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和唐朝不是一個朝代,為什麼史學家們喜歡稱之為「隋唐」

2020-12-21 剛子侃歷史

很多朋友想必都閱讀過《隋唐演義》,這本由清初文學家褚人獲所著的優秀中國白話文小說,演繹了各路英雄起義推翻隋朝暴政,以正義為題材的經典之作。

《隋唐演義》的故事,時間跨度隋唐兩朝,情節主要發生在隋朝末期和唐朝初期,中國歷史上這兩個強盛的朝代,明明是兩個不同的時期,為什麼會被後世的史學家並稱為「隋唐」?

隋朝版圖(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數觀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會發現一種有趣的怪象,在封建君主專政的制度下,朝代更迭,總是會發展出衰久必分、分久必亂、亂久必治、治則必合、合則一統、一統則強的局面。

而隋唐兩朝(公元581年~公元907年),正是在這種歷史推動下建立起來的。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和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在建立之前,都經歷過漢族差點被滅族的「五胡亂華」,以及最黑暗的亂世「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中華大地被戰火徹底洗禮了一遍,中原人口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多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政治制度、外交意識、軍事策略、文化思想、經濟貿易、農業生產、科技知識、宗教信仰的全面發展和進步,造就了兩個強盛的帝國;中國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和火藥,就是在這個時期創造出來的。

隋文帝楊堅(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自隋文帝楊堅定都大興,開創了隋朝,南下滅掉南北朝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南陳」,統一了全中國,終結了近300年以來的紛爭亂世,並通過系列改革讓隋朝呈現出「開皇之治」的繁華盛世,將隋朝的國力推上了頂峰。

隋煬帝楊廣即位之後,「開皇之治」成了曇花一現;楊廣執政時期的橫徵暴斂,驕奢淫逸,透支國力,窮兵黷武,短短37年就讓隋朝走到了末路。

隋煬帝楊廣(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隋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不長,但隋文帝在位時期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繁榮富強,政治清明安定,為後期唐朝的統治,做了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性作用。

隋朝滅亡的同年,唐高祖李淵稱帝並定都長安,創建了大唐王朝。由於隋末頻發的農民起義和連續戰亂,隋朝和南陳的財富遭到巨大的損失,農業生產停滯,經濟貿易也受到破壞,唐朝只能全盤接手了隋朝留下的爛攤子。

雖然,隋朝沒有留給它的繼承者唐朝大量實質性的財富,但是隋朝全盛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農業、科技、宗教等各方面的進步,為後期唐朝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明宮(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一、政治;

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對國家制度進行大力改革,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了「三省六部制」。

簡化了地方行政機構,廢除郡級,建立州縣,這一舉措不僅消除了地方勢力的影響,還鞏固了中央的權力,一舉兩得。唐朝則完全繼承了隋朝的政治制度,為避免出現隋朝滅亡的教訓經驗總結,唐朝統治階級廣開言路,廣集思路,制定了相對應的措施和治國良策。

特別是官吏選拔制度「科舉制」,創始於隋朝的「察舉制」,如「投牒自進」和「考試黜落法」,在南北朝後期初有頭緒,真正的施行、確立時期成型於唐朝。

隋朝的「察舉制」,還是中央和地方根據個人的品學才能,所施行推舉、徵召的系統性選官制度;至唐朝演變的「科舉制」,則阻斷了「任人唯親」的可能,打破了因血緣關係世襲以及世族大閥壟斷的進仕之路,讓社會中下層有才能和良好品性的讀書人,有了進入國家上層階級的更好途徑。

夢回唐朝(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二、律法;

隋文帝楊堅制訂的《開皇律》,對舊朝殘酷刑法和滅族、誅連等刑法的廢除,還減免死罪八十一條,完成了自漢朝以來的刑制改革過程,對穩定民心和安定社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而唐朝律法,如《武德律》、《貞觀律》、《永徽律》、《唐律疏議》、《唐六典》等,代表了中國古代律法的最高水平,其刑罰準則也是建立在《開皇律》的基礎上。正是這些「唐律」的施行,使唐朝一開始就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

