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幻想中的夥伴愁壞家長,教育專家:這是在向家長敲警鐘

2021-01-20 消費新文娛

你知道孩子的幻想夥伴嗎?最近就有一位家長因為這樣的事情向網友和教育專家們求助了:最近他家的孩子每天都對著空氣喃喃自語,像是在和一位看不見的朋友說話;雖然這位家長不相信鬼神之說,但也覺得這不能等閒視之,可又不敢貿然的去直言「孩子的朋友都是假的」,一時之間竟然不知如何下手。

而在這位家長提出問題之後,教育專家則向家長們進行了幫助,並指出:孩子出現幻想夥伴,其實是在向家長敲響警鐘。早在上個世紀,瑞士的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就已經給出了結論:

孩子都是有情感需求的,而一旦這種情感需求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就應該在自我保護的心理下來試圖獲得其他方式的情感慰藉,而創造出一些幻想中的夥伴來安慰自己則是一種常見的方式。也就是說:「幻想夥伴」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心理產物,而當孩子出現幻想夥伴的時候,就是在向家長敲響警鐘,告訴家長:你家孩子現在非常孤獨。

孩子的幻想夥伴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一、仔細區分,別和「泛靈心理」弄混

家長要處理孩子的「幻想夥伴」,首先要注意的是別和「泛靈心理」弄混了。所謂泛靈心理的是指三歲左右的孩子存在的一種容易把無生命的物體看作有生命的,把無意識的物體有意識的誤解。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弄壞玩具可能覺得他弄疼了玩具,被桌椅板凳絆倒可能會怪罪桌椅。

雖然泛靈心理和幻想夥伴表現相似,但卻有著本質的區別。泛靈心理是一種正常現象,而幻想夥伴則應該被重視。泛靈心理出現的頻次往往更低,是在不經意之間出現的,而且通常有著現實中對應的事物,而幻想夥伴的出現的頻率則經常更高,而且是不經物體聯想而憑空產生的。

二、積極面對,不指責、不戳破

在搞清楚孩子的情況到底是不是出現幻想夥伴之後,家長們則可以進行正確的處理了。如果孩子的確出現了幻想夥伴的現象,那麼家長應該認識到這是一種比較常見而且可逆的心理狀態,家長不需要太過擔心,而是應該積極面對。

家長面對孩子的幻想夥伴不應該貿然的進行指責和戳破,孩子出現幻想夥伴的現象本身就代表著孩子的內心已經極度脆弱,而幻想夥伴本身就是孩子內心的最後一道防線,家長驟然間指出「這都是假的,是你幻想出來的」,很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陰影。

家長要做的是對幻想夥伴不幹涉,而是對孩子加以更多的陪伴,豐富孩子和家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時常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等等。而給孩子講故事則是,家長與孩子增進情感聯繫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這裡我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魔法拼音》童話故事書。

這套《魔法拼音》全套共計8冊,都是由各類文學大家所創作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比如這篇《別去五釐米之外》,是由浙江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湯素蘭(湯湯)所創作的,而其他的故事也是由張秋生,王一梅,沈石溪等現代文學大家所創作的,其中還有6篇故事的片段被各版本小學及初中語文教材所選中,是相當值得閱讀的兒童故事集。

三、鼓勵孩子與同齡小夥伴玩耍

同時我們作為家長也應該認識到,雖然我們可以為孩子做很多事情,但是對孩子的陪伴卻並不一定是所有家庭都能做到的,因此用其他方式彌補孩子的情感空缺也是一種有效的解除孩子內心孤獨的方法。

而在現在的社會裡,大多數家庭往往是獨生子女,孩子很難從兄弟姐妹中獲得情感慰藉,但與同社區或者是鄰居家的孩子進行交流,則需要孩子掌握好更多的社會交際能力,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與小朋友們相處,在這裡我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在這裡我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這套書全套共計6冊,分別對孩子需要培養的6種社會交往能力做了分門別類的介紹。

書中以圖文相合的方式,家長既可以當育兒經看,知道教育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需要培養什麼;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相關焦點

