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吃牛排,檔次高的低的都嘗試過,踩過很多坑,目前我一般就是在自己精挑細選的那一兩家網店買的原切牛排。下面具體說下高低價牛排的區別。
一 高低價牛排的區別,口感有什麼不同
二不同品質的牛排分類,牛排價格的逐級上升
三如何買到靠譜的好牛排
一 高低價牛排的區別,口感有什麼不同
低價牛排
一般都是 拼接+添加劑
屠牛的過程中產生碎肉是不可避免的。拼接牛排就是碎牛肉和便宜的卡拉膠製作的,甚至有可能是注水的,畢竟和卡拉膠相比,水便宜一點嘛。
口感:
都是醬料的味道,甚至吃不出來是什麼肉。
高價牛排
原切牛肉+精心處理
原切牛排肯定是比拼接合成肉貴的。
一頭牛屠宰後只有兩條裡脊才能被稱為菲力牛排,而一條大概有2.5公斤,除去損耗,也就是說一頭牛能做好牛排的最多不超過4公斤,一頭這麼大的牛,只能產出不到4公斤的牛排,因此,牛的裡脊至少每公斤要價400塊。
口感:
你會感覺,你一口下去,入口及化是誇張的,你同樣是要咬和咀嚼的,但是咀嚼非常輕鬆,而且滿口出油流香,汁水和牛肉的味道會讓你感到很愉悅。你會感覺到強烈的幸福感和衝擊力。
二不同品質的牛排分類,牛排價格的逐級上升
拼接牛排:前面已經介紹過了,就是碎牛肉用食用膠粘合在一起的。別名也叫兒童牛排,價格低,一般超市裡10元一片,大概在130g左右。
有些人會問,為什麼原切牛排,有的要200塊錢一塊,有的120元,10塊,而且還送大禮包呢?
可能有些人覺得是牛排的部位不同,所以導致價格有差距。但是導致價格差距巨大的,不僅僅牛排部位的不同,更重要的是產地的不同。說說進口牛排的產地有哪些。
產地:
南美牛肉(巴西、烏拉圭等國)
由於價格的優勢,南美牛肉在解禁之後就迅速的佔領了中國進口牛肉市場半壁江山。至於南美牛肉為什麼那麼便宜,大概是由於南美的「粗放型」養殖,並不注重育種和精細化養殖,所以成本低。所以大家很少看到優質牛排產品的產地是南美地區。
北美牛肉(美國、加拿大)
北美地區的牛肉多以老齡牛和瘦肉精/激素牛為主,老齡牛其實就是將無法產奶的奶牛和體質下降的種牛宰殺後投入市場。更可怕的是美國的畜牧業養殖中允許使用生長激素和瘦肉精,對於談添加劑色變的天朝人民實在是不能接受。
澳新地區(以澳大利亞為主)
澳洲牛肉是中國進口牛肉品質最好和最穩定的產地,為什麼這樣說呢?
1.優質的牛種,澳洲出口牛肉的牛種主要是歐洲培育的安格斯和赫裡福德牛,澳洲和牛也是中國人民通過正規渠道買到和牛的主要途徑;南美和北美的牛的品種都不太好。
2.自然環境優勢,澳洲南部地區肥沃的溫帶牧場非常適合畜牧業的發展,澳洲地區相對其他大陸比較獨立,使得其沒有遭到口蹄疫和狂牛症等病害的侵襲;
3.較高的生產標準,澳洲的食品安全體系涵蓋農場、育肥場、運輸、活畜交易市場、加工廠和出口銷售各個環節,各個環節的審查相互獨立;
牛的養育方式:
谷飼和草飼
簡單的說,谷飼更肥,谷飼時間越長越肥,也越貴。谷飼成本更高,油花會更豐富。全程谷飼一般比較少,通常會草飼之後進行谷飼育肥,長期育肥一般在270天左右,短期育肥一般在100天左右.一般我看主要就是看油花,油花豐富,一般都是谷飼。
牛排等級:
以澳洲牛排的分級為例,一般是取「眼肉」位置為標準進行測定,得出相應的級別,也就是說取眼肉進行測定後這頭牛的等級是M3,那麼這頭牛不論是眼肉、西冷、菲力,還是上腦、板腱都是M3級別。
等級判定依據有好幾個,大理石花紋(就是油花密度),肉色,脂肪顏色,背膘測定。
對於消費者,最主要的參考依據就是大理石花紋。別的可以不用看了。因為根本無法有效掌握。
宗旨:油花越密集,越貴!
部位:
菲力
菲力牛排又叫牛裡脊、牛柳,這個位置是牛身上運動最少的部位,所以也是最嫩的,弱點就是相對來說油脂味不夠豐富,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沒啥牛肉味。價格也是最貴的。
肋眼
又叫眼肉或者肉眼牛排,是牛排中最為經典的部位,也是我個人比較偏愛的位置。油脂豐富,肉味充足,同時也相對較嫩,價格也很高,略微比菲力便宜點。
戰斧牛排
其實戰斧牛排就是帶骨眼肉,眼肉的油花最為豐富,中間和邊緣一般有著大塊的油脂,也比較容易識別出來。價格和眼肉相當。
西冷
西冷牛排又叫牛外脊、紐約客、沙朗牛排,西冷這個位置比較有嚼勁,同時西冷的肥邊又充滿了牛脂的香味,風味十足。價格比肉眼牛排要便宜些。
T骨牛排
就是骨頭兩側一側是西冷,一側是菲力,但是現在T骨已經比較少見了。價格比西冷高,比菲力低。
上腦
上腦屬於肩胛部位,脖頸靠後外側,油花分布相對均勻,比較好看,就是口感有些硬。價格不是很貴,相對其他部位的牛排,算是很便宜了。
板腱牛排
又叫牡蠣肉、三筋,屬於肩胛部位,口感偏硬,油花的分布程度也還可以,油脂比較多,口感油潤。價格也相對比較低。
牛小排
牛小排的油脂非常豐富,即使是很一般的牛也能有好看的牛小排。但牛小排的油脂豐富得有點過頭了,比較容易膩。價格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