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潛福地雍和宮

2020-09-29 京城漫遊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暑熱退後,有一小段淺秋時光最是溫婉愜意。天藍得澄澈明淨,國槐的綠葉還兀自青翠,坐在雍和宮鐘樓廊下,放眼望去秋陽從蒼鬱古槐葉兒的縫隙裡柔柔灑下來,空氣中飄散著氤氳的檀香氣,遊人三三兩兩,漸漸到了閉館清場時分,我們還在園內蹓躂、繾綣不舍,忍不住回望這一天收穫滿滿的行程。

曾經的龍潛之地

雍和宮(The Lama Temple),位於北京市區北二環東北角,最早為清世宗胤禛作貝勒和親王時期的府邸、清高宗弘曆降生和成長之地,是雍、乾兩代帝王的「在潛之居」。

王府始建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雍正三年(1725年)「府晉為宮」,乾隆九年(1744年)「改宮為寺」。

雍和宮坐北朝南,佔地面積約為6.6公頃。它的建築風格非常獨特,融漢、滿、蒙等各民族建築藝術於一體。寺廟規模宏大、布局精巧,東、中、西三路建築鱗次櫛比,中路由七進院落和五層殿堂組成中軸線,左右還有多種配殿和配樓。雍和宮是北京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

清朝中晚期時,雍和宮是京都「首位皇家御用寺院」,也是清政府「管理藏傳佛教事務中心」。

1995年,雍和宮被北京市文物局正式登記註冊為「雍和宮藏傳佛教藝術博物館」。因緣流轉,起滅都不可預測,現在,雍和宮既是宗教場所,又是旅遊景點,也是藏傳佛教博物館。

晨鐘暮鼓,穿透時空,悠然迴響,每年農曆正月初一,雍和宮會舉辦」喜迎新年大法會「,此時,到雍和宮禮佛的人特別多,信眾們虔誠禮佛、燃香、轉經、靜靜的各自祈願……

福地瑰寶

雍和宮奉乾隆皇帝聖旨建造,它的建築色彩和諧、圖案鮮豔、富麗堂皇、古色古香。作為皇家寺院,它的佛造像藝術門類齊全、造型各異,既有顯宗也有密宗佛像,佛像都雕刻精細、做工考究、法相各具特色。作為藏傳佛教寺院,它在各個殿宇中展示的唐卡描繪細緻、故事傳奇,人物惟妙惟肖,主要來源於蒙藏地區進京進貢或清宮廷賜予。

佛說一切法相,皆非實相本身,不偏執,不貪念,以空靈自在之心,應對一切,是為從容。所以,當你自在從容地在雍和宮中遊覽時,實在不應該錯過以下這些福地瑰寶喲!

「銅鑄須彌山」在雍和宮大殿前的庭院裡。正對雍和宮大殿橢圓形漢白玉石座上的石池中,有座高達1.5米的青銅鑄成「須彌山」。須彌山巧妙地把自然科學和佛教學說融合在一起,歷經滄桑依然不變地聳立在雍和宮大殿前。須彌山由明代萬曆年間掌印太監馮保供奉,已經有400多年歷史了。

「五百羅漢山」在法輪殿內宗喀巴大師像背後。羅漢山整個山體由紫檀木雕刻而成,層巒疊嶂、閣塔錯落;五百個用金、銀、銅、鐵、錫鑄制的羅漢置身其間;有講演佛法的、有降龍伏虎的、有乘鶴飛升的,羅漢們或坐或臥,或醉或思,或笑或痴,姿勢生動,神態各異,造型逼真。

「檀木大佛」就是萬福閣的獨木彌勒佛。這尊巨佛是用一棵尼泊爾的白檀樹雕成的,高二十六米,地上十八米(地下埋有八米),直徑八米,全重約一百噸,是中國最大的獨木雕像。站在佛像腳上,抬頭仰望六層樓高站立的彌勒佛像,只覺他莊嚴肅穆,低目含笑,俯視眾生。這尊獨木彌勒佛像獲得了金氏世界紀錄。

「金絲楠木佛龕」在萬佛閣前東配殿照佛樓內。佛龕從地面直達樓頂,高約十幾米。佛龕利用透雕手法雕刻出99條立體金龍,這些金龍翻騰於雲海之中,條條栩栩如生。由於目前不能進樓參觀,只能從窗戶側面拍拍佛龕了。

佛海拾貝

人處浩蕩的塵世間,看萬物起落,總是想找尋屬於自己潔淨的靈魂。我沒去雍和宮之前對藏傳佛教基本沒有概念。參觀了常設的「藏傳佛教與雍和宮」展覽,我才了解藏傳佛教的一些基本常識。

