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滿江紅》的填詞及平仄格律

2021-02-08 丁丁哥哥DSS詩詞

今試填詞《滿江紅》兩首。

其一:

滿江紅·流水浮花(仄韻)

流水浮花,春歸去、與誰相約。

風雨過、暗香疏淡,萬紅蕭索。

多少良辰為夢碎,嘆息美景隨花落。

江湖客,舟上念歸途,傷漂泊。

花無語,人寂寞。

緣份淺,痴心錯。

飲桃花佳釀,舊情難卻。

相聚傾杯人不醉,長亭古道成煙漠。

歸去來、快意渡平生,今非昨。

其二:

滿江紅·秋遊大珠山(平韻)

秋日珠山,色如黛、千仞掛懸。

天可觸、大砦頂上,天賜雲冠。

聞借禪聲尋古寺,石門開敞大河邊。

臥象石、沐雨雪無言,汲玉泉。

山明淨,人素顏。

花飛盡,夢江南。

莫嘆青春短,白首依然。

卻笑少年無鬥志,一江春水走三千。

醉紅塵,人醒夢如煙,山水間。

【注】《滿江紅》,詞牌名,雙調九十三字。此調有仄韻和平韻兩體。仄韻詞以柳永詞為正體,前片四仄韻,後片五仄韻,一般例用入聲韻。例如柳永的《滿江紅·暮雨初收》;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

後來姜夔改作平韻,平韻詞只有姜詞一體。雙調九十三字,前片四平韻,後片五平韻。

例如姜夔《滿江紅·仙姥來時》。

《滿江紅》仄韻的格律是;

中仄平平,平中仄、中平中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中中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滿江紅》平韻的格律是:

平仄平平,中平仄、平仄仄平。

平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中仄,平仄平。

中中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

仄中平、中仄仄平平,平仄平。

(原創作品水平有限,純屬個人愛好,歡迎師者指正,謝謝!)

