共享的航空公司在新加坡市場座位數(2015.11.2-11.8):

相較於其它低成本航空,捷星亞洲在新加坡市場擁有最多的全服務航空公司夥伴,這些夥伴在捷星亞洲的部分航線實施代碼共享,代碼共享合作為捷星亞洲帶了更多的中轉客流,這是捷星亞洲的獨有優勢。由於以色列航空沒有新加坡航點,以色列航空在其曼谷航點與捷星亞洲的曼谷至新加坡航線實施代碼共享。

捷星亞洲與阿聯航空代碼共享目的城市:

阿聯航空與捷星亞洲的代碼共享合作已擴展至捷星亞洲的13個目的城市中,阿聯航空利用此優勢將杜拜—新加坡航線增至每日4班,使新加坡成為其第三大目的城市,捷星亞洲則獲得更多中轉客流。13個目的城市中,阿聯航空還通過與提供全服務的曼谷航空合作提供在曼谷始發至仰光、金邊、暹粒的中轉連接。阿聯航空於2015年7月開通杜拜—峇里島直飛航線。由此可見,低成本航空與全服務航空的多元化合作方式,而不僅限制在獨飛航線或同一目的地的唯一承運人。

捷星亞洲經營情況

由於捷星亞洲被澳航集團控股,在澳航集團財報中可以看到捷星亞洲部分經營情況。捷星亞洲在2010財年(2009年7月起)至2013財年結束(2013年6月)均保持盈利,其中2011財年(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盈利1400萬美元為歷年最高。

2013年下半年,低成本航空在新加坡增長34%,捷星亞洲收益受到競爭對手成長的影響。捷星亞洲通過捷星集團內部代碼共享及增加旅客體驗,同時成本降低2%,增加輔助收入4%增強自身競爭力。

2014財年(2013.7-2014.6)低成本航空在新加坡增長23%,捷星亞洲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虧損4000萬美元。捷星亞洲決定暫停機隊擴張至未來經營環境穩定好轉後,同時增加了亞洲之外的全服務航空公司作為合作夥伴,2014年4月阿聯航空在捷星亞洲的10條航線實施代碼共享。同期捷星亞洲的競爭對手亦開始運力調整。

2014年下半年,捷星亞洲市場調整初見成效,可用座位公裡增加10%,實現息稅前利潤盈利。同時捷星亞洲推出「straighttogate」快速值機登機、部分始發城市手機值機、自動託運等項目增加旅客體驗與運行效率。

2015財年(2014.7-2015.6)捷星亞洲可用座位公裡增加2%,單位成本降低6%,實現息稅前利潤盈利。同期捷星亞洲代碼共享航空公司增加至25家,其中22家位列新加坡全服務航空市場份額排名前35位。同期捷星亞洲在中國與印尼新開4家捷星旅遊專賣店。

2015年下半年,捷星亞洲盈利,具體數額並未透露。同期代碼共享夥伴增加至25個,並計劃2016年上半年再增加3個,包括芬蘭航空。澳航集團財報中表示,多數捷星亞洲的旅客選擇自助值機。從長期看,自助值機的高效使用將降低捷星亞洲成本。

總結

由於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航空市場中轉客流量遠超過當地出行需求,新加坡的區域形基地航空公司必須有足夠的航線網絡連接及針對中轉客流的策略來吸引更多的航空夥伴及旅客。新加坡航空集團旗下酷航與虎航依靠新加坡航空的中轉客流,捷星亞洲依靠25家全服務航空合作夥伴的中轉客流,亞航則依靠旗下多家航空公司的中轉客流。在高度競爭的新加坡航空市場,只有航線網絡達到足夠的規模,低成本航空才擁有足夠的競爭力。展望未來,捷星亞洲需要新開更多二線乃至三線城市航線,同時保持並增加全服務航空合作夥伴,方可擁有更多盈利的機會。

