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老師教學生磕頭大禮,感恩教育就是這?

2020-12-20 神鳥知訊民生匯

近日安徽一所小學內,趙老師對本班的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他帶領著班裡的孩子們一起下跪磕頭,這個動作是要孩子們回家給家長做的。這段視頻一經爆出,立刻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反對。

趙老師稱,他這麼做是因為有家長打電話向他抱怨,說孩子在家中很不聽話,和家長頂嘴。在趙老師的活動剛開始的時候,許多孩子並不願意下跪磕頭,經過一番教育後,孩子們才接受了下跪禮。

在我國古代,下跪禮是尊重的最高表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下跪禮便被淘汰了。許多網友稱趙老師的學生對家長行下跪禮是形式教育,這樣的"感恩教育"只是老師為了迎合家長的一場作秀,只能從心理上滿足家長,並沒有教會學生什麼是感恩。

而從家長們向老師反映的情況也可以看出,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還是停留在言聽必從上,他們認為孩子聽自己的話便說明孩子孝順,不聽自己的話便是不孝順。

這些家長只顧自己的感受,卻沒有考慮到孩子自己的想法。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封建思想,才導致了孩子們的叛逆。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是和孩子一起商討,而不是命令孩子。只有家長懂得尊重孩子,孩子才願意和家長溝通,否則孩子在長大後和家長相處便會產生隔閡。

近些年來,國家大力推廣傳統文化,許多學校也組織老師為學生們教授如《弟子規》之類的傳統文化典籍。這些典籍中有許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同時也有許多封建糟粕,但是有些老師對內容不加以選擇,只是照著書本將所有內容都教給孩子。孩子們在吸收好的思想時,也同時吸收了例如愚孝、女德之類的思想糟粕。這樣的傳統文化不僅不會對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產生幫助,還會對孩子們的人生觀、世界觀造成錯誤影響。

為什麼老師在教授傳統文化時不加選擇呢?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老師並沒有受過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他們對傳統典籍中的許多思想並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只能將自己認為對的東西教給學生。其次是老師們不懂得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傳統文化,只看到了傳統文化中好的一面,沒有看到壞的一面。最後有一些老師為了討好家長,便不顧學生的利益,按照家長們的想法去教授學生。

近些年來,不僅學校開設了傳統教育,許多校外的輔導機構也開設了"國學班"。在浙江溫州有一所教授傳統文化的學校,在一次活動中,這個學校的老師在為女孩子們上課時提出了女性對男性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堅決不能離婚"等男尊女卑的要求。這樣的課程很明顯在歧視女性,內容嚴重違反了社會道德。許多人為了一時的利益,打著傳統文化的旗幟,教授的卻是封建思想,許多家長稀裡糊塗的就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名,不僅沒有讓孩子學到東西,反而還害了孩子。

據了解,這樣的機構多為非法辦學,他們一般都掛靠在其他教育機構裡,老師也多為社會上的閒散人員。這樣的"偽國學班"對社會的危害非常大,所以家長們在給孩子報名時要謹慎挑選,在報名後如果發現老師教授的是封建糟粕,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傳統文化中確實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些古老的智慧在當代社會也依然使用,但同時也有著大量違背社會道德的思想,所以在學習傳統文化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辨認。學校也應該加強老師們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得老師們可以實現傳統文化和現代社會道德的有機結合,真正的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家長們要努力學習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因為只有充分聽取孩子的意見,才能和孩子達成心靈上的共識。

