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小夥總結遊覽南京明孝陵必看點

2020-12-13 用鏡頭記錄平凡

明朝自1368年建都,至1644年滅亡,前後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它都在北京。南京朱元璋明孝陵遊覽順序:下馬坊、大金門、四方城、神道、金水橋、文武方門、碑殿、享殿、內紅門、方城、明樓、寶頂

1、下馬坊 一門二柱沖天式石牌坊,明王朝皇權的象徵,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馬步行,現在我們能看到的下馬坊是1980年重新修復的。附近還有兩塊石碑,一塊是明嘉靖十年(1531年)嘉靖改鐘山為「神烈山」,並在下馬坊東側豎立了「神烈山碑」,此碑原有方形的碑亭,現僅存鬥行石柱礎四個;另一石碑是「禁約碑」,豎立於崇禎十四年(1641年),刻著禁止破壞陵墓及謁陵的有關注注意事項

2、大金門 從下馬坊行只大金門有近千米,進入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門,當年從大金門兩側延伸出一道45華裡的外牆,把整個紫金山都包括其中,原來大金門重簷歇山頂,頂覆有黃色琉璃瓦,大金門兩側原有護衛陵區的外槨皇牆,現在還能看到與皇牆接口,六百多年風雨過後,皇牆已不見蹤影,只有這座大金門依然默默地守望著孝陵。

3、四方城 過了大金門就來到了四方城,原來是一座碑亭,由於頂部毀於戰火,只留下四面牆壁和四個門券每邊長26.86米,用來安放「大明孝陵神功德碑」的碑樓建築遺存,碑樓建築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開一券門,碑樓內部有塊石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組成,碑座是一隻巨大的石龜贔屓,是龍生九子之一,高2.08米

明成祖朱棣在永樂十一年(1413年)為頌揚其父朱元璋功德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親自撰寫共2746字分為七個方面,一是敘述家平,二是為民請命發跡定遠,三是定都分封,四是廢中書開六部,五是選人才抓教育,就是生活簡樸,囑咐死後與馬皇后合葬,七是刻有皇族子女57人名號以及144句四言頌詞,碑的建成標誌著明孝陵的興建完全竣工。

過了御河橋就是陵墓的神道,在明代以前的帝王陵寢中,神道都是筆直的,和陵寢的主體建築在一條中軸線上,明孝陵的神道卻是順應了自然的地勢,蜿蜒曲折,當時有人提議鋪設一條直的神道,剷平陵宮前的孫陵崗,也就是現在的梅花山,朱元璋沒同意,他說孫權也是條好漢,留著他為我守門吧,孫陵崗的存在成了孝陵的一道天然屏障。走過武將文臣石像以後就到了欞星門,又稱為龍鳳門

走完神道,進入明孝陵陵宮區,首先看到的就是金水橋,是明孝陵的第二道排水通道,這個位置也是明孝陵的建築開始按照南北中軸線設計興建,直至地宮。

從金水橋就能看到前方200米的地方就是文武方門,史書記載當年是有五門,三大兩小,正門頂部為單簷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毀於清代鹹豐年間,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是後來考古調查基礎上1988年按照原貌復原的,門東側外牆下,立有一塊「特別告示牌」,是何人所立?有何作用呢?碑由兩江洋務總局道臺和江寧府知府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豎立的,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國文字鐫刻著保護明孝陵的告示

再往前走來到了碑殿,在明代時是孝陵享殿的前門,在清代鹹豐年間被毀,現存的石構須彌座臺基東西兩側,原有磚牆連接陵宮外垣現已無存,現在能看到的碑殿建於清代,碑殿內有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所立的「治隆唐宋」碑,意在稱讚朱元璋的功績超過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這是康熙第三次南巡時,見孝陵由於管理不善導致建築破落,陵區荒蕪,手書「治隆唐宋」四字,交於江寧織造曹寅制匾懸掛殿上'並行勒石。

治隆唐宋碑的東西兩側是乾隆南巡,晉謁孝陵時題詩碑,側後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十八年(1699年)謁陵的記事碑。

