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的南京:圖3方孝孺墓,圖5明故宮五龍橋,圖6明孝陵墓道神獸

2020-12-16 歷史傳習社

本圖集為1910年所拍的南京城照片組成。 圖為朝天宮。名字是朱元璋所取,取「朝拜上天」、「朝見天子」之意。在明朝,此地是有關人員學習朝見天子禮儀的地方。

圖為江南貢院的考試號舍。據統計,這裡走出了800餘名狀元、10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明清兩朝的官員半數以上出自這裡,有著「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的美譽。

圖為方孝孺陵墓。眾所周知,方孝孺是建文帝的忠臣,堅決不降朱棣,最終被朱棣誅十族,也是史上唯一個被誅十族之人。

圖為鼓樓。它是舊時南京城的報時中心,也用做催促文武百官勤於政務,提醒百姓辛於勞作,京師迎王、接詔書、選妃等重大慶典,與南京鐘樓相對,是明朝京師之象徵。

圖為明故宮遺址前的五龍橋。相當北京故宮的金水橋。

圖為明孝陵上的墓道神獸。這張照片中的墓道神獸怕被人破壞,用圍欄圍著。滿清知道破壞明孝陵容易激起民族矛盾,所以對它保護得還是很到位的。

相關焦點

  • 高科技揭秘明孝陵 朱元璋是否葬南京將大白[圖]
    明樓入口處今年6月,南京明孝陵「申遺」將迎來「大考」。加之朱元璋下葬時曾有13個城門同時出殯和葬於南京朝天宮、北京萬歲山等民間傳說,因此朱元璋是否真的葬在明孝陵也成為數百年來人們心中揮之不去的謎團。為了弄清歷史真相,研究明代第一陵的建築規制及其對後來的影響,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和江蘇省、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的安排,自1997年起,南京市文物研究所與中山陵園管理局文物處對明孝陵進行了長達6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
  • 老照片:南京孝陵和明故宮昔日景象(1910)
    南京明故宮五龍橋,沿著明故宮內的南北中軸線,由南向北,對皇城與宮城作一次巡禮。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門進,到承天門中間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橋,名"外五龍橋",橋下就是外御河。南京明故宮午門,南京故宮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其建築形制為北京故宮所繼承,為明官式建築的母本,是北京故宮的藍本。南京明故宮西安門,南京故宮始建於元至正廿六年,明洪武廿五年基本完工,其址選於元集慶城外東北處,遷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明故宮為明初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直到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南京設立南直隸,仍由皇族和重臣駐守,地位十分重要。
  • 隱藏在小區旁的國家重點文保景區-明功臣墓鄧愈墓
    國家重點文保碑 明朝是南京歷史上的高光時代之一,自太祖定都南京後,金陵城就充滿了明朝的痕跡,諸如各種路,進香河路,馬娘娘雞鳴寺進香行船的河填成的;下馬坊,諸司官員下馬;御道街,明故宮門前的大道;自然明城牆是重要的一部分,太祖的陵寢——明孝陵更是標誌。
  • 作為攝影愛好者,在南京遊覽明孝陵,建議你從3號門進入
    我是從明孝陵的3號門進入的,上圖是我的遊覽路線。選擇3號門主要是想拍攝下圖的這片水杉樹。這個季節樹木的色彩很豐富,再加上水面的倒影,景色非常宜人。沿著陵園路一直往裡走,左側就是梅花谷,據說梅花總數量達3萬餘株,品種330多個,不過現在這個季節真的是「沒花」。
  • 南京南朝石刻竟暗藏波斯拜火教元素:「聖火祆神圖」
    黃先生發了微博,並@老南京版的記者求解。故宮研究員列舉祆教文物拜火教,即「祆教」,是來自波斯的古老宗教,教徒以火為最純潔的象徵,其火神名為「祆」,受到教徒的崇信。史料記載,拜火教在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國,曾產生過廣泛影響。記者了解到,拜火教在南北朝時期文物上也留下過痕跡。故宮博物院學者施安昌研究員做過這方面的研究。
  • 南京舊影1929:民國南京文物調查與《首都名勝古蹟》圖片集
    雖然南京市政府文物調查結果在1935年3月才見諸報端,但早在1929年6月前,南京就已基本完成全市文物調查工作,還專門編印了一冊《首都名勝古蹟》圖片集。《首都名勝古蹟》圖片集,劉紀文題寫書名,南京特別市教育局1929年6月編輯發行。
  • 參觀乾陵永泰公主墓有感(陝西行)(文、圖)
    永泰公主墓於1960年至1962年發掘,是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磚砌 的,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寬約2米的斜坡,進入過洞直至狹窄的雨道,兩旁洞牆內有6個小龕,裡面 放著彩繪陶俑、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
  • 南京老虎山發現明代遺址 或為明城牆外郭遺蹟(圖)
    南京老虎山發現明代遺址 或為明城牆外郭遺蹟(圖) 2014-05-29 09:27:18記者邀請考古專家分析現場圖片後認為,很可能是南京明城牆外郭——上元門一線的城牆遺蹟。 揚子晚報記者 張 可  按照規劃,老虎山北麓的下燕路將進行道路拓寬,因此在一個月前,考古部門便依法在工程建設前進行考古勘探。揚子晚報記者在現場看到,整個考古發掘現場超過260平方米,目前已經清理出大小9個探方。發掘深度約4米左右,橫截面顯示的地層清晰分明。考古部門分析,這可能是一處明代遺址。
  • 遊記| 南京·明孝陵
