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被斥責後用頭拱地,這種行為正常嗎

2020-12-25 陽光語言矯正

有位媽媽發來圖片,說每次寶寶被呵斥後,就用頭拱地,這是啥心理?這是在認錯嗎?這也太可愛了吧!

寶寶被批評後,為啥會有很多不同的表現,讓我們說道說道。

1歲寶寶的心理

寶寶學會說話,並開始站立行走後,他們感受視角和活動範圍就已經有了很大不同,氣質和性格會越來越明顯。

0-2歲階段,很多幼兒都會有很多相同的特性,比如膽小、依戀、羞澀、好奇、執拗等等。

大多數寶寶被呵斥後,通常第一反應都是「嚎啕大哭」、「大發脾氣」、「生悶氣不說話」、「打滾撒潑」,也有的會「躲起來不敢直視父母」,比如這位家長描述的「寶寶被呵斥後,頭拱地」,這可能是一種害羞+恐懼的表現。

在父母眼裡,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都是「磨人精」、「破壞之王」,孩子的天性如此,你沒有辦法讓寶寶的發育成長憑空跨過這個階段。

寶寶不懂事兒,總犯錯誤是必然的,因為這是他們獲取經驗,認知事物的唯一辦法,畢竟語言和思維能力有限,說教的方式還不適合他們。

被誤解的成長經歷

其實父母教育寶寶的方式有很多,但「呵斥」確實是個比較low的辦法。這種粗暴的方式對幼兒的意識覺醒不利。

1、幼兒在1~3歲如果被剝奪感性經驗,缺乏正常的體驗行為,對於智力、性格、氣質等方面,無疑於強行打斷,很多認知不足的孩子,都是這種被嚴格約束的結果,有的孩子知道水龍頭那邊是熱水,那邊是冷水,而有的孩子吃飯喝水都不能自給自足,再好的說教都不如孩子犯一次錯來的真實。

2、呵斥寶寶為什麼說是一種教育「懶惰」?呵斥寶寶只會讓父母省心、省事兒,但是1歲的寶寶,還沒有形成世界觀,對規則和秩序的理解尚未形成,所以再大聲的「呵斥」也是無效的。

3、處在「心理安全期」的寶寶,對父母的依賴是超乎尋常的,有的寶寶甚至都不能讓父母離開自己的視線,面對「呵斥」,他們根本不理解對錯,也不懂為什麼,只會覺得的心理比較難以接受,所以委屈、害怕、害羞。這種情緒壓力如果不能及時排解,會讓傷害持續好久,將會嚴重的影響到幼兒日後心理的正常發展

教育方式要選對

1歲多寶寶其實心理承受能力極為有限,一嚇就哭,一哄就好,所以如果忍不住「呵斥」了他們,那麼一定要及時的安撫他們,讓他知道你還是愛他的,他能感受到。才一歲,慢慢引導吧,他需要你的耐心與包容,接納他的喜怒哀樂。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如果孩子面對父母的「呵斥」,表現的情感豐富,說明孩子的發育很正常,說明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很好,能夠感受到父母的喜怒哀樂,能夠有共情,有同理心。從精神狀態到智力發育都沒問題,值得高興。

不是說不能斥責孩子,這也是正常的批評教育手段,但是如何使用這種方式,恰當的時機、合適的年齡、犯錯誤的性質、犯錯誤的程度等等,這些都值得商榷,另外這種教育方式是否經常使用,會不會引起逆反心理,得不償失也需要考慮。

不給童年留陰影

記憶快樂、忘記煩惱說的容易,做起來難,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如釋重負,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回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一定會有被誤解和呵斥的回憶,小時候經常被訓斥的經歷,記憶深刻,難以釋懷,想起父母尖銳的聲音、可怕的面孔、歪曲的道理、不容辯解的委屈……,這些不愉快總會影響我們對家庭、事業、友情、婚姻等事物的看法。

如果呵斥只是當作懲罰手段,那麼這種教育方式就失去了本意,懲罰的目的是借鑑、對比、約束,是對規則和秩序的正確引導和強化。所以父母要慎用,用了就一定要向積極方向引導,而不是只為了自己撒氣、解恨,一旦用錯了懲罰,將來你一定會收穫叛逆的青春期,以及不可控的青春期衝動。

