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忽局編外工作室原創
"約翰芬號"飛彈驅逐艦在2020年11月17日的反導試驗中發射一枚艦載SM-3 Block IIA攔截飛彈(美國國防部網站)
據俄羅斯衛通社近日報導,當天,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聲稱,美國不久前進行的飛彈測試,證明其全球飛彈防禦系統不針對俄羅斯的保證,完全是謊言!當然,其實美國居心已久,飛彈防禦系統的設計目標,本來就包括中國、俄羅斯等大國,甚至主要就是針對大國。這是美國霸權膨脹、甚而企圖統治世界的野心明證。只不過在過去的反恐戰爭時代,美國在政治上、宣傳上,可以淡化針對中俄的意味。而目前,在美國號稱對抗大國競爭的歷史階段,華盛頓在飛彈防禦問題上的方針,危險並具有明顯的反俄傾向。美國在反導領域的一系列行動,越來越對國際安全系統造成不利影響。
扎哈羅娃所稱的美軍反導測試發生於最近,美國海軍進行了一次海上反導試驗,從一艘"宙斯盾"飛彈驅逐艦上發射的1枚SM-3 Block IIA反導攔截飛彈,成功摧毀了一枚洲際彈道飛彈。這是美軍首次以非陸基反導飛彈,試驗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與過去美國海軍以標準-6飛彈,攔截中程彈道飛彈成功一樣,此次試驗對於美軍來說意義重大。
美媒聲稱,這是應對來自東亞地區越來越大的彈道飛彈威脅的一項突破,標誌著美軍在打造多層次、靈活性的飛彈防禦系統的努力中取得重大進展。
測試當時,一枚洲際彈道飛彈模擬彈(ICBM),從位於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的"裡根"彈道飛彈試驗靶場發射升空,朝夏威夷方向飛來。隨後,"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約翰·芬恩"號(USS John Finn,DDG 113)上的"宙斯盾"雷達成功捕獲目標,並即時傳到艦上的作戰指揮和控制中心。在獲得相關參數後,迅速鎖定目標。隨後,一枚SM-3 Block IIA型(標準-3型第二批次A款)海基反導攔截彈騰空而起,在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之間的海洋上空濃密大氣層之外,利用動能攔截彈頭直接擊中目標,並將其徹底摧毀。
這是第六次試射SM-3 Block IIA攔截飛彈,也是首次利用宙斯盾彈道飛彈防禦系統(宙斯盾BMD)攔截洲際彈道飛彈。早在2017年2月,美軍就成功地用SM-3 Block IIA飛彈,成功將一枚中程彈道飛彈攔截並擊毀。此後進行的五次攔截中程飛彈測試,除2018年一次失敗外也大都取得成功,顯示這款飛彈已經非常成熟可靠。
事實上,這次試驗也是應美國國會要求進行的測試,因為國會要求軍方要在2020年結束前,對SM-3 Block IIA攔截洲際彈道飛彈做出可行性評估。
SM-3 Block IIA攔截飛彈,由美國軍工巨頭雷神公司與日本三菱重工公司共同研發,於2006年啟動項目。其中,日本三菱重工負責的部分主要是研製飛彈第二、三級21英寸固體火箭發動機和頭錐。這是一款堪稱"天價"的反導攔截彈,單枚飛彈價格竟然超過2000萬美元。但這是相對於防空飛彈而言的,如果和陸基攔截彈(GBI)相比,該飛彈價格還算是良心價,因為陸基攔截彈(GBI)單價居然超過了7000萬美元。
SM-3 Block IIA攔截飛彈射高達1000公裡,射程更是達到驚人的2500公裡,可對洲際飛彈被動段進行全覆蓋式的攔截。同時,該飛彈擁有更靈敏的新型導引頭和增強的轉向能力。2015年6月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CTV-1)。
設計之初,這款飛彈的定位是為了攔截敵方射程在5500公裡內的中程彈道飛彈。但這次的成功試射也表明,它也能夠對付一些功能較為簡單,且沒有突破反導系統防禦能力的洲際彈道飛彈。
美國人之所以拓展這款飛彈的應用範圍,就是其認為,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飛彈威懾日益擴大。這款飛彈目前已經部署在日本和美國海軍艦艇上,應該引起一定警惕。
因為這些平臺能夠在日本海、夏威夷等地,在美國本土外再增加至少一層防禦層。這使得美國的飛彈防禦體系更加完善綿密。當然,其攔截總體成功率與歷史上一樣,只能針對較小規模的飛彈彈群,或者較為原始的彈道飛彈。美國飛彈攔截系統,目前對擁有突防措施的彈道飛彈效果很差,而針對高超音速飛彈則完全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