大唐版圖(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三、定都;

隋文帝楊堅早期定都大興城(即長安城);至隋煬帝楊廣即位後,下詔封洛陽為「東京」,在公元605年遷都至洛陽,大興城雖有「京師」之名,卻無「京師」之實。

自隋煬帝進駐「東京」,洛陽城成為了實際上的「京師」,公元610年,「東京」洛陽又改稱「東都」。

唐朝初期首都即為長安,早在公元684年,「東都」又改為「神都」,公元690年,武則天定都「神都」洛陽,長安改稱「西京」。

至公元705年,「神都」又改為「東都」,長安復還「京師」稱號,公元706年,唐朝還都遷回長安。

隋唐兩代首都,都在洛陽和長安兩地之間遷來遷去,不知道是閒得蛋疼還是風水問題。

夢回唐朝(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四、繪畫和書法;

隋朝時期,民間繪畫技能開始受到大眾重視,特別是山水畫的繪畫技巧趨於成熟;至唐代已經有大批有名的畫家出現,如「畫聖」吳道子,還有閻立本、閻立德兄弟,張萱,周昉等。南派繪畫代表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北派代表李思訓,擅長金碧山水畫。

隋朝的書法,承上南北朝,啟下唐朝,筆風規矩,書法巧整,至初唐時期逐步形成大家的風範,極具奔放的個人風格和藝術鑑賞性。

畫聖吳道子(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五、外交;

隋朝時期的外交策略,頗有「以德服人」的宗旨和意味在內,隋朝的各藩屬國定期朝拜,大家和平相處。特別是「絲綢之路」重新開通之後,隋朝的貿易往來到達歐洲地區,與外域諸國的關係也日益密切。

就算必須要兵戎相見,如隋朝對高句麗的用兵,也只是以臣服為目的,不是徹底的讓其滅亡。隋末的天下大亂,突厥乘機興兵控制了河西走廊。

唐朝滅了突厥後,繼續向西面擴張並佔據了西域,重新開通了河西走廊。同時,唐朝為穩定和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進行通婚,如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唐朝的外交更是深入到中東地區,世界上的很多國家也派出工匠和留學生,到唐朝觀摩和學習,進行交代層面的交流。

因此,隋唐時期是中外建交關係異常頻繁的時代。

文成公主(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六、社會制度和農業生產;

隋唐兩代的封建社會制度,是當時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不管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制度,比當時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封建社會制度,足足領先了1000多年。

隋唐的農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臺階,手工業和商業貿易更是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隋朝重視農業生產力,減輕了民間稅賦和徭役。尤其楊廣執政時期,傾國之力開鑿的隋唐大運河,增強了南北的貿易交流,推動了經濟的發展,讓後來者唐朝受益無窮。

李世民正是利用了隋朝留下這些基礎設施,打開了唐朝初期的繁榮強盛局面,為後面發展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開元盛世(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七、領土完整和軍事編制;

自經歷過南北朝的大分裂,隋朝的大一統後,隋唐時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保持長期統一的帝國;在世界上各個國家地區分裂割據之際,中國的領土完整觀念和統一思想已經深入人心,社會局面的穩定,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安史之亂(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隋朝的軍事編制,沿襲了北周的「十二衛」,交由中央政權統一指揮;到了唐朝由於疆域的擴大,又將隋朝的「十二衛」編制改成「十六衛」,改革了兵役制度,節省了軍費開支。

唐朝在隋朝軍事編制的基礎上,又增設「中央軍」和「藩鎮軍」,遍地設置節度使,總兵力達百萬,實力強大,進可攻退可守。但節度使兼管地方軍事、政治和經濟,使之管轄區域處於半獨立狀態,加之「藩鎮軍」將領擁兵自重,不聽中央政權的命令,最終鬧出大亂子,如唐朝著名的「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八、開放政策和宗教信仰;