相關焦點

  • 1歲半前的寶寶,出現這13種異常行為要警惕!
    4、注視並反覆玩弄自己的雙手出生3個月左右時,寶貝經常喜歡注視自己的雙手,並反覆玩弄,如果寶貝在6個月後,還持續這種動作,可能為不正常情況。8、智力問題在6-12個月這個階段,正常的寶貝總喜歡把東西放在嘴裡,但隨著寶貝長大一些後不會再這樣了,而智力有問題的寶貝,這種行為會持續存在到2歲以後。
  • 山東諸城官方提出要以「頭拱地嗷嗷叫」的精神工作,稱系地方俗語
    諸城新聞網《為「頭拱地嗷嗷叫」點讚》文章。「頭拱地嗷嗷叫」在諸城市委、市政府會議和活動部署中多次出現由諸城市委宣傳部主管的「諸城新聞網」上,一篇《為「頭拱地嗷嗷叫」點讚》(2017年5月發布)為標題的文章中指出,今年以來,諸城市委領導多次在全市領導幹部會上提出,工作目標確定後要以「頭拱地嗷嗷叫」的精神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上述文章還談到,「頭拱地嗷嗷叫」是對腳踏實地、下死力氣幹活的一種形象比喻。
  • 如何判斷0~1歲寶寶這樣做是正常或異常?兒科醫師來解答!
    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正是爸媽們最手忙腳亂的時候,很多人因為不清楚孩子的成長進程,一發現寶寶有異常行為就開始擔心寶寶是不是生病或有問題。本文列出0~1歲成長的4大關鍵期,深入剖析寶寶在不同階段的發展以及可能出現的病態表現。還在疑惑寶寶這樣做是正常或異常?快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 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會爬,正常嗎?
    我家寶寶 10 個月才會爬,正常嗎?7~9 個月,看著別人家的寶寶能爬得很利索,甚至會站會走,自家寶寶總是慢了半拍,不禁擔心,我家寶寶正常嗎?這個時期,很多媽媽會發現寶寶只能趴在地上,原地打轉,或者肚皮貼地向前匍匐。出現這種狀況是由於寶寶四肢力量不足,只能靠身體其他部位發力來完成移動。
  • 1歲多的寶寶喜歡扔東西該不該管?寶媽:「撿東西撿到腿軟」
    最近,有為寶媽問我說,她家寶寶1歲多了,很喜歡扔東西,玩耍的時候扔玩具,吃飯的時候扔餐具,這是在發脾氣嗎?好煩惱。你是否也在為寶寶喜歡扔東西而煩惱呢?其實,不只是1歲左右的寶寶,6個月大的,兩歲的,三歲的寶寶,這些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寶媽們擔心的不僅僅是寶寶這樣的「壞習慣」,更重要的是每次打掃寶寶戰場的痛苦,撿玩具撿到腿軟。小寶寶們的這種行為的確很神奇,有時候,他把東西扔到地上就瞪著眼睛看著你,你不幫他撿起來,他還會哭呢?
  • 1歲後寶寶就能吃「大人飯」了嗎?和年齡無關,很多家長搞錯了
    1歲後寶寶就能吃"大人飯"了嗎?從發育特點上來說,可以 1、從咀嚼能力上來說,可以 對於正常添加輔食的寶寶來說,在1歲的時候,咀嚼能力已經很好了,對於大人的食物,也能夠咀嚼得很好。
  • 寶寶正常發育的標準值,你給寶寶量過三圍嗎?
    在胎兒時期其腦發育較身體其他部分優先,因此寶寶出生時頭相對比較大,頭圍可以反映腦和顱骨的發育程度。頭圍過小,可能是大腦發育不全,或頭小畸形而頭圍過大者,要警惕腦積水情況的發生。幼兒檢查通常用一條軟尺,前面經過幼兒眉間,後面經過後腦勺最凹出來的一點。測量時應緊貼皮膚,注意尺子不要打折,長發者應將頭髮在軟尺經過處向上下分開。
  • 1歲後寶寶發育特點,能吃「大人飯」了嗎?正確吃補營養不坑娃
    1歲後寶寶的發育特點 1-1歲半的寶寶,在輔食添加階段處於最後的 「咀嚼期」,屬於從嬰兒向幼兒飲食的過渡期。寶寶喜歡自己用手抓著食物吃,喜歡邊玩邊吃(這種狀態可能會持續到2-3歲)。 家長要多耐心的配合寶寶,不要嫌髒嫌煩,可以把寶寶放在兒童餐椅裡,這樣寶寶就不會弄的家裡到處都是,方便收拾。
  • 寶寶多大,才能正常吃大人的飯菜呢?一歲之後就可以嗎?
    寶寶多大,才能正常吃大人的飯菜呢?一歲之後就可以嗎?餵養孩子這事兒,看個體差異,有些孩子一直消化弱腸胃不好,也不能過早的接受大人的食物。也有些孩子從小就是個吃貨,咀嚼能力發育得賊快,一歲多就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那粑粑麻麻也不必糾結,讓孩子跟著大人吃,先盛一部分少油少鹽的出來即可。
  • 1歲寶寶饅頭的做法 1歲寶寶饅頭的做法大全
    1歲寶寶饅頭的做法大家都知道,寶寶剛剛出生後消化系統等發育還不夠成熟,所以有很多食物是不能吃的,寶寶食譜也是有很多的,那麼,一歲寶寶可以吃自己做的饅頭嗎?一歲寶寶食譜是怎麼樣的?來了解一下吧。
  • 寶寶的各種爬姿正常嗎?這種姿勢要及時糾正
