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天心》
雲浮山際掩禪院,月湧天心透客居。
幽徑石寒竹影下,
紅袍味裡夜可無?
流傳百年的茶詩妙句,讚頌的正是武夷巖茶茗樅大紅袍。
尋天下茶,當尋武夷巖茶。本期節目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武夷山,找尋武夷茶的韻味,探訪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和它的黨委領頭人劉國英 帶領武夷山茶產業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的故事。
本周六(7月27日)22:00播出
周日(7月28日)13:38、22:26重播
敬請期待
(節目精彩片段)
南平市武夷山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茶文化底蘊深厚,至今已有1300餘年歷史。武夷巖茶,這種長在巖縫中的茶樹,因其「巖巖有茶,非巖不茶」而得名,以其「巖骨花香」的獨特巖韻而著稱。
如今的武夷巖茶,品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也成為了尋常百姓的日常雅趣。
這,可以說是幾十代茶人共同奮鬥的結果,但也離不開一個茶人的匠心奉獻。
他就是,劉國英。
劉國英,首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武夷山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書記、會長。
1967年,劉國英出生於福建省武夷山市黃村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983年,作為武夷山市黃村村第一個考上本科的高材生,劉國英考入福建農學院,攻讀茶葉專業。
畢業後的劉國英,機緣巧合之下被分配到武夷山市的武夷鄉九龍山茶廠,從事茶葉栽培管理,加工製作的一線工作。又是在機緣巧合之下,與武夷巖茶科研帶頭人,武夷山茶葉界的泰鬥姚月明老先生結緣,拜其為師。
剛到九龍山茶廠的劉國英心裡清楚,雖然滿腹理論知識,但實際操作的技術水平基本為零。於是,他虛心向自己的師父姚老,制茶廠的前輩們學習。
這小小一杯茶,卻是茶人們用生命與汗水換來的。每年做茶的季節,需要在生產一線的車間中熬夜制茶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那時的劉國英,累並快樂著。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書記、會長
首批全國非遺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在九龍山茶廠五年的時間,那就奠定了我茶葉專業實操水平的基礎,理論水平也在不斷的上升,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我在武夷山茶業界,在90年代初,做茶水平跟製作技藝的就小有名氣,就做到前茅了。
「做茶和做人一樣,要做好茶先要做好人。」姚老的這句教誨,時時縈繞在劉國英耳畔。
(姚月明與劉國英)
姚月明老師是位中國共產黨的老黨員,正派的作風,對茶業的熱愛,敢為人先的奉獻精神讓劉國英深受薰陶。
在一線的工作經歷,以及姚老的栽培下,讓一顆共產黨員的紅色種子深耕,讓一顆赤誠的茶人匠心綻放。劉國英不僅接過了姚老的傳承,也錘鍊出了剛正不阿、甘於奉獻的品格與情懷。
1993年5月,劉國英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此後的十年,他也逐漸成長為了引領武夷山市茶界理論和實踐發展的領頭人。
(節目精彩片段)
1999年武夷山摘下了雙世遺的桂冠,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武夷山,武夷巖茶的知名度開始水漲船高,武夷巖茶產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然而,隨著武夷巖茶名氣的打響,價格也節節攀升,巨大的利潤讓茶農們開始無序擴大生產,甚至未經批准違規開山種茶。
2000年初,劉國英是南平的首批科技特派員,負責將種茶、制茶技術傳播給更多的茶農、茶企。然而,逐漸「脫軌」的武夷茶產業,讓這位茶業領頭人決心以更高的格局,以更堅決的擔當來引導武夷茶產業走向。
2002年,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成立,劉國英擔任副會長一職。4年之後擔任會長。於是乎,劉國英開始帶領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團結武夷山市的一批茶人,特別是黨員,整治茶園,規範生產,共同推動武夷茶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從2008年開始,武夷山市政府相繼出臺政策限制開墾茶山,2013年全面禁止新開茶園,踐行「兩山」理念。
劉國英也帶領著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對接各個茶企、茶村、茶葉合作社黨支部,黨員帶頭幹,大力倡導保護武夷山生態環境、規範武夷山茶行業環境。通過黨委委員知識講座下鄉,茶企、茶人籤訂「護生態」承諾書,走村入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讓茶人明白規模化生產的效益遠不及精細化生產的效益。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書記、會長
首批全國非遺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從會長的角度來說,我發揮的作用就會更大一些,就能夠團結我們武夷山市的一批的茶人來共同來推廣、推動武夷茶品牌,弘揚武夷茶文化。到了17年以後,(武夷茶行業)各個企業裡面其實都有黨員,但是這些黨員在管理上都非常分散,都分布在各個不同地域。後面我們在上級黨委跟武夷山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我們把行業支部進行整合,成立了行業黨委,也就是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成員)
以黨建強化茶人凝聚力,以黨建引領行業規範發展。2017年2月,武夷山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成立。黨委書記劉國英一直將黨建工作擺在首位,強化紅色引領,促進茶產業健康發展。
