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始建於元代,位於華北平原中部,與北京、天津構成黃金三角。保定之名意為「保衛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來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保定也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上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 。保定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衝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
保定有著悠久的歷史。轄區內自然景觀和人 文景觀交相輝映,革命紀念地和文物古蹟各具特色。保定建城於 宋代,自清朝康熙年間開始,就成為河北的省城,一直到解放 後,都是河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目前,市內保存有 始建於元代的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古蓮花池,建於明清兩代的鐘樓和大慈閣,有著名的清代省級衙署——直隸總督署。 周邊轄區 內,有聞名全國的戰國「燕下都」遺址;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 清西陵、定州開元寺塔等文化古蹟。
古蓮花池,地處河北保定市蓮池區,是保定八景之一,稱「漣漪夏豔」。古蓮花池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古蓮池不僅以「林泉幽邃,雲物蒼然」聞名,更因與蓮池書院同處一址而聲名遠播。總面積為2.4萬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積7900平方米。池水以中心島為界分為南北兩塘,蜿蜒曲折的東西二渠將兩塘溝通一體。南塘呈半月形,外圍峭壁環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規則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楊柳垂絲。水心亭居其中。蓮池自古就環水置景,以水為勝,因荷得名。前人曾用「幾疑城市有蓬萊」形容她,有"城市蓬萊"、"小西湖"的美譽。
大慈閣始建於金朝(公元1227年)。大慈閣以「市閣凌霄」之美譽名列「上谷八景」之首,成為古城保定的象徵,故有「不到大慈閣,何曾到保定」之說。大慈閣自古為佛教聖地,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慈閣是一組寺廟建築群體,因其主體建築稱大慈閣而得名。1956年9月,大慈閣被列為河北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7月,大慈閣被重新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05月25日,大慈閣作為古代建築,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定鐘樓又叫古鳴霜樓,位於保定市裕華路,緊鄰大慈閣,背後是鐘樓商廈。樓內藏鍾,鐘體通高2.55米,口徑2米,唇厚17釐米,鑄成於金大定廿一年(公元1181年)。據《中國名勝詞典》介紹,該鐘早於西安鐘樓大鐘203年,早於北京大鐘寺大鐘552年。該鐘造型莊重,比例科學,選料考究,以生鐵為原料,採用我國傳統工藝——無模鑄造法澆鑄而成。千百年來,它經受了無數次的撞擊和風雨滄桑,至今完好無損,體現了我國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水平。
保定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散發著它獨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