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地鐵 不「方便」?
元宵節過後,春運在本周迎來最後一輪返程高峰,人們陸續又都回到了北京,地鐵也重現人潮湧動的滿載景象。
強忍著腹中的絞痛,爬上幾十級樓梯,轉過兩個彎,再搭一段自動扶梯,撥開面前擁擠的人群,眼前卻是一條長隊——大家都在等著上衛生間……
坐地鐵時,你有沒有碰上過如此窘境?
隨著地鐵建設的巨大發展,北京市已擁有17條線路、近300個站點。可仍然有站點沒有衛生間,再加上位置偏僻、標識不清等因素,地鐵裡的「方便」問題仍有待改善。
「捨得修地鐵,怎麼捨不得再多建個衛生間?」
上午十點,北京西站九號線站臺,隨著「滴滴」聲,一趟開往郭公莊方向的地鐵車門打開,拿著大包小包的人群一湧而出。
左手抱著孩子、右手拖著拉杆箱,劉女士走出車門就開始東張西望。很快,她看到了站臺立柱上藍底白字的一行提示語「本站無衛生間」,只好悻悻地跟著人群上了出站的扶梯。
「我從西二旗那邊擠了一個小時的地鐵過來,憋了一路沒去衛生間,以為這是新線,又是大站,肯定有,沒想到居然來了個無!」劉女士一邊說,一邊腳步飛快地往出站方向趕,「我也知道火車站裡肯定會有衛生間,但車站那麼大,到處都是人,我帶著孩子跑來跑去的實在是不方便。真搞不明白,捨得花那麼多錢修地鐵,怎麼就偏偏捨不得再多建個衛生間。」
地鐵「方便」不方便,劉女士的窘迫,許多乘坐過北京地鐵的乘客都曾有體會。還有比劉女士的經歷更為慘烈的——2013年12月底,知名微博「@北京城你不知道的事兒」轉發了一張網友發布的照片,稱一名中年女性乘客在地鐵2號線換乘1號線的過道樓梯上大便失禁,一時間引發網友討論。
「不少網友都說這個大媽沒有素質,為啥不能再忍忍,我覺得這種說法太不會體諒人了。」上午十點三十五分,李春雷正乘坐一號線前往四惠東辦事,平日裡坐慣了一號線上下班,他對地鐵中的衛生間了如指掌。記下衛生間的位置,也來自於李春雷的一次鬱悶經歷:「一次上班路上,突然肚子疼,天安門西下了車,一看沒衛生間;忍著上車坐到天安門東,還沒有……」
好在年輕的李春雷意志力「夠堅定」,挨到東單站,李春雷徑直奔向五號線站臺:「當時心裡想,這要是五號線上也沒有,我就不只是淚奔了。」
「找衛生間的乘客數量,僅次於問路的」
事實上,不建衛生間並不是北京地鐵站的常態,由於歷史原因,缺乏衛生間的站點主要集中在一號線東段。
想要改變這一先天缺陷亦很困難,一位曾從事地鐵工程的業內人士介紹,由於地鐵位於地下,大多數地鐵線路深度遠超市政下水道的深度,相對於普通建築中汙物「自上而下」的排放模式,地鐵站點內衛生間則是「自下而上」,因此地鐵站點下的衛生間,其汙物排放難度很大。
與此同時,「掘地三尺」建設的地鐵站點,如沒有預留衛生間空間,將很難重建。據媒體報導,北京地鐵公司也曾官方回應,沒有辦法在一號線重新修建或者大規模翻修衛生間。
「沒有衛生間的站點,能不能貼個標識,告訴乘客到底哪站有?」李春雷發現,非但地鐵中的衛生間不好找,就連標識也不明顯:「地鐵中一般的標識都在頭上,但不少衛生間的提示卻貼在柱子下邊,整個一『抬頭不見低頭見』。」
對比地鐵各條線路的衛生間標識亦能發現,不同於出口、換乘等標識,地鐵各站點對於衛生間的標識,並無明確的標準。如一號線、二號線等線路,其標識以藍底白色貼紙為主,張貼於站臺立柱和綜合信息牌上,十三號線的衛生間標識,則多設在衛生間附近。於近年建設的四號線等線路,其標識則較為標準。
作為昌平線與十三號線換乘站的西二旗,其站點標識可謂「最為混亂」,十三號線北側站臺上,約有三十塊指示不同出口、換乘路線的標識牌,卻只有三四塊指示了站臺衛生間的位置——其中還有一塊,就在衛生間門口。「每天找衛生間的乘客數量,僅次於問路的乘客。」地鐵站內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早上八九點鐘的時候,跟打仗似的」
即便順利找到了衛生間,地鐵中衛生間的體驗,也難讓人滿意——
