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經過10個小時的連續澆築作業,番海大橋主橋成功合攏,標誌著番海大橋主體施工全部完成,是大橋建設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橋面鋪裝、交通工程等後續施工也將全面展開,為大橋如期完成通車目標夯實了基礎。番海大橋的合攏,意味著廣佛兩市在路網融合上再次「牽手」,極大方便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的交通往來。
番海大橋起於現狀魁奇東延線、與港口路交叉口(南海區三山新城南側),跨越陳村水道,止於廣州市番禺區鍾三路,與南大幹線相接,主要功能是承擔佛山中心商務區和廣州中心城區、西江組團之間的快速聯繫,是佛山(南海)連接廣州南部(南站)的必經之路。
大橋主線全長1.293千米,主跨為塔梁固結的分幅單塔四索麵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跨徑布置為130米+130米,是番海大橋的控制性工程。項目於2019年4月開工,預計2021年春節前主線橋通車,2021年6月竣工。
「番海大橋主橋長260米,雙幅共計62個梁段,總混凝土量11800方,此次合攏梁段長8米,寬28.15米,」 項目負責人介紹,後澆段位於橋梁主通航孔跨越陳村水道,為三角洲入廣州Ⅲ級航道,無法採取常規的梁柱式支架法施工,同時,大橋屬於漂浮體系,預拱度的確定也是至為關鍵的一環,支架模板體系設計要求複雜,船隻通行量大,施工安全風險高。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的難題,項目團隊著眼全局,逐個擊破。在進行支架設計時,項目部充分考慮現場實際情況,採取項目部人員內部評審、集團公司專家評審、外部專家評審三階段審核,最終確定掛籃施工作為後澆段支架方案,貝雷架懸吊、牛腿加精軋螺紋管反吊等作為吊裝方案。此外,項目聯合設計單位、高等院校等建模計算,充分模擬施工過程,合理確定預拱度,確保成橋線型無誤差。
番海大橋作為廣佛兩地的「牽手橋」,是兩市的重點民生工程之一,同時又是廣佛聯通的關鍵幹道。大橋建成後,從禪城中心區域出發到廣州南站,僅僅需要20分鐘車程,佛山市南海區與廣州市番禺區最快5分鐘內快速通達,將形成一條連接廣佛兩市的東西走向大動脈,使得廣佛無縫對接,實現廣佛重點道路上的「強強聯合」,形成廣佛大橋交通「矩陣」,加速兩地迅速融入大灣區1小時通勤圈。
同時,番海大橋也將全面推動兩地構建城市規劃統籌協調、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產業發展合作共贏、公共事務協作管理的一體化的發展格局,有效推動佛山市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和廣州南站片區產業崛起,並助力廣州南站及周邊地區從交通集散樞紐向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要素全球配置的門戶樞紐轉型,進一步推動廣佛全域同城化,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注入新動能。
來源:廣州日報
【來源:廣州番禺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