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遊客的消費力確實驚人。去哪哪「肥」,離哪哪「瘦」!
以往臺灣的遊客中心停車場停滿承載大陸旅行團的遊覽車,現在變得空空蕩蕩,店家生意冷冷清清。根據媒體報導,臺灣著名旅遊景區屏東墾丁的一家度假酒店,前幾天宣布因虧損嚴重歇業。
據經營者表示,虧損原因包括大陸遊客減少等原因。
據統計,2017年1到8月,大陸遊客赴臺旅遊人次約175萬,同比減少90萬人次,跌幅高達34%。
臺灣旅遊
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中國赴日本旅遊人次達1415萬,佔訪日外國遊客總數的一半。其中中國大陸遊客佔比第一,高達735.58萬人次,比上年增加15.4%,連續3年名列第一。
短短的幾年事件,中國遊客赴日本旅遊數量實現了7倍以上的增長。
臺灣旅遊從業者聚集抗議
儘管臺灣實施所謂「新南向」政策希望吸引東南亞遊客來彌補大陸遊客減少帶來的損失。但是,東南亞遊客的購買力遠遠不如大陸遊客。據當地旅遊從業者私下統計,大陸遊客每人平均在臺消費1萬元新臺幣,而東南亞遊客消費竟然不足大陸遊客的三分之一。
更為令人啼笑不得的是,有一些東南亞遊客竟然是以「旅遊」的名義,行到臺灣「打工」之實。正所謂「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臺灣旅遊從業者聚集抗議
究其原因,無非是蔡英文當局上臺後,拒不認「九二共識」,致使兩岸關係處於僵持狀態,致使得臺灣旅遊業企業經營受到重創。想想當年「薩德」事件,也曾讓韓國的旅遊業猛然蕭條了許多。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大陸遊客的消費力成了國際旅遊業競爭的一種「砝碼」。只是,這種「砝碼」總顯得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