這裡是武夷山市黃村村。作為「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與發展過程中的總顧問,劉國英同黃村村茶人一道,將周邊119家微小規模企業集中起來,「抱團取暖」。探索當地茶葉的生產和銷售模式。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 宣傳委員
武夷山市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理事長
在整個發展歷程中,我們極力地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劉國英會長他自己做到表率作用,每一年我們舉辦四期的講座,劉國英會長親自親力親為。劉國英會長還要求「茗川世府」黨支部要黨旗飄起來,身份亮出來,作用強起來。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定理:「劣幣驅除良幣」。在武夷巖茶市場,這個現象表現為假冒偽劣巖茶的魚龍混雜。
2017年之前,武夷茶出現了價格虛高的現象,一方面給眾多消費者留下「武夷巖茶高攀不起」的印象,不利於市場開拓;另一方面給了外地假冒茶可乘之機,導致本地不少茶企的庫存一年比一年多。
劉國英和武夷山市的茶人自有辦法。
(2017年鬥茶賽現場)
2001年,劉國英組建了武夷鎮巖茶協會,舉辦首屆武夷山市民間鬥茶賽
2011年,升格為海峽兩岸民間鬥茶賽
2017年,首屆武夷山市武夷巖茶平價優質茶評比大賽
2018年,優質商品茶評比大賽
近20年來,這種鬥茶賽的形式,不但恢復了武夷山市千百年前的鬥茶傳統,也逐漸成了推廣武夷山巖茶,促進品質提升,規範巖茶市場價格的良性模式。
此外,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還以「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試點,邀請武夷山市非物質傳承人專家庫的13位專家作為「茗川世府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家顧問團隊,共同為買賣雙方把關,共同探索建立「茶葉定級銷售機制」。
(「茗川世府」合作社)
黨建引航,專家護航。在武夷山茶業同業公會黨委的指導下,茗川世府合作社黨支部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茶農+網際網路」運作模式,搭建產銷一體化平臺,「幫老百姓賣茶,賣老百姓喝得起的放心茶」。
(「茗川世府」平價茶)
通過專家評定茶葉定級銷售,茶農有了穩定的、寬廣的銷售平臺,在專家的指導之下茶農的制茶水平和茶葉品質也有所提高,作為收購商也放心、認可。以黃村村、茗川世府為代表的茶村、茶企、茶葉合作社,再到茶農,真正地得到了長遠的實惠。
限制茶園無序開發,倡導打平價茶品牌.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打出的整治茶業亂象組合拳,用成效告訴茶農,「護本」不等於茶農就賺不到錢。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書記、會長
首批全國非遺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
我發現,確實我們黨建做得好,是能夠跟產業發展,互相促進、互相融合的。從專家的身份來說,我只是一對一的輔導茶農提升技術。而當了會長以後,在品牌宣傳市場推廣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後面當黨委書記完以後,在黨的引領下,就能夠讓行業發展的一些亂象能夠儘量避免,它發揮作用又更大了,更深遠更長遠,更使產業發展能夠起到更健康更有序,能夠實現更長遠的發展和可持續的發展。
2017年以來,武夷山市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推行「聯學聯建」機制。
劉國英用好用活「聯學聯建」工作機制,牽頭舉辦優質商品茶大賽、巖茶製作技藝交流等活動,廣泛開展武夷巖茶加工製作技藝培訓,為茶業同業公會黨委共建片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為一線茶農集體「充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讓武夷茶健康有序發展迸發出勃勃生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0年來,他以傳統「師帶徒」方式帶徒100餘人,以培訓班的方式授課培訓學生6000多人次,有20多位徒弟已成為茶葉加工方面的技師,有10多位徒弟成為茶葉加工高級技師。
(「紅色驛站」授課)
劉國英也由此被人們稱為,茶農的「好老師」。他也知道,要讓武夷茶產業長遠、健康地發展,必須轉變茶人的落後觀念。
(武夷山市黃村村石源壠智慧茶園)
如今,劉國英已經帶領武夷茶人們,走在了武夷巖茶產業的新時代前沿。
現在的武夷山市的茶農們,在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的號召下,武夷茶人開始廣泛建設「智慧茶山(園)」,通過栽培豆科植物等綠肥,進行有機茶園建設;通過茶山(園)氣象因子採集形成大資料庫,從而總結武夷茶種植的規律和經驗,指導茶山(園)的管理,提升茶葉品質。
武夷山茶產業,開始邁向新的、更高的臺階。
劉國英同志任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書記以來,他發揮了他一貫的工匠精神,認真地鑽研、研究茶產業的黨建工作,把茶產業的黨建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做活。
通過黨建引領,促進富民強村,促進精準扶貧,保證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對茶產業的決策部署了落到實處。他自己也從一個優秀的制茶大師、專家,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黨務工作者,這一點我們覺得應該為他點讚。
社會組織的黨組織要發揮作用,關鍵在於黨組織的領導班子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是否有較高的政治素質,並且有一顆為黨分憂,為民解困,不忘初心,弘揚正能量的責任心和擔當精神。
匠心做茶,匠心做黨建,劉國英就是最好的詮釋。
對於武夷山市茶業未來的展望,劉國英託出了他的夢想:
(戳下方視頻)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黨委書記、會長
首批全國非遺武夷巖茶(大紅袍)製作技藝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