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金樽清酒鬥十千為什麼是「清酒」,這說法有什麼講究

2020-12-12 淺讀小說

我們讀過李白的無數詩篇,心知這位詩仙大人的名號可不是自己賦予的,這可是文人墨客千古大家肯定的,是經受住了歷史和粉絲們的考驗的。寫詩的李白那就是月下仙人一枚,飄逸非常,可謂是此身雖在紅塵,奈何君自瀟灑。那麼說到李白的那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不禁發問了,這裡面的」清酒「是什麼酒呢,為什麼是清酒不是白酒更不是濁酒呢,這裡面有什麼講究?

就在我國的歷史十分的悠久,酒在古代又叫醴,也有說法叫做鬯,但是鬯已經失傳了。李白生活的唐朝一般喝三種酒,比較常提起的有兩種,一種就是米酒。我們一直到今天還可以在家自製米酒,一般是用大米或者玉米面做成的,但是此米酒不等於彼米酒那個時候的米酒是有講究的。一種是葡萄酒,所謂葡萄美酒夜光杯,這也是一種美酒。古代的米酒不僅分種類,而且分貴賤。由於技術條件等的限制,沒有無菌技術的支持,古人釀出的酒由於微生物的摻和一般都會變成綠色所以當時的條件不可能存在」白酒「這一說。這也使得很多的詩句中會出現「綠醅」一詞,比如說白居易先生的這首詩:

李白diao'su

《落花》白居易留春春不住,春歸人寂寞。厭風風不定,風起花蕭索。既興風前嘆,重命花下酌。勸君嘗綠醅,教人拾紅萼。桃飄火焰焰,梨墮雪漠漠。獨有病眼花,春風吹不落。

其中就有綠醅,「綠醅"也就是綠酒。而且,酒釀成之后里面會含有較多的雜質,看起來不會如清水一般的透徹,所以人們管他們叫」濁酒「

燕然未勒歸無計,濁酒一杯家萬裡。

數畝荒田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

等等詩句中的濁酒,都有提到。濁酒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沒經過精加工的劣質酒或者普通的酒水。但是濁酒顯然是比較受歡迎的,主要是因為濁酒價格便宜,而經濟條件好的人家只是社會的一小部分,所以價格實惠又甘冽的濁酒就很受普通勞苦大眾的歡迎,尤其還是窮困潦倒或者龍困淺灘又或者是官場失意等等的文人墨客喜愛,畢竟人家愁的不行需要一口酒但是資金又不夠。

那麼濁酒差了點為什麼不把雜質過濾掉呢?自然還是因為當時技術條件不夠。過濾技術在古代算得上是繁複了,不僅需要專門的工具要壓取而且還得用葛巾過濾,過濾完的濁酒就是嚴格意義上的」清酒「了。也就是李白口中的」清酒。也因此清酒的價格也決定了他不是一般人喝得起的。李白的詩句中清酒居多,這主要得益於李白富二代的身份,俗稱家裡有礦,這不僅僅是由於李白豁達,我想更多的是因為他不缺錢,所以才能寫下「千金散盡還復來」的句子。

所以李白先生的詩句中出現的「清酒」是當時上流社會的高端酒品,搭配他的詩句來看: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黃金質地的酒樽、價格昂貴的酒品、玉做的碗碟盛著山珍海味,價值萬錢的排場,奢華至極。所以」清酒「是過濾過的好酒,濁酒質量有些次李白是不會選擇的。而李白常喝清酒還不算,還想天天喝葡萄酒,注意,葡萄酒比之清酒更加珍貴。他甚至還能喝到琥珀酒,這可是酒中之極品。所以,不得不說李白先生真是個很會享受的人。

