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華人口述:火車上戴口罩被三次嘲弄,很多人想「逃走」|深網

2020-12-25 騰訊稜鏡深網

騰訊《深網》作者 孫宏超

當地時間3月13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將歐洲稱為「疫情中心」。數據顯示,目前歐洲每天報告的病例數目比中國在疫情最嚴重時期的報告數量還要多,歐盟27國全部出現新冠病例。據最新報導,義大利15日報告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590例,新增死亡368例。目前,義大利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24747例,累計死亡1809例。

隨著形式逐漸嚴峻,在這些國家生活、工作、學習的華人也開始面臨1個月前中國人面臨的問題。一位受訪者對《深網》表示,感覺一切都像個輪迴,「似乎所有在中國曾經發生的事情都在歐洲重新發生。」

一些華人試圖回國躲避疫情。

近日,有一張787公務機執飛的倫敦經停日內瓦飛上海的海報傳遍朋友圈,海報上的信息顯示每個座位售價18萬元起。有消息稱,該公務機收到了100多個預定需求,主要來自倫敦,但只能提供28個座位。18萬或許只是特例,但一些歐洲重點疫區飛回國內的機票已經全面大漲,甚至一票難求。

最新的消息是,在3月15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陳蓓發布加強境外輸入疫情防控的有關措施:從3月16日零時起,所有無症狀入境進京人員,原則上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集中觀察,費用自理。有特殊情況的,經評估,可進行居家觀察。

近日,身在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人、留學生,他們向《深網》講述了在海外抗擊疫情的所見所聞。

1、口述者:趙女士,現居義大利羅馬

對於在義大利的中國人來說,今年春節有著特別的意義。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春節前就已經有了一系列兩國之間慶祝友誼和文化交流的活動。

這種慶祝的氣氛一直持續到1月21號左右,中國國內疫情開始逐漸擴散。義大利這邊的華人圈本來是策劃了很多關於慶祝春節的活動,都因為國內的疫情中止或者推遲了。基本上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搜尋醫療、醫護的相關設備上。

當時沒有想到的是,因為華人有更多渠道來了解國內疫情的發展狀況,這其實也幫助他們能夠在義大利疫情爆發的時候可以更早應對。

國內疫情爆發的過程中,義大利這邊也進行了一些撤僑活動,一些在中國的義大利人特別是在武漢的義大利工作人員、留學生,政府也都組織了專機接回義大利。

據我感受到的是,義大利實際對疫情還是非常關注的。1月30號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緊急事件之後,義大利政府就馬上宣布了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這個狀態會維持6個月,同時還會撥專項經費來應對這個衛生事件。在歐洲或者說在西方國家中,義大利其實是最早對這個疫情有所反應的國家之一。

疫情在義大利爆發首先是1月底一個來自國內的旅行團,其中有一對來自武漢的夫婦出現了病毒,最後是在羅馬的醫院救治的,但是這次沒有發現病毒擴散。後來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小鎮上出現了義大利本國的一號病人,在潛伏期去了很多不同的地方,見了很多人。

義大利這邊其實對疫情擴散的相關信息還是比較透明的,但由於中國和義大利兩個國家之間的治療理念、文化差異等各方面的因素,當時沒有明確要求出行佩戴口罩,也沒有要求減少出行或者對大型聚會場所進行限制和封鎖。

當時媒體和病毒學家、傳染病學家一直在重複的觀點就是要勤洗手、要注意個人衛生,也沒有一些非常堅決的措施。

感覺身邊普通義大利人的心態就是,對事件非常關注,但是個人生活也要正常繼續進行。後來疫情的擴散速度確實比較快,義大利本國的醫療系統、醫療水平本來是全球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但是由於疫情擴散的非常快,承受了巨大的醫療資源上的壓力。

國家層面上也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相應的保護措施,先是關閉大中小學,然後關閉包括博物館、音樂會、劇院在內的所有公共文化場所。最後就是北方14城的封城,到最後的封國。現在全境封鎖以後,在各個地區之間的人流流動都進行了相應限制。

現在最大的變化是,義大利媒體以及各個權威的醫學機構也都調整了說法,比如說普通人出門可以佩戴口罩。在歐洲以前的認知是,只有病人在出門的時候才需要戴口罩。

羅馬的所有公共場所,除了保證基本生活的超市和藥店以外都是關閉的,走在羅馬街頭也幾乎看不到人,只是有少量的車輛在路上。與此同時,也會有警察在路上檢查,在出門的時候必須隨身攜帶自我說明,這個說明內容就是你是因為什麼樣的目的要出門,無論步行還是乘車出門都需要。

