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鼎記》中韋小寶和康熙不僅是曾經的好朋友,同時還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
韋小寶出身卑賤無比,康熙出身尊貴無比;韋小寶見風使舵,康熙必須堅持立場;韋小寶會為了「裡子」毫不猶豫的丟掉「面子」,而康熙為了「面子」時常會暫時放棄「裡子」。
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在金庸的眼裡卻又都是實實在在的普通人。
甚至在金庸的眼裡,他們的出身和環境,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皇宮與妓院
乍一看皇宮與妓院似乎和小寶康熙一樣,是社會的兩個極端;妓院極端的卑賤,皇宮極端的尊貴。
但實際上來說,這兩個地方卻也有很多共同點:
第一:它們都是女人以討好男人為生的地方。
妓院裡的妓女們竭力討好嫖客,無疑是為了嫖客口袋裡的錢。
而皇宮裡的嬪妃們費盡心機的討好皇帝,也無非是為了家族和個人的利益,甚至求個光宗耀祖。
這兩個地方做的其實都是皮肉生意,只不過交易數額大小不同,但都與愛情無關。
只不過妓院裡的老鴇們通常更青睞「讓市場做主」,而皇宮裡的娘娘們則更傾向於「壟斷經營」。
第二:皇宮和妓院一樣,都是人性扭曲道德淪喪的地方。
妓女們出於嫉妒心和更好的生意,經常勾心鬥角,互相暗算。
她們本身就是出來賣的,大多數人自然不會有什麼良好的道德觀念,明爭暗鬥的時候,通常也不會有什麼好的手段。
而後宮佳麗們雖然不是進去賣的,但光耀門庭,獲取恩寵的心卻是無法避免的。
由於她們幹的是「大生意」。
利益的誘惑越大,人性和道德就越顯得不堪一擊,為了「生意」也就越容易不擇手段。
前幾年一度大火的「宮鬥劇」中,娘娘們的互掐起來用的手段之惡毒,人性之扭曲,只怕那些「小本經營」的妓女們想都想不到。
第三:皇宮和妓院都是「混血兒」的高發地帶。
《鹿鼎記》中韋小寶的爸爸堪稱「五族共和」,漢滿蒙回藏都有可能。
而康熙皇帝可能比他好一些,但漢滿蒙「三族共和」估計還是有的。
如今的網絡上還有人在提「皇族後裔」的時候,故意強調「純種」。
這其實挺可笑的;皇宮不是種犬培育基地,皇帝也不是「狗王」,講什麼「純種」不「純種」?
總結起來看,皇宮和妓院這兩個地當,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一樣是爾虞我詐的生意場,一樣的血液在他們身上流淌。
大小無賴
如果說要評選歷史上出無賴最多的職業,皇帝們絕逼一馬當先,無人能敵!
早在春秋時期,楚王討伐伐隨國,隨國人覺得委屈,說:我無罪。(我沒得罪你。)楚王答:我蠻夷也。(我是無賴。)
這奴隸社會統治階級的無賴嘴臉就開始嶄露頭角。
後來的封建社會,自無賴皇帝劉邦開始,皇帝們在發揚無賴風格上,堪稱一代更比一代強。
用人的時候,封官許願,兄弟相稱,姐姐妹妹閨女侄女上趕著往人家床上塞。
一旦等人用完了,立刻開始盤算怎麼卸磨殺驢,甚至斬草除根!
