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中國留學生口述:Costco貨架幾乎空了,戴口罩的人很少……

2020-12-21 國際金融報

疫情在美國暴發時,中國留學生小麥正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並且剛結束來到美國的第一個學期。他現在租住的國際學生公寓,距離美國政治中心白宮1公裡左右,走路僅需15分鐘。

「美股第三次熔斷,川普發文『天佑美國』,奧蘭多的迪士尼還在搞大型聚會,街上幾乎沒人戴口罩,沒有多少人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切都顯得很瘋狂。這幾天我不敢出門,學校也關閉了。」小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就讀的大學剛好開始放春假,時間為期一周。在這之後,學校將會開始上網課,而且還會「封校」。

3月13日,川普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當地時間3月11日下午,華盛頓市長宣布華盛頓正式進入緊急狀態和公共衛生緊急狀態。面對所在城市防控步步升級,小麥向記者分享了自己近期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所見所聞,包括大部分美國人為何不戴口罩、美國總統大選、當地中國留學生現狀等情況的看法。

以下為受訪者小麥口述內容:

戴口罩與不戴口罩是「對手」

目前我觀察到的華盛頓特區,還是很少有人戴口罩,戴的基本是華人。我選擇戴口罩,因為不戴容易被感染,而戴了容易被「砍」。

當然,這是一句玩笑話。不過,我給歐美留學生送過口罩,卻被拒絕了。他們覺得沒必要戴口罩,部分人還給我發來了「專家說健康人不用為了新冠病毒戴口罩」「為什麼亞洲戴口罩,美國不戴」這樣的連結,和我辯論一番,有些人還辯論得很厲害。我就笑,因為我覺得他們特別有意思。

中國是大家一起抗擊病毒做好個人防護,這邊儼然戴口罩的人和不戴口罩的人是「對手」,對病毒的警惕卻變得無足輕重。可能因為我剛剛目睹了祖國人民在抗擊疫情方面打了一場漂亮的戰役,我在國內的家人和朋友也不斷提醒我趕緊買口罩、戴口罩,所以很早就有這方面的防護意識。

前期戴口罩的我顯得比較「另類」,因為在這裡是「少數人群」,不像國內大家都戴那麼有安全感。看到這裡基本沒人戴口罩,我並不想去指責或者改變什麼,只是覺得這樣很可怕。由於病毒的擴散無影無形,在傲慢和無知下,人們不戴口罩出門基本就是在「裸奔」。

1月底,疫情在中國暴發時,我了解到一群在華盛頓特區的中國留學生,組織了愛心捐贈活動,號召所有留學生積極捐款捐物,自願出動「掃蕩」各大商場和藥店的醫療物資,快速安排專機定點支持武漢前方的抗疫醫院。如今,美國被疫情侵襲,他們又主動連接國內資源,免費向華府留學生發放醫療口罩,以及提供低價的N95貨源。

現在華盛頓特區基本買不到口罩了,我手上的十幾個口罩是較早前買的,目前還夠用。中國捐贈的一批口罩前兩天也已經到達華盛頓,非常感謝祖國人民對華府中國留學生的支援。

國會和白宮暫停訪客,世行「歇業」

這學期我搬到了國際學生公寓,距離白宮很近,走路15分鐘就可以到達。國會是立法機構,白宮是行政機構,兩幢大樓離得不遠。

平常美國國會大廈是可以參觀的。這次受到疫情影響,國會大廈基本停止日常的對外開放了,只有國會議員和關鍵職員可以進去,但旅客、訪客都不能進去。白宮的一些辦公室也關了,取消訪問,實習生在家裡遠程辦公,原來他們是在艾森豪行政辦公樓裡。總體來說,國會、白宮現在還在運作,部分人員也在上班,就是不接待訪客了。

美國的總統大選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比如候選人的辯論,原來下面是有觀眾的,現在不能集會,就在錄音棚裡。那種人聲鼎沸、人頭攢動的現場辯論場景,現在基本上是沒有了。但這兩種方式產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樣,現場的感染力畢竟強一些。麥可·彭博之前參加大選的時候,我還去現場湊了下熱鬧。相比線上,現場氛圍更加熱烈,觀眾的掌聲、喝彩和熱情,也會讓候選人更加有激情。

