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搜羅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咱挨個走起!

2021-01-15 北京範

.

說到最能代表咱北京的吃食,您會選什麼?


烤鴨?炸醬麵?豆汁兒?

銅鍋涮肉?炙子烤肉?還是滷煮?



其實...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也不錯,您覺得呢?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包括: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兒、糖火燒、豌豆黃兒、炒肝兒和奶油炸糕。



以黃豆面為主要原料的豆面糕,又因在最後製作工序中撒上黃豆面的畫面,猶如郊外野驢撒歡打滾時揚起的陣陣黃土,所以又稱它為「驢打滾」。




曾有詩云「白黏江米入蒸鍋,什錦餡兒粉面搓。渾似湯圓不待煮,清真喚作艾窩窩。」


一口咬下白白胖胖的艾窩窩,鬆散甜香的內餡讓人慾罷不能。



糖卷果的營養特別豐富,主料用的是山藥和大棗,再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輔料製作。也是如此,它深受女性食客們的喜愛。




過蜜後的排叉呈淺黃色,吃起來酥、甜、香,又因食用時有姜味而得名薑絲排叉。




因成形後形狀似人的耳朵,所以便得名糖耳朵,也稱蜜麻花。


希望咱的日子也像這糖耳朵一樣,甜甜蜜蜜的。




麵茶不是茶湯,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而且這芝麻醬也有講究,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


老北京人喝麵茶,講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麵茶很燙,其實用吸溜更加恰當~




酥脆,香甜,可口的饊子麻花,製作過程也相當的複雜。您喜歡吃它麼?有推薦的店麼?




豆餡燒餅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見品種,因其以豆沙為餡而得名。在烤制過程中,因燒餅邊上有自然開口,吐出的豆餡掛著燒餅邊上,見此景人們便形象地叫它蛤蟆吐蜜。




酥脆油香的焦圈兒,真是怎麼吃都吃不夠。


北京人吃燒餅,常愛夾焦圈,喝豆汁兒也必吃焦圈兒。




糖火燒是北京人常吃的早點小吃之一,已有300多年歷史,以大順齋的糖火燒最出名。


香甜味厚,綿軟不粘,不知道您一次能吃幾個?



 

豌豆黃兒本是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宮的豌豆黃,用的是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的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它也因慈禧喜食而出名。