享殿原名孝陵殿,是明孝陵的主要建築,用於舉辦大型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洪武十六年(1383年)建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的享殿,規模比原來的孝陵殿小很多,現存的三層須彌座臺基之上的殿基有大型柱礎56個,每個直徑都有0.91米,按照現在遺存的臺基面積和柱礎位置,不難想像當年殿宇的宏大規模。

史書記載當年享殿內供奉著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神位,享殿前後各有踏垛三道,中央踏垛居中部分稱陛,上陛為二龍戲珠,中陛為日照河山,下陛為天馬行空,均為浮雕圖案

又稱為陰陽門,過了這道門,就意味著陰陽兩界相隔,也就是這道門,將陵寢分為「前朝」和「後寢」,後寢是朱元璋和皇后亡靈安息之地,由少數守陵太監在內守護,除皇帝和特許大臣之外,一般人不得入內。內紅門在明朝時有三座門,現在看到的是按照原有復原的。

穿過內紅門,就可以看到用大石條築城的大型建築便是方城,在方城前面有一座大石橋,又稱升仙橋,當年朱元璋靈柩由此橋入葬,寓意逝者升仙,故得名,升仙橋下御河是孝陵的第三道排水通道。方城是陵寢的核心部分,前高大約16米,後高約8米,東西長約75米,南北寬31米,方城下部為石刻須彌座,上面用條石砌築,在束腰部分別刻綬帶紋和方勝紋。

方城正中有一高大的拱門,拱門內是一深長的向上的隧道,也是唯一進入方城城樓的通道,隧道上作券頂,兩側底部為石刻須彌座,隧道有54級臺階,直達後部寶城前垣和明樓間的夾院,隧道原先有門,現在僅存門臼石等遺蹟,出隧道左右各有臺階,通過臺階便可到達方城頂部的明樓

方城的東西兩側有影壁,俗稱「八字牆」,這個需要在方城外面去看,牆壁高7米,長約20米,上面覆蓋琉璃頂,下部是兩層磚雕須彌座,牆面四角裝飾磚雕花紋,有石榴、萬年青、牡丹等,象徵子孫繁衍,江山永固,幸福美滿,這些磚雕是中國明代早期磚雕藝術的傑出代表,經歷600多年,花紋仍清晰完整,因而十分珍貴。

從寶頂和方城之間東西夾道折向南拾級而上,可以登上明樓,原先是一座重簷歇山頂,上覆黃色琉璃瓦精美建築,後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僅存四壁,2009年明樓加頂保護,同年7月對外開放,裡面展出明代分布在全國的十九處帝王陵墓的圖片資料。

方城後面就是寶頂,隧道出口正對著寶頂的南牆,正面用十三層條石壘築,上書: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據說這七個字刻於民國初年,用以回答遊人詢問的。這種帶有幽深隧道的方城建築形式也是孝陵獨創。它是一個直徑325—400米的圓形大土丘,寶頂上樹木參天,它的下面就是埋葬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玄宮,寶城就是圍繞寶頂周長約1100米的磚牆

寶城寶頂的黃陵形制開創了明清500多年帝陵的先河,只是明代的寶頂大致為圓形,清代帝陵寶頂改為橢圓形了。今天在明孝陵東側還保存有明太子朱標的東陵遺址,在當年明孝陵陵區鐘山之陰還建有數座明代功臣墓。

