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17:39:30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國際在線重慶頻道報導:「如今的大中村,村民出行更方便了,人居環境變美了,大家的精氣神更足了。」12月26日,重慶市巴南區魚洞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朱啟明介紹,大中村人居環境整治以解決「髒亂差」為突破口,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目前村內環境衛生條件大為改善,人居環境日漸變好。
大中村的環境得到改善 供圖 巴南區委宣傳部
據介紹,大中村位於長江巴南區境內的最西邊,四周環水,是重慶近郊有名的「江心島」,歷稱「大中壩島」,大中村因此而得名,也是長江重慶段境內唯一不通公路的孤島。全村幅員面積3.75平方公裡,有4個村民小組,1632戶,4052人;有耕地3300餘畝(全部劃定為基本農田加以保護),耕地以蔬菜種植為主,是重慶市最早確定的蔬菜基地之一。
由於大中村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不便的交通,大量的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堆積在村莊邊,加之蔬菜種植所需的畜禽糞坑遍布道旁田邊,整日糞味迷漫,人居環境日漸惡化,老百姓對美好人居環境的嚮往越來越迫切。
魚洞街道提出「鄉村要振興,首先搞衛生」的工作思路,落實了系列保護魚洞街道「江心島」重要舉措。街道首先對「髒亂差」的源頭進行「把脈問診」,排查出影響環境的問題後,開出整治「藥方」,「清除垃圾山、打通排水溝、糞池加上蓋、硬化道路通、院落齊規範、衛生陋習改」,紮實開展環境衛生整治。
群眾出力清理廢棄物 供圖 巴南區委宣傳部
魚洞街道還建立了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機制,巴南固廢公司每周一、三、五集中處理大中村生活垃圾。截至目前,車渡外運陳年垃圾368車,清除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形成的「垃圾山」12個,疏通整治因地形排放不暢的排水溝5條3200米。新增垃圾箱體26個,積極推進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自覺形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其次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硬化村級公路2300米,硬化人行道(生產便道)10000米,全力改善村民交通出行,讓村民告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投入20萬,完成露天糞池加蓋242個1800餘平方米,新增太陽能殺蟲燈10盞,規範整治院落196戶,硬化院壩11250平方米,全力革除蚊蠅肆掠隱患,提升村容村貌。
此外,有序推進農村農業發展。經區政府牽頭整合三峽後扶、危舊房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鄉村整治和智慧農業等項目投入,將農業生產、灌溉設施建設納入2020年統籌規劃,將大中村建設成以蔬菜產業為支柱的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園區,推進大中村農業產業發展。
朱啟明說,下一步,在確保不影響環境的前提下,大中村將嘗試發展鄉村旅遊,擴大招商引資;同時,廣泛開展文明鄉村、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保持和鞏固整治成果。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