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平潭 高雄人楊哲安:這片土地就是我的舞臺

2021-01-13 華夏經緯網

   [提要]  年輕帥氣、彬彬有禮是楊哲安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楊哲安來自臺灣高雄,廈門大學金融專業在讀博士,現在的職務是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與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回到廈門後,楊哲安經常關注平潭,看到平潭面向臺灣招聘專才的信息,他馬上投了簡歷。

  年輕帥氣、彬彬有禮是楊哲安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楊哲安來自臺灣高雄,廈門大學金融專業在讀博士,現在的職務是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與投資公司副總經理。

  「目前,我主要負責公司發行債券的一些前期工作。」6月27日,楊哲安告訴記者,他今年3月到平潭工作,已經適應了這裡的工作模式。

  楊哲安說自己是個喜歡「嘗鮮」的人。大學畢業後,他到過美國、香港、廈門等地工作。

  結緣平潭是在去年3月,在廈門大學讀博士時,楊哲安參與了一個關於福州構建兩岸金融服務中心的課題,當了解到平潭有很多先行先試政策時,就決定到平潭看看。

  「我們去了壇南灣,那裡的沙灘太美了,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在平潭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楊哲安愛上了這個地方。

  回到廈門後,楊哲安經常關注平潭,看到平潭面向臺灣招聘專才的信息,他馬上投了簡歷。「臺灣專才到平潭一些部門任職,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喜歡「嘗鮮」,讓楊哲安來到了平潭。

  這樣的選擇,他的朋友、同學剛開始不能理解。作為廈門大學博士生,楊哲安完全可以選擇在大城市工作,可他卻義無反顧選擇了條件相對艱苦的平潭。「這裡是一片創業熱土,發展潛力大,這片土地就是我的舞臺。」

  來平潭工作3個多月,楊哲安一直住在賓館。「雖然條件與期待的有一定落差,但我能適應。」楊哲安說。

  楊哲安喜歡運動,還加入了平潭長跑協會,交了不少朋友。6月初,首屆跨海峽馬拉松賽在平潭舉行,楊哲安就代表平潭長跑協會參加比賽,150名臺灣選手跨海而來,楊哲安用閩南語和他們聊天,「特別親切,我想未來平潭會成為兩岸同胞共同家園,我們在這裡一起工作、一起生活。」