只能極少數人去超市和藥店,採買基本生活用品,我們現在基本上就是處於自我隔離的狀態,所有的出行、活動都減到了最低程度,通過電視、網絡的形式來關注疫情發展。

正如我剛才所說,在義大利當地的中國人經歷了國內疫情發展的全過程,因為每時每刻都在關注國內疫情的發展,所以在義大利的疫情開始擴散以後,我們也比當地人更早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比如說購置口罩或者採買生活用品,現在家裡還是有一些備用的物資。

我的自我隔離也比義大利官方的隔離時間要早,大概在學校開始關閉的時候,我就已經開始線上辦公了。一方面是,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周邊人的人身安全,另外一方面也能意識到醫療資源已經是非常緊張了,所以還是不希望造成更大的壓力,所以就是自行隔離了。

在我自行隔離之後,漸漸政府也開始有了相應規定,除了基本生活的相應企業以外都是進行線上辦公。

目前來看當地超市的貨品還是非常豐富的,物價也沒有特別明顯的上漲。但還是準備了一些相關的商品,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出門的次數,偶爾去購物的時候就會相對多買一些。還有義大利這邊,網上也可以送貨,雖然說網上派送的時間相對比較長,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家裡現在有一些醫用口罩,但是不多,N95口罩在不出門的情況下是夠用的。另外,就是多洗手,注重個人的殺菌和衛生安全。義大利當地最常用的一種消毒液,現在基本上已經很難買到了,只能用一些其他的清潔劑或者一些殺菌劑來進行消毒。

另一個客觀事實是很難在藥店裡面買到口罩,義大利本身不是口罩生產國。後來隨著疫情逐漸發展,北方的一些城市就是疫情重災區也有了新的規定,就是允許或者說是建議普通行人出門的時候佩戴口罩,保護自己和周圍的人不受感染。還有就是中國抗疫的一些經驗,和對疫情本身情況的研究和了解越來越多,義大利人也開始習慣佩戴口罩。

聽說現在國內的一些企業開始向海外進行捐贈,從我這邊的感知來看,可能最需要的就是重症的一些相關的醫療設備,還有就是和醫護人員相關的醫護設備,還有一些相應的藥劑。

今天還和在羅馬的醫生和警察朋友聊完,專業的醫用口罩基本沒有了,希望能夠向相關的企業呼喚一下。

關於是否回國這件事,我想所有在海外的華人華僑、留學生還有在當地旅居的中國人肯定都是在思考了。

從我個人角度來說,首先要看疫情的具體發情況;另外就是義大利當地的華人華僑數量還是非常多的,國內現在疫情雖然說是有很大的好轉,但是抗疫的任務還是比較重的,在這個情況下,回國可能也會給國內的抗疫資源造成一定的壓力。

我們還是希望中國以及華人所在的海外國家都能夠儘快好起來,所以說如果能夠在當地保證自己的安全,確保在自我隔離的情況下,就目前這個情況暫時不會考慮回國。

但如果說事態變得非常嚴重,中國有撤僑的舉措的話,我可能還會再進行進一步的評估。

2、口述者:錢女士,現居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大區,塞維亞省

和義大利相比,西班牙疫情看起來更像是「忽然爆發」。西班牙已經成為了義大利之外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病例增長速度居各國之首。疫情最嚴重的是首都馬德裡,佔據了全部確診數量的一半和幾乎三分之二的死亡病例。幾家養老院發生了集聚性感染。馬德裡大區政府緊急評估了養老院的健康風險,並於3月8日關閉了其中的兩家私人養老院。

春節前國內疫情爆發,但是這時候西班牙還算比較正常,學校還在上課,大家也都在正常工作。我本來打算購買一些口罩寄回到國內,結果2月初就已經買不到任何口罩了。

西班牙的第一例是德國人,官方說西班牙的零號病人是因為接觸了中國夫婦,但我看到的消息是那個人在Facebook上說根本不認識中國人。

歐洲疫情開始爆發的時候,也想儲備一些口罩,但是根本買不到,去葡萄牙那邊試了試也沒買到。有華僑群在號召大家給醫院、警局捐口罩、醫療用品,另外華僑群裡也有一些人囤了一些口罩,現在就是原價賣或者送。