相關焦點

  •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鬥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飲中八仙歌》蘇軾說: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杜甫眼中對李白等人來說,便是:吃什麼,吃不吃都無所謂,關鍵得有酒。
  • 金樽清酒鬥十千?唐代的酒多少錢?| 鳳凰副刊
    如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王維「新豐美酒鬥十千」,白樂天「共把十千酤一鬥」、又「軟美仇家酒,十千方得鬥」、又「十千一鬥猶賒飲,何況官供不著錢」,崔輔國「與沽一鬥酒,恰用十千錢」,郎士元《六言絕句》「十千提攜一鬥,遠送瀟湘故人」,皆不與杜詩合。或謂詩人之言不皆如詩史之可信,然樂天詩最號紀實者,豈酒有美惡,價不同歟?何其遼絕耶!
  •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豪華酒局竟勾不起李白的嘴饞?
    圖片來自網絡「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杜甫對嗜酒如命、放浪不羈的李白最具形象的刻畫。李白以豪飲聞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詩興。雖古有「詩酒不分家」之說,但有時也得看心情。像李白這樣的「酒仙」也有在豪華酒局中吊不起胃口的時候!
  • 這個價格其實還喝不上詩仙李白以鬥喝的清酒!
    故也會有酒友想著要是能回到古代就好了,酒雖不貴,但都是純糧釀造的。可是實際上,古代的白酒雖都為純糧釀造,但還真不如現在的好,而且價格還要比現在的貴,下面就以唐朝為例分析一下吧。在唐朝,詩酒可以說是不分家的,兩者同樣繁榮。詩人們時常飲酒作樂,而且量還不少,單從李白所寫的「會須一飲三百杯」即可看出唐朝詩人們飲酒的豪放。
  • 古人喝的清酒和濁酒,有什麼不一樣,為什么喝酒前要「篩酒」?
    古人喝酒前為什麼要先篩一下?說到篩酒,恐怕《水滸傳》出現次數最多了,一部書中出現「篩酒」的地方不下百八十次(未作考證),那為什麼要篩一下呢,難道酒裡面有沙子不成?這就要從古代的釀酒技術說起了。我們現在喝的酒,澄澈透明,這是拜蒸餾技術所賜,在元朝之前,沒有蒸餾技術,喝的酒當然就沒這麼澄澈了,而且酒是糧食釀造的,比如唐朝的酒,多為米酒,釀造好之後,難免會有米糟等物質殘留,喝的時候為了不影響口感,就需要用有網眼的篩子來過濾。
  • 李白詩喜用清酒,杜甫卻常用濁酒,一清一濁,原來正是仙聖之別
    讀唐詩,會發現李白和杜甫都是好酒之人,但杜甫詩中常用濁酒,而李白卻是清酒,這是為什麼呢?六甲番人認為,可以從現實角度和生命情懷兩方面進行分析。李白和杜甫一、現實生活中,李杜喝的酒品質就是不一樣的古代的濁酒就是不經過濾的黍酒,濁酒有酒渣在裡面,而清酒就是濾去渣滓的酒,所以常以酒的清與渾作為區別酒的質量好壞的標準
  • 《行路難》李白
    是不是能看出來對李白的強烈影響,所以杜甫評價李白說「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絕非虛言。問題是,李白不光有繼承,更有創造,不光有模仿,更有升華。那他的創造和升華在哪呢?先看前四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不就是對鮑照「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的擴充嘛。那擴充在哪呢?首先就是在前兩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 唐詩三百首 075|《行路難》李白
    是不是能看出來對李白的強烈影響,所以杜甫評價李白說「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絕非虛言。問題是,李白不光有繼承,更有創造,不光有模仿,更有升華。那他的創造和升華在哪呢?先看前四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這不就是對鮑照「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的擴充嘛。那擴充在哪呢?首先就是在前兩句:「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 酒知識︱古詩中的「濁酒」與「清酒」到底有什麼差異
    與濁酒相對的,將糧食渣滓濾乾淨的酒自然就是清酒了,中國和日本都有「清酒」,但是日本的「清酒」是借鑑了中國黃酒的製作方法釀製而成。 中國的清酒源遠流長,《周禮 天官酒正》中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詩經 大雅旱麓》裡也提到「清酒既載,驛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 高中文化常識複習:古詩中的「濁酒」與「清酒」到底有什麼差異
