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2020-12-25 騰訊網

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

中科院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院士致辭說,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源排放和人為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十分必要,希望該中心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為國家實現碳中和打下紮實的科學基礎。

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任小波處長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大氣所要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在已有的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研究基礎上,聯合中科院內外相關科研機構,共同解決碳中和的重大科學問題。

中科院大氣所所長曹軍驥研究員指出,該所迅速組織力量成立的碳中和研究中心,是全國第一家從事碳中和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希望通過建制化的科研隊伍,推動碳中和基礎研究,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學路徑和科技支撐,為中國乃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出席揭牌儀式嘉賓合影。 孫自法 攝

不久前率團隊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能力巨大」科研成果的中科院大氣所研究員劉毅受聘擔任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他介紹說,新中心將在大氣所碳中和研究領域的深厚基礎上,發揮碳排放核查與評估以及地球系統科學方面領先地位與優勢,深入研究人類、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系統多圈層的相互作用。

劉毅透露,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將推進碳排放的科學研究,預估2030年和2060年的全球及中國碳收支特徵,研究規劃最優碳中和路徑方法,評估可能生態工程方案和轉換能源結構的科學途徑,為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科技支撐。

據了解,中科院大氣所2011年起承擔中科院首批啟動實施的A類先導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已初步建立地基、天基和空基相結合的先進觀測系統及數據反演計算的方法體系,可支撐全國各地碳排放、源匯收支的精確核算與科學評估。同時,該所即將建成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其模擬結果可支撐碳中和國家重大決策制定。(完)