不過很奇怪就是口罩買不到,但是根本看不到人戴口罩,半個月前在葡萄牙見過一個印尼人戴了一個N95,昨天看到兩個戴的,其他根本沒人看到。

另外就是在近期,口罩和酒精已經是國家徵用物資了,誰要是私自倒賣會被抓。

媒體報導說是新冠因為動物導致,同時號召大家勤洗手,用手肘接噴嚏,從普通民眾一直普及到幼兒園。

這一段西班牙疫情發展速度真的太快了,首相宣布了16號上午8點開始全國封鎖。其實從今天(14號)開始,很多企業都已經關門了,只有少部分還正常工作。

感覺和國內相比,西班牙很難線上辦公,不過其實也影響不大,西班牙平常政府、銀行和學校也就工作半天,4個小時。而且本身西班牙節日太多,一到節假日就關門。

這次歐洲或者說西班牙發展快,就是因為嘉年華,從一月底持續到三月初,所有人穿上奇裝異服,打扮的花枝招展進行遊行,有幾天是全國性質遊行,其他時間就是自發遊行。

上周末馬德裡還進行了一場十幾萬人的遊行。頭幾天所有老師們還都去罷工遊行,為了抗議私立學校佔用太多資源,還是個全國性質的遊行。

現在的計劃就是在家裡待著,反正到處都封鎖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大橋都封鎖了。每天上網就是關注華僑群和大使館的相關消息,估計撤僑也是很困難的,西班牙華人得有十幾萬,實話實說,撤僑還是會跟著回來的,西班牙合法持槍,很害怕。不過現在機票炒翻天了,漲了得有四五倍。

目前生活倒是還好,食物什麼的也沒有漲價,陸續囤了一些。今天很多西班牙人都在超市外面排長隊買東西,因為首相下令周一封鎖,周日西班牙所有的超市都關門,今天(周六)也只開門半天。超市裡肉類蔬菜廁紙基本都空了,我這邊囤的東西大概夠兩個星期左右用的。

西班牙有電商,比如亞馬遜和eBay,很多連鎖超市也有網購,但是電商確實特別不靠譜,奇慢無比,也不會送貨上門。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完全處在落後地區,比中國10年前還不如,手機支付都少的可憐。

感覺西班牙未來經濟將受到很大影響,很多店鋪關門。而且如果很多人失業,去申請失業金,國家社保系統可能會崩潰。

3、口述者:孫女士,現居蘇格蘭某鎮

據《衛報》報導,當地時間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對政府採取的措施進行解釋。「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來增強英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從而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為了達到『群體免疫』,大約需要60%的人口感染新冠病毒。」

這種方式在英國甚至全球引發熱議,很多在英華人均表示鮑裡斯的行為屬於「賭博」,但他們也覺得,「這種模式或許會嚇唬住愛出門的英國人,讓他們待在家中。」

2015年我從中國浙江來英國讀書,以前對英國的感受還算不錯,覺得社會組成比較多元,來自各個國家背景的人都有,融合度也不錯。

去年年底已經買好了往返機票,因為學校的開學時間,在春節前三四天回到了英國。那時候國內的疫情情況已經開始有一些苗頭了,在機場大家都戴著口罩,剛開始還有點慶幸是在春節前幾天就回英國了。

到了英國就像是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大家都覺得疫情很遠的世界。當時英國人覺得新冠只是中國境內的一個傳染病,完全不覺得和自己有關,大家甚至還會拿這個開點小玩笑。我們學校的匿名版上,有個亞洲其他國家的女生發帖說,自己受到了歧視。她被其他國家的同學當作中國人,有天晚上在外面被別人對著咳嗽了。還有我去看學校的脫口秀表演,好幾個演員都在拿這個病毒當作梗在開玩笑。

其實我自己也沒有覺得生活受到了影響,只是會比較擔心家裡人和國內的情況。當時英國的華人也都在聯合各種企業輸送醫療物資回國,因為當時國內處於一個醫療資源非常短缺的階段。

感覺英國在那個時候也是外松內緊,2月初,就是我回國沒多久的時候生過一次病,疑似膽囊炎,但因為最終沒能去醫院所以沒有確診。當時疼得厲害,打電話給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結果可能因為報告的疼痛位置離肺比較近,且我提到了從中國回來。當場他們就讓我的室友們全部離開公寓,不可以直接接觸我。過了兩個小時就有公共衛生部的人給我打電話提問,看看我是否符合檢測標準。