相關焦點

  • 作為攝影愛好者,在南京遊覽明孝陵,建議你從3號門進入
    明孝陵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陵寢,始建於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於此,到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歷經32年之久。今天的明孝陵景區以明孝陵陵宮區為主,包括大金門、四方城、神道等附屬設施,以及周邊的下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東陵、紫霞湖等景區。
  • 遊記| 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南京孝陵園內金梅迸,萬畝南枝接綻英。遠峰駢開如扇闕,近山拱衛似青屏。 天橋寶殿遊人景,望柱翁神刻石嶸。祖息龍蟠從古敬,千年盛世入遺名。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猜猜這是哪兒?對了,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
  • 遊記 | 南京·明孝陵
    乘著觀光遊覽車:獅,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那乘著觀光遊覽車,一覽明孝陵神道的威武氣勢。明孝陵神道長800米,頗為壯觀,兩旁聳立著高大的梧桐樹,金黃色的梧桐葉在清涼的秋風中微微搖曳著,...文臣武將各四。高大雄偉的方城,令我記憶猶深的就是明孝陵。石獸盡頭端立著石望柱一對.62公裡。現存下馬坊,兩側有石獸6種12對、大金門!方城的後面才是真正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寢,傳說白天臥著的晚上會站起來守陵,生動粗獷、「治隆唐宋」碑殿。歷史上先後有10個朝代在此建都。
  • 南京最美600米已上線,明孝陵石象路的最後秋色
    北京的秋天剛落幕,南京的秋天方開始。一入秋,南京就成了舊時的金陵,有道是:六朝金粉地,最憶是金陵。金陵的秋天是火紅的、是金黃的、是濃重的、是古樸的,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時刻。南京的秋天除了有楓林如火,半部金陵史的棲霞寺,更有號稱「南京最美600米」的明孝陵石象路。
  • 明孝陵旅遊區,春日南京之明孝陵雜類,早6點前進是免費的
    明孝陵實際上包括兩大部分,神道的部分也是明孝陵的特色,神道的建築和地形地形相互襯託,明孝陵的神道與前一代的帝王陵墓神道形成對比,是沿著地形蜿蜒而建的,神道的兩側放置著對稱的石像,每個動物都有不同的意義。
  • 醉美南京一日遊 蔣式寵妻美齡宮+明孝陵+中山陵
    秋天,一定要去南京旅遊一趟,實在是太美了!雖然上次去南京的行程僅僅只有一天時間,但是,卻給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我非常喜歡南京的秋色。我們是上午8點多到達南京,把行李箱寄存之後直奔明孝陵景區匯合。行程安排:上午,明孝陵;下午,中山陵+美齡宮;晚上,夫子廟+秦淮河;訂了晚上9點半的高鐵到上海住宿。
  • 躺在南京明孝陵裡的朱元璋
    南京明孝陵 明太祖朱元璋陵墓1398年6月24日,操勞了一輩子的明太祖朱元璋壽終正寢,被他的繼承人朱允炆按照計劃埋進了南京明孝陵。按理說,朱元璋這下可以徹底休息了。聽到這個消息,朱元璋真想掀開棺材板爬出來糾正朱允炆的冒失舉動,只是明孝陵的土太厚,爬不出來。1402年6月,老四燕王朱棣站到了明孝陵前,來祭奠父皇朱元璋。朱元璋問,你未經朝廷批准,擅自跑到南京來做什麼?朱棣說,父皇啊,您孫子朱允炆被奸臣蠱惑,要您兒子們的命,我不得已按照您欽定的《皇明祖訓》有關規定起兵靖難,如今大事已定,我馬上要登基做皇帝了。
  • 南京明孝陵「驚現」梅花鹿
    南京明孝陵「驚現」梅花鹿(1/10) 南京明孝陵「驚現」梅花鹿 2020年07月03日 16:14 近日,南京市民發現,在明孝陵梅花谷「臺想昭明」東側「長生鹿苑」裡有不少梅花鹿,引得遊人紛紛前往觀賞拍照。
  • 南京明孝陵蠟梅綻放 暗香襲人
    2018年1月5日,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的蠟梅。2018年1月5日,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的蠟梅。2018年1月5日,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的蠟梅。2018年1月5日,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的蠟梅。2018年1月5日,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的蠟梅。2018年1月5日,遊人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蠟梅。2018年1月5日,遊人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蠟梅。2018年1月5日,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的蠟梅。2018年1月5日,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的蠟梅。2018年1月5日,在南京明孝陵景區拍攝的蠟梅。
  • 南京鐘山明孝陵