  • 大馬學校治安敲警鐘 匪徒假扮家長打劫華裔家長
    中新網3月19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導,馬來西亞學校治安敲起警鐘,匪徒假扮家長打劫,導致人心惶惶之餘也威脅學童安全。  泗巖沫某華小日前就發生了匪徒假扮家長趁機打劫家長的事故,一名在本月11日前往載送孩子放學的女家長遭到匪徒以小刀威脅,試圖搶奪身上財物不果,但此事至今讓她恐慌不已,因此希望通過媒體讓家長們有所警惕。
  • 專家「批判」接送孩子現象,希望向日本教育機制看齊,被家長怒懟
    不論多辛苦多累,為了孩子家長都願意付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孩子身上,父母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精力,只想讓孩子長大之後有出息,能給家庭爭臉面。為了能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從孩子出生之後,有的家長就會為孩子報名幼兒園,就怕去晚了沒有名額。
  • 寒假假期再次提前,學生是開心了,但家長老師卻愁壞了
    教育局通知提前放假,學生表示非常開心,但可把老師家長給愁壞了在「假期安排」方面,對今年學生來說確實十分「幸福」。今年他們上半年度幾乎都在上網課,後半年還沒上幾個月學就即將迎來寒假假期。在這一點上,大學假期要比中小學長太多,基本大學假期最短的也在一個月,長的則接近兩個月。關於今年寒假為何再次提前,其實也是有幾點原因的。首先就是目前國人最關心的「疫情」問題了。
  • 抖音上「壞叔叔」走紅:家長在笑,而孩子在哭!
    而這些粉絲基本上都是孩子的家長,想要用這些視頻來嚇唬孩子,讓他們乖乖聽話。聽說因為「壞叔叔」看起來比較兇,有個朋友的女兒不肯睡覺就讓他拍個視頻過去嚇唬嚇唬孩子,結果效果意外得好。之後他便將視頻發到了抖音上,得到了很多關注。
  • 天冷小學生愛賴床愁壞家長 專家:喚醒孩子溫柔點
    ……  看,家長每天為這事和孩子「鬥智鬥勇」的,實在頭疼不已!天冷孩子起床困難 經常遲到家長為難  泉州師院附小學生家長徐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家離學校較遠,女兒馨馨每天早上要6點50分起床才來得及。但最近天氣變冷,馨馨的賴床現象越來越嚴重。
  • 教育專家:這18部動畫片寓教於樂,適合小學生觀看!各位家長存好
    教育專家:適合小學生的18部優質動畫片!建議家長陪孩子一起看完大家好,歡迎關注【內容匠人說教育】,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適合小學生觀看的18部動畫片,這些片子獲得了教育專家的認可和推薦,各位家長可以找時間陪孩子一起看完,寓教於樂,讓孩子們通過動畫片這種有趣的形式得到教育。很多孩子喜歡看電視,家長非常反對,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孩子,看電視不僅影響學習,還會影響視力。
  • 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
    大家好,歡迎關注【教育清流】,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教育專家推薦的8部電影,很有教育意義,每部電影都會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家裡有中小學生的,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看看,看懂了受益終生。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人在觀看之餘,進行深刻的思考,從中收穫知識、力量、感動等。還有一些電影非常有教育意義,對育兒有幫助,值得家長和孩子一起觀看。比如去年很火的電影《狗十三》,講述的就是青春期女孩的成長曆程,家長通過電影可以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孩子通過電影可以明白成長必經的過程,更懂得珍惜現有的生活。
  •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聖誕老人不存在」嗎?
    但面對孩子,他們中的很多人又顯得信誓旦旦:當然真的有聖誕老人啦,只要你乖乖的,就能收到他給你的禮物喔!當年幼的孩子信以為真之後,他們便要花上幾年時間來維護這一自己親口給孩子栽種的幻想。 類似的幻想到底是好是壞?要保護孩子的幻想嗎?有沒有不用撒謊又讓孩子開心的方式?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下,在聖誕節來臨之前,你還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考慮。
  • 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老師教學生磕頭大禮,感恩教育就是這?
    趙老師稱,他這麼做是因為有家長打電話向他抱怨,說孩子在家中很不聽話,和家長頂嘴。在趙老師的活動剛開始的時候,許多孩子並不願意下跪磕頭,經過一番教育後,孩子們才接受了下跪禮。在我國古代,下跪禮是尊重的最高表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下跪禮便被淘汰了。
  • 孩子懂得感恩,家長省心不少,高情商的家長懂得這樣教育孩子
    其實現在的家長總是想著給孩子報名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一味地重視成績卻忽略了小朋友的禮儀培養,以至於很多孩子根本不懂得感恩別人,甚至是父母。家長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所以好的東西總是想著留給小朋友。自己少吃一點小朋友就能多吃一口,覺得自己的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但是孩子卻認為,這一切都是正常的。