對於川普能否連任,我認為有比較大的機率,但這次新冠疫情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就看美國政府怎麼處理了。白宮這幾天出了很多政策,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聯邦政府將啟動50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儲備,用於各州醫療機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同時要求各州儘快建立應對新冠肺炎的應急指揮中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3月13日建議,它們在華盛頓總部的工作人員在家辦公。世行的中國大廚告知我們,他們接到世行「關門」的消息,自己也歇業了,本來還以為要開門。大廚覺得有些對不起還在第一線上班的朋友們。

生活學業暫時「停擺」,城市集聚仍有

前兩天,有的中國留學生朋友去囤貨了,他們在朋友圈裡說,除了口罩一個多月前就脫銷外,現在免洗洗手液和酒精也沒有了,一般洗手液也快斷貨了。衛生紙、消毒溼巾、大米和麵粉全線告急,見識了一次比「黑色星期五」更加「悲壯」的購物。

美國連鎖超市Costco(開市客)的貨架幾乎全空了,大家去那裡的感覺都是比較恐慌的。搶貨的幾天,停車場堵死了,需要人來指揮。有朋友還拍下一張疑似Costco賣棺材的照片,但我不知是否是真的。當然,也有一些地方的東西還有餘量,可能和商超熱門程度也有關係。

這裡的酒吧、廣場還是有人聚會。到處都是人,大家根本不當回事,人潮湧動的地鐵還是很少人戴口罩,即使華盛頓特區市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甚至美國國會有工作人員被查出感染新冠肺炎。

華盛頓特區的學校、博物館、動物園、各種智庫都關了。其中,智庫是在市長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之後,就陸陸續續關閉了;而博物館和動物園關閉是在川普發表講話之後。

不久前,我剛接到關於「封校」的郵件。我就讀的大學從3月23日起「封校」,所有課程變成網上授課,所有在校園內宿舍居住的學生全部搬離。在此之前,我們有一周的春假,正好銜接上。

實習不好說,我估計不太好找。現在我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找到單位實習,等到暑假後上崗,但是疫情之下應該比較費事,各處都關門了。

後記

在訪談接近尾聲時,談及對疫情「反轉」有何感想時,小麥顯得比較樂觀,對記者表示,「剛開始擔心中國國內親朋好友的情況,現在是他們反過來擔心我。這種反轉我感覺還不錯,因為親朋好友都無大礙,也為我在海外抗疫增添了不少信心」。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 王媛媛