相關焦點

  • 《詩詞格律》:熟讀唐詩三百首,又會作詩填詞又會吟
    01詩律和詞律兩者都講究押韻、平仄以及對仗:①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大致等於漢語拼音中所謂的韻母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②平仄是詩詞格律的一個術語:基於中古音,詩人們把四聲分為平仄兩大類,平就是平聲,沒有升降的;仄就是上去入三聲,是有升降的,從而使聲調產生多樣化
  • 詩詞格律.第一章字的四聲和平仄
    我國是詩的國度,有豐富的詩歌遺產,詩詞中的精華是一座巨大的營養庫。想要從這座營養庫中吸收養分,就必須學習一些關於詩的知識,才能傳承中華傳統古詩詞文化,為現在的文化事業添磚加瓦。 我國的詩歌,在"五四"運動以前,一直流行的是舊體詩形式。
  • 以嶽飛《滿江紅》為例 簡單說說如何依譜填一首《滿江紅》
    前言昨天有讀者留言:老街能不能講講《滿江紅》這個詞牌的音律,平仄是怎樣排列的...正好今晚也沒有什麼題材可寫,老街就簡單說一下怎樣依照詞譜填一首《滿江紅》,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到明朝開始有人製作標註平仄的詞譜,成為後來的填詞依據。今天我們填詞多是參照清朝人的《欽定詞譜》、《白香詞譜》等。同一個詞牌會有好幾體,每一體的詞譜都有不同,例如《欽定詞譜》中沁園春有7體,賀新郎有11體,摸魚兒有9體。下面以嶽飛作品為例說一說《滿江紅》的詞譜。
  •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
    寫古詩詞,是與時俱進創新,還是墨守成規嚴格遵循平仄、格律?很多人現在寫古典詩詞,墨守成規,嚴格遵守格律、平仄,認為這是一成不變的。其實在詩歌的演化過程中,都是在不斷的推陳出新。楚辭、漢賦慢慢演化為唐詩、宋詞、元曲,每個時代都在進步。
  • 燭影搖紅花自落,三臺春曲點櫻桃;填詞常識,你了解多少
    說到古典詩詞,人們常說「作詩填詞」,一個「填」字就說明了詞的特點與特性。近體詩可以五言、七言等形式去隨性創作(律絕詩只可押平韻),而詞就必須在選定詞牌後,嚴格依照詞牌規定的字數、平仄、押韻等格律要求,來選字用韻,把字填進詞調中。鳳凰臺上憶吹簫,別怨春晴望海潮。 燭影搖紅花自落,三臺春曲點櫻桃。
  • 詩詞創作不可不知 「平仄」是什麼意思?
    前言平仄是什麼意思?讀者大概要問,瞧不起人是不是,老街沒有東西說了嗎?怎麼這麼小兒科的問題也要寫?不是老街沒有話題說了,而是老街看到評論裡確實有不少朋友不清楚什麼是平仄。另外知道平仄的你,知不知道什麼是平側?側又是什麼呢?平仄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詩詞創作時,平水韻裡平仄通用的字為什麼不可以亂用?
    前言老街遇到這個問題是:請問平水韻中平仄通用的字有哪些?......在作詩填詞時,如果搞不清楚平仄兩音的字,很容易落韻。特別是現在好多朋友喜歡用網絡軟體檢查格律,而目前的網絡軟體還不能區分同字不同意義的問題。
  • 詩詞格律與創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義相同或不同的字-下
    詩詞格律與創作 2篇短文搞清那些平仄不同意義相同或不同的字-上》上篇中主要講了兩個部分:一、平聲不同韻部 意義相同;二、仄聲不同韻部 意義相同。今天說一下另外幾種情況。四、平仄不同,意義不同這種字是我們在創作中很容易犯錯誤的字,如果入聲字是第一個難關的話,這種字就是第二個難關,因為不同的意義而不同平仄,造成不合律,而且這也是網絡軟體檢測不出來的,關於網絡檢測格律可以看看我的這篇文章
  • 從零開始學填詞,掌握3大步驟,你也可以
    詩是文學的大宗,在無數年來文人不斷嘗試之下,詩的創作技巧終於在唐代,逐漸成為一種人們寫詩就要遵守的規則,這就是詩的格律,格律詩就被稱為近體詩,從而與不需要遵循格律的古體詩區分開來。近體詩主要分為律詩和律絕。樂府詩、音樂和近體詩格律為詞的出現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 有些詩不嚴守格律,為什麼會冠上五律、七律二字呢?
    一、七律的規則七言律詩七言八句,中間二聯對仗,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之間要粘連,平仄要合規,押韻要一韻到底。首先,多人對于格律詩詞不甚了解,常常誤解字數對了,就是詩詞了。這類「作品」,老街在這裡就不舉例了,大家可以自己網絡上找找。我記得在某個全國發行的一份報紙上,還見過某領導的水調歌頭,除了字數對了以外,平仄、押韻完全不講究。
  • 詩詞課堂|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
    詩詞創作有關知識淺議楊衍忠格律是詩詞格律的簡稱,是指詩詞的格式和規則,就是詩詞形式上的規矩、規範。一般包括字數、平仄、押韻、對仗等。格律是詩詞的門面,但同時也應該是其靈魂所在,不合規矩的詩詞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格律詩詞。比如京劇講究京字京韻京白,其它地方戲也各有其講究一樣,否則就會被認為不倫不類。一首古體詩捧給讀者,其首先要看的就是格律(古風也有基本要求),然後才是其內容。格律不合會直接影響到讀者特別是專業人士的深入度,更難以登上大雅之堂。詩詞學會作為專業組織,格律是最基本的要求,應該嚴格遵循,進而繼承和弘揚。
