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到底幹了哪些事情,開啟隋唐盛世之門,實現了「開皇之治...

2020-12-19 騰訊網

楊堅出身名門望族,其父楊忠,是北周名將,賜姓普六茹氏,立過大功,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楊堅14歲擔任京兆尹曹,15歲因父望被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16歲遷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周明帝時,任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周武帝時,任左小宮伯,進位大將軍,後襲爵隋國公。武帝將楊堅長女聘為皇太子妃,從此,楊堅益加受寵。北周建德四年(575),楊堅率領三萬水軍攻打北齊。次年又隨武帝平齊,進為柱國,周宣帝即位,楊堅長女被封為皇后,楊堅拜為上柱國、大司馬。

北周大象二年(580)春,年僅8歲的周靜帝繼位。楊堅以太后父親的身份總理朝政,控制了北周最高軍政大權。北周大定元年(581)二月,楊堅推翻周靜帝,自立為帝,定國號為隋,改元開皇,建都長安。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

楊堅稱帝後,在政治、經濟等方面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首先,對中央機構進行了改革。在中央設置了三省。即內史省(決策機關)、門下省(審議機關)、尚書省(處理日常政務機構)。三省的設置,能互相牽制,避免了丞相一人專權的局面,把權力集於皇帝,加強了中央集權制。

其次,對地方官制進行了改革。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並規定九品以上地方官吏的任免權由中央執掌,每年由吏部對地方官吏進行政績考核。各州縣級的正官三年一調動;佐官(副職)四年一換任,並且不得由本郡人擔任,避免了地方豪強把持政務。這些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

法律修訂,在他的直接組織下,誕生了著名的《開皇律》。《開皇律》是在北魏北齊的刑律基礎上,廢除了許多酷法,減輕、剪裁了一些刑律刪修而成的。其中的有冤可以逐級上訴,直至皇帝親自處理這項規定,是以前各代所沒有的。楊堅的新律,在抑制豪強勢力,緩和階級矛盾,穩定隋朝政權方面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楊堅還開了「科舉取士」的先河。通過科舉考試,按成績來選取任用人才。以此來擴充封建王朝統治基礎,鞏固他的統治地位。

在經濟方面,楊堅實行了均田、租調等措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由州縣官吏按戶籍上登記的年齡、體貌進行核對。同時又實行輸籍法,由朝廷按財產和人丁確定劃分戶等標準,每年按此標準徵收固定的賦稅徭役。政府掌握的人口多了,國家的賦稅收入也就有所增加。這一措施,打擊了世家大族,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也有利於社會生產的發展。

楊堅繼續實行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即男21為丁,受露田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授露田40畝。一對夫婦共授田140畝。均田制的實行,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土地兼併和地方豪強勢力的發展,但最終對官僚地主是有利的。在實行均田制的同時,還與之相應地實行了租調力役制。即一對夫妻交粟二石,男丁要服役20天,交納調絹二丈或二丈五尺。租調力役的推行,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促進了農業發展。

楊堅還下令開鑿漕河。開鑿了東起潼關,西抵大興城(今陝西西安)長約300裡的通濟渠,也叫富民渠。灌溉了農田,發展了交通,便利於運輸糧食。

隨著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使隋王朝在政治上得到了鞏固,經濟上得到了發展,實力遠遠超過了南方的陳朝。於是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楊堅開始了統一全國的行動,中國重新歸為統一,結束了自東晉十六國以來270多年的割據局面,促進各民族融合和經濟文化的交流。