大家對這件事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孩子懂得感恩,家長省心不少,高情商的家長懂得這樣教育孩子
    如果問一個家長,對自己家孩子最大的期望是什麼?答案一定不一樣,有人說希望他們聰明懂事,有人說希望他們能夠成才,但是毫無例外的是,很少有家長會說:"我希望我家孩子懂得感恩。"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個懂得感恩的人,不僅能夠理解父母,還記住每一個幫助自己的人,用滿滿的善意對待他人。
  • 孩子淘氣不聽話怎麼辦
    孩子在家庭的希望,每個孩子本身都是可愛的,善良的,活潑的,孩子愛動,愛鬧,愛淘氣,是天性,孩子很聰明,可就是淘氣不聽話,經常頂撞自己,不聽話淘氣的孩子家長該怎麼教育呢?1、理解孩子:家長要知道,小孩子淘氣不聽話是很正常的,小孩子本身就是活潑好動的,對世界充滿了好奇,要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想法,,淘氣不聽話是孩子的好奇心在起作用
  • 施冬健教授:孩子為什麼不聽話,越來越不尊重你?根本原因是什麼
    親子關係,是孩子一生成功與幸福的基石,也關乎父母自身的幸福。學習成績不理想、遊戲成癮、性格孤僻、事業有成但家庭不幸福…… 成長中的麻煩和痛苦,幾乎都能找到原生家庭的影子。親子關係的基本道理,明白越早彎路越少,歡迎訂閱本專欄!「這孩子不聽話」,這也許是家長抱怨最多的一句話。
  • 感恩教育是啟發一顆真心而非彎折一雙膝蓋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安徽蚌埠某小學的趙老師對學生進行跪拜式孝道教育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爭議。趙老師稱,感恩教育的起因是一位家長向他反映孩子在家不聽話。次日,趙老師在大課間對學生們進行了感恩教育。
  • 孩子叛逆不聽話,源於父母做了這一點,心理師:家長要調整方法
    本文作者:若欣老師,資深心理諮詢師,每天研究青少年心理學,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關注我,了解更多詳情內容!孩子從呱呱墜地起,就和父母朝夕相處,所以,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父母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導師。父母採取怎樣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意思就是說,父母的教育方式與孩子未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在生活中有很大部分家長認為,自己每天為孩子掏心掏肺,可是孩子為什麼還是不聽話?
  • 家長們要搞清楚你越是對孩子大吼孩子越不聽話
    孩子的成績越來越差,我們做家長的也是心急如焚,家長們很是著急,說也說了。有人說,孩子上課時間不聽課,那就業餘時間休息,逼著孩子先進去。但是我想就算是業餘的時間來比我們的孩子進行學習,也不能起到什麼效果,因為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知道,想要孩子學習,首先就是讓孩子對於這門課程感興趣。
  • 2歲寶寶調皮不聽話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個方法?
    2歲寶寶調皮不聽話怎麼辦,家長試試這幾個方法?孩子任性,不聽話,動不動就大吼大叫,躺在地上打滾,哭鬧。家長們束手無策,全能寶爸付小平卻比較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女兒一直都是鄰居和身邊人眼裡的好小孩,非常懂事,那麼付小平是怎麼教育孩子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寶爸的獨家育兒方法。
  • 你這個老師是怎麼教學生的,學生一加一等於幾都不知道
    家長說,不是就是等於二嗎?這麼簡單的問題,誰不會。家長卻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就不會。家長很忙,別說能教孩子,就是能陪孩子的時間都少。孩子小小年紀就送進了幼兒園,然後,大家都知道的。所有的孩子,不管性別,不管年齡,都過著同樣的日子:上學,放學,寫作業,考試。
  • 華新實驗小學新生開筆禮:過啟智門行拜師禮 樹立文化自信
    華龍網9月2日11時20分訊(凃小義)自古以來,中國就是禮儀之邦,崇尚「禮」。古人人生有四大禮,分別是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狀元禮。今(2)日上午,重慶市江北區華新實驗小學為390名一年級新生舉行了人生的首次大禮——開筆禮。
  • 小孩不聽話,要理清成因,採用教育「妙方」,養成遵規守紀的習慣
    而家長往往把自己的主要意思隱含在一段話語中,只有善於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句,才能把握住講話的要點,並要求孩子按照家長的話去辦事。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不需要讓孩子太「聽話」,做一個太乖的孩子,而是要讓孩子做到講文明、有禮貌、守規矩,會分辨善惡、判斷對和錯,遇事要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懂得保護自己,有感恩之心和分享之情就行。二、孩子心目中的「理想」家長。
  • 家長給學校送了份大禮,校長和老師驚呆了並特意去回禮!
    她就是每天把學校周邊打掃地乾乾淨淨,讓學校的孩子和老師舒心,也讓接送孩子的家長感到亮堂。事情還得從頭說起,14 歲的孫盈從小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劉桂蘭是環衛工人,爺爺一直打零工,最近開始送外賣。三口人租住在一所,僅能放置兩張床的房子裡,生活很艱辛。