相關焦點

  • 口述|從義大利回國的中國留學生:超市老闆曾阻止我戴口罩
    春節時,義大利確診了兩例新冠肺炎病例,當時我身邊的義大利人幾乎都不在乎,包括之後一段時間裡,他們也不怎麼在乎。我們中國留學生是非常緊張的,本來根據中國留學生的傳統,春節大家會一起聚餐,當時都推掉了,待在家裡嚴防死守,並開始囤消毒物品。有一次,我們戴著口罩去中國超市採集物資的時候,超市的老闆跟我們說「你們不要戴口罩,你們這樣來買東西很影響我們的生意」。
  • 英國留學生口述:戴口罩出門遭歧視,買兩萬機票回國願自費隔離
    聽聞從英國回國的機票有的已上漲至18萬仍一座難求,黃嘉琪並不驚訝,「會有很多人因為機票太貴不回國嗎?」「很少吧,還是命比較重要。」這位年紀尚小的00後尚不知金錢的壓力,來自家庭的庇護讓她在疫情之下,依然有著某種近乎天真的樂觀:「我知道回國要集中隔離,我爸媽要我回來,聽說機票很貴是嗎?我也不知道,因為機票都是我爸花錢買的。」「害怕、不理解英國政府,但是似乎也沒那麼恐慌。」
  • 荷蘭留學生:戴口罩上街怕被罵,看南航空機來接同胞視頻熱淚盈眶
    口述人/執筆:小福(中國留學生,就讀於阿姆斯特丹)口述時間:3月24日之104即便2月疫情開始肆虐歐洲,風和日麗的晴天,這裡永遠是一片歲月靜好,國泰民安的樣子。3月下旬,荷蘭疫情變得嚴重,到目前為止確診病例已破6000人。
  • 美國科州華人居民口述:「這裡還是很少看到有人戴口罩,即便是在...
    很少有人戴口罩在科州有了15列新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後,州長宣布了科州進入緊急狀態。不過社區居民們對此並沒有太多的擔心,我們接收到的信息是,宣布緊急狀態並不是要封城封路,只是為了更好地集中資源應對疫情,切勿盲目恐慌。
  • 在英華人口述:火車上戴口罩被三次嘲弄,很多人想「逃走」|深網
    國內疫情爆發的過程中,義大利這邊也進行了一些撤僑活動,一些在中國的義大利人特別是在武漢的義大利工作人員、留學生,政府也都組織了專機接回義大利。據我感受到的是,義大利實際對疫情還是非常關注的。現在最大的變化是,義大利媒體以及各個權威的醫學機構也都調整了說法,比如說普通人出門可以佩戴口罩。在歐洲以前的認知是,只有病人在出門的時候才需要戴口罩。羅馬的所有公共場所,除了保證基本生活的超市和藥店以外都是關閉的,走在羅馬街頭也幾乎看不到人,只是有少量的車輛在路上。
  • 哈薩克斯坦現不明肺炎 在哈留學生:很多人外出不戴口罩
    中國駐哈使館提醒在哈中國公民注意上述情況,切實提高防範意識,降低感染風險。在哈留學生:當地很多人外出不戴口罩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一名中國留學生陳強輝告訴新京報記者,昨天收到大使館相關提醒後,留學生群體是非常恐慌的。
  • 旅美廣東人:老外搶廁紙,我囤螺獅粉,坐地鐵戴口罩仍怕被歧視
    之82 口述者:朱莉葉(旅美華人,現居紐約) 口述時間:3月19日 執筆:葉斯茗 螺螄粉3.75美金一包,老闆我要一箱!太金貴了,螺螄粉會斷貨的。
  • 對話在日中國留學生:最擔心超市買不到防病毒口罩
    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生活狀態如何?新京報記者連線了正在大阪的趙小妮(化名),聽她講述疫情期間的經歷。趙小妮正在讀語言學校,大四即將畢業。目前學校通知開學日期為4月15日,考慮到回國需要隔離,擔心趕不上開學,她選擇不回國。談起疫情的最大影響,她說主要還是超市裡買不到適合的口罩。
  • 疫情下中國留學生生存圖鑑:回國還是留下?
    中國人必戴口罩,外國人偶爾戴口罩。目前所有超市和CVS藥店的體溫計、退燒藥、消毒用品早已空了。超市裡大家都在囤貨,中國人美國人都有。我在收到停課消息後馬上去採購了半個月的食品和生活用品。打算宅在家裡不出門了,每天過著上網課,寫作業,刷劇,玩遊戲的生活。
  • 我終於在波蘭戴上口罩——一個中國留學生在波蘭的抗疫故事
    旅波中國學生張慧玲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楊晨):「那段時間我常聽其他中國學生說,戴口罩出門被當地人用怪異的眼神盯著看。於是我在臉書上呼籲波蘭人不要歧視戴口罩的亞洲面孔,沒想到竟得到了不少波蘭人的支持,有的波蘭人還轉發了我的口罩推文。」
  • 雪梨留學生困惑:當地醫院都沒人戴口罩,我要不要戴口罩出門?浙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雪梨留學生每天很糾結戴口罩,還是不戴口罩 「剛在醫院待了4小時,沒看見這邊醫護人員戴口罩。很多人都說新冠肺炎只是重感冒。新冠肺炎真的有那麼嚴重嗎?出門戴口罩有沒有必要?」 線上諮詢的是23歲的小張,此刻他正在澳大利亞雪梨留學,對於新冠肺炎他有很多困惑。 「新冠肺炎的傳染性還是比較強的,如果當地有確診病例,最好戴口罩出門,勤洗手,不摸臉鼻口。測體溫,少出門,不聚會。」