  • 新聞與格律詩詞
    黃溫侯  新聞學與格律詩詞,是屬於兩個不同範疇的。新聞學是人們研究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象,在社會生活中進行新聞訊息傳遞、輿論宣傳和文化傳播的學科;而格律詩詞是屬於文學範疇,是古典文學中一種文學體裁。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
    這裡說詩詞中的平仄,自然是指古詩詞中的平仄。古音平仄古詩詞的平仄是根據古代漢字發音簡化出來的。古詩詞以唐詩宋詞為代表,而唐宋之後的古詩依舊按照古音韻來創作,所以發音就以宋末《平水韻》為準。這四種平仄關係只不過是音韻組合的不完全歸納,按照它們寫出來是音韻清朗的,但也有更多通順起伏的音韻組合併沒有歸納進來——這就是為什麼不遵守格律的古體詩,一樣可以成為吟誦經典的緣故。今音平仄那麼,我們為什麼要把今天的普通話發音和古詩詞中的平仄去對應呢?
  • 現在的四聲是普通話的調值,能解釋古詩的平仄嗎?
    大部分專家都會回答,現在的四聲調值無法解釋古詩的平仄,因為普通話分一二三四聲,而古詩平仄細分為「平、上、去、入」,而且這其中是不對應的,入聲字在普通話中消失了。 專家說得沒錯。 不過,我倒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現代人學詩詞倒是不妨從普通話音調劃分入手,來學會區分詩詞用字的平仄,熟悉近體詩格律。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老街在網絡上經常看到一些爭議,有一些我個人以為是對於詩詞的誤解,這些誤解經常被人以訛傳訛,搞得好多愛好者稀裡糊塗,不知誰是誰非。今天的關於詩詞格律的書,無論是披著什麼馬甲,大多數是用的王力教授的理論。1)王力詩詞格律但是王力教授在《詩詞格律》其實說得很清楚: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絕句比律詩的字數少一半。
  • 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否能對應?
    最近看到自媒體平臺有文友提問:「詩詞中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中四聲是怎樣對應和區分的?」然後有人回答:「詩詞中的平仄,與現代漢語拼音四聲的關係是:一聲二聲是平聲,三聲四聲是仄聲。」對此,六甲番人認為,這種回答是不夠準確的,詩詞的平仄和現代漢語拼音的四聲是不完全關聯的,所以很難對應和區分。詩詞的平仄,是建立在中古漢語發音規律的基礎上分類的,簡單說,就是中古漢語發音的平聲(包括陰平和陽平)屬於平聲,其餘的去、上、入聲都是仄聲。
  • 為什麼要鄙視網絡古風和老乾體詩詞?
    真正的古風是指古體詩,這一類詩是相對于格律嚴謹的近體詩而言,古體詩的要求雖然比格律詩簡單很多,但是也有自己的標準。 古體詩可換韻可一韻通押可以用鄰韻,但是古體詩換韻的要求也不是沒有規則。舊體詩至少要依照詩詞基本規則所作,律詩要按照格律規則,填詞要按照填詞規則,古體按照古體規則,這樣的作品,雖然水平參差不齊,但至少可以算是真「古風」。所以,並不是所有看上去像「網絡古風」一定是真正的古風。
  • 詩詞創作之詩詞格式淺析(四-非格律技巧)完結篇
    那麼這些都是歷代公認的格律規則,除此以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技法,這些並不是格律組成部分,但是了解一下是必要的。第一 廣互救廣互救:就是本來可以不救,也去救。(杜牧)由於採用這種多重互救的方法,就使'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一聯的句式發生了變化:'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這樣的形式在中晚唐時期較為常見。第二 避上尾律詩講究平仄,而仄聲又包括了上,去,入三聲。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什麼是詩詞中的平仄?
    在辨別平仄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小學時所學的普通話的聲調。老師說,聲調有四種: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比如說風調雨順這四個字,他們的聲調分別是一聲,二聲,三聲和四聲。現在,我們用專業的說法,風調雨順的聲調分別是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這是現代漢語的四聲。
  • 「詩詞格律與寫作」詞的格律基礎(下)
    平腳六字律句第二、第六字必平,第四字必仄;平平仄仄平平最為常見,平平平仄仄平平次之,平仄仄平平仄獨用。六字律句第一字的平仄,原則上雖可不拘,然而在很多情形下,仍是固定的。它比五言第一字顯得更嚴格,因為六言是詞的特色,在平仄上往往是一字不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