這不是哪一個皇帝的問題,而是幾乎所有皇帝的通病。
《鹿鼎記》中看似正派的康熙皇帝也不例外。
在他以「小玄子」的身份和韋小寶相識的時候,都是真心拿對方當做自己的兄弟和朋友。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韋小寶對自己和康熙之間的友誼依舊重視,但康熙卻越來越在意手中的權力。
康熙長大後逐漸把韋小寶看成一個自己寵愛的奴才,而韋小寶卻由始至終都把康熙當成自己的兄弟。
韋小寶雖然在各種勢力之間左右搖擺,見風使舵,但他的的確確的沒有想過要對自己的朋友康熙下手。
但康熙皇帝卻對韋小寶數次對韋小寶起過殺心。
只不過每一次都被韋小寶無可置疑的忠誠所感動,思前想後之後沒有下手而已。
比起韋小寶卻因為顧及自己跟康熙的朋友義氣,寧死也不願意帶著天地會造反,自立為帝。
康熙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殺死韋小寶根本不會有絲毫的猶豫。
韋小寶雖然言行舉止處處無賴,但在他的內心裡始終堅持著自己最後的底線;那就是為人不可不講的「義氣」。
而看起來道貌岸然的康熙皇帝,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其實是沒有什麼感情和底線的。
韋小寶的母親韋春華是一個年華老去的妓女沒錯,但《鹿鼎記》中康熙卻也曾經和韋小寶一起大罵自己的養母毛東珠為「老婊子」。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韋小寶是妓女的兒子沒錯,但康熙卻也是「婊子養的」……
韋小寶對自己的母親韋春華從未嫌棄過,但康熙卻對自己的養母翻臉無情,絲毫不顧及十幾年的養育之情。
小無賴韋小寶的身上至少人情冷暖尚在,但大無賴康熙卻基本上已經斷情絕義。
然而總結起來說,這兩個人都屬無賴一類,應當是無疑的。
一樣的人,不一樣的職業
韋小寶無疑是金庸作品中最職業的混混兒。
他在揚州麗春院的時候,是個混吃混喝,替人跑腿「賺差價」的小混混。
去了北京城的皇宮裡幹的還是混吃混喝,缺斤短兩賺差價的營生。
接觸陳近南等江湖人士,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以後,他還是沒忘「老本行」。
在各大勢力之間周旋奔走,找機會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的「賺差價」。
可以看的出來,韋小寶十分熱愛自己混混這個職業,以至於真到了「混混當三年,給個皇帝也不換」的地步。
從混混的「職業操守」上來講,韋小寶還是挺「良心」的。
因為他雖然經常以次充好,中飽私囊的「賺差價」,但每次都是點到為止,不為己甚。
比起現在「割韭菜」都連根兒薅的「混混」們,韋小寶雖然不老實,但至少還有點譜兒,簡直堪稱「業界良心」了。
而康熙從8歲開始就註定了他的職業只能是皇帝。
這個職業跟混混最大的不同,是不允許「金盆洗手」的。
你看康熙他爹福臨,都秘密「辭職」那麼多年了,照樣有那麼多人打他的主意,改行去當了和尚都不能安心。
但皇帝這個職業最大的好處,就在於這個可操作空間極大;可以隨心所欲,也可以兢兢業業,反正天上不掉下來人的話,地上就屬皇帝最大。
康熙可以選擇像朱厚照一樣一邊開心的跟韋小寶去江湖玩耍,一邊掛著皇帝的頭銜。
也可以選擇像朱元璋和朱棣一樣,事必躬親,兢兢業業。
前者舒服愜意,但卻是不負責任,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皇帝。
後者勞心費力,但能成為一個認真負責,萬人稱頌的好皇帝。
康熙和韋小寶原本都是普通的人,但他們卻都選擇了堅持了自己的良知和道德。
皇帝不能為了朋友義氣,不顧天下興亡和百姓福祉。
小混混可以見風使舵,毫無無節操的溜須拍馬,但絕對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兄弟朋友。
所以《鹿鼎記》中雖然韋小寶朝三暮四,猥瑣無恥,卻不會讓人覺得討厭。
康熙皇帝雖然陰冷猜忌,冷漠無情卻不會讓人覺得薄情寡義。
他們本質上都是普通人。
只不過是因為不同的職業,給他們劃定了不同的社會地位和身份。
韋小寶和康熙都是在認同了各自的身份以後,選擇了儘量保持自己人性中美好善良的那一部分。
韋小寶大可以幫助康熙把天地會一網打盡,然後告訴大家他也是普通人,畢竟皇帝開的條件那麼高,又逼的那麼緊。
康熙也可以拋下江山社稷,帶著韋小寶到處胡鬧;皇帝也是普通人!手裡拿著那麼權力,有什麼理由壓抑自己?
這個世界上原本就不存在不「普通」的人,只有存了高人一等的心,才會宣稱自己也是「普通人」!
而這些人所謂的「普通人」是什麼樣的人?其實誰也說不出什麼明確的標準。
但我們大致可以猜出來一點念頭;比如可以光明正大的奸懶饞滑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