相關焦點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碳中和」!(附碳中和概念股)
    >7、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8、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前面兩條的重點是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尤其晶片半導體方向,華為、車芯之痛如鯁在喉;後面兩條基本是圍繞內需和和外循環而言,尤其內需是需求側改革的重點,也就是大消費在疫情之下,仍然是明年的重點;農業強調的是種子安全,解決種子依賴國外的現狀,住房農業方向截止目前市場並不認可;最後一條是碳中和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實現碳中和目標?專家:急需構建捕集技術新體系
    這是在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後,所出臺的一系列二氧化碳排放嚴管措施之一。除了要嚴管外,二氧化碳「善用」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綠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張九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在未來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進程中,CCUS 技術不可或缺。而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也給CCUS這一重大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 走向碳中和
    雖然這是我國第一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入年度重點任務之一,但今年以來,「碳中和」已在多個重要場合被提及。有專家指出,「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支持發展的時代開始結束,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一個向非化石能源過渡的時代來臨。
  • 生態環境部專家:碳中和目標規劃時間表已敲定
    在中國環境記協今天上午舉辦的第十一期環境茶座上,生態環境部國家氣候戰略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表示,低碳發展不在經濟增長的對立面。低碳發展可以讓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同時促進新經濟形態的發展。柴麒敏介紹,2005年以來,我國所實施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和行動,相當於累計節能22.1億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192萬噸、氮氧化物約1130萬噸。研究結果顯示,到2030年協同治理將減少80%的大氣汙染,帶來更清潔的空氣。「通過低碳發展,還提供了更多清潔、體面的工作。」
  • 人民網熱評熱泵應用,熱立方鼎力助推「碳中和」
    日前,人民網發表了《熱泵技術助力2060「碳中和」》的文章,明確指出熱泵之於促進碳中和、碳中和之於清潔能源應用的重要意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節能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江億教授認為,建築用能的電氣化,比如用電動熱泵來替代燃氣鍋爐製取熱水能夠有效減少碳排放。
  • 歐盟「碳中和大陸」背景下的冶金技術革命
    屆時,以燃煤發電為主的工業化國家將遭受較大衝擊。如果加徵碳邊境稅,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幾個東南亞國家都可能面臨國內產品成本上漲的風險,也將成為金屬產品出口受影響最大的一批國家。標準普爾全球普氏公司認為,全球主要的金屬生產地區可能會在5年內開始在境內徵收碳排放稅。
  • 解讀蘋果公司引以為傲「碳中和」,已經是全人類發展的終極目標?
    碳中和聽起來似乎有點陌生,其實就是可持續發展理念中的一個小概念。不過,這個概念現在真的火到不行啊,小企業都以生產碳中和產品為目標,像蘋果亞馬遜這種大企業以全面實現碳中和為承諾。國家層面,日本和韓國最近也宣布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全球GDP佔比75%的國家宣布碳中和目標,將...
    12月19日,在中新社主辦的以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主題的「國是論壇」上,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介紹,今年歐盟、中國、日本、韓國相繼宣布了碳中和目標,美國重回巴黎協定也將提出碳中和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 碳中和下節能服務的多維解構——日本經驗與啟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售電網訊:總書記提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以來,碳中和的概念在能源行業引起了廣泛討論,包括發展可再生能源、碳市場機制、發展氫能等多個方面,但是「能效是第一能源」的理念需要得到更多重視。能效是最為經濟、對環境破壞最少、最為清潔的能源。
  • 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①)
    樊甲山攝(人民視覺) 開欄的話 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目標承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
  • 2019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後...
    2019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後)招聘公告 2019-07-09 16:35:33|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資源研究所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生態系統大數據與模擬中心)由於工作需要,現招聘以下工作人員:一、招聘崗位崗位名稱: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後)2-3名崗位職責:1生態大數據平臺構建技術研究;2 面向生態評估的生態長期監測數據挖掘與多源數據(地面
  • 碳中和與國民財富
    現已過了五十幾年,它所說的「增長的極限」離我們只有五十幾年的時間了。2015年,在中國等國家的積極推動下,《巴黎協定》提出了全球溫控的目標:爭取把溫度變化控制在1.5-2度以內,同時要求各國主動、自主貢獻減排,並提出了全世界低溫氣體排放的戰略。
  • 中國能源研究會李俊峰:佔全球GDP75%的國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標
    【中國能源研究會李俊峰:佔全球GDP75%的國家已提出碳中和目標】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19日在國是論壇上表示,今年的7月份,在歐盟宣布碳中和計劃之前,已有30多個國家宣布碳中和目標
  • 李保芳率隊到訪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
    導讀 在「文化茅臺,多彩貴州」一帶一路行走進南美之際,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率隊走進與大數據密切相關的中科院南美天文研究中心。
  • 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生態系統大數據與模擬中心...
    因工作需要,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資源研究所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生態系統大數據與模擬中心)現公開招聘特別研究助理(博士後)2名。   一、研究方向與合作導師  研究方向: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數據挖掘與多源數據(地面、遙感)融合研究;生態系統碳氮水循環過程模擬;數據同化與迭代預測   合作導師:何洪林研究員、張黎副研究員、任小麗副研究員   二、應聘條件  1、獲得博士學位時間不超過3年,具備地理信息技術
  • 中科院湖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成立9年:380餘項科研成果在湖北...
    組織精準對接活動100餘場、促成中科院380餘項科研成果在鄂轉化、帶動企業增收超過300億元……這是中科院湖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以下簡稱「湖北育成中心」)成立9年的成績單。4月2日,武漢市東湖高新區舉行技術轉移轉化表彰大會,湖北育成中心獲得科技服務機構突出貢獻獎。育成中心如何將成果「育成」產品?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了探訪。
  •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啥?了解一下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啥?了解一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確定,明年要抓好八項重點任務。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 「碳達峰、碳中和」為何成明年重點任務?
    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19日在由中新社主辦的國是論壇上指出,碳中和不僅僅只是能源的事,它與產業鏈等方方面面都有關係。碳中和目標將深刻影響下一步產業鏈的重構、重組和新的國際標準。12月18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重點任務。這是為什麼?
  • 中科院微電子所:科技創新推動集成電路產業做大做強
    孫自法 攝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鏈開展科研布局中科院微電子所副所長曹立強近日在該所科研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地無錫接受採訪介紹說,緊密圍繞集成電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和重大需求,微電子所進行了系統性的科研布局,建設了2個從事前沿基礎研究的重點實驗室,13個從事核心產品研發、行業應用和行業服務的研發中心,涵蓋微電子學研究各個主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