也就是說,在2月初,英國其實已經啟動了相應措施,但是當時主要還是防輸入性病例。

差不多2月底,病例開始大量出現在歐洲,英國也出現了。最近一兩周,整個歐洲都開始有點緊張,因為義大利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了。

剛開始每天病例新增的數量比較少,英國政府的措施也比較積極,我還是挺相信政府和NHS能控制好這個事情的。不過當時我們已經有那種英國各地區的報平安的微信群,大家開始討論怎麼買口罩之類的防護用品了。

現在一個問題是,學校即將開始春假(歐美大學在3月上學至4月初開始放的一個特殊假期,時間從兩個星期到一個月不等),我們學校還沒有正式宣布停課,但明確說春假後可能會全部轉為線上授課。如果春假後有同學不想回英國,學校也可以配合調整,但是要求同學做好線上教學的準備。

我和新加坡的室友正在計劃分別回家,但是英國本地的室友似乎並不是特別緊張。不過機票現在非常難買,各個國家轉機的政策也是一天一變。我看官網機票也都要兩萬多一張,還是轉機時間非常長,全程三四十個小時的那種行程,現在大家都開始自己拼票或者試圖組團包機。不過我問了一下學校,無論是春假期間,還是未來在線授課,如果我選擇留在英國,都可以繼續住在宿舍。

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群體,會有一大批在英國甚至歐美的學生將存在回國需求。目前已經有十幾所英國大學停課轉為線上教學了,特別是倫敦等病例比較多的地區。

最頭疼的是,在我們這兒還是沒有什麼人戴口罩,大多數戴口罩的都是來自中國的學生。因為英國人普遍覺得戴口罩沒有作用,只是能避免手接觸臉。

我英國室友在我的勸說下戴了口罩,因為她要坐火車去別的城市,結果她在火車上受到三波人的嘲弄,她感覺還挺氣憤的,覺得這些人很無知。

學校周邊超市的洗手液倒是已經全部都脫銷了。

最近英國政府頒布了群體免疫這件事,其實我覺得從客觀角度來說,或許是理性的辦法,但落到自己的頭上,誰都不願意,因為每個人都不願意自己面對死亡的風險,我相信首相也不會願意。

英國人有些人覺得Boris很扯淡很無情,也有些人覺得自己身強力壯,感染了也不會有什麼問題。華人當然覺得這種說法不負責任,特別是有國內的措施做比較。從我了解的情況看,很多人都想從英國「逃走」,都說英國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義大利,繼續呆著我感覺自己感染是遲早的事情。

關鍵是感染了不一定有機會接受治療,政府主張你輕症自己在家隔離別去醫院。現在NHS的醫療資源很短缺,如果英國不採取積極的措施很快就會發生醫療資源擠兌,這也是為什麼義大利即使封國了,死亡率也比中國高不少。

而且華人圈也在討論,如果同樣都是感染的情況下,在國內有很大的機會接受治療,但是歐洲這幾個國家的醫療資源實在是太緊張了。

現在英國的華人圈每天交流的主要內容就是:1. 今天又有幾例了有什麼新政了;2. 回不回國,怎麼回國,包機還是買機票,怎麼買,哪個國家能轉機,回了怎麼隔離,不回的怎麼買口罩消毒液;3.什麼時候停課/停工,對學業籤證有什麼影響;4. 英國人真頭鐵,為什麼還不戴口罩…