隋唐時期並沒有採取中國歷史上大多數國家的閉關鎖國政策,極度的開放,大量吸收外域文化,同時也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隋文帝楊堅在位時期,非常重視文教,大力收集戰亂中散失的書籍,豐富了藏書資源。正是唐朝繼承了隋朝的文化資源,唐代的文禁寬鬆,文學藝術百家爭鳴,尤其以詩歌為最。

駱賓王(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如「唐初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候的王維、孟浩然、王昌齡等,還有「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中唐時期的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和杜牧,後世雖然也有傑出詩人出現,但都沒有唐朝這麼多優秀的詩人,將詩歌文學的發展推至巔峰。

杜牧(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特別是道教,在國家統治階級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長足穩定的發展;隨著印度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在中原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成為漢傳特色的佛教,經隋唐兩代推動下發展至頂峰,中國也取代了印度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

李商隱(圖片借鑑,侵權可刪)

結語;

隋唐兩代出了大量英明的帝王,如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女皇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等,隋朝打下堅實的基礎,唐朝經過穩定的發展並將之發揚光大,成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並延續了三百多年。

更主要的原因,是李淵和楊廣二人都有裙帶親戚關係,他們都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外孫,李淵建立了唐朝後,大膽啟用了舊隋的文官武將,為承襲隋制各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因此,不說唐朝繼承了隋朝的一切,不如說是隋朝成全了唐朝的強大。兩個朝代的相輔相成,在後世的史學家眼中成為最興盛的「隋唐時代」。

(以上文字,如果喜歡,請點個關注!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必刪!)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剛子侃歷史」吧!每一期將帶給您不同的視覺感受。