  • 日本人為啥這麼喜歡戴口罩?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在歐洲,儘管當地疫情已經十分嚴重,可無論是街道,還是在超市、地鐵裡,乃至機場,戴口罩的人也非常少。相反,回到日本,幾乎滿目都是口罩。從上飛機的那一刻,不管是機組人員,還是機場服務人員,都戴著口罩在忙碌。而在從機場回家的電車上,更是每個人都防護嚴密。看到日本滿街都是戴口罩的人,我並不感到恐慌,相反,比在西班牙和英國時感到安心許多。在日本生活多年,我體會最深的事情之一就是,日本人非常喜歡戴口罩。
  • 法國華人女白領:想戴口罩買不到,從中國寄口罩來可能被政府徵用
    法國人不戴口罩,有習慣上的問題,也有買不到口罩這個原因,在巴黎,要買口罩,得找醫生開處方,即使你有了醫生的處方,還不一定能買到口罩。也有朋友從國內寄口罩過來,要麼被海關徵用,要麼就是要交稅。她沒有想過要在這時候回國,因為她還得工作,不能像學生時代那樣,可以任性了。
  • 華人講述義大利疫情:封城前車票被搶光 最嚴重地區仍很少人戴口罩
    疫情出現後 佛羅倫斯市中心的火車站 戴口罩的人很少 圖片提供:@岱琳位於米蘭的華人劉釗(化名)形容著這一場景: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慌張,市民、打工者,甚至是遊客,大家都在3月7日晚間搶購最後幾班出城的火車票。許多買不到票的,還選擇了自駕,「逃往」南部。劉釗說,3月7日晚上,從米蘭到羅馬的末班車是23:31,平時這趟8小時的慢車根本沒人坐。
  • 中國留學生:日本街頭人潮依舊 但七成人戴了口罩
    3月4日的東京新宿街頭海外網3月5日電 隨著新冠疫情在日本的發展,日本政府採取了要求大型活動停辦和中小學停課等措施,而住在東京的中國留學生張凱接受海外網採訪時稱,東京的主要繁華地段依然是人來人往,不過已經有近七成的民眾戴上口罩。
  • 浙江在韓女留學生口述:我們在韓國還好 希望兩國早日戰勝疫情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交往歷史源遠流長,現在又逢中國留學生返韓的日子,韓國的疫情形勢一下次成了國人關注的焦點。據環球時報報導,從本周到3月底,預計將有大約1.9萬名中國留學生返校。韓國教育部表示,截至上周,在韓國留學的約7萬名中國留學生中,約有3.8萬名目前不在韓國境內。為此,天目新聞記者專門連線了兩位正在韓國的留學生,了解當地情況到底如何。
  • 在韓留學生10小時回鄉:韓國人不戴口罩下決心回國
    「我著急回國,是因為周邊韓國人還不戴口罩。」文和說,因為一直關注國內的新聞報導,自己周圍的中國留學生都對新冠肺炎疫情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對病毒傳染性很強、主要通過飛沫和糞便傳播、潛伏期長且隱蔽、需要戴口罩勤洗手等要點都很熟悉。春節後不久,他就去買了口罩,那時還勉強可以搶到。第二天,線上線下的口罩都已售罄,此後一直處於無貨狀態。然而文和觀察到,周圍戴口罩的韓國人卻寥寥無幾。
  • 在俄留學生告訴你,疫情之下的聖彼得堡什麼樣 |海外同胞口述
    口述:納斯佳    整理:吳越    所在地:俄羅斯聖彼得堡【可以自費申請上門檢測】我是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就讀的一名博士生。當時,對於從中國返俄的學生,學校採取了14天內監測體溫的方式。按照要求,我們去學校宿舍裡的臨時醫務室報到並測量體溫後,可以憑健康證明返回學校上課。在國內習慣了戴口罩出行的我進入室內區域後,都會戴上口罩作為防護,但我注意到,給我們用額溫槍量體溫的醫護人員在那時並沒有佩戴口罩。
  • 外國留學生不戴口罩進商店,早有先例可循,網友:厲害了「洋大人」
    如今,各地學校紛紛放假或許封閉式管理,超市、商場等公共場合也都明文規定必須戴口罩、測體溫、查看健康碼,可謂已經到了抗疫的關鍵時刻,而北京某便利店,外國人卻不需要戴口罩隨意進入。事情的起因很簡單。首先,國外疫情如此嚴重了,還不需要給外國留學生測溫掃碼,甚至口罩都不需要戴,而中國人則需要排長長的隊伍,完全沒問題才可以進入便利店,這種「雙標」的做法,讓該網友覺得很生氣,也很難接受。編者記得,在去年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外國留學生也不戴口罩,記者採訪他們的時候,他們說「因為我不能呼吸」。這名網友很氣憤,直接找到便利店負責測溫的人員,問他為什麼區別對待?
  • 是口罩還是面具,為什麼日本人熱衷戴口罩?
    而在日本,口罩幾乎是生活必需品。在日本公眾場合總能看到戴口罩的人,眼鏡店甚至會以「戴口罩不起霧」作為眼鏡賣點。在中國興起面部識別技術時,就曾有網友調侃,這招在日本行不通。據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數據,2018年度(2018年4月-2019年3月)本國生產11.1億隻,進口44.3億隻,合計共55.4億隻,扣除庫存後,全年度消耗口罩55.21億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