正午時分,一號線地鐵國貿站,站臺的人並不算多。
站臺東側的衛生間頗為隱蔽,記者還沒走到門口,就看到一名年輕女士正抱著一歲多的孩子在門外兩米遠的站臺邊就地小便。一位正打算去衛生間的女士看到這一幕,皺了皺眉頭,轉身小心翼翼地捏起並不乾淨的藍色布簾走了進去。
衛生間裡只有兩個蹲位,其中一個居然沒有門。儘管蹲位前方半米左右有一塊石質擋板,但絲毫不妨礙焦急等待的人們投來期待的目光。狹小的空間裡,氣氛有種說不出的尷尬。
記者在衛生間附近等了幾分鐘,並沒有見到保潔人員,於是又來到十號線開往雙井方向的站臺,一位正在衛生間洗手池旁忙活的保潔人員表示,原本12人的保潔崗位,如今只有6個人工作,整個上下廳、換乘通道、出口什麼的都由保潔負責,根本忙不過來。尤其早上人多的時候,常常打掃不及:「昨天剛來的那個保潔,從中午12點半就開始幹,到晚上9點半算一個班,然後又加了個到今天早上6點半的夜班,再接著上6點半到今天下午3點半的班,三個班連在一起,等於是27個小時連軸轉,沒辦法啊,就這都還幹不完。」
海澱黃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即便衛生間裡面的人並不多,但地面仍布滿髒兮兮的腳印,紙團也隨處可見。
「早上八九點鐘的時候,跟打仗似的,人都得排到外面去了。我們就算看見裡面紙都堆得老高,也進不去。」保潔人員表示,雖然有乘客埋怨衛生間髒,但真想打掃,怕耽誤時間的乘客又會反對,「還有的人就是不自覺,直接尿到衛生間地上,前些天還有人直接就在站臺大便。唯一一個涮拖把的池子在男衛生間裡,我們好幾次都被上衛生間的男的指著鼻子罵,說我們不要臉,我們也不想進去啊,可要是不及時涮,這地根本拖不乾淨。」
較真
細節決定城市
幾個地鐵站沒建衛生間,幾張標識沒起到作用,值得如此「小題大做」麼?
還記得2013年10月,倫敦市長鮑裡斯來北京交流,其中重要一站,就是試乘北京地鐵。據媒體生動敘述,鮑裡斯乘坐1號線地鐵後,誇張地表示「太棒了!真乾淨!」
想來,他一定沒有順便「試用」衛生間,更沒有在體驗過程中「尿急」,否則鮑裡斯還能不能對北京地鐵產生如此良好的印象,就說不準了。
鮑裡斯體驗的時間很短,京城百姓對地鐵依賴更深。按照官方數據,2013年,僅北京地鐵公司所轄14條線路,便累計運送乘客27.39億人次,日均客運量約750萬人次。
說白了,即便千分之一的乘客在地鐵中「尿急」,也是牽扯270萬人的大問題,若是百萬分之一的乘客「意志力薄弱」,後果將不堪設想……
換言之,當城市人口以千萬計時,任何一個小問題,都可能變成一個大問題——每一個細節,都能決定這個城市的面目與未來。
這也是京城發展至如今規模所面臨的問題,是繼續大踏步地向著「巨大且俱全」的方向前進;還是尋找城市內生的發展力量,從完善城市細節入手,解決城市發展中業已存在的問題?
如此看,在地鐵「方便」,就不是一個小問題。
最全衛生間地圖
這個可以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13年11月,重慶軌道交通官方發布了《重慶輕軌地鐵衛生間位置大全》,將所有衛生間列表展示,還標註了各站點衛生間的具體位置。
網絡之上,也有熱心網友總結了北京地鐵站點的衛生間位置,北京地鐵官方網站上,也有每個站點的設施查詢頁,如果能將這些信息整合成「衛生間地圖」,想必其作用將大於地鐵上售賣的「北京地圖」。
最難上衛生間
四號線西單站
想要在西單站上一次衛生間,可謂難上加難。作為主要商業區和一號線、四號線換乘點,西單站每天乘客流量均以十萬計。據西單站內宣傳屏提供數據,每天早晚高峰期,在西單站換乘的客流,就超過4萬人次。如此大的客流,西單站收費區域內,卻只有四號線站臺南端設置了衛生間。如乘坐一號線的乘客想要「方便」,至少要走上4分鐘才能到達,這還是不用排隊所需的時間。(主筆 吳楠 宗媛媛 插圖 宋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