  端午節,楊哲安乘坐「海峽號」回了一趟家,感覺很舒適、很便捷。「平潭,我來了。相信會有更多的臺灣同胞來到這個共同家園安居樂業,推動兩岸產業深度對接,為實現中國夢發揮更大作用。」楊哲安說。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平潭綜合實驗區打造全國首個「臺胞臺企服務中心」
    今年剛剛來到平潭臺胞臺企服務中心工作的臺灣青年張宸碩被分配到了該中心的金融業務窗口,這是他在大陸的第一份工作,他說:「平潭目前是我本人第一次來大陸工作(的地方),有受到這裡的同胞的關愛照顧。這裡生活的還不錯,因為在這裡有感受到領導的關愛,然後還有同事們的照顧。我們的住房也安置的很好。生活環境也非常的不錯,比如說食衣住行都有照顧到。
  • 《西進尋夢——臺灣青年在福建》一書在平潭首發
    羅攀     9月15日晚,《西進尋夢——臺灣青年在福建》一書首發式在福建平潭舉行。 張斌 攝   中新網福建平潭9月15日電 (閆旭)15日晚上在福建平潭舉辦的「臺灣好青年圓夢在福建」故事分享會暨菁英頒獎典禮上,《西進尋夢——臺灣青年在福建》一書首發。  此書由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收錄了30名臺灣青年在福建創業的奮鬥足跡。
  • 平潭行政服務中心也可兌換臺幣啦!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之前我在臺灣跟朋友兌換成人民幣後再來大陸,現在只需臺胞證跟臺幣就可兌換了,真太方便了。」呂品萱曾在平潭實習實訓15天,因看中平潭就業前景選擇留在平潭發展,目前在一家私企工作。「這次我剛來兩個禮拜,這裡對臺的福利、待遇比較好,蠻吸引我的。」呂品萱說。「以前我兌換錢需在銀行排隊,現可在『臺陸通』APP線上預約,再過來辦理,不用填單提交申請,連辦理手續時間也省了。」同樣是臺胞的賴政緯稱讚。
  • 我就是平潭,大家都說我很美
    外面的人們根本不知道在福建還有一個我存在著,我不甘心就這樣生活下去,我努力的改變自己。我努力的解決家鄉的交通問題,2010年海峽大橋通車,我成功的解決了出行需要輪渡的桎梏。我認真的舉辦了沙灘排球、拳擊賽、環島自行車賽、風箏衝浪等一系列的國際賽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我的存在,大家親切的稱呼我為千礁之島、麒麟島。
  • 6米高巨型王船搬上舞臺,《平潭映象》打造沉浸式視覺盛宴!
    不僅如此,《平潭映象》藉助高科技舞美特效裝置,將平潭千年繁華萬象和原生態海島生活場景還原到舞臺上,融合藝術和科技,打造沉浸式視覺盛宴。 舞臺上,海壇兒女穿上戰衣,手持藤牌長刀來抵禦外敵的入侵,這一幕展現了平潭海防歷史,為整部舞臺劇平潭元素的呈現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平潭映象》裡的藤牌操陣法,由一位演員前後用棍子綁著兩個人偶來表現。人偶的腳下是滑輪,演員在中間通過旋轉身體來操縱兩個人偶。
  • 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我熱愛的這片土地
    要說最讓我留戀的地方是哪裡,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我現在腳下的這片土地。田頭跳躍的油蟲,新耕翻過的田土,晶瑩的露水還未散盡,晨風夾帶著泥土的氣息、初晨的微熱,拂過這片土地。農忙的人兒背著鋤頭,推帶著種子,攜著孩童,或絮絮不止,或掩言輕笑,或責備謾罵,或大步前行趕著這並不漫長的田路,聊著昨晚的家常,訴著今晨的抱怨。東方天際,尚未看到初日飄升卻已紅光漫天,不似夕日離別,柔和生機,宛如新嬰初降。也不過漫紅三五分鐘,彤色的晨日便破雲而出,露出了芽狀的輪形,輕跳著,躁動著躋身雲外,向這片土地輕灑著晨光,柔和而且舒適。
  • 平潭巷弄飄臺味 歡聲笑語一家親
    這道菜,很多小朋友都愛吃,一次吃完,還想再來第二盤。  【三杯雞】  所謂的「三杯」,就是一杯胡麻油,一杯米酒,一杯醬油。選用平潭當地的雞做為食材,加上來自臺灣的調料,碰撞出來的味道香氣醉人,還帶著一絲酒的清香。
  • 原來,這就是平潭火爆的秘密!
    放眼望去,環島路上都是車 這首BGM送給你~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 也穿過人山人海.......
  • 臺灣夫妻來嵐當「紅娘」,出資拍攝6部微電影推介平潭
    近日,一場精彩的微電影首映會在平潭海島客廳舉行,活動吸引了30多人參加。組織這場活動的是一對來自臺灣的青年夫妻——何經源與何佩珊。「我們想讓更多臺灣人看到平潭。」作為新平潭人,這對臺灣夫妻跨越臺灣海峽抵達平潭,帶著熱忱和希望把生活與事業的種子撒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 全國十佳,這就是平潭!|平潭|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
    平潭國際自行車賽近年來,平潭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在國家體育總局、省體育局的支持下,積極發展平潭體育競賽表演業。成功打造出「風騎雲泳」的品牌體育賽事(風指國際風箏衝浪節,騎指「海洋杯」中國-平潭國際自行車賽,雲指中國·平潭國際帆船賽,泳指橫渡海峽暨公開海域遊泳公開賽)。
  • 全國十佳,這就是平潭!
    >近年來,平潭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區位優勢和自然資源優勢,在國家體育總局、省體育局的支持下,積極發展平潭體育競賽表演業。成功打造出「風騎雲泳」的品牌體育賽事(風指國際風箏衝浪節,騎指「海洋杯」中國-平潭國際自行車賽,雲指中國·平潭國際帆船賽,泳指橫渡海峽暨公開海域遊泳公開賽)。
  • 中國平潭:我叫平潭,這是我的簡歷!
    2013年平潭大福灣入圍首批全國休閒漁業示範基地評選  2013年平潭入選閩11大愛情聖地  2013年海壇島入選「2013中國海洋寶島榜」  2013年海壇島入選「福建十大美麗海島」  2013年平潭石厝謎一樣的彩色石堡走進《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2015年平潭出現在央視的《朝聞天下》節目中的天氣預報城市名單裡
  • 這就是你想要的平潭騎行攻略
    自行車的話一般就是在龍鳳頭海濱浴場到紅巖山莊這條路上可以短途騎行,如果想去北港村或者海壇古城的話就比較遠了,到海壇古城的話至少要半小時,北港村就更遠了估計要1小時多了。所以來平潭遊玩還是建議直接租輛電動車,這樣不僅方便,而且能夠節省大量的時間。
  • 臺灣歌舞「舞動」平潭海灘
    圓形的木質舞臺上,十幾位身著鄒族傳統服飾的鄒族少年少女歡樂起舞,吸睛十足。舞臺的側方,鄒族傳統做法的烤全豬在爐火上燒至金黃色。濃厚的阿里山風情,在田美澳藍眼淚海灘上蔓延開來,吸引著現場百名觀眾拍照錄影。
  • 「背包客」翻山越嶺,千裡迢迢來平潭,只是為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來到人世間,為找到那片海不顧一切。」高曉松的這句話引起多少人心中的共鳴。
  • 我太羨慕平潭人了!
    這座獨特海島猶如上帝遺落在福建的藍色眼淚等你,與之相逢說真的我太羨慕平潭人了平潭南線推薦景點:龍鳳頭海濱浴場 → 猴研島 → 海壇古城 →壇南灣 → 大福灣 → 將軍山 → 象鼻灣「來猴研島,赴一場童話之約。
  • 平潭「海峽號」首航高雄!與臺灣北中南部全直航
    這是繼2011年11月30首航臺中、2013年10月9日首航臺北之後,「海峽號」再次執航兩岸直航航線的首航平潭綜合實驗區元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政言是高雄人,已經在平潭工作生活了7年,他說:交通的便利會促進南部的臺胞更多地來大陸發展,我周邊的朋友都非常期待。
  • 在平潭找到「小確幸」
    紮根農村,幫助村民改善村居環境,讓古老村落涅槃重生,來自臺北的陳信豪在平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地——在平潭找到「小確幸」    近日,記者走訪平潭嵐城鄉上樓村,沿著乾淨整潔的道路,只見村內環保垃圾桶、休憩廣場、文創牆等設施一應俱全,「小清新」的社區環境令人眼前一亮,這些,都離不開臺灣社區規劃師陳信豪的努力
  • 臺青來嵐創業 因愛結緣過上嚮往的生活
    原標題: 臺青王聲穎來嵐創業 因愛結緣,他在平潭過上了嚮往的生活王聲穎是臺灣彰化縣人,大學畢業後來大陸就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