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攝影愛好者,在南京遊覽明孝陵,建議你從3號門進入

2020-12-13 手機攝影手冊

明孝陵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陵寢,始建於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於此,到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歷經32年之久。今天的明孝陵景區以明孝陵陵宮區為主,包括大金門、四方城、神道等附屬設施,以及周邊的下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東陵、紫霞湖等景區。

我是從明孝陵的3號門進入的,上圖是我的遊覽路線。選擇3號門主要是想拍攝下圖的這片水杉樹。這個季節樹木的色彩很豐富,再加上水面的倒影,景色非常宜人。

沿著陵園路一直往裡走,左側就是梅花谷,據說梅花總數量達3萬餘株,品種330多個,不過現在這個季節真的是「沒花」。

繼續往前走沒多遠往左一拐就是著名的石象路了。石象路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一段,長615米,沿途依次排列六種石獸。這些石獸用整塊巨石採用圓雕技法刻成,線條流暢圓潤,氣魄宏大,風格粗獷,既標誌著帝陵的崇高、聖潔、華美,也起著保衛、闢邪、禮儀的象徵作用。

上圖是官網的照片,其實這些雕塑之間的距離很遠的,想要拍出上圖的效果得用焦距200mm以上的長焦鏡頭才行。下圖是我用手機超廣角鏡頭拍攝的效果。

過了石象路右轉就是翁仲路了,這也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長250米,依次排列一對望柱,文臣和武將的石像威嚴端莊的佇立兩旁,他們是陵墓的儀衛者和守護者。

明孝陵神路上的石像生共18對,所有石雕像均以整塊石料雕成。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其風格粗獷、雄渾、樸拙、威武,氣度非凡。這組石雕對稱地排列在神道兩側,構成威武雄壯的長長隊列,使皇陵顯得更加聖潔、莊嚴、肅穆。

往前走穿過欞星門就是金水橋了,也叫五龍橋。原橋排列五座,現在僅存三座,橋基和兩岸的石堤是原物。

南京地區雨量充沛,鐘山主峰的雨水主要經獨龍阜孝陵陵宮區域排洩,明孝陵必須建有完善的排水系統,才能確保陵宮的安全。因此,孝陵陵區內設有外御河、內御河和寶城御河三條排水系統。

文武方門是孝陵的正門,原為5個門洞,3大2小,中間3個為拱形門洞,兩邊2個為長方形門洞。廡殿頂上蓋黃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間改建為一個門洞,上嵌清石門額,陰刻楷書「明孝陵」3字。

1999年重新進行修復,恢復了明代時大門的原貌。現為五門,黃瓦、朱門、紅牆,正門上方懸掛長方形門額,豎書「文武方門」4個鎏金大字。

透過大門就可以看到遠處的碑殿,這是一張居中、對稱+框架式構圖的照片,這類照片的拍攝角度一定要非常正才好看。

碑殿中陳列著五塊碑,正中一塊刻「治隆唐宋」四字,為康熙皇帝手書。碑高3.85米,寬1.42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頌揚明太祖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

作為清朝皇帝的康熙如此詔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對朱元璋的尊重和欽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想藉此籠絡人心,以緩和漢滿矛盾,加強其統治。從中也能看出康熙的雄才大略。

進入文武方門後左右兩側還分別設有神帛爐,由黃綠琉璃件組裝而成,小巧玲瓏。專門用來在祭祀禮儀結束後焚燒神帛(古代招魂用的布帛)用的。

孝陵的主要建築孝陵殿,即享殿,位於碑殿之後。

享殿、方城、明樓和寶頂的部分我沒有走進去看。因為愛人不喜歡逛這裡,一直在外面等我,怕她等的時間太長我也就沒往裡看。下面是官網的一些資料,算作本文的補充吧。

原明代孝陵殿毀於戰火,尚存三層漢白玉須彌座臺基,通高3.03米,臺基上有大型柱礎64個。臺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後各有3道踏垛,尚存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長57.30米、寬26.6米,可見當時該建築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馬皇后神位。

現存地表建築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兩次重建的三小間享殿,現殿內是「明孝陵史料陳列室」。享殿後是一片縱深100餘米、寬數十米的空地,是當年露天祭祀的場所,中間有甬道,兩邊林木茂盛。甬道盡頭有石橋,稱大石橋,又稱升仙橋,意思是過了此橋即為「仙界」。橋北是一座寬75米、高16米、進深31米的城堡式建築,稱方城。

從陵寢出來後我拍了一張文武方門的局部特寫(下圖)。

沿著東側的小路繼續往上走,沒多遠就來到了紫霞湖。湖面四周林木青翠,水光瀲灩,雲天倒映,北靠紫金山,層巒疊嶂,湖光山色,悅人心目。

看過紫霞湖我們就開始下山了,一路上人都不是很多。

沿途還有一個紀念館,好像在修繕中,沒有開。

還路過了一個不知名的小亭子。

值得一看的還有顏真卿碑林,也建在下山的路旁。碑林由中山陵園、顏真卿畫院和日本東京中國書法研究會共同興建,佔地2500平方米,立碑近百塊,有的是著名書法家林散之、胡小石等大家手筆,有的是日本著名書法揮毫創作。整座碑林仿唐代建築藝術風格,莊重古樸,典雅雍容。

