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是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和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必然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明確要求「十四五」期間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近年來,龍巖市持續弘揚「支部建在連上」的紅色革命傳統,將「黨建+基層社區治理」模式不斷提檔升級,探索出一條「一顆紅心、一張紅網、一面紅旗」的市域社會治理黨建品牌,形成獨具特色的閩西紅色基因基層治理模式。
一顆紅心,基層黨建煥發光彩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繫、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後一公裡」,社區發展、社區工作與每個居民利益息息相關。這「最後一公裡」也是龍巖市探索黨建引領社區綜合治理的「關鍵戰場」,他們形成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共建單位、物業服務互促共進的「一核多元,共治共享」格局。
今年6月份,龍巖小洋龍鐵名苑小區存在的環境衛生髒亂差、電梯故障頻發、消防設施破損嚴重、物業管理陷入惡性循環等問題被媒體曝光。
「小區治理也要抓關鍵少數!我們小區長期沒有組建黨支部,缺乏主心骨,基層黨建工作遲滯,是導致亂象的根源。」在8月份黨支部的重新選舉中,有著43年黨齡的老黨員、復員軍人王文健被動員出來挑大梁。他介紹說,小洋龍鐵名苑小區系龍廈鐵路拆遷安置小區,主要安置了5個鎮街的拆遷戶。小區問題看似複雜,其本質卻是機制問題,反映出城市管理、基層治理、為民服務方面的不足。
在新成立的黨支部中,退休黨員、在職黨員凝聚在一起,充分發揮黨員在社區治理中的「旗幟」作用。以樓棟為單位成立9個黨小組,92名黨員亮明身份標識,26名黨員加入梯長、梯代表行列,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架構,以全新的為群眾服務、為居民謀福的新形象出現在小區的每個角落。
數月來,在黨員的帶領下,小區開展了數十次專項整治和文明勸導行動,對所有電梯實行全保,拆除破舊隔離護欄,規劃400多個定點摩託車位,拆除40多塊違法搭蓋雨棚和廣告牌,恢復40餘處被佔綠地,增設公共休息區域,黨員帶頭捐建的風雨亭……一顆顆紅心在黨建引領下被點亮,積極投身小區治理,讓基層黨建煥發光彩,群眾看在眼裡、樂在心裡。
一張紅網,智慧網格賦能管理
社區(村)網格化管理作為我國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經驗,網格化社會治理的最終指向,必然是一種全方位覆蓋、全要素囊括的綜合治理。龍巖市政法部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黨建元素成為網格中湧動著的紅色血液,讓一張紅色網格最終實現基層各條線各部門事務的高度融合。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正酣的年初,龍巖市就優化網格管理,整合黨建、政務、綜治、城管等各類網格,推進「多網融合」,做到「區中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能辦事」的良好社區「微循環」。
「我們網格來個入巖境外人員,需要做好疫情防控。」今年3月10日,新羅區東城街道東興社區第四網格第48小網格的網格員邱靜婷掌握到阿根廷籍的勞爾,1月份跟著轄區居民林奶奶的孫子來福建度假,疫情發生後,勞爾只好跟隨他們回龍巖暫住。邱靜婷迅速反應,協助防疫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宣傳防疫政策,每天兩次測量居家隔離人員的體溫,並幫忙他們採購生活用品直到隔離期結束。「你們,真棒!」勞爾時常比著大拇指對上門的社區工作人員笑著說。
在東興社區基層網格員還有著「百姓管家」的稱呼,他們分布在64個小網格中,絕大部分是黨員身份,成為解決群眾麻煩事的「貼心管家」。這些「紅色基層網格員」採集的信息成為街道網格、綜治中心大網格分析研判的重要依據,而在龍巖疫情防控一線的網格員有1.3萬名。這些網格員,就是一個個網格上的結點,讓信息精準傳遞。
在黨建引領下,如何賦能智慧網格?龍巖市各級綜治中心依託「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體系,助力基層社區治理和疫情防控等工作。全面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網格化」聯動摸排管控模式,搭建「O2O雲平臺」「雲視訊」「e+應急防控」等便捷渠道,讓「數據跑步」代替「人工走路」,精準掌握社區居民基本信息、矛盾糾紛和困難問題。
截至10月底,龍巖市各級綜治中心通過智慧網格收集信息500多萬條,其中矛盾糾紛信息24997條,及時調處化解,把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
一面紅旗,市域社會治理揚帆起航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每個黨員必須掌握的「法寶」。在群眾出現矛盾糾紛時,黨員主動亮明身份,解開「千千結」;當小區出現困難難題時,基層黨支部扛起黨旗,迎難而上啃下「硬骨頭」。
小區地下管網漏水嚴重、小區停車位時常被外來車輛佔用、業主和物業的矛盾糾紛不斷……這些小區群眾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在對業委會、對物業的不信任時,時常導致小矛盾引發大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黨員亮明身份、黨支部扛起紅旗,用黨員的擔當和責任,為居民送上「定心丸」,為小區和諧安上「穩定器」。
「黨員真的是好樣的。」「他是老黨員的優秀代表。」西陂街道雙洋社區天成山莊居民這樣評價新上任的兼合式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趙守歪。自從被選為黨支部書記,這位有著24年黨齡的軍轉幹部、老黨員就用十二分的熱情解決了一系列居民頭疼的問題——居民喝上了放心水、大門安了道閘、業委會和物業問題不斷改善……
這一切新面貌的出現,底氣來自於黨建的引領下小區135名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目前,龍巖市成立了586個「紅色業委會」。同時,為當好「紅色管家」,做好「紅色近鄰」,全市組織4.3萬名在職黨員進社區回小區,認領崗位12.76萬個,結對幫扶3000餘對,認領微心願1.1萬個,推動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公司良性互動。
在市域社會治理中注入紅色基因,讓一顆顆紅心、一張張紅色網格、一面面紅色黨旗飄揚在基層,這是龍巖市為全力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加快建設閩西南生態型現代化城市,打造有溫度的幸福龍巖,而做出的積極而堅定的探索。
原標題:《【市域治理】用紅色繪就平安底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