    南京明孝陵總圖。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合葬陵,建成於1405年。位於南京城東鐘山。整個陵墓有三個部分組成:神道、陵宮和地宮。明孝陵的第一道門是下馬坊。南京地鐵二號線的一個站名就是下馬坊。所以我的參觀從地鐵站開始,坐地鐵到下馬坊站下車,然後到了下馬坊公園。下馬坊是明代進入孝陵的必經之路,文武到這裡都得下馬下轎,然後步行進孝陵祭拜。
  • 你知道南京明孝陵神道上擺放的是什麼雕像嗎
    最後,大家一致提議去有金陵之稱的南京去看看。古城值得遊覽的地方很多,如中山陵、總統府等等,僅紫金山便可遊上兩天。明孝陵是訪古探幽的好去處,怎麼可以錯過呢?因天氣寒冷所致,明孝陵內遊人較少,只有我們這幾個驢友。當走在靜悄悄的神道上,不禁遙想到六百多年前滿朝文武在身著飛魚服佩戴著繡春刀的錦衣衛的注視下祭掃皇陵的景象,令人生畏。
  • 【明孝陵申遺成功16周年】詩行南京 · 守望世界遺產明孝陵
    活動參考流程:  (一)上午8:30  在明孝陵真正的起點「下馬坊」牌坊處集中,電瓶車遊下馬坊遺址公園。    8:50—11:00探訪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文史專家講解影響了明清兩朝500多年的帝王陵墓規制。
  • 明孝陵這條神道,被譽為「南京最美600米」,網友稱美成了金陵
    每到秋天時,很多地方的景色都變得非常美,南京也不例外,且每次都會上熱搜,其中出現最多的就是「秋天的南京美成了金陵」,秋天的南京確實非常美,像棲霞山、明孝陵、朝天宮、美齡宮、玄武湖等地都是秋天最值得去的地方
  • 我的旅行——南京篇(三)明孝陵
    2012年8月11日,南京玄武區,明孝陵明孝陵是是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的合葬陵,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下。紫金山巍峨峻秀,自六朝以來就有「鍾阜龍盤,石城虎踞」的詩句,所以有「虎踞龍盤」之說。陵前還有四對石翁仲,體態高大,身手不及腰,與石獸一起,威然列隊,象徵著朱元璋生前擁有的儀仗和侍衛,因此有「石馬嘶風翁仲立,猶疑子夜點朝班」的詩句。2012年在南京參與菲律賓首都銀行的網銀建設項目,期間與來南京及在南京的小夥伴一起打卡南京著名景點,照片分別來自各人的手機與單反,以風景隨拍為主,偶爾有人入鏡,以及「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南京旅遊攻略之明孝陵
    明孝陵明孝陵作為中國明清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明清兩代五百餘年20多座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寢,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
  • 南京最美600米明孝陵石象
    秋天,是南京最令人沉醉的季節。這兩天,有遊客發現,有著「最美600米」之稱的明孝陵石象路,已經開始悄然變色了。金秋時節去石象路賞秋景,還有機會邂逅萌萌的小鹿。據了解,目前,每天上午8點半到下午3點期間,明孝陵長生鹿苑裡散養的小鹿,會不定期地出現在石象路上,大家快來石象路打卡「最美600米」的如畫秋景吧。
  • 南京旅遊不完全指南——明孝陵
    這句詩說的就是南京明孝陵。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孝陵也是南京旅遊的重要名片,它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並被授予「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明孝陵在鐘山風景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宏偉壯觀,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大金門大金門位於下馬坊西北750餘米處,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門。
  • 南京明孝陵蠟梅盛開飄芳香
    南京明孝陵蠟梅盛開飄芳香/4) "← →"翻頁 1月9日,走進南京紫金山明孝陵景區
  • 南京明孝陵憑什麼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明孝陵申遺的重要參與者、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仍然記憶猶新。「零點前後,實在太累了,我剛想躺下,忽然聽到外面傳來鞭炮聲,我的第一反應是——南京贏了!」2003年7月4日零時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2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南京明孝陵以全票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它填補了中國「四大古都」惟獨南京沒有世界遺產的空白,同時入選的還有北京明十三陵,它與南京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到《世界遺產名錄》中。
  • 毫無存在感的南京景區,藏在明孝陵與中山陵中間
    南京紫金山位於玄武區,也稱為當地人鍾,姜山,是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紫金山,稱為「金陵玉秀」的名聲,南京的名勝古蹟,紫金山囊「六朝,明朝文化,文化中華民國,林景觀城市「生態休閒文化,佛教文化系列於一顫,每當下雪,南京就變成了全國人民都期盼的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