顏真卿是中國唐代書法家。他創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並稱:「顏筋柳骨」。

出碑林後偶遇到兩隻可愛的貓咪,全身倒是很乾淨,只可惜我身上沒有吃的,讓它們失望了。

明孝陵的分享就是這些了。這次的南京之行我們還遊覽了音樂臺、靈谷寺、美齡宮以及棲霞山,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相關文章瀏覽。

南京音樂臺的鴿子怎麼拍才好看?(附修圖技巧)

一個被朱元璋賜額第一禪林的南京景區,商業味道嗆鼻子

跟隨攝影師一起探訪美齡宮,感受一下88年前的地暖設施

「楓」景如畫的南京棲霞山,遊記+攝影+文化,值得收藏

本文中有5張照片來自於官網,其他照片都出自於手機拍攝和手機修圖,這裡是手機攝影手冊,我是楊濤,歡迎您的點讚、關注和轉發支持!

相關焦點

  • 避開梅花谷南門 從明孝陵1號門進入
    原標題:避開梅花谷南門 從明孝陵1號門進入   (通訊員寧交軒桂子振記者王茸)為期42天的2015年「南京國際梅花節」14日正式開幕。如何賞梅才會不受堵,交管部門發布賞梅出行提醒。  14日梅花節開幕,又正逢休息日,大批市民前往中山陵景區賞梅,人車流交織給周邊道路帶來一定壓力。
  • 南京最美600米已上線,明孝陵石象路的最後秋色
    神道石象路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中山門外石象路7號中山陵園風景區內,每年過了立冬,明孝陵才進入最佳的秋色觀賞期。明孝陵的秋色,相遇在神道石象路上。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墓,歷時30餘年建成,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明孝陵石象路位於明孝陵神道的第一段,沿途分布著獅子、獬豸(音讀謝志)、駱駝、麒麟、大象、和馬一共六種12對石獸。石獸由整塊巨石雕刻而成,線條流暢,氣勢雄偉,風格粗獷,形態逼真。
  • 山東小夥總結遊覽南京明孝陵必看點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滅亡,前後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它都在北京。南京朱元璋明孝陵遊覽順序: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神道、金水橋、文武方門、碑殿、享殿、內紅門、方城、明樓、寶頂1、下馬坊 一門二柱沖天式石牌坊,明王朝皇權的象徵,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馬步行,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下馬坊是1980年重新修復的。
  • 遊記| 南京·明孝陵
    來到南京不得不說一說南京唯一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其四季變換的優美景色、深厚悠遠的歷史底蘊,也深深吸引著各地的攝影師們前來採風。石獸乘著觀光遊覽車:獅,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那乘著觀光遊覽車,一覽明孝陵神道的威武氣勢。明孝陵神道長800米,頗為壯觀,兩旁聳立著高大的梧桐樹,金黃色的梧桐葉在清涼的秋風中微微搖曳著,...文臣武將各四。
  • 南京旅遊攻略之明孝陵
    明孝陵明孝陵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
  • 明孝陵申遺成功15周年!7月3日過生日可免當天門票,還有……
    日傍晚,「紫金山之夜·2018第四屆南京城市民謠換書大會」將在梅花山大草坪舉行,屆時會有近千名閱讀愛好者,在電子蠟燭點綴所營造的浪漫星空下讀詩、讀書,體驗「詩與遠方」,現場還有民謠樂隊精彩演出。7月份每逢周日,「守望歷史——觸摸家門口的世界遺產」活動,將帶領你「觸摸」家門口的世界文化遺產,「解讀」明孝陵的正確遊覽方式,「感知」南京明文化的深厚魅力,「體驗」匠人匠心的無窮樂趣。
  • @南京人 明孝陵梅花谷換裝升級,春節前全面開放 約起!
    作為2020年第十七屆「中國梅花蠟梅展」舉辦地,南京 明孝陵梅花谷以此為契機,對景觀進行了規劃提升,近日已完成換裝升級,強化了遊客參與性,拓展了服務功能性,春 節前即可面向遊客開放。明孝陵博物館準備了文化展陳大餐:《我們的節日·2020博物館裡過大年——民俗文化展》,邀請南京眾多非遺傳承人、民俗藝術家合作,共同呈現南京城門楹聯、傳統繪畫,以及春節民俗中的花燈、剪紙、 年畫、花饃藝術;《金陵四十景——你家門前有幾處?》將高岑所繪《金陵四十景圖》做高清放大處理後進行全面展示, 同時呈現給觀眾的還有四十景銅刻版、石刻版以及部分拓片,歡迎市民遊客前往參觀。
  • 江蘇:三九寒冬日 南京明孝陵臘梅開
    南京明孝陵宮陵兩側的臘梅攝影愛好者拍攝明孝陵景區內的臘梅南京明孝陵內的臘梅中國園林網1月9日消息:1月8日是中國傳統農曆中「三九」時節的第一天,江蘇南京小幅降溫,明孝陵景區的臘梅在寒風中綻放,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 比現場便宜近一半吧,導航明孝陵3號門