看到這兒,您是不是有點餓了?那咱來上一碗肝香腸肥,味濃不膩的炒肝兒吧~


炒肝兒是用豬的肝臟,大腸等為主料,以蒜等為輔料,以澱粉勾芡製作而成的。


它是咱北京傳統早點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問世百餘年了。




奶油炸糕呈圓形,外焦裡嫩,香味濃鬱。


奶油炸糕的主要製作材料為麵粉,配料是雞蛋液、香草粉、奶油,調料是白糖,最後通過大火炸制而成。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糕點之京派糕點:老北京小吃十三絕的「絕」在哪裡(上)
    北京旅遊,除了逛逛故宮,吃吃北京烤鴨之外,最重要的還是要去嘗嘗北京的傳統美食,在眾多傳統美食中,這「老北京小吃十三絕」是最推薦大家去品嘗的了。而這「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也是最能代表北京的特色小吃了,可以說是上有宮廷御用糕點,下有民間百姓的特色小吃。
  •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您最喜歡哪一絕?
    提到小吃,北京的小吃可是數不勝數, 上有「宮廷的御用糕點」,下有「民間百姓的特色小吃「,那麼今天就帶您來看看「老北京小吃十三絕」。驢打滾又稱「豆面糕」。可以說是聽的最多的一個,一說起北京小吃,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它,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種之一。但是為什麼又叫驢打滾呢,這是一種很形象的比喻,做好後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就像是驢在打滾時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
  •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包括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蛤蟆吐蜜、焦圈、糖火燒、豌豆黃、炒肝、奶油炸糕。
  •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除了驢打滾、炒肝,還有哪幾個更值得品嘗?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除了驢打滾還有炒肝你還知道哪幾個?又有哪幾個會更值得品嘗呢?如果說你是女生的話那肯定不要錯過糖卷果,因為它的主料主要就是山藥和大棗,能夠很好的滋補女性的身體,而且還富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抗衰老哦。
  •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帶有甜豆粉的黏性大米做成的卷」,老外懵了
    今天我們所要分享的依然是老北京十三絕小吃,就是這道名字非常奇特的「驢打滾」了,說到這個驢打滾,咱們先分享一個關於它的小笑話給大家。最後朋友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半中文半英文的解釋半天,才總算弄明白了這道菜是」帶有甜豆粉的粘性大米做成的卷「,是一種老北京傳統小吃,弄得老外一臉懵逼,這玩意怎們就跟驢掛上鉤了呢?那麼驢打滾為什麼叫驢打滾?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連清人寫的《燕都小食品雜詠》中也覺得不可思議。
  •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一,元宵節剩下的材料就可以製作,快來試試吧
    今天大叔就與大家分享一道老北京的風味小吃「艾窩窩」,用做元宵剩下的材料就可以製作。艾窩窩,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一,舊時,在每年的春節前後,老北京的各大小吃店都會上這個品種的小吃,一直能賣到夏末秋初,現在在北京的各大糕點店已經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了。
  • 香濃美味的炒肝,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講究傳統就別用勺子吃
    每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之中,除了會擁有光鮮亮麗的地方名菜之外,也總會有一些樸實通俗的特色小吃。雖然說這些小吃不一定有那些名菜一樣高端大氣的品相,甚至連名字都是相當通俗易懂,沒有什麼高深的含義。但是這些地方小吃,正是因為在其他方面沒有多少優勢,才會在味道上有著極其誘人的特點。
  •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地道的京城京味,看看有沒有你愛吃的特色美食
    老北京小吃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或"菜茶",融合了漢、回、蒙、滿等多民族風味小吃以及明、清宮廷小吃而形成,品種多,風味獨特。北京為四朝古都,其小吃博採四方小吃之精華,兼收各族小吃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特色,已形成漢民、回民和宮廷三種風味。
  •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您最愛哪口兒?
    老北京人最喜歡吃的幾種小吃被稱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它們包括豆面糕(驢打滾)、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奶油炸糕等,口味與眾不同,各有特色,成為北京小吃的亮點