相關焦點

  • 東南亞低成本航空研究8:捷星亞洲廣結盟友
    在東南亞低成本航空運力過剩的背景下,捷星航空客座率表現並不穩定。2015年上半年客座率低迷。2015年下半年平均客座率達到80%,同比增加1.9個百分點。2015年9月以來客座率持續增長,2015年12月客座率為83.5%,達到近年單月的高峰。
  • 東南亞低成本航空研究4:捷星太平洋航空
    捷星太平洋航空前身是越南太平洋航空,越南太平洋航空成立於1991年,於1992年開航。2007年2月13日,該航空公司成為第一家經營越南國內航線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同年澳大利亞航空宣布將購買其30%股權。越南太平洋航空在2008年5月23日開始更名為捷星太平洋航空。目前,捷星太平洋航空有兩大股東,越南航空(70%)和捷星集團(30%)。
  • 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亞洲航空成GAMECO新客戶
    民航資源網2011年12月23日消息: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亞洲航空日前開通了新加坡與廣州之間的直航航線,並成為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簡稱「GAMECO」)的新客戶。  12月23日凌晨,捷星亞洲航空公司的一架空中巴士A320客機平穩地降落在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標誌著該公司新加坡——廣州往返航線的正式開通。早已在停機位恭候的GAMECO航線三車間外航組人員迅速為飛機擋好輪擋、放好安全錐,為飛機下客及下一步工作做好準備。捷星亞洲航空目前每天飛廣州一個航班,採用A320執飛。
  • 東南亞低成本航空:跨境聯營遇困境
    雖然東南亞低成本航空公司近年來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該地區航空運輸業的一大亮點,但是隨著傳統航空公司經營策略的改變和新運力的投入,東南亞低成本航空公司開始經歷一個艱難的時期。  基地設在新加坡的捷星亞洲航空,在運營10年之後的2014年不得不放慢在亞洲市場上的擴張腳步,從而減少因市場競爭帶來的經營虧損。
  • 捷星亞洲榮膺「新加坡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
    民航資源網2016年7月14日消息:捷星亞洲在2016年度Skytrax「世界航空公司大獎」評選中榮獲「新加坡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  捷星亞洲執行長Bara Pasupathi表示:「這項殊榮屬於捷星亞洲全體員工。我們整個團隊貫徹力臻完美的服務精神,全力為旅客帶來舒適及賓至如歸的飛行體驗。」
  • 時移境遷 2015年東南亞低成本航空客運新局
    由於新晉亞洲最大的低成本航空集團獅航(機隊規模最大)並未發布其運營數據,亞航在統計中客運量位居第一。2016年3月運營已滿20周年的宿霧航空位列其次,宿霧航空的客運數據包括宿翱航空(Cebgo)。泰國亞航受益於赴泰旅遊客流的高速增長客運量位列第三,同比增長22.0%。
  • 亞洲航空在華發展迅猛 國內低成本航空公司承壓
    國內某低成本航空公司相關人士昨日(2月23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亞航在華的快速「入侵」給國內包括低成本航空公司在內的所有航空公司都帶來競爭上的壓力。國內某低成本航空相關人士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地政府的審批較少,機隊引進也比較容易,加之東南亞較為開放的空域環境,這些都在短短時間內成就了今日的亞航。2013年以來,中國的低成本航空經歷了空前的發展勢頭,除了春秋航空之外,西部航空、九元航空等航空公司逐漸開始登上低成本航空的歷史舞臺。
  • 捷星航空 新加坡-亞洲/澳洲,單程含稅低至160元!
  • 東南亞低成本航空研究:虎航新時代來臨
    作為低成本航空的虎航飛機座艙布局單一,21架A320全經濟艙布局座位數為180個,2架A319全經濟艙布局座位數為144個。虎航全機隊座位數為4068個。當時低成本航空在新加坡市場份額僅為2.2%。由於當時低成本航空前景未明,新加坡航空集團並未大舉進入低成本航空領域。2010年低成本航空在新加坡市場份額已經達到23.9%,隨後幾年低成本航空在新加坡市場迅猛發展,在新加坡市場份額已穩定維持在30%以上。新加坡航空集團加快了收購虎航,服務新加坡航空集團戰略發展的目的。
  • 捷星航空亞洲航空組成全球首個廉價航空聯盟
    澳洲航空執行長Alan Joyce表示,此次非股權合作聯盟具有非凡歷史意義,它將有助捷星航空與亞洲航空在全球競爭最激烈的航空市場之一取得優勢。  Joyce 表示:「捷星航空和亞洲航空在亞太地區擁有無可匹敵的網絡,兩者合作將可提供更多航線服務和更實惠的票價,這是其它主要競爭對手無法媲美的。新組成的聯盟將把其業務規模最大化。」
  • 日本低成本市場:日本捷星航空和桃子航空在國際市場擴張