    暑假裡就聽說明孝陵弄了一個鹿苑,可以近距離和小鹿接觸,天一涼就立刻來打卡。網上先定好明孝陵的門票,35一張,比現場便宜近一半吧,導航明孝陵3號門,門口就有停車場,15一次。進門左轉很快就看到鹿苑大門,門口有賣鹿糧的……也就是20元一小把草,這錢不能省,否則你都進不去放養鹿的那邊,只能隔著欄杆看了。
  • 南京旅遊不完全指南——明孝陵
    這句詩說的就是南京明孝陵。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孝陵也是南京旅遊的重要名片,它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並被授予「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明孝陵在鐘山風景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宏偉壯觀,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大金門大金門位於下馬坊西北750餘米處,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門。
  • 去過100次南京明孝陵,你也未必知道隱藏在這裡的秘密!
    去過100次南京明孝陵,你也未必知道隱藏在這裡的秘密!  還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明孝陵都有著不得不去觀賞的理由  然而此次的明孝陵之行  小遊卻有了一些新的發現與感受  這些隱藏在盛世美景下的秘密  你知道嗎?
  • 明孝陵旅遊區,春日南京之明孝陵雜類,早6點前進是免費的
    明孝陵實際上包括兩大部分,神道的部分也是明孝陵的特色,神道的建築和地形地形相互襯託,明孝陵的神道與前一代的帝王陵墓神道形成對比,是沿著地形蜿蜒而建的,神道的兩側放置著對稱的石像,每個動物都有不同的意義。
  • 南京明孝陵憑什麼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圖自央視新聞 中國的世界遺產中,你打卡了多少?  來南京看看啊~ 世界遺產—南京明孝陵「7月3日當天,從早到晚,家裡的電話幾乎沒斷過。」明孝陵申遺的重要參與者、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仍然記憶猶新。「零點前後,實在太累了,我剛想躺下,忽然聽到外面傳來鞭炮聲,我的第一反應是——南京贏了!
  • 南京鐘山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總圖。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建成於1405年。位於南京城東鐘山。整個陵墓有三個部分組成:神道、陵宮和地宮。明孝陵的第一道門是下馬坊。南京地鐵二號線的一個站名就是下馬坊。所以我的參觀從地鐵站開始,坐地鐵到下馬坊站下車,然後到了下馬坊公園。下馬坊是明代進入孝陵的必經之路,文武到這裡都得下馬下轎,然後步行進孝陵祭拜。
  • 好像是4號門進的,明孝陵的入口真的很多處
    有十年沒來過了明孝陵了吧!去完美齡宮順道進了趟明孝陵,好像是4號門進的,明孝陵的入口真的很多處,說明裡面非常大。順著石像路一直往裡面走,人很多,沒能拍出秋色美景。還沒到墓區和陵寢,下次再找機會進來好好的遊覽一圈。
  • 另一邊出了明孝陵7號門是南京著名的夜間情侶車震勝地
    紫霞湖出來一個方向是著名的石像路,另一邊出了明孝陵7號門是南京著名的夜間情侶車震勝地。
  • 南京除了明孝陵,還有一座大明皇宮的遺址公園,如今頹敗不堪
    這些年,江蘇人也自我調侃南京為徽京,主要就是因為南京與安徽的緊密聯繫,想想不怪當年,朱元璋會將國都定在南京。由於南京的明王朝很早便被朱棣取代,再加上南京在近代以來的不幸,明王朝留下的遺蹟真的很少很少,除了明孝陵這一處埋葬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
  • 消失百年,明孝陵欞星門昨復原
    金陵晚報記者周揚天宇金陵晚報報導可能很多南京市民並不知道,南京人引以為豪的明孝陵其實一直缺少一座大門,那座大門就是一百多年前毀於戰火的、進入皇陵的第一道門——欞星門。昨天,欞星門又重新矗立在孝陵神道之上,而梅花山下的孫權終於又有門可守了。
  • 南京明孝陵不只有石象路,還有五彩繽紛的水杉林,已到最佳觀賞期
    每逢秋天時,南京明孝陵的石象路一定是一幅遊人如織的景象,今年也不例外。3號門進入,這裡距離苜蓿園地鐵站僅三四分鐘的路程,按照往常來說,都是直接檢票進入景區,這次不同,沒想到景區入口處的一片水杉林竟然那般秀美,秋色時的水杉顏色非常豐富,放眼望去,宛若一幅秀麗的水墨畫。
  • 欞星門雄姿重現明孝陵神道
    南京日報報導 (記者 李冀 實習生蔣培根)備受關注的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的欞星門復原工程上馬了!經過前天和昨天的封閉施工,到記者發稿時,全部石構件已經吊裝完畢。毀於太平天國戰火的欞星門雄姿初現。從現在開始閒了100多年的好漢孫權,終於又有「門」可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