相關焦點

  • 唐朝是一個繁榮昌盛的王朝,曾出現過很多有名的皇帝,你了解嗎?
    唐朝有很多有名的皇帝,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則天了;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開創者,也是唐朝最有名的皇帝,當年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了皇位,成為一代君主,事實證明,李世民在位期間,沒有讓人們感到失望;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雖然在位時間也不短,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武則天是唐朝盛世的延續者,在她在位期間,唐朝的盛世局面一直很好的保持著。
  • 隋朝之前是什麼朝代,長達三百多年的亂世,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
    隋朝和唐朝一起,人們習慣稱為隋唐時期,因為隋朝存在的時間太短了,只有38年,不過隋朝卻為唐朝奠定了基礎,所以有習慣將他們兩個朝代並稱在一起。隋朝之前是什麼朝代就很少人知道了,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就是南北朝時期,南北朝分為南朝和北朝。南朝又分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又分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朝代,長達一百多年的南北對峙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亂的時期。
  • 唐朝前三位皇帝是隋煬帝的親戚 後面所有的皇帝擁有隋朝皇族血統
    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很多人都會把隋朝跟唐朝兩個朝代放在一起說。主要原因是這兩個朝代離得很近,但是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隋朝跟唐朝的皇帝關係很不一般。隋朝之前就是南北朝,這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但是李淵推翻了隋朝的統治,自立為帝。這場朝代變更當中,我想最大的贏家就是獨孤姐妹的父親獨孤信,他的兩個女兒嫁給了兩朝的皇帝,其實他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三朝國丈,這在中國歷史也僅此一人。李淵之後李世民繼位,李世民之後是李治繼位。
  • 中國各朝代版圖和皇帝的順序,太全了
    以前學習歷史,總是記不住朝代的順序,自從有了這個,再也不怕記不住了!他們在這個範圍內相繼建立許多國家,而北魏史學家崔鴻以其中十六個國家撰寫了《十六國春秋》(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於是後世史學家稱這時期為「五胡十六國」。實際上這一時期國家數目遠多於16。
  • 隋唐兩個朝代為何歷時70多年,花費大量國力去討伐高句麗?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自西晉滅亡近300年分裂之後的再次統一,其後的唐朝也是大一統國家。隋唐這兩個朝代在對外進攻上,卻都不約而同地對一個叫高句麗的國家發起戰爭,這究竟是因為什麼?從598年,隋朝向高句麗一共發起4起戰爭,最遠曾打到高句麗都城平壤,但始終也沒有征服,反而連年徵戰讓國力大為減弱,甚至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唐朝吸取了隋朝徵戰高句麗失敗的教訓,行事較為小心,最後在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趁高句麗內亂,派大將李績統帥軍隊進攻,最終攻下平壤城,讓高句麗滅國。
  • 韓國:我們曾擊敗隋朝,打退唐朝!中國網友評論卻讓韓國人被打臉
    而唐朝就更不用說了,我們經常用「盛唐」來稱呼它,然而就是兩個如此強大的王朝卻有人先後擊敗過他們。說出此話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咱們的鄰居韓國,他們說他們曾經擊敗了隋煬帝還讓唐太宗吃了敗仗,不過網友看了此話只笑稱:「確實有人辦到過這事,但是和韓國沒任何關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遠徵高句麗從隋朝到唐朝,歷經四代皇帝,為何高句麗這麼招人恨?
    隋唐是我國大一統時代,而且當時比秦朝一統時的,更為強大的實力。高句麗居隋唐東北方,有大片的接壤區域,對隋唐帝國華北平原地區形成極具威脅的態勢,任何國家政權首先考慮的不是更加強大而是持續發展。煬帝也好太宗也罷,國家實力在當時已知世界首屈一指,但一旦子孫後代國家穩定有變,這個高句麗如芒在背,不堪設想。古代帝王的終極追求是內聖外王,是萬世基業。
  • 唐朝是一個怎樣的朝代?
    在我國漫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建立於公元7世紀的唐朝(公元618~907年)從歷史上看是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在它統治的近300年中,我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曾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王朝疆域遼闊,「文治武功」超邁前古在當時的世界上,它的政治制度比較先進,經濟繁榮,文物昌盛舉世矚目;而有唐一代的輝煌業績,自是當時人民群眾辛勤勞動的成果,但也是與貞觀年間君臣的長期奮鬥和努力分不開的。
  • 一口氣讀懂中國歷史朝代,來龍去脈先後順序,不再傻傻分不清楚
    中華五千年歷史,經歷了無數次朝代更迭,其中我們最熟悉的便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這九個主要的大一統王朝。但對於其他分裂王朝和短命王朝,大多數人則知之甚少。比如,之前大火的電視劇《琅琊榜》,其歷史原型是南北朝時期的南梁,但對於這個冷門朝代,觀眾們並不那麼了解。
  • 宇文化及的弟弟:娶隋朝公主,做唐朝宰相,堪稱隋唐人生贏家