    其實,很多寶寶是很喜歡這種活動方式的,因為他們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用接受家長的協助,那麼在寶寶練習的過程中,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注意的?訓練環境首先要給寶寶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因為寶寶的皮膚比較嬌嫩,所以在爬行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寶寶,所以最好給寶寶準備專用的爬行墊,這樣比直接在地面上要安全很多。
  • 寶寶1歲還沒長牙,父母以為是缺鈣,卻發現原因出在自己身上
    最近總能收到私信問我,「兒子馬上1周歲,可是到現在一顆牙齒都沒長,正常嗎?」「寶寶8個半月,絲毫沒有長牙的跡象,上網查有人說缺鈣,真的是缺鈣造成的嗎?」「寶寶現在5個多月,正在出牙,但是孩子有點發燒,和出牙有關嗎?」
  • 1歲後不要偷懶給寶寶吃大人飯啦!5款營養輔食菜,寶寶超喜歡!
    粉哥導讀:1-3歲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關鍵期,此時,寶寶的飲食正處於逐漸向成人化模式轉變的交替階段。那麼,在這一階段,寶媽奶爸們應該如何科學的安排寶寶的健康飲食呢?有哪些適合1-3歲寶寶的營養食譜?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勸阻飛機上脫鞋,安全員遭乘客用英文斥責:是你在製造problem!
    有網友曝出一段視頻,9月17號,長龍航空一趟珠海飛往哈爾濱的航班上,一名男子當眾脫鞋,安全員上前勸阻,反遭該男子用英文大聲斥責在製造problem(問題)。」該名男乘客當眾用英文對安全員大聲斥責。安全員解釋道自己只是提醒乘客一下並沒有強制要求乘客穿鞋。但該男子不依不饒「你那叫提醒我嗎?」斥責稱「你跟我說就不對!
  • 孩子不願打招呼被打不敢還手 這些行為正常嗎
    這些寶寶的行為正常嗎?  本報《家長學校》早教主題沙龍上,各方觀點擦出火花  1 4歲女孩不愛跟人打招呼  2 被別的孩子打一巴掌不敢還手  3 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  4 2歲寶寶喜歡翻箱倒櫃  孩子不願 跟人打招呼  請別怪她無禮  孩子行為  4歲小女孩很害羞,碰見熟人時,爸爸媽媽叫她打招呼
  • 1歲內寶寶發育指標大全,全通過了,才能正式宣告你家娃平安無事
    可若是1歲以下的寶寶,自我表達能力有限,父母恐怕很難發現問題,就很容易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那麼,這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專家給大家分享一些辨別的小竅門——家長如何在家判斷自家1歲前的寶寶是否發育正常?主要可以從下面幾項發育指標來判定,如果孩子都能做到,說明其身體發育一切正常,反之,則需要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1、寶寶的眼睛觀看四周寶寶出生的第一周,視力還較為弱,僅僅能看到8~15釐米處的物體,可以用眼睛追隨著物體的移動。
  • 新生兒平均每天長几斤幾兩正常?附體重對照表,你家寶寶達標了嗎
    有一位媽媽最近遇到一個疑惑不解的問題:寶寶出生時六斤八兩,現在十三天了,體重六斤半,體重不升反降,正常嗎?媽媽們對寶寶的體重可以說是相當關心,重了一點就會歡天喜地,輕了一點就會垂頭喪氣,其實不必如此緊張,只要餵養得當,寶寶的體重一定會是正常的。我家二寶第一個月才長了350g,不過後來蹭蹭得長了4斤,到3個月就15斤多了,到5個月22斤,結果現在1歲4個月才24斤,但是身高都80多,實際上還是發育正常的。
  • 見到長輩不願意問好,這樣的孩子是內向嗎?父母該咋改變這種情況
    文|福林媽咪有個寶媽在群裡吐槽,前一段時間逛超市的時候,遇到了寶寶幼兒園同學的媽媽,讓寶寶打招呼,誰知道寶寶竟然躲到媽媽腿後面來回蹭,一句阿姨都不叫。孩子不跟人打招呼,在寶媽看來是十分沒禮貌的行為,可是無論寶媽說了多少次「下次見到熟人,要打招呼才禮貌」,到下一次,孩子依舊是一句話都不說。每次都是媽媽說一句「這孩子太內向」了作為理由,給雙方臺階下。孩子不跟別人打招呼是太內向了嗎?
  • 寶寶一月體重增長多少正常?對照這個體重公式,你家娃及格嗎?
    只要孩子的體重和身高在正常範圍內,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孩子的發育就沒有太大問題。新生兒滿月後,孩子體重多少才算是正常?新生兒剛出時正常體重為5-8斤,其實現實生活中多數新生兒的體重都在6-7斤,體重是這個數值的新生兒非常有優勢,嚴格來說:新生兒的體重過大和過小都不好。
  • 日本一快遞小哥被斥責為「病毒搬運機」,得知真相後網友怒了!
    貨車運輸的並不是新冠病毒 東京一家運輸公司的司機稱,先前他去關東地區郊外的超市送貨時,剛把貨箱從車上搬下來,就被路過的一位當地市民斥責道「別用貨車把病毒帶到這裡來,你不知道全國都在說外出自我約束嗎?」,就因為這位市民看到車牌上標記的地址為「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