    與濁酒相對的,將糧食渣滓濾乾淨的酒自然就是清酒了,中國和日本都有「清酒」,但是日本的「清酒」是借鑑了中國黃酒的製作方法釀製而成。中國的清酒源遠流長,《周禮·天官酒正》中載:「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日昔酒,三曰清酒。」
  • 詩仙李白很愛喝酒,這次卻為什麼停杯擱箸呢
    下面,讓我們以《行路難》(其一),來感受一下詩仙李白的人格魅力。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 玉盤珍羞直萬千。李白棄官離開長安的時候,朋友不惜重金,為他沒宴餞行。而詩人面對美酒佳餚,卻沒有食慾,停杯擱箸,並且拔劍四顧,為什麼呢?我們知道,李白很愛喝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說道:『』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 古詩《春夜送友人》中,詩中金樽美酒更是醉人,詩人已醉其中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一些喜好喝酒的文人對喝酒也會各有講究。像是對酒杯,更是美其名曰「金樽」,更是顯得文人的灑脫豪放,用「金樽」喝酒,豈不是人生之大事。在嗜酒的文人眼中,金樽是好似俠客手中的劍;士兵手中的槍一般,都是非常重要的隨身之物。用一副精美的金樽,更能讓人痛飲三百杯而意猶未盡。
  • 以詩論酒——「酒中仙」李白酒量並不大,所喝的酒比茅臺酒還貴?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月下獨酌》那麼,作為生離不開酒,認為天地、聖人都愛酒,且飲酒還可以通大道、合自然、修身養性,想要天天都喝上三百杯酒,最後也死於酒(據說最後因醉酒,入水捉月而死)的「酒中仙」,他所喝的都是些什麼酒呢,其酒量是否有傳聞中那麼好?
  • 伏見清酒物語
    日本古來有三大清酒產地,京都的伏見、神戶的灘與廣島的西條。  伏見區位於京都市的南部,在京都市11區中人口最多,是京都皇城的「城下町」。鬱鬱蔥蔥的桃山丘陵在這裡鋪展,鴨川、高瀨川、宇治川從這裡流過,地表水和地下水都非常豐富。據說在伏見隨處打井都會湧出清甜的水源,這為釀酒提供了絕好的條件。而位於皇城周邊、為皇家和貴族提供物資的「身份」,又令伏見得以聚集全國技藝最高的「杜氏」(釀酒師)。
  • 中國古人都喝什麼酒?清酒是日本特有的嗎?
    有小夥伴可能會問:中國的白酒那麼烈,他們是怎麼做到抱著罈子喝的呢?其實,這裡有個誤會,中國古代民間最常飲用的其實是一些類似於日本清酒的低度數米酒,酒精度一般在20度以下,也就跟我們現在喝的葡萄酒度數差不多。今天,中國南方許多地區的人們依然把這種酒當作日常的飲品。
  • 李白鬥酒詩百篇,鬥酒十千,穿越唐朝你喝得起詩仙的酒嗎
    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首詩了,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讓我一個不懂酒為何物的小白瞬間懂得好酒配好杯。也不由自主想到了那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酒錢李白的《行路難》寫過:「金樽美酒鬥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白居易的《閒賦詩》也寫過:共把十千共一鬥,相看七十見三年。
  • 奉詔入京兩年後被賜金放還,失望至極的李白寫下了這首經典唐詩
    「李白鬥酒詩百篇」,喝酒的李白就像開掛了一樣,對於詩歌有獨特的感受力,經常能寫出非常精彩的詩篇。不事雕琢自然天成,卻更有純粹的意味,也更能彰顯出他的才華。尤其是當他奉詔入京兩年後被賜金放還之時,和好友飲酒離別之時所寫下的這首詩歌最為經典,堪稱李白最出色的作品。且看: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李白《行路難》什麼背景寫就?有人說要從這兩方面理解他的詩作
    三首《行路難》中最出名的是第一首:「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李白的酒量到底多大?他的飲酒詩為什麼總是進課本?
    李白以愛喝酒而著稱,他說:「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即愛酒,愛酒不愧天。」李白的詩中經常提到飲酒,如「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等。李白那麼,李白的酒量有多大?
  • 唐代李白的一首詩,寫盡詩仙遇挫後的彷徨和自信!
    《行路難·其一》唐代:李白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通:饈;直 通:值)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這開篇是寫朋友給他準備的宴席之隆重,滿桌子的美酒佳餚,盤盤都要萬錢。玉盤:精美的食具。珍羞:珍貴的菜餚。」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