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吃過一次新鮮出爐、燙得燒嘴的港式蛋撻,就會頓悟,從前吃過的蛋撻都是將就。
喝一口港式奶茶,再吃一個新鮮可口的蛋撻,是在香港超經典的下午茶吃法。你或許不知道,一個小小的蛋撻,居然是能和港式奶茶、菠蘿油並稱為茶餐廳「三大門面」的神仙存在~
被迷倒的粉絲為了吃上一口剛出爐的蛋撻,甘願大排長隊,可見它人氣有多爆棚。港式蛋撻就有這種奇妙的吸引力,讓人拿起來放不下,吃個不停甚至還想打包帶走。
不過,好吃又好看的蛋撻,並非一來香港就有大排面。
上世紀40年代,蛋撻傳入香港,那時只有高級餐廳才有它的身影。到50、60年代,茶餐廳的前身——冰室登場,開始售賣便宜的西式食品,蛋撻得以逐漸「平民化」,成為大家下午茶的必點美味。
現烤的港式蛋撻散發著陣陣奶香味,層層疊疊的酥皮裹著嫩滑的撻心,只吃一個可過不了癮。
加上那時候人們工作辛苦,吃點甜的很有必要,蛋撻的糖份和熱量能迅速填飽肚子,補充能量。所以在那時,它就已經收穫一票忠實粉絲了。
後來,隨著製作技藝的傳承創新,港式蛋撻有了自己的專屬風格。地道的港式蛋撻按撻皮分類,可以分為酥皮蛋撻和牛油蛋撻。
這兩種蛋撻的區別很簡單,看表皮分分鐘一清二楚:
酥皮蛋撻使用豬油,撻皮層層疊疊,咬一口酥得直掉渣。👇
牛油蛋撻使用牛油,撻皮光滑平整,吃起來口感綿軟,有濃濃的牛油香味。👇
這裡還想多說一句,雖然香甜嫩滑的撻心讓人毫無抵抗力,但港式蛋撻美味的訣竅卻是蛋撻皮,最難做的也是蛋撻皮,沒想到吧。
和酥皮蛋撻不同,牛油撻皮只要把麵團搓好,加入牛奶、黃油、鮮奶油、花生醬、蛋液等優質食材,味道不會差到哪去。
酥皮蛋撻的撻皮就特別考驗點心師傅的實力了,一個好的酥皮包括兩層:豬油做的油皮和雞蛋做的水皮。
酥皮蛋撻好吃就好吃在水油兩皮交疊,形成層次分明的外表,讓酥皮更加鬆脆可口。
如果溫度、比例、時間控制不好,也做不出酥化的口感。所以說,一個正宗的酥皮蛋撻的誕生真的不簡單。
「撻」都是好「撻」
這麼多年過去了,傳統的港式蛋撻也在不斷學習和創新。除了原有的經典種類,還有許多新口味等著被大家發現呢。
3家吃蛋撻的人氣熱店,3種不一樣的甜蜜味道登場,請準備好接收下面這份港式蛋撻大禮包吧。
蛋撻王
始於1993年的蛋撻王,分店遍布香港,它家的酥皮蛋撻和牛油皮蛋撻曾經獲得了「Q嘜蛋撻」的美譽。
蛋撻王的點心向來都很有「新」意,首創「凍の撻」和「蝙蝠蛋撻」,還有牛乳撻、榴槤撻、半熟芝士撻等等,都叫一眾食客回味無窮。
泰昌餅家
泰昌餅家是香港超有名的地道老店,每日新鮮出爐,聲名在外的蛋撻一直是招牌點心。剛做好的蛋撻熱乎乎的,奶香超濃,撻皮超酥,甜而不膩,買上幾個配著奶茶和凍檸茶,好吃到飛起!
除了招牌的蛋撻,這裡的皮蛋酥、老婆餅、沙翁、豆沙酥、蛋黃蓮蓉酥也都闊以一試。
海安咖啡室
1952年開業的海安咖啡室,是香港很有年代感的冰室,堪稱冰室界的前輩。
在節奏急促的鬧市中,海安咖啡室仍維持著舊日風格,採用老派地磚和玻璃櫉窗,暗紅桌椅和米白色的牆身都散發著古舊的氣息。
蛋撻、菠蘿包等地道港式美食和經典飲料,一直延續著幾十年都沒有改變的香港味道,每一口都是熱愛。
希望這些充滿幸福感的港式蛋撻,能開啟大家的秋日甜蜜~
話說除了蛋撻,
大家還喜歡吃什麼
茶餐廳美食或者港式小吃呢?
我已經準備好在評論區抄作業了。
乖巧.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