  • 孩子有這5個「壞毛病」,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看到了就偷著樂吧
    孩子身上有沒有壞毛病,是家長非常關注的地方,因為毛病不僅會讓管教難度變得更高,還有可能讓孩子的在成長出現一些差池。然而,有個研究團隊表示,如果孩子有這五個壞毛病,那麼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看到了就偷著樂吧。
  • 考研究竟該聽誰的建議,家長過多幹預究竟是好是壞?專家講出事實
    ,不過有些家長也會過多「幹預」孩子的教育!在小時候家長們替孩子做決定很正常,不過當孩子能夠自己做決定的時候,還是有一部分家長會代替學生做決定。一些家長過多「幹預」孩子的教育問題,甚至考研的時候都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規劃好的方向做出選擇!這樣真的好嗎?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考研究竟該聽誰的建議,家長過多幹預究竟是還是壞?
  • 利弊需要家長權衡清楚 送孩子留學別為出國而出國
    以前,不少學生會選擇大學畢業後出國深造,而最近這些年,更多的家長開始考慮讓自己的孩子高中甚至初中時就出國留學。這種做法常常被周遭的親戚朋友「敲警鐘」:孩子年齡小,社會閱歷少,孩子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是問題。    李先生的女兒今年20歲,正在準備報考藝術院校,他說自己也曾經想把女兒送出國,但最終還是決定等她大學畢業以後再自己選擇未來的出路。
  • 《豬迪克識字》APP評測:家長的可信夥伴,孩子的貼心朋友!
    《豬迪克識字》以卡酷熱播動漫《我的朋友豬迪克》為背景,以其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活潑美觀的界面設計和權威科學的內容安排贏得了廣大家長的認可和小朋友們的喜愛,成為兒童教育類遊戲的不二之選。  如今,在網際網路學習的浪潮下,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兒童遊戲軟體來玩,但中國兒童教育軟體市場良莠不齊的現狀讓很多家長無所適從。故帶來深受家長和小朋友喜愛的《豬迪克識字》的評測,一來樹立標杆,探索大家喜愛的緣由;二來給各位家長挑選軟體的標準作為參考,以解迷茫之憂。
  • 孩子有這4種行為,暗示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孩子就是培養習慣,拉開孩子差距的,往往是從小養成的各種習慣!」 想知道孩子智商高不高,我們並非要等到孩子長大之後,俗話說:「三歲看大」,我們從孩子小時候的種種表現,就能看出他長大聰不聰明,根據研究發現,在孩子的身上,這4種行為出現得越早,說明他智商高,家長卻誤以為是「壞毛病」!
  • 生命教育課流行"孵小雞" 這可愁壞了不少家長
    「養小雞的初衷,是因為四年級下冊科學課本中有提及小雞孵化過程,我在上這一課時,學生們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有社團學生曾在實驗室成功孵化過小雞,所以我們就大規模搞了一次。」陳老師說。一開始,陳老師帶領學生用孵蛋器孵化小雞,觀察孵化過程。孵化成功後,孩子們一人認領一隻小雞抱回家養。但沒過幾天,小雞夭折的消息就接二連三傳來。「很多家長從小是在城市長大的,基本沒有養雞經驗。
  • 杭州一小學舉行家長開放日,看完孩子的表現,家長坐不住了…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陳顯婷 通訊員 胡語彤)「我兒子不是這樣的,他不會融入不了團隊的……」杭州市九蓮小學三年級一位家長,一直在跟蔣曉校長說這句話,眼淚也止不住地流。她的表情中,摻雜著無奈和不解,更多的是無助。  這是怎麼回事?這位家長為什麼會哭?
  • 中考落榜的孩子報私立高中,一年6萬學費,把家長愁壞了
    這所私立學校的費用標準是按照成績來排的,聰聰的成績屬於最高檔,一年需要交6萬塊錢,要知道,這是很多普通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省下來的費用啊。最後,兩人決定暫時離開學校,回家考慮考慮。不管考慮的結果是什麼,這6萬塊錢都不是一個家庭隨隨便便就能承擔得起的,所以初中階段,對孩子的教育,要趁早。
  • 《喬喬的異想世界》:兒童的幻想夥伴
    也有研究發現,男孩更經常會想像一個比自己強的幻想夥伴,比如在《喬喬的異想世界》裡喬喬的幻想夥伴就是「偉大的阿道夫」,還有很多男孩的幻想夥伴是超級英雄。而女孩常會創造出需要自己照顧的幻想夥伴。這反應了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性別社會化發展,他們接受的社會角色影響和教育不同:男孩要爭第一、女孩要照顧人,幻想夥伴也要滿足這樣的需求。
  • 教育專家別大言不慚了,你們沒發現家長學習很被動嗎?
    每個孩子的特徵都不一樣,專家那些案例都是「童話故事」被不斷修飾過後才搬上講堂的不信你把專家請你家去看看他們能解決問題不能?其實細想一下其中的邏輯,立刻會察覺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家長都是等問題集中爆發以後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才去找專家,可問題之前真的沒有發現嗎?其實問題早就知道,長年累月遺留下來的問題又渴望專家一朝一夕幫自己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