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華人女白領:想戴口罩買不到,從中國寄口罩來可能被政府徵用

2020-12-14 薔薇姐姐看世界

GG在巴黎工作3年了。

她跟薔薇姐姐說,法國疫情雖然比較嚴重,但她感覺,在巴黎還不是很嚴重。

現在法國政府已經宣布防疫進入第三階段,一些酒吧、咖啡館,以及娛樂場都已經關閉,3月16日,所有學校停課,政府還建議大家能在家辦公,就在家辦公。

法國人不戴口罩,有習慣上的問題,也有買不到口罩這個原因,在巴黎,要買口罩,得找醫生開處方,即使你有了醫生的處方,還不一定能買到口罩。

也有朋友從國內寄口罩過來,要麼被海關徵用,要麼就是要交稅。

她沒有想過要在這時候回國,因為她還得工作,不能像學生時代那樣,可以任性了。

口述人:GG(法國華人女白領)

我在新加坡讀的大學,讀完後就留在新加坡一家法國公司做IT方面工作。

三年前,我被外派到法國總部來上班。

現在巴黎市區疫情不算很嚴重,周邊地區比較厲害。

3月16日,法國新增病例900人,累計確診5423例,治癒31例,死亡127例。這個數字有點嚇人了。

法國人很喜歡聚在一起,同事之間每天見面也要握手打招呼。

3月12日晚上,法國總理馬克龍宣布,從3月16日開始,所有學校都停課,建議公司能在家辦公就在家辦公,最好少出門。

▲巴黎街頭

我們公司比較特殊,代碼什麼的是不允許帶出公司寫的。因此公司也從上周開始就在籌劃該怎麼辦,既能保證員工安全,又能保證工作效率。

我很多同事都有小孩,學校一但停課,他們就得待在家裡。

像我們沒有孩子的,就看自己怎麼分配了。

我跟組長商量,現在路上人很少了,周一或者周二還是要去一下公司,做些準備,之後可以在家工作一段時間。

理想狀態就是在公司整個關閉前,能儘量做完一些工作。畢竟公司還是要以賺錢為主。

從3月15日開始,法國的餐廳、咖啡館、酒吧、劇院基本上都關了。像羅浮宮,艾菲爾鐵塔之類的也都關掉了。

現在只有超市、商場、藥店還在照常營業,公共運輸減少了班次,也在運行。

▲輕軌上

這兩天我沒有逛超市,不過在上周我就囤了一些東西,再說,我一個人消耗也不是很大,所以,我買的也不多。

學校停課消息放出來後,我同事去超市買東西看到人很多。特別是在3月14日晚,宣布法國防疫進入第三階段以後,就有出現大型超市被搶空的情況。

不過像巴黎市區這邊,超市還是很密集的,購物很方便。

我樓下就有一個小超市,裡面的東西還是比較充足的,沒有到搶貨的地步。

本身歐洲人就喜歡一個禮拜購物一次,學校停課後孩子就一直在家。

巴黎周邊的地區,那些住在別墅啊,小村莊的,他們去購物,基本都是去大型超市。所以這個時候才會出現因為囤貨,貨被賣光的現象。

馬克龍宣布要關閉酒吧當晚,還有人聚在酒吧裡一起看球賽

我認識的法國人,他們內心還是蠻緊張的,從疫情在法國出現後,他們就開始緊張了。

之前我們每天早上都會握手打招呼,有了疫情後,見面也不握手了。

不過歐美人的想法還是很固執的,從疫情出來開始,那些年輕人就覺得這個病只有老年人才會得,對他們沒有影響,他們認為這就是一場流感。

3月12日,我去朋友家吃飯,路過一家酒吧,裡面全是人,但沒有一個人戴口罩。

因為當天晚上有球賽,他們就聚在一起看比賽,情緒很高,歐美人對球賽的那個激情,真的是我們無法想像的,應該還是文化差異,我看了還是蠻慌的。

▲3月12日酒吧裡還有很多人

包括前天,巴黎市區還有很大的遊行,抗議政府徵收燃油費。從2018年11月開始,堅持一年多了。

像我住的這邊,現在已經限制100人以上的聚會了,我也不太了解他們這次遊行。可能是幾個月前就定了這個時間吧,當然,還是沒有人戴口罩。

巴黎買口罩要去醫院開處方,網上半個月前買的還沒發貨

巴黎街頭基本上沒有人戴口罩,只有偶爾看到一兩個,現在可能多起來了。

口罩這個問題也一言難盡,之前國內疫情比較嚴重,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捐贈了很多,他們沒有預料到現在這個情況,他們本身沒有生產口罩能力,所以現在口罩非常緊缺,藥店基本都不直接賣了。

現在政府規定,你要買口罩一定要有醫生的處方。只有生病的人才可以戴口罩。

我有一個同事,他爸媽前兩天要回國,他爸爸有高血壓,去醫院配藥,他們跟醫生說,能不能開兩個口罩給他?