    而日本捷星航空於2012年啟動國內業務,2015年才開通國際航線。之所以推遲到2015年才開通國際業務是因為其遇到了監管上的阻礙。但日本捷星航空始終認為自己主要的機會還是在國內市場。擁有日本捷星航空部分股份的日本航空,在日本國內市場的規模小於全日空航空,而後者又收購了桃子航空的股份。相反,桃子航空則認為自己的發展機會主要在國際市場。
  • 捷星亞洲成為新加坡客戶最滿意的低成本航空
    民航資源網2015年4月22日消息:捷星亞洲在新加坡「新加坡2014年度客戶滿意指數」(2014 CSISG)調查中獲評最滿意低成本航空公司。  自2012年參加該「滿意指數」調查以來,捷星亞洲的航空業客戶滿意指數節節攀升,在過去兩年提升了5.7%。
  • 東南亞低成本航空研究2:獅航集團飛進中國
    獅航:新晉亞洲最大低成本航空集團飛進中國市場  獅航集團(Lion air group)是印度尼西亞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印度尼西亞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其總部設在雅加達。1999年10月,獅航正式成立。2015年獅航集團共接收57架飛機,2015年亞航集團機隊減少4架飛機,獅航集團超過亞航集團一躍成為東南亞機隊規模最大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截止2016年1月7日,獅航集團旗下5家公司共擁有236架各類飛機。印尼獅航也成為亞洲最大的低成本航空,截止2016年1月7日,共擁有110架飛機。
  • 捷星亞洲揭陽/汕頭航班服務邁入第五年
    民航資源網2014年2月25日消息:捷星亞洲於2010年開通新加坡至揭陽/汕頭航班服務,率先為粵東地區提供低成本航空服務,方便旅客飛往東南亞及其它目的地。  過去四年,已有將近20萬名汕頭及揭陽、潮州、梅州等鄰近城市的旅客享受了捷星亞洲在揭陽潮汕機場的國際航班服務,不但節省了費用,時間也減少一半以上。超過2萬旅客購買的票價為人民幣700元或更低。  此前,潮汕旅客需花10個小時通過國內航線到廣州、深圳或廈門等國際機場轉乘國際航班到新加坡。
  • 中日民航市場:低成本航企桃子航空、捷星日本航空獲得航權,引發市場對運力過剩的擔憂
    編譯自CAPA  捷星日本航空和桃子航空已獲得運營中國航班的航權,若其使用這些航權,則將擴大日本低成本航企在中國的業務範圍,而中國則是日本最大的客源國。整體來看,日本低成本航企的航線與運力規模或許較小,但仍會受到中國航企的密切關注。而中國航企一向清楚尋求新商業模式的必要性。 日本春秋航空運營有中國航班,但日本其他低成本航企迴避了中國市場中國-日本市場上已有低成本航企的航班,其中包括日本低成本航企日本春秋航空的航班。
  • 北亞低成本航空何時大躍進?
    北亞地區的低成本航空正在蓬勃發展。  由於亞洲的地理位置、市場進入和人口數量,低成本航空業已經在許多地方生根發芽。但以往北亞低成本航空公司的運營環境一直不利。該地區的航空系統管制非常剛性嚴格、掛旗運營商佔據了主導地位,因此低成本航空不佔優勢。
  • 捷星亞洲再獲殊榮
    本報訊在日前揭曉的2016年度Skytrax「世界航空公司大獎」評選中,捷星亞洲榮獲「新加坡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自2012年以來,捷星亞洲一直位列全球最佳低成本航空公司前10名,也是新加坡地區唯一一家上榜的低成本航空公司。  捷星亞洲於2009年進入中國市場。
  • 中國飛機租賃將從捷星太平洋航空租2架A320
    -中國飛機租賃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欣然宣布與越南領先的低成本航空公司捷星太平洋航空達成兩架全新空客A320飛機的租賃意向,並計劃於2016年7月及8月交付。捷星太平洋航空是中國飛機租賃的首家東南亞航空公司客戶,標誌集團國際化發展踏入另一新裡程。中國飛機租賃飛機貿易及全球市場推广部高級副總裁 Jens Dunker先生表示:「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越南航空市場將於2017年成為世界第七增長最快的市場,而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4年間越南的航空旅客增長超過120%。
  • 捷星亞洲定期航班停運再延期至6月底
    6月5日,捷星亞洲航空(Jetstar Asia Airways,簡稱「捷星亞洲」)在其官網更新提示信息,再度延長了公司暫停運營定期航班的狀態至今年6月30日。據民航資源網記者初步統計,這已經是這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航空公司至少第四次發布或更新相關停飛信息。
  • 日本低成本航空啟示錄
    但近10年來,東南亞地區低成本航空發展較快,在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低成本航空新興市場,市場份額分別達到38.5%、56.5%和61.8%。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兩年日本低成本航空異軍突起,發展迅猛。2012年,低成本航空佔日本國內市場份額從2011年的9%躍升到20.5%。業界認為,到2020年,低成本航空國內市場份額將達到50%,國際市場份額將達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