原來,格魯派(黃教)是中國藏傳佛教中最後出現的教派。它一興起就迅速取代了其它各教派的地位,成為後期藏傳佛教的唯一主角,在西藏社會發展史上,它具有任何教派都無法達到的重要地位。

清代時期,格魯派的達賴與班禪兩轉世系統均由清廷扶持確認。格魯派成為西藏地方政權的執政教派,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形式從格魯派,得到進一步發展。

格魯創教人是宗喀巴,關於佛學修持,他主張顯密並重,先顯後密,強調教理和因明等都有助於解脫。

難怪雍和宮裡顯宗、密宗諸佛共存,它是格魯派有系統學經制度:先顯後密、循序漸進的現實體現呀!

行走在俗世的塵煙裡,隨著年月的流逝,人心難免會蒙上世俗的塵埃,那麼,來雍和宮暫尋一時清淨吧!因為,在這裡你不僅能觀賞到皇家寺院的奇珍異寶,而且能做一個參禪悟道的人,心性難免圓通自在。寂寞時可以開花,錯過了可以重來,黯淡後可以驚豔。

最佳遊覽地:雍和宮

門票:成人25元;6-18周歲學生、60周歲老人憑證半價,(提前預定門票可刷身份證入內。進雍和宮之前必須驗證健康寶,進門需要排隊安檢。)