醫生開始認為沒有必要,但他們說,因為要回中國一定要戴著口罩,至少保證在飛機上,包括到家這段路上,都要全程戴著口罩,這樣說了理由,醫生就幫他開了處方。

但是就算是開了處方,他們跑了3家藥店都沒買到口罩。

法國這邊現在屬於徵用口罩的狀態,如果醫院要的話基本都是先給了醫院。

我也有朋友從國內寄口罩過來,要麼被海關徵用,要麼就是要交稅。

不過歐美這邊人的想法就是,只有生病了才戴口罩,保護別人不被感染,健康的人沒必要戴口罩,戴口罩更多的是一個心理上的安慰。

而且法國人口密度沒有那麼大,他們覺得沒什麼必要,所以他們還是沒有戴口罩上街。

▲巴黎街頭沒有人戴口罩

我打算從3月16日(周一)開始戴口罩。

半個月前,我從亞馬遜上買了口罩,本來說3月13日到的,但是昨天收到消息說要延遲到3月17日。

如果3月17日沒收到,我就要求退錢,但我有預感,這些口罩是被國家徵用了。

我從朋友那邊拿了50個口罩,他是之前國內疫情暴發的時候囤的,真的很明智了。現在出門,我都隨身帶著消毒液。

中國上班族很淡定,鄰居太太心態崩了

我身邊中國人還是很多的,畢竟熟的還是中國人。

同事中有小孩在這邊的都沒有要回國的意思,跟我平時比較要好的朋友也是,並沒有到想回國的程度。

留學生會想回國可能性大一點,我身邊學生不太多,有的也是學藝術、戲劇的,他們也沒有想回國的想法。還是都覺得在家裡待著比較好。

▲下班的車上人稍微多一點

不過也有例外,我有一個中國同事,住在我隔壁那棟樓,也算是我的鄰居吧,他是跟他太太兩個人在這邊。

他在公司上班,他太太平時就在家,最近也不出去。

昨天他跟我說,他們又吵了一架,他太太想回國,想要他一起跟著回去,因為他太太不怎麼出去接觸人,每天在家看電視,接受的消息都是關於疫情的,自己嚇自己,越想越怕就只鬧著想要回國了。