據說NHS現在計劃把退休的醫生以及醫學院最後一年的醫學生,都趕緊推上一線。

從我觀察以及現在政府的相關指令來看,英國現階段停工的企業很少,短期內應該也不會出現大面積停工,保住經濟對於歐洲國家來說還是很重要的。

(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在美中國留學生口述:Costco貨架幾乎空了,戴口罩的人很少……
    「美股第三次熔斷,川普發文『天佑美國』,奧蘭多的迪士尼還在搞大型聚會,街上幾乎沒人戴口罩,沒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切都顯得很瘋狂。這幾天我不敢出門,學校也關閉了。」小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就讀的大學剛好開始放春假,時間為期一周。在這之後,學校將會開始上網課,而且還會「封校」。
  • 澳洲亞裔火車上戴口罩被辱罵,全車人都站出來了!
    有人已經在手機上報了警,也有人在問怎麼通報火車上的駕駛員。不知從何時開始,女人年幼的女兒也無措地在座位上哭著,喊著叫媽媽不要繼續下去了。直到終於火車靠站停下,警察介入調查,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眾人散去。
  • 荷蘭留學生:戴口罩上街怕被罵,看南航空機來接同胞視頻熱淚盈眶
    口述人/執筆:小福(中國留學生,就讀於阿姆斯特丹)口述時間:3月24日之104即便2月疫情開始肆虐歐洲,風和日麗的晴天,這裡永遠是一片歲月靜好,國泰民安的樣子。3月下旬,荷蘭疫情變得嚴重,到目前為止確診病例已破6000人。
  • 口述|從義大利回國的中國留學生:超市老闆曾阻止我戴口罩
    有一次,我們戴著口罩去中國超市採集物資的時候,超市的老闆跟我們說「你們不要戴口罩,你們這樣來買東西很影響我們的生意」。2月16日,疫情暴發前一周,義大利各地都在舉行狂歡節,圖為受訪者家樓下的狂歡節聚集。本文均為受訪者供圖那會兒其實家裡人也不太擔心,當時國內疫情比較嚴重,我們商量讓我先在義大利待著,遲一點再回國。
  • 英國留學生口述:戴口罩出門遭歧視,買兩萬機票回國願自費隔離
    聽聞從英國回國的機票有的已上漲至18萬仍一座難求,黃嘉琪並不驚訝,「會有很多人因為機票太貴不回國嗎?」「很少吧,還是命比較重要。」這位年紀尚小的00後尚不知金錢的壓力,來自家庭的庇護讓她在疫情之下,依然有著某種近乎天真的樂觀:「我知道回國要集中隔離,我爸媽要我回來,聽說機票很貴是嗎?我也不知道,因為機票都是我爸花錢買的。」「害怕、不理解英國政府,但是似乎也沒那麼恐慌。」
  • 學校複課球照打酒照喝,衝繩人戰疫有術:自覺戴口罩乖乖家裡蹲
    對比一下歐洲,看看義大利,確診病例、死亡病例那麼多,很多民眾依然經常出去燒烤呀、運動呀、買煙呀什麼的,還不戴口罩。義大利多個城市的市長一直苦口婆心地呼籲市民不要亂跑。衝繩人都不用政府管,我們自己管自己,沒什麼事我們就乖乖呆在家裡,外出一定戴口罩。 現在,衝繩的學校已經恢復上課,(日本政府有指引,但是否上課由地方政府決定)。
  • 法國華人女白領:想戴口罩買不到,從中國寄口罩來可能被政府徵用
    法國人不戴口罩,有習慣上的問題,也有買不到口罩這個原因,在巴黎,要買口罩,得找醫生開處方,即使你有了醫生的處方,還不一定能買到口罩。也有朋友從國內寄口罩過來,要麼被海關徵用,要麼就是要交稅。她沒有想過要在這時候回國,因為她還得工作,不能像學生時代那樣,可以任性了。
  • 景區人很多 建議戴口罩
    門票30元 這次用的是南昌縣發放的30元文旅優惠券需要到遊客服中心的門口 一張桌子那寫著兌換處兌換張價值30元的儲值卡 然後再去遊客服務中心裏面用卡換門票景區人很多 建議戴口罩 門口很多人賣 質量不好一塊1個 其它的看圖吧 不花門票的話可以逛逛
  • 英國景點人滿為患 很多人都沒有戴口罩
    英國景點人滿為患 很多人都沒有戴口罩時間:2020-05-27 13:25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英國景點人滿為患 很多人都沒有戴口罩 據英國《鏡報》網站26日報導,在封鎖限制繼續放寬的同時,大批英國人湧向海灘和景點,很多人都沒有戴口罩,各地又恢復了以往熱鬧的場面。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戴口罩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記者發現出門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多了起來。進入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上升。截至目前累計超過6736萬人感染,我國境外輸入病例來源國家不斷增多,傳播風險進一步加大。全國多地也陸續出現散發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
