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乃後起儒學之先導,中國儒學之祖庭。由孔子創立,並且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其思想體系:仁、義、禮、智、信、勇、恕、誠、忠、孝、悌。
在江戶時代,棄佛揚儒的德川幕府全力提高儒學在日本的地位,以此才開始逐漸成為佔日本統治階級的官方學說,並隨著時間逐漸本地化,並在其發展過程中對國家和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
由於「兵農分離」的推行,德川幕府為了加強自身的中央集權,也開始強化封建階級的身份等級制度。此前佛教一直處於統治地位,直到江戶時代,江戶幕府開始重視儒學並且大力提倡。因為儒家學說倡導的國家統一,主張君臣父子、等人倫關係不可逾越。這些都是統治者用來維護自己統治的手段之一。
德川幕府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統治,把全國人民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實行嚴格的等級身份制度。,儒學的「名分論」又正好可以幫助到他。於是,儒學被規定為官方哲學,成為德川幕府的正統思想體系。
在中國儒學傳入日本並進行了發展的過程中,主要表現在儒學與日本的神道教、武士道的結合方面。在日本本土的神道教,吸收了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和佛教的某些教義,從而形成各個方面都較為完善的教派。
武士道是日本武士階級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其淵源可以追溯到中國的孔孟之道和神道教、佛教。武士道講究節義、廉恥、勇武、忠孝。武士的產生伴隨著武士道一同發展的。在德川幕府時期,武士道開始具體形成。
山鹿素行,名高祐,字子敬,號素行,別號隱山。是日本江戶前期學者、儒學家、兵法家。古學派創始人之一,武士道精神的積極倡導者。並且是用儒家思想創立「武士道」理論的鼻祖。著有《武家事紀》、《中朝事實》等書。是宣揚儒教的尊王思想和神道的日本中心主義;一面講授兵學,宣揚忠君的武士道。
不過題外話,在他的《中朝事實》、《武家事紀》等著作中,山鹿素行將日本稱為「中央之國」,主張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國際秩序;天皇可以「萬世為君」。同時山鹿素行鼓吹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事跡。秀吉晚年,徵伐朝鮮。其勇敢膽略,冠於古今。否定"中華"或"中國"之稱專屬漢土,認為日本亦是"中華",即為"中國"。
話說回來,在德川幕府時期,從天皇到大名對儒家經典都是必讀。重用林羅山等儒學大家。各地從官學到私學,從中央到地方,全部推行儒學為主要教育內容。
江戶時代,是中華儒家文化在日本文化滲透最為全面的時代,日本的教育事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其中國封建體制下的法律制度,也被日本沿用。
德川幕府作為日本最後一個封建社會,成功地向日本國民推行儒學中的各種觀念,對其民眾實行教化。以儒家學說中的倫理道德觀念,結合日本本土的文化,形成了日本國民的基本道德觀念。在朝鮮,越南,日本等深受中國影響的國家中,日本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極其優秀的國家。可以說儒學是日本現代民族精神和各種思想文化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