其實如果在這邊工作了的,基本不太會有人想要回國,畢竟大家都要工作賺錢。不是說想回國就回國的,除非你辭職回去。

工作了也不像學生時候一樣,可以隨意任性了。

整理/穀雨

編輯/薔薇

圖片/GG

相關焦點

  • 法國政府與口罩的愛恨情仇,從口罩無用論到全民戴口罩,都發生了什麼?
    三月初,法國政府發布政令,徵用所有公共及私人持有的FFP2型口罩以及外科口罩,分發給醫護人員以及受新冠感染的病人使用。 在這一個月裡,法國人與口罩也發生了許多不得不說的事情。 先是口罩脫銷,這時的法國「一罩難求」,走遍了各大藥店也買不到一個口罩。
  • 華人戴口罩被法國警方罰款?真相是這樣的
    近日,中國留學生在社交網絡上表示在巴黎乘坐地鐵戴口罩,結果自己被警察處以150歐元罰款,原因是在公眾場所遮蓋面部的行為違反《禁蒙面法》。這種嚴厲處罰情況,和我們平時見到的有 很大差異,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 海裔:我離開法國已經兩個月了,口罩的故事還在繼續
    架不住國內朋友們接二連三的關切,正月初二從馬德裡返回法國的時候,我折進馬德裡機場附近的一家藥店,問店員有沒有口罩,她說已經賣空了。在我看其他藥的時候,她突然跟我說,有最後一盒,你要不要?於是我花了十幾歐元買下了這盒普通外科口罩,帶回到了法國。不久後,在德國法蘭克福的L博士也給我寄了一盒德國產的外科口罩,質量要比從西班牙買的好得多。這讓我覺得自己已經有所準備,可以對關心我的親友有個交代了。
  • 「我在日本,想給武漢的醫院寄些口罩」
    其實,很多日本黃牛也是趁機漲價,1盒30枚或50枚裝的口罩,拆開來單獨賣,漲價5-10倍。觀察者網:最近,我們也通過新聞了解日本國內口罩供應緊張的情況,實際情況如何,有緩解趨勢嗎?張濤:日本市場上的口罩大約從1月25日左右開始短缺,到1月30左右,幾乎所有的藥店、藥妝店、超市都買不到了。
  • 在日華人「代購」忙 寄奶粉寄尿片還要寄口罩
    這個消息一傳出,旅日華人陳江立即接到河北的同學的信息:趕緊囤奶粉寄回來。其實,明治奶粉在中國所銷售的是在中國工廠生產的,而需要從日本郵寄的是在日本生產的,明治奶粉退出與代購併無直接關係,只是國內年輕父母感覺到要吃日本奶粉唯有代購,而立即產生了「囤」的意識。
  • 澳洲「口罩無用論」盛行:有華人護士戴口罩去趟廁所,然後就收到警告
    2月1日,澳大利亞政府發布旅行禁令,宣布「從即日起,在中國大陸的非澳大利亞公民(永久居民除外),在離開或過境中國大陸的14天內,不得進入澳大利亞。」 怕耽誤開學,2月24日,顧佳寧先坐飛機至杜拜,在當地停留了兩周,而後轉飛澳洲。「當時澳洲這樣封國,我以為他們意識很強,(疫情)應該不太會蔓延。」
  • 記者日本見聞:東京名古屋口罩脫銷,華人往中國寄口罩
    記者在日本發現,當地民眾亦開始感到緊張,口罩成為搶手貨。上海人陳女士旅日多年,目前在東京工作。她告訴記者,日本普通民眾素來有佩戴口罩的習慣。每年一至二月,由於氣候轉冷流感多發,加之臨近花粉季節,口罩是成為當地人的生活必需品。但是最近這段時間,東京街頭的口罩佩戴率還是讓陳女士感到異常:「這幾天坐地鐵,在新宿、池袋、品川這些大站,上車乘客幾乎都戴口罩。
  • 在英華人口述:火車上戴口罩被三次嘲弄,很多人想「逃走」|深網
    馬德裡大區政府緊急評估了養老院的健康風險,並於3月8日關閉了其中的兩家私人養老院。春節前國內疫情爆發,但是這時候西班牙還算比較正常,學校還在上課,大家也都在正常工作。我本來打算購買一些口罩寄回到國內,結果2月初就已經買不到任何口罩了。
  • 瑞士進入「非常狀態」一周,當地華人:戴口罩不再被笑
    在日內瓦居住的一名華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如今戴口罩不再被過度關注,對待疫情當地人亦愈發重視,身邊的朋友不再調侃新冠肺炎疫情只是一波「流感」而已。在瓦萊州的中國留學生觀察到街上人流驟減,包含纜車在內的公共運輸工具內乘客稀少。瑞士瓦萊州布魯士,鄧思、陳熙、任佳就讀學校所在地。
  • 華人在巴黎:因為戴口罩我差點被趕出地鐵
    Sandy剛剛踏入地鐵車廂不到5秒鐘,一位來者不善的陌生乘客毫不客氣地對她說到。來巴黎4個月了,她第一次感受到來自當地人的排擠。 在歐洲疫情爆發的當下,法國巴黎這座國際化都市除了被病毒侵蝕,還傳播了對華人的些許惡意。站在車廂裡的她,完全懵住,但是大家看不到她口罩下長大嘴巴的表情。......
  • 東北姑娘日本買口罩寄回國;伊朗撤僑小夥演繹模範回國教程