    隋唐時期的宇文化及和「家喻戶曉的人物」是他名聲雖大,但臭名遠揚,家喻戶曉的大奸臣。他發動江都之變,殺了隋煬帝後,自己自封為皇帝。但是和劉文化很快就被打敗並殺害了。但是宇文家族沒有消亡,宇文化及的親弟弟成為隋唐時代一個人生贏家,這個人究竟有什麼人生傳說呢?
  • 隋朝打通的大運河,是聰明的決定,還是覆滅的開始?
    隋朝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極其短暫的朝代,僅僅經歷了隋文帝和隋煬帝就滅亡了,但是隋朝在我國歷史上,對我國的經濟文化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其中,隋朝最著名的成就就要當屬科舉制度和開鑿大運河了。開鑿隋唐大運河在歷史上一直都是一個飽受爭議的事件,很多人都說開鑿隋唐大運河是一個明智之舉,也有人說他是把隋朝推向滅亡的助助手,這究竟是什麼樣的原因呢?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是一個有名的暴君。他是一個喜怒無常的人,往往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做事,所以說在他統治下的隋朝,百姓也是過得很艱難,每天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過得苦不堪言。
  • 日本人最喜歡的朝代為什麼是宋朝而不是唐朝
    一開始,他們認為是市場上假的銀幣橫行,導致了百姓們把足值的、真的銀幣藏起來,「劣幣驅逐良幣」,造成了市面上的貨幣短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找到了一個人——牛頓,你沒看錯,和那個科學家牛頓是一個人!牛頓以科學家的嚴謹,發行了新的銀幣,在新銀幣的外形上,設計了一個不明顯的凹槽。
  • 朝代歌訣,只需八張圖片幫你記住中國歷史朝代!
    朝代歌,其主要是方便記憶我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名稱的歌謠。其形式多為簡單易記、朗朗上口的兒歌,或順口溜。 歷史朝代歌多是配合著「歷史朝代年表」一同使用。編入小學課本。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 最喜歡的朝代是哪個朝代?我推秦朝和唐朝
    我個人最喜歡的朝代是秦朝和唐朝。喜歡秦朝的理由:我是個十分理智也非常看重道德三觀的人,尤其是對於禮法、律法這塊特別尊崇的人,容不得半點越界,所以很喜歡法家治世的法則。再說秦的成果:建立起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國家,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在大一統的歷史潮流下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很多人說是秦朝嬴政過於兇殘,濫用民力、鋪張浪費的秦始皇不值得被人愛,愛他的都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 妄言隋唐(二十九)唐朝軍神李靖是如何成為天庭託塔李天王的?
    李靖唐代名將李靖本來是隋朝將領,舅舅是隋朝名將韓擒虎。他自小在軍將世家長大,學識淵博,自小就對「文韜武略」有著獨到的見解,經常與舅舅韓擒虎辯論軍事,受到高度的讚揚。後來李靖入仕做官,雖然官職低微,可才幹出眾,成為隋朝公卿府中的常客,門閥世家大佬教育後輩時口中的那位「隔壁的孩子」。比如隋朝的吏部尚書牛弘就稱讚李靖為「王佐之才」,越國公楊素更是看好李靖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可以說年輕時的李靖在堪稱隋朝十大傑出青年之首,當時的官二代團體中前途最受期待的一位。
  • 十三朝古都 夜遊隋唐遺址
    相信喜歡歷史的小夥伴都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在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上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是的,他就是胖彬今天旅遊的目的地——河南洛陽。洛陽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也有說十一朝),歷史上知名的朝代如商、周、漢、隋、唐(武則天)等均在此地建都。
  • 隋唐玉器技藝簡練遒勁,氣韻生動的境界,物我和諧的審美志趣
    而對唐朝進行介紹的時候,往往會把時間較為短暫的隋朝加進去。往往在說中國歷史的時候都會說隋唐,這一個時期,我國國家的實力非常的強勁,經濟發達,人民生活也非常的穩定。而在這個時期,與西方的交流也是較為密切的,唐朝秉持著開放的態度,迎來了非常多外來的文化。這個時期的外來文化侵入也影響在各種器物方面,隋唐的玉器就受到了外來文化的影響出現了變化。
  • 「西都長安,東都洛陽」:隋朝時期的都城洛陽,到底有多繁華?
    事實上筆者並不是要為隋煬帝正名。只是認為他所營建的「東都洛陽」,在隋朝、唐代乃至後世王朝中,都發揮出了重要城市職能。「西都長安,東都洛陽」兩都皆為歷史古城東漢著名史學家和辭賦家班固,曾用畢生精力著寫名作《兩都賦》。在《兩都賦》中所指的「兩都」,其實就是指東漢的「西都長安」和「東都洛陽」。
  • 宋朝並不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朝代,它的實際國力究竟怎樣?
    由趙匡胤開闢的宋朝,是中國古代發展的一個高峰。近代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天水一朝。」法國著名漢學家謝和耐說:「在社會生活、藝術、娛樂、制度、工藝技術諸領域,中國(宋朝)無疑是當時最先進的國家。」
  • 夢回唐朝:一個興盛的歷史朝代,繁榮而又璀璨的歷史
    夢回唐朝:一個興盛的歷史朝代,繁榮而又璀璨的歷史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朝代,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朝代之一。705年,神龍革命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 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公元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