交通:地鐵雍和宮站下F口出。

本文內容參考雍和宮官網、圖片來自現場拍攝。

相關焦點

  • 京城必訪之龍潛福地
    皇帝在當上皇帝之前的府邸被稱為"龍潛之地",雍和宮可是出了兩位皇帝,"龍潛福地"實至名歸~雍和宮大街28號,如今這裡是京城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格外受到遊客和香客們的青睞,初一十五自不必說,哪怕平常日子前來拜拜的也不少,經常蒲團上擠滿了人。雍和宮比一般寺院宏偉大氣,建築也華麗,即便不上香只是四處遊覽也是極好的。黃瓦紅牆、飛簷鬥拱,處處都透著皇家的威嚴。
  • 樂樂瘋狂一日行,「龍潛福地」看喇嘛,什剎海沿途、吃在聚寶源
    2020年8月28日樂樂想看看雍正身為皇子時的住處,開始雍和宮之行,一宮出兩帝,雍和宮又稱為「龍潛福地」。 乘坐地鐵5號線或者2號線到雍和宮站下車,出F口順著路往南走300米左右就到雍和宮了。雍和宮 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胤禛,後來的雍親王府。
  • 北京「龍潛福地」恢復開放!規模可同故宮比肩,相距僅18分鐘車程
    北京「龍潛福地」恢復開放!規模可同故宮比肩,相距僅18分鐘車程雍和宮是不少身處北京的朋友最為喜愛的一處景點,它被稱為是北京的「龍潛福地」,如今又重新恢復開放。大家能夠猜想到它的規模有多大嗎?據相關數據介紹,雍和宮的規模可同故宮比肩!而且相距僅18分鐘車程。
  • 雍和宮預約平臺入口(雍和宮門票網上訂票)-公眾號
    雍和宮網上預約、雍和宮門票官網預訂-雍和宮公眾號、雍和宮門票網上訂票點擊下方藍字預約
  • 雍和宮恢復開放啦
    雍和宮自1月24日零時起暫停對外開放,各項宗教活動也都暫停了。歷經半年的等待,近日,雍和宮恢復開放了!雍和宮最初是康熙為其四子建造的府邸,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 神秘篇——雍和宮
    雍和宮牌坊時代:清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東側從明代內官監官房到雍和宮建築群的形成,前後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經歷王府、行宮、廟宇三個時期;因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又因清廷把雍和宮視為御用家廟
  • 北京燒香拜佛的聖地——雍和宮遊記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
  • 雍和宮,超二十七重天以上,度百千萬億劫之中
    雍和宮原址為明太監官房。康熙三十三年(1694)始建,初為雍親王府。雍正即位後,將其中的一半改為黃教上院,另一半作為行宮,後行宮為火所焚,遂於雍正三年(1725)年將上院改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樞,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 綠色琉璃瓦 改為 黃色琉璃瓦 。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無定員。可以說,雍和宮是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 京城第一佛寺,兩代潛龍府邸|雍和宮拍照攻略
    前段時間雍和宮一直沒開門,最近正好去雍和宮一睹北京秋色。秋日澄澈的藍天,襯託著紅牆金瓦,格外炫目。-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胤禛,即後來的雍親王府。雍正三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和宮,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
  • 雍和宮門票網上訂票入口(預約購票系統平臺)-公眾號
    雍和宮網上預約、雍和宮門票官網預訂-雍和宮公眾號、雍和宮門票網上訂票點擊下方藍字預約
  • 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雍和宮
    雍和宮(The Lama Temple),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原為清第三代皇帝雍正即位前府邸。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為行宮,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改為藏傳佛教寺院。
  • 只因在門口看了一眼,我便進了雍和宮
    這裡曾是龍潛福地,也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據說這裡很靈驗。那年求學我曾專程來許願,後來竟然真的實現了。不論是什麼緣由,總歸有這座寺院的功勞。它就是聲名遠揚的雍和宮。其實,我這次回來原本沒有打算去雍和宮。只是恰好路過,決定過去瞄一眼。沒想到,就是這一眼,讓我發現了最美的秋天——一條通向禪林的銀杏大道。我實在禁不住這片獨一無二的銀杏大道,毫不猶豫地買了門票。
  • 一生的旅行北京雍和宮
    就在這個時節去雍和宮,不僅是藏傳佛教的文化之旅,更是一種欣賞北方煙雨之美。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 1725 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 1735 年),雍正駕崩,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
  • 雍和宮的素食餐廳,眾人追捧,人均700!大都市清心如此奢侈?
    來北京遊玩,除了天安門、故宮、圓明園,雍和宮也是一個重要的景點。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角,在這裡出了兩位皇帝,所以被人們認為是"龍潛福地"。對歷史文化感興趣且想要沾染好運的朋友,這裡著實是個不錯的去處。
  • 北京市東城區房地產業協會組織會員單位走進雍和宮,感受歷史文化
    這次參觀活動得到了雍和宮管理處主任王偉及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為了讓大家對雍和宮的文化與歷史有更深刻的了解,雍和宮方面還派出了優秀的講解員黃智為大家詳細介紹。時值十一月,金秋時節,正是北京最美的季節。一行人剛邁進雍和宮的大門,就被眼前的一片金黃驚豔到了。沒錯,我們看到了雍和宮著名的銀杏大道。
  • 為什麼那麼多人去雍和宮上香?真的很靈嗎?盛大場面讓你懷疑人生
    雍和宮香火確實很旺盛,每年正月最後一天,有金剛法舞法會,俗稱「跳布扎」,更是人山人海。在北京有著這樣的說法,「男雍和,女紅螺」。意思是燒香請願的話,男的就去雍和宮,女的就去紅螺寺,據說這是北京最靈的兩個地方了。一句話,你逢月初一,十五去一次就知道了,那盛大的場面可以讓你懷疑人生。
  • 北京雍和宮大街全新亮相,美街美景美食將成新網紅景點
    持續了1年多的北京雍和宮大街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近日收尾,隨著施工圍擋的拆除,雍和宮大街露出了新面目。最大的變化是,大街兩側人行步道更寬更通暢,街邊綠化景觀更多更漂亮,1130多米長的大街從北到南,從清代民居四合院、民國風商鋪過渡到新中式建築,整條大街呈現出「慢街素院、儒風禪韻、賢居雅巷、文旅客廳」的歷史風貌。
  • 立冬到雍和宮看落葉
    2020年11月7日 星期六作為北京知名地標建築之一,坐落於地鐵二號線和五號線交會處的雍和宮,也成為很多遠道而來的遊人的必逛之地。而我在北京生活了一年多居然就沒去過,不免有些遺憾。於是,今天幹完家務活兒之後已經11點多了,就乘地鐵到雍和宮,也只用了40分鐘左右就到了,原來離我家也並不遠。雍和宮位於紫禁城的東北方,東鄰古剎柏林寺,西與元代太學國子監相望,北鄰地壇公園。紅牆黃瓦, 宛若皇宮, 是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皇家寺院。
  • 北京雍和宮遊覽全攻略:和三位皇帝有關,規格與故宮相同
    先請看雍和宮簡介:雍和宮位於北京市區東北的雍和宮大街,是清朝中後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賜予四子雍親王,稱雍親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
  • 閱不盡的北京城——雍和宮
    30年中到過北京幾十次,但從未想過要去看看雍和宮,因為總覺得那就是個寺廟,而自己對寺廟向來不是那麼感興趣。前些時候寫五臺山遊記,始知是三世章嘉活佛奉旨將雍和宮改建成了藏傳佛教寺院,一下子對雍和宮產生了興趣。這次到北京,特意安排出半天時間去雍和宮轉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