    疫情爆發之初,日本並沒有像現在這樣重視,但是口罩也已經限量購買了。在得知國內情況後,千夏特地從超市買了口罩寄回國內。因為限購的原因,一次只能買兩盒。來來回回幾次之後,千夏裝了滿滿一大箱口罩去快遞店全部寄回國內。「我做的就是星星之火,希望可以給家人們帶來溫暖。」她以捐送的方式把這批口罩送到了國內,老鐵們紛紛對千夏的行為表示讚賞與支持。
  • 活在陡然升級的美國疫情下:囤糧還囤槍 華人買光了口罩消毒液
    在美國目前疫情最嚴重的華州,一位中國居民剛剛去了趟槍店。他告訴矽星人,倒不是處於對安全的擔心,而是一直想買,這次和幾個朋友一起下手了。槍店老闆面對槍店中異常多的華人都傻了,問他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突然要買槍。
  • 為什麼歐洲人不喜歡戴口罩,還歧視戴口罩的人?這位華人說出真相……
    一路上,中國及其他亞洲乘客沒有不戴口罩的,歐洲乘客戴口罩的卻很少。 一位來自德國慕尼黑的大學生託馬斯,從杭州到香港,再到法蘭克福,全程都沒有戴口罩。 「看到機場裡這麼多中國人帶口罩,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他對筆者表示,他覺得自己身強體壯,免疫力強,不用戴口罩,而且戴著口罩的感覺很不自由。
  • ...口罩大戰:美國3倍現金截法國口罩,法國截瑞典,德國扣瑞士義大利...
    從中國運往法國的口罩,被美國截走了???停機坪???3倍現金???這是啥情況?趕緊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現在世界疫情吃緊,醫療物資是排在第一位的剛需,尤其是口罩,所以各國現在都轉向口罩的主要生產國——中國,訂購物資。上周法國總理菲利普宣布從中國訂購了總共10億隻口罩,專門為此搭建了空中運輸橋梁,每趟專機運送約1000萬隻口罩,預計運輸56個來回。
  • 「從海外寄口罩被海關徵用?」假的!
    「從海外寄口罩被海關徵用?」假的! [責任編輯: 王彤] 掃描左側二維碼下載草原客戶端,關注更多內蒙古更全、更新的新聞資訊。
  • 你買到的口罩是假的,可能被騙
    這幾天,隨著疫情的變化,現在不少地方政府都規定,出門、坐地鐵公交、進商店,甚至買杯星巴克都必須戴口罩。於是,求買口罩逐漸變成了很多家庭的奢望。很多咖粉都反映,走遍了藥店都買不到一個口罩,這很快就要上班上街了,沒有口罩怎麼辦?選擇在網上購買口罩的咖粉又表示,遇上的騙子店鋪居多。在微信購買的,被騙的人也不在少數。
  • 疫情期間,美國買口罩方法匯總及如何正確使用口罩
    如果你真的買不到口罩,購買一些普通防塵防霧霾口罩對付一下也行吧,總比不戴要好點。當然,不管有沒有口罩,都建議少出門,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背景介紹現在美國市場上口罩確實有很大的短缺,平時一般情況下口罩並不難買,甚至在疫情初期,筆者還能在Amazon上買到5盒原價$12的3M的10粒裝N95寄回國內。
  • 我在印尼買了260箱口罩寄回國
    「一開始他們(藥行的人)也很疑惑,這個東西放在那裡,平時也沒有人買,雖然有人戴口罩,但不是很多。」孫加強一開始買口罩非常順利,有時候一家一家買,一次一兩箱,有時候可以在藥行提前預訂十幾二十箱,第二天去拿。「他們的摩託車就跟滴滴一樣,買完之後我就讓一輛摩的把這些口罩送到郵局。一天下來買得差不多了,我再去郵局把這些口罩發往國內,一般10到15天可以寄到。」
  • 郵寄口罩出國指南:中國口罩可以寄到英國嗎?
    隨著新冠肺炎持續衝擊各國,一般人究竟要不要戴口罩,也產生不同見解,在英國戴口罩的並不普遍,但我們知道面對疫情,需要要防護意識,出行保持距離,必須戴口罩,勤洗手,室內常通風,儘量減少外出!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個人防護用品價格全面飆升,在英國也是,「一罩難求」的局面。
  • 7位華人講述海外「戰疫」:美國人屯槍 德國戴口罩會被歧視
    但美國和中國國情不同,中國人可能習慣在宏觀調控政策出來後上下統一行動,而美國政府如果發布措施要求民眾必須戴口罩,肯定會有很多人站出來說不行,這侵犯了人身自由,所以有些措施他們確實沒有辦法執行,只能倡導。現在很多物資開始緊缺,路上戴口罩的人也越來越多,這周跟上周比還是有變化。最近我每天會收到電話或微信,詢問我這邊情況怎麼樣,讓我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