  • 孩子「不聽話」,可能是這三個原因
    有的家長說:「我家孩子特別不聽話,讓幹嘛偏不幹!」有的家長抱怨:「跟我家孩子說話,他總是假裝沒聽見,有時候乾脆捂著耳朵跑開。」還有的家長納悶:「我家孩子以前挺乖的,現在總愛說「不」,這是怎麼回事?」那麼,孩子不聽話,是孩子的問題嗎?不,有可能是這三個原因——1 沒有深入了解孩子如,2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萌芽期,他們會在心裡不斷地問「我能做我自己嗎?」所以,他的「不」只是在證明自己的獨立性。這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
  • 感恩教育存乎心,現於行
    精心栽培的感恩之情。然而,藝術有「形神兼備論」,即心與形應是燭與火的關係,兩者相互作用。那麼,感恩教育也恰恰相同,心形相應,缺一不可。內化於心假若心中沒有真正的感恩之情,而是機械死板的下跪磕頭,便像個程序植入控制的機器人,行事無主觀意識,受他人的強加操控。毋庸置疑,這樣缺乏靈魂的刻板行為,是不能達到感化人心的目的的。譬如人們禮佛,若心中無絲毫對佛的敬意,自到不了佛的境界,即使嘴上常掛「阿彌陀佛」,也難圓心願。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學會「糾正型結果」,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之前我還在幼兒園裡當老師的時候,就遇到過這樣一個印象深刻的孩子,那天學校放學之後,所有的同學都被家長接走了,唯獨這個孩子留在了學校裡,我上前詢問,結果孩子支支吾吾的說「自己回家就要被爸爸打,所以自己就不想回去了」,詢問之後我才發現,這個孩子在家裡只要做錯了事情和父親覺得自己不滿意的事情,都會受到父親的打罵,隨後我立刻明白這個孩子懦弱膽小的性格是因為什麼原因造成的了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6歲前培養還不晚
    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一般都有這3種特徵。 孩子出生後就像是一張白紙一樣,將來什麼樣的性格,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跟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畢竟,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比起老師來說更要注重教育,你的育兒方法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 鄉鎮中學有很多學生不學習,老師無能為力,請教育專家可以改變嗎
    有的學生在初三開始就被老師勸退了,有的學生後來沒考上打工了,有的同學現在已經當上了老闆,有的依然給別人打工,鄉鎮中學多年都這樣。其實,老師也不要抱怨,更不要自責,這個和老師關係不大!作為老師,最大的幸福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老師每天和學生打交道的時間,和自己的家人都要多得多,所以,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一群聽話的孩子,會讓老師的職業充滿幸福感。
  • 討好老師不如做好這4件事,老師會更願意關注孩子的成長!
    老師們最害怕的,不是調皮搗蛋不聽話的孩子,而是一些作風奇怪的家長。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學校的老師也會與時俱進,在班級創立了群組,為了就是更好的溝通和交流。但是現在的家長群,好像有點兒變味兒了,已經不是用來分享教育孩子心得的地方,而是一個攀比孩子學習成績,或者家庭財富的位置。在網絡上,有一位家長分享了自己的班級群的信息,這個內容是這樣的。
  • 幼兒園讓小朋友畫家長銀行卡顏色,孩子拿出黑卡,這下老師不淡定
    教育是亙古不變的話題,狹義的教育似乎就是對於孩子的教育,可以說孩子就是未來。那麼父母和老師則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幼兒園讓小朋友畫家長銀行卡顏色,孩子拿出黑卡,這下老師不淡定了。孩子長大後的習性,為人處世,以及對待這個世界的看法,無不體現著從小到大教育的影子。孩子就像是一塊橡皮泥,你怎樣塑造它,它就會變成你所塑造的樣子。最近,很火一個話題,就是幼兒園的作業問題,真是讓很多家長頭疼。
  • 孩子上幼兒園,到底要不要給老師送禮?許多家長犯難
    前言當下,小孩上學有三難,作業多得不得了,周末忙得不得了,老師送禮停不了。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父母們就擔心孩子在學校被照顧不周,就想方設法讓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更多的照顧。於是找關係,請客吃飯,給老師送些禮品。這逐漸成了一種社會風氣。這個禮到底要不要送呢?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對於這樣的「不聽話」,家長應該高興並耐心聽取孩子的辯解,孩子說對了,家長應該改正,孩子說錯了,家長要耐心解。⑧認識不清型。有的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缺乏正確的認識,這不是通過一兩次談話就能解決的,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孩子提高認識。家長不要急於求成,要容許孩子有個認識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