  • 去北京必吃「老北京小吃十三絕」有一絕只有地道的北京人知道吃法
    當然了嗎,來到了北京,怎麼能不吃點北京的特色小吃呢。「老北京十三絕」北京城的古老的十三種糕點,時至今日依然無比受歡迎。驢打滾它也叫做豆面糕,主料是:黃豆面,豆沙或紅糖作為內陷。驢打滾的特點就是:香、甜、粘,有濃鬱的黃豆粉香味兒,而老北京人就是最愛這兒口,它之所以稱為驢打滾,是指製得後將其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真驢在郊外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艾窩窩
  •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口感軟糯香甜,慈禧太后吃了都讚不絕口!
    說到北京的味道,那不得不提的是軟糯香甜的「豌豆黃兒」,作為「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的它是春夏時節時的應時佳品,但是現在不管哪個季節也能看到各家小吃店依然有供應。豌豆黃兒原為民間小吃,後傳入宮廷。清官的豌豆黃,用上等白豌豆為原料,做出成品色澤淺黃、細膩、純淨,入口即化,味道香甜,清涼爽口。因慈禧喜食而出名,其製法是,將豌豆磨碎、去皮、洗淨、煮爛、糖炒、凝結、切塊而成。傳統做法還要嵌以紅棗肉。
  • 【町美食】北京站「小吃十三絕」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包括豆面糕、艾窩窩、糖卷果、薑絲排叉、糖耳朵、麵茶、饊子麻花、薩其瑪、焦圈、糖火燒、豌豆黃、豆餡燒餅,奶油炸糕等,口味與眾不同,各有特色,成為北京小吃的亮點。缸爐燒餅原為河北省小吃,後傳入北京,成為北京小吃。其特點是用缸作成爐子,將燒餅生坯直接貼在缸壁上烤熟而得名。            推薦:徐記燒餅鋪、張記醬肉小吃店 奶油炸糕‍
  • 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了解一下
    其中就包括「老北京小吃十三絕」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你都吃過了嗎?麵茶麵茶是一種老北京特色傳統風味小吃,麵茶不是茶湯,而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喝麵茶,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攏起,貼著碗邊,轉著圈喝,這樣喝才正宗!
  • 之心城小吃街有哪些好吃的?搜羅搜羅去!
    但是,這也不能阻擋一個專業吃貨的腳步,室外扛不住,咱就室內走起~之心城負一樓有哪些小吃呢?趁著天熱,咱們搜羅搜羅~   對比街邊小吃,之心城的室內小吃街更加整潔、明亮。超大的中央空調讓整個空間徹底「冷靜」下來。
  • 最愛咱的老北京
    作者自己說天上一腳地上一腳、沒格沒矩,但咱老北京風韻大概也揭開不少了。日子過的越來越舒坦,可是咱爺們兒還是惦記老北京的味兒。童年的成長氛圍必定鑄就今後生活情趣,我打那以後可就放不下咱老北京這點「雞毛蒜皮」的韻味兒了。爸爸領著回爺爺家——又是一抹兒胡同風情。看見對門兒大爺出來透透風兒,家大人總免不了那一一陣寒暄:「吃了麼?
  • 老北京驢打滾兒時的美味,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80後的回憶!
    老北京驢打滾兒時的美味, 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一,80後的回憶!媽媽,我還要吃那個黃黃的,甜甜的,軟包,可不可以再給我一口吃呢?乖寶寶,吃多了小肚肚不舒服啊,下次吃好不好,媽媽還給你做,乖乖噠!它盛產於東北,老北京,和天津衛,一個著名的小吃――驢打滾。吃一口,口齒留香不已。
  • 精彩活動•播報|老北京小吃十三絕之驢打滾
    驢打滾又稱「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最古老的品種之一。為什麼要叫驢打滾呢?這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做好後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就像是驢在打滾時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它是用黃米麵加水蒸熟,然後裹上黃豆粉(黃豆炒熟後碾成的粉),再卷上豆沙餡製作而成。講究的就是個香、甜、粘,並且有濃鬱的黃豆粉香味。在北京各家小吃店都有供應,是很常見的一種小吃。
  • 別讓老北京小吃變成腦海裡的回憶,馬上走起!
    最能體現一座城市特色的,往往不是林立的高樓大廈,不是詭異的環形立交,而是散落城市角落的地方小吃.老北京小吃是一種兒時的記憶,一種胡同兒的味道,老北京小吃名目繁多,有來自民間的清真小吃,也有來自宮廷的御用糕點.北京小吃俗稱"碰頭食兒
  • 小吃大藝|老北京燒餅做成非遺
    隆福寺小吃店入行後,馮懷申的首位師父是做燒餅一絕的王福玉。做燒餅,和面是基礎活,一袋面五十斤,水要二十六斤,和上一袋面,是個辛苦活。面和好了,接著切做燒餅的面。王福玉師父一刀下去,不多不少二斤整,可正好做十個燒餅,江湖人稱「一刀準」。
  • 遊北京逛胡同,充滿市井風味的老北京小吃十三絕,您都嘗過了嗎?
    六朝古都北京,古蹟眾多,皇宮、皇家壇廟、皇家園林、帝王陵寢、古寺名剎、長城關隘、老城牆、老城門、護城河、老胡同、四合院、大影壁……作為歷經元明清三代都城的北京,市井文化特別發達,充滿歷史傳承的美食誘人胃口,其中老北京的小吃十三絕,非常有特色,不知您都嘗過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