  • 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春節可以不回家的暫時先不回!
    2「口罩」一詞出現近20次重點行業從業人員必須戴口罩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北京正值冬春季傳染病高發季,商超、餐飲單位、賓館飯店、農貿市場、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和影劇院等重點場所,要嚴格落實戴口罩、測溫驗碼、通風消毒、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從事冷鏈、快遞外賣、計程車(網約車
  • 風暴將來臨瑞典仍無人戴口罩 華人急了從國內買口罩捐醫院
    口述者/執筆者:Anl(旅瑞華人,工程師)口述時間:3月20日之前吐槽前段時間以來自己的抗疫經歷,於是國內不少人問起瑞典的近況,我雖然心裡焦急,但也不想對瑞典政府的做法做過多評價,只說說這幾天身邊的見聞。
  • 旅美廣東人:老外搶廁紙,我囤螺獅粉,坐地鐵戴口罩仍怕被歧視
    雖說在美國很多人每次買菜都會很大分量,但這次為了應對疫情,還有人專門買了新的冰箱放速凍食品。 老廣的餐桌怎麼可以沒有綠葉菜?要買帶有綠色葉子的蔬菜,就要去華人的超市,那裡跟我們的市場一樣,新鮮的魚肉、蔬菜都能買到。綠葉菜不好保存,回到家,計算好每天吃青菜的量,把它們用報紙包好一份份放在冰箱。
  • 口罩依存症?臺灣人為什麼喜歡戴口罩?!
    而在便利店、百貨商店以及夜市,各種材質、花色、樣式的口罩更是讓人看花了眼。口罩在這裡,似乎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含義。比如,身邊有臺灣同學口罩從不離身;上課戴口罩的人也不在少數;和他人交談的時候也不會取下來;當然,感冒的時候口罩則是必需品。
  • 是口罩還是面具,為什麼日本人熱衷戴口罩?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春天來了,要防花粉 戴口罩用來防花粉症。日本傳統建築大量使用木材,生長周期短的杉樹自然成為優質建材而被大面積種植,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杉樹開花時飄散的花粉會引起很多人過敏,打噴嚏,眼睛流淚。日本有約四分之一人口對花粉過敏,而很多外國人在移居日本幾年後也會患上花粉症。
  • 哈薩克斯坦現不明肺炎 在哈留學生:很多人外出不戴口罩
    截至目前,三地已有近5百人感染、30餘人病危。今年上半年,哈不明肺炎共導致1772人死亡,僅6月就有628人死亡,其中包括中國公民。該病致死率遠高於新冠肺炎。哈衛生部等機構正對該肺炎病毒進行對比研究,尚未予以明確定性。
  • 《我和我的祖國》全英華人旗袍快閃舉辦成功
    盧海田參贊在倫敦快閃慶祝活動中高度評價快閃的創意.他讚美道:你們的美麗展示了新時代海外僑胞的新形象,您們的風度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底蘊,更重要的是您們的笑臉洋溢的微笑可以化解很多的困難.在活動結束後還與大家合唱"我和我的祖國"祝福祖國生日快樂,繁榮昌盛.
  • 口罩還要戴一年?天兒越來越熱了,口罩到底怎麼戴?關於戴口罩的種種...
    所以像印度尼西亞、印度溫度都挺高,但是現在它傳染的也很多。即使疫情控制了,我想還是要戴口罩的,還真得養成這種習慣。我估計這個口罩,在一年之內,起碼到明年這時候是摘不掉的,一定要做好這種準備。」夏天來了,很多人的口罩似乎「戴不住」了。有很多朋友都在問:既然疫情都已經控制住了,是不是可以不戴口罩了?怎麼科學地戴口罩呢?
  • 雪梨坐公交不戴口罩可能要重罰!新州交通部準備嚴查!
    但是更可怕的是,如此密集的上下班高峰的人流量中,大部分人卻因為疫情好轉而不戴口罩。這讓新州衛生部門無比緊張,喊破嗓子叫大家戴口罩戴口罩都沒人聽怎麼辦!那就罰款!12月14日開始,新州的新冠疫情限制要全面放開,上班族們都要回辦公室上班了。
  • 美國科州華人居民口述:「這裡還是很少看到有人戴口罩,即便是在...
    我在輕軌上幾乎看不到一個戴口罩的人,還是觀念不同,美國人覺得只有得了流感或者不健康的人才會戴口罩,以防傳染給他人,恰恰相反的是,國內人們戴口罩是保護自己不被病毒感染。在國內疫情嚴重時,科州的口罩基本上已經被華人買走,或者寄回國內的親友,或者捐贈給武漢,也有國內的朋友聯繫我買口罩,那時當地超市裡的口罩已經處於缺貨狀態,可能現在應該有補貨,我後來也沒有關注過。同時疾控中心號召市民不要囤積口罩,把口罩留給更需要的人,我想應該指的是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