相關焦點

  • 突如其來的盛世——隋文帝「開皇之治」的迅速崛起之謎
    嚴格來說,這個短命的王朝從開國皇帝隋文帝算起,到末代皇帝皇泰主,前後有6任皇帝,然而除隋文帝、隋煬帝外,其餘的皇帝在位時間均不到1年,最短的只有177天。這樣一個短命的王朝,卻在開國後不久,就達到了連唐代貞觀之治也難以企及的盛世——「開皇之治」。 這個盛世來的太快太早了點兒,乍看之下,有些可疑。
  • 隋文帝諡號「文皇帝」,他開創的「開皇之治」是什麼,專家:假象
    《隋書》裡這句話,就是在楊堅治下,大隋百姓大部分完成了時和歲豐,國泰民安。承受幾百年的戰爭之苦的群眾,總算可以過上安寧日子了。楊堅當政期內,最被誇贊的就是「開皇之治」了,後人尊稱它是中國幾千年的古代史中,更為難能可貴、稱得上驚喜的「鼎盛」。
  • 「名人百科」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隋文帝楊堅
    【名人簡歷】楊堅(541—604年),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楊堅建立了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盛世」。楊堅完全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他翻身下馬,走進了密密的樹林。正在這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樹林中呼啦啦閃出一幫壯漢,不容分說便把他捆了個結結實實,一名壯漢牽去了他的馬匹,另一名壯漢則把他渾身上下摸了個遍。楊堅明白:壞了,遇上強盜了。這時,一位頭領模樣的高大漢子走過來問楊堅:「你是幹什麼的?」
  • 武不夠強,文也一般的隋文帝楊堅,為何能夠和秦始皇相媲美?|隋唐開篇!
    本篇系精編經典中國通史之《隋唐史話》連載01(點擊看上篇),歡迎收看。這些制度對隋唐以後各王朝,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做出了很大的貢獻。01、創建新官制開皇元年(581),廢北周的六官制度,建立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即尚書省(管理全國政務)、內史省(即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省(審查政令及封駁),三省長官都是宰相。
  • 經典文言文賞析|隋文帝不赦子
    原文隋文帝①子秦王俊②為并州總管,以③奢縱免官。楊素啟奏:「王,陛下愛之,請舍④其過。」文帝曰:「法不可違。若如公意,吾是王兒之父,非兆人⑤之父,何不別⑥制天子兒律⑦乎?我安能虧⑧法?」卒⑨不許。注釋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秦王俊:楊俊,楊堅三子,封為秦王。以:因為。舍:捨棄,引申為寬恕。
  • 國家博物館之古代中國基本陳列:隋唐五代,夢回盛世
    楊堅在當上北周大丞相之後開始了篡奪皇位的計劃,經過多年謀劃終於在公元581年上位,隨後吞掉了南面的陳國,終結了持續幾百年的南北朝大分裂。楊堅繼承了父親楊忠的爵位,被封為隨國公,但其並不喜歡「隨」這個字眼,繼而將國號改為「隋」。隋文帝楊堅上位後,通過減輕賦稅、改善經濟、廢除九品中正制等政策,使國家再一次走向富強,歷史上也將楊堅開創的盛世稱為開皇之治。
  • 隋文帝軼事:歷史上第一個離家出走的皇帝
    隋文帝楊堅是奔著當一個萬古流芳的好皇帝去的,作為隋朝的開國皇帝,他平息了西晉末年到隋朝建立將近四百年的戰亂,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五胡亂華後漢族的大一統王朝——隋朝,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南方經濟的發展,開創了開皇之治的盛世之景。
  • 隋文帝楊堅不僅聽老婆話,還是個大富翁小氣鬼
    楊堅在北周末年控制了年幼的周帝,然後就在是「做一個掌握實權的權臣」,還是「趁機取而代之代周自立」之間猶豫,這個時候就是獨孤氏派了心腹,入宮向丈夫進言:「大事已然,騎獸之勢,必不得下,勉之」,推動了隋文帝建隋的決心。
  •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
    隋文帝第一次實現了中國大範圍內的多民族的統一,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被尊崇為「聖人可汗」。使中國人免受戰爭之苦。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於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契,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足以流芳千古。;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開創了科舉,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
