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在烏魯木齊休整,保養車子。
19日出發經吐魯番、前往鄯善。
臨近吐魯番,看到達坂城鹽湖的指示牌,離公路不到4公裡,便前往。
離開達坂城鹽湖,經過達坂城,繼續前往交河故城。
臨近交河故城,經過一個維吾爾古村的景點,感覺是人造景點,沒有進去。
到達交河故城,因已是下午,我們先躲在樹蔭下吃午飯之後,才進入景區。
交河故城於公元前2世紀至5世紀由車師人開創和建造,南北朝和唐朝達到鼎盛,9至14世紀元末察合臺時期,吐魯番一帶連年戰火。
交河城毀損嚴重,逐漸衰落,終於被棄。
交河故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築城市,也是我國保存兩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蹟,唐西域最高軍政機構安西都護府最早就設在交河故城。
196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達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交河故城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來到交河故城的最裡面
遠處的遺址已快成為平地
離開交河故城,到達蘇公塔。
蘇公塔位於新疆吐魯番市東郊2公裡處的葡萄鄉木納爾村,建成於公元1778年,迄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造型新穎別致的塔形伊斯蘭教建築。
蘇公塔是新疆境內現存最大的古塔,它是清朝時期維吾爾族著名愛國人士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為了恭報清王朝的恩遇,表達自己對真主的虔誠,並使自己一生的業績流芳後世,而自出白銀7000兩建造。
蘇公塔又名額敏塔,之所以稱作蘇公塔,完全是因為該塔因額敏和卓死後次年,由其次子蘇來曼建造完成,故得名於此。
我繞道蘇公塔的最後面,葡萄園的葡萄已經長得很大了,偷吃了幾顆,賊甜!
離開蘇公塔,前往艾丁湖。
到達艾丁湖售票處。
艾丁湖位於新疆吐魯番盆地最低洼處,為中國大陸最低點,湖面比海平面低155米,湖底最低處達-161米。
吐魯番盆地為中國天山東段南側封閉性山間盆地,艾丁湖為吐魯番盆地地表徑流的歸宿點。
此地是世界最酷熱乾燥的地區之一,年降水量不到20毫米,蒸發量大於降水量的幾千倍,年平均氣溫14,極端高溫達48,地表溫度超過80。
2011年7月14日,艾丁湖區域自動氣象站最高氣溫,這是中國大陸首次觀測的超過50的記錄,成為全國最熱的地方。
我們在此感同身受。
開始以為是野鴨,後來發現是有人在此養殖的鴨子,不過倒是為湖景增添了幾分生氣。
離開艾丁湖時,已經是下午近7點,顯示車外溫度是39攝氏度,空調幾乎沒有效果,地表溫度感覺有50度以上。
到達火焰山景區,與上次來一樣,沒有進去,只在路邊停車拍攝。
離開火焰山繼續前行,葡萄乾晾曬房是這一帶的獨特風景。
這裡的各種瓜果開始進入豐收季節,路邊有很多瓜果攤。
買了很多這種稱為「黑美人」的西瓜。
竟然有不多見的黃壤的。
臨近鄯善,遠方的日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