    來到南京不得不說一說南京唯一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其四季變換的優美景色、深厚悠遠的歷史底蘊,也深深吸引著各地的攝影師們前來採風。我們走過大石橋,分立道旁、望柱,往遠處眺望,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過了石望柱折向北邊、獬、享殿,縱深 體量高大、石獸,稱之為——寶城,依次是,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每種4隻,我就來到南京——這塊風水寶地遊玩.5 公裡,穿過那經過無數戰火已殘破不堪的享殿。明孝陵神道長800米,頗為壯觀,當年圍繞的紅牆周長22,兩立兩臥。
  • 江蘇南京甘熙故居、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雞鳴寺旅遊景點介紹
    甘熙故居建於清嘉慶時期,據說與明小陵墓和明城牆一起被譽為南京、明清三大景觀。舊住宅嚴格按照中國傳統建築的對稱布局建造,在庭院劃分上,遵循主次分明、高低緣、低前低後等漸進式施工技術,同時沿縱向和縱向排列各種房屋的順序,反映了封建家庭中年人有秩序的思想。
  • 先後經歷了5次災難,南京明故宮,如何毀得乾乾淨淨?
    說起北京故宮,相信大家可能都去過。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原名紫禁城。是明朝永樂皇帝建造的,先後用了將近20年時間。其實南京曾經也有一座故宮,規模雖然不如北京故宮,但是也算雄偉壯觀。但是南京故宮先後經歷了5次浩劫,現在僅僅留下了一些遺址。
  • 訪墓記:「正學先生」方孝孺墓園
    2019年7月25日,是寧海「正學先生」方孝孺罹難663周年的忌日。作為台州人,作為他的半個老鄉,這一天我特地去探訪南京雨花臺方孝孺墓。知道雨花臺的人會很多,但知道方孝孺墓的人一定不多,方孝孺墓就位於雨花臺東北山麓的聚寶山下。方孝孺墓邊上就是木末亭——木末風高,傲骨風範。
  • 明代皇宮範圍確認 南京「金水橋」已面目全非
    3月9日,揚子晚報報導了「國家文物局正式立項南京明故宮重要遺蹟標識工程」的消息。工程何時完成尚無消息,但依靠考古證據與文獻資料,明故宮規模與重要建築位置已基本清晰。  康熙帝在《過金陵論》中,提到自己首次南巡時,南京一名老農跪在路旁指給他看明故宮,可眼前一片廢墟,只能「想見其華構」。
  • 南京故宮哪裡去了?
    說來也奇怪,小編每到南京,並未見過什麼故宮,但從地圖上看,的確標有故宮的字樣,不久前,小編抓住一次差旅,下決心非要探個究竟。 明朝在南京建都,開國皇帝朱元璋喜好築大宮殿,在他有生之年,在南京建成了他的皇宮,據說此宮長3公裡,寬2公裡,面積達到6平方公裡,從歷史上講,也是極少有這種規模,這就是南京故宮。相比之下今天的「北京紫禁城」還真算是小兄弟!
  • 明孝陵(二)方城、明樓與寶頂:南京行記三
    明樓,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樓。樓中立帝廟諡石碑,下為靈寢。明孝陵明樓,位於南京東郊的明孝陵方城之上,為六百多年前朱元璋所建,明孝陵遺址內現存體量最大的建築。清文宗鹹豐三年(一八五三)太平軍攻克南京,明樓屋頂毀於兵火。
  • 南京最厲害的墓地:圈整座紫金山,高過明孝陵且明令不許有更高墓
    1925年3月12日上午9點30分,孫中山先生因膽囊癌在北平鐵獅子胡同行轅與世長辭。逝世前一天,孫中山提出效仿列寧保留遺體,並要求葬於南京。臨終前他還對宋慶齡、汪精衛等人說:「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其實早在1912年3月,孫中山在紫金山打獵時就曾對胡漢民說:「等我他日辭世後,願向國人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
  • 南京|玩轉總統府+明故宮
    南京總統府不僅歷史顯赫,而且還是一座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築,因其獨特的風格、優美的景色成為了南京遊的必遊之地。明故宮是明初三朝皇宮,其建築宏偉,氣勢巍峨,沿中軸線布局的方式開創了明皇宮的設計先河,成為北京故宮的藍本。
  • 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2015-05-08 16:14:21  據介紹,這兩座墓葬是具有典型宋代風格的石室墓,墓室築於公元1187年,屬於南宋時期墓葬。墓葬內雕梁畫棟,墓室兩側門柱上有執戟武士浮雕,武士神情威武,貌似在給墓主看護宅院般。而墓室內壁前後左右按方位雕刻了青龍、白虎、玄虎、朱雀四大神獸的造型,形成「四神」拱衛之勢。另外,左右兩側的墓壁上,還刻有「十二生肖」像。兩處墓室墓壁後端是一座「宅院」浮雕,正中則是刻有「壽堂」二字的墓志銘。
  • 假期南京旅遊攻略 南京旅遊介紹
    1926年1月動工興建,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1961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南京鐘山-中山陵園景區成為首批國家5A級景區。中山陵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群。中山陵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石階、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格。
  • 2020想去中國南京旅遊的景點:中山陵,總統府,朝天宮,明孝陵
    5萬餘平方米,既有中國古代傳統的江南園林,也有近代西風東漸時期的建築遺存。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闢為大總統府,後來又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明洪武年間(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詔賜名為&34;,取&34;,&34;之意。清末,朝天宮改為江寧府學和文廟,朝天宮現為南京市博物館所在地,1956年評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