  • 隋文帝楊堅有多怕老婆?一生只娶一人,被氣得離家出走
    文|書生隋文帝楊堅大家可能都聽說過,他結束了南北朝長達百年的戰亂,統一南北,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很少有人知道隋文帝非常怕老婆。楊堅出生於公元541年,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父親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北周建立後又被封為隨國公。楊忠死後,楊堅繼承父親爵位,後又被封為上國柱、大司馬,可謂權傾朝野。公元581年,北周宣帝病逝後,年僅8歲的北周靜帝繼位,楊堅以輔佐為名總覽大權,不久逼迫北周靜帝禪讓,建立隋朝,改元「開皇」,史稱隋文帝。
  • 隋朝有六位皇帝,除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隋文帝楊堅登基稱帝後,有追諡其父楊忠為武元皇帝,廟號太祖,算起來也可以是七位,不過從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就是六位,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隋文帝楊堅,自公元581年至公元604年在位,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二十四年,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滅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滅亡南方的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
  • 隋文帝楊堅對獨孤皇后是怎樣一種感情?為何幾乎只有她一個妻子?
    隋文帝楊堅是中國一個非常著名的皇帝,他在。南北朝末期篡奪了北周的皇位,然後又統一了天下,結束了中國400年的南北紛爭局面,對中國的貢獻不可謂不大。無論從哪一方面看,隋文帝都是一個偉大的皇帝,甚至在外國人的眼中,隋文帝比秦始皇和唐太宗還要偉大。
  • 隋朝和唐朝不是一個朝代,為什麼史學家們喜歡稱之為「隋唐」
    開皇之治」的繁華盛世,將隋朝的國力推上了頂峰。隋煬帝楊廣即位之後,「開皇之治」成了曇花一現;楊廣執政時期的橫徵暴斂,驕奢淫逸,透支國力,窮兵黷武,短短37年就讓隋朝走到了末路。正是這些「唐律」的施行,使唐朝一開始就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
  • 為什麼說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原因有這些
    一、從民族文化角度來說,隋文帝楊堅拯救了華夏文明因為楊堅可以說是拯救了漢文化,拯救了華夏文明。漢朝滅亡後,漢民族陷入了長達三個半世紀的廝殺戰亂中,在東晉時,佔統治地位的已經不是漢人,而是被漢人稱為「蠻夷」的民族,五胡亂華就是這時期。
  • 深入考古現場,探秘隋唐兩朝的避暑行宮,麟遊「九成宮」
    九成宮是隋文帝楊堅「堯舜行德,而民長壽」之意。楊堅的想法是好的,不過結果不太好,隋文帝就是在仁壽宮避暑的時候駕崩的。關於隋文帝楊堅的死也是一個歷史懸案,有「得病自然死亡」、「隋煬帝楊廣勒死」、「楊廣毒殺父親」等多種說法,而且都有文字記載,但還是爭論了一千多年,目前也尚無定論,就像他們父子兩人的功過是非一樣撲朔迷離。
  • 佛教的社會意義,隋唐時期佛教的政治作用
    在隋唐時期,帝王對佛教的利用、支持、打擊都對佛教的興盛起了巨大的作用。佛教與皇宮中的帝王,在隋唐時代,都或多或少的有那麼些不解之緣。隋的統一給當時的人民帶來了相對安定的生活。但當時的社會問題很多,隋王朝採取了多種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提倡佛教。開皇元年,楊堅即位,在全國範圍內恢復佛教,聽任出家。隋文帝奉佛有著極深的個人背景。隋文帝楊堅幼時被寄託僧尼撫養。
  • 看隋文帝楊堅是如何任人唯賢,用人唯才的
    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隋文帝楊堅是如何任人唯賢,用人唯才的。有很多管理者在用人上都願意選擇朋友或者親戚,他們認為這樣靠得住,其實不然,作為領導者要有新的用人理念,拋棄舊觀念。用人真正優秀的領導無一例外的是任人唯才,從不靠自己的關係讓親朋好友走捷徑。身為九五之尊的楊堅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