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出家僧人吃什麼?怎麼吃?

2020-12-17 手機鳳凰網

按照佛制,比丘午後不吃食物。

原因有兩個:

1、比丘的飯食是由居士供養,每天只託一次缽,日中時吃一頓,可以減少居士的負擔;

2、過午不食,有助於修定。這個制度,在今天南方的國家和地區仍普遍實行。

最嚴格的只喝白水,連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後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國漢族禪宗僧人從古有自己耕種的習慣,由於勞動的緣故,晚上非吃東西不行。所以在多數寺廟中開了過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視為『藥食』,但持過午不食戒的僧人為數也仍不少。

比丘戒中除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四根本戒外,其餘戒條平時應當「遮護」,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開」(菩薩戒,一切服從「饒益有情戒」,在家菩薩為饒益有情故,四根本戒也可以開)。「開」與「遮」是戒律上的術語。如以過午不食為例,平時應當遮,但遇有某種疾病,必須午後進食的人則可以開。我國僧人因勞動的緣故必須開過午不食的戒。禪宗寺廟把吃晚飯叫做房餐,本來是給參加勞動者在房裡吃的,而不是在齋堂中大家吃的,但是後來不勞動的人也吃起晚飯來了。

南方國家僧人的飯食,或是到別人家託缽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輪流送飯,所以他們有什麼吃什麼,不論素食或肉食。比丘戒律中並沒有不許吃肉的規定。我國大乘經典中有反對食肉的條文,我國漢族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他們受比丘戒外,並且受菩薩戒,所以漢族僧人乃至很多居士都不吃肉。從歷史來看,漢族佛教吃素的風習,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來的。

蒙藏族僧人雖然也信奉大乘,但是他們的地方蔬菜極少,不食肉不能生活,所以一般都吃肉。但他們和南方國家佛教徒一樣,對漢族佛教吃素的習慣,都是很讚嘆的。至於「吃葷」 的「葷」字,是專指大蒜、蔥這些氣味濃烈、富於刺激的東西,是大小乘戒律所同遮禁,南北佛教徒所共同遵守的。我們把「吃葷」和「吃肉」混同起來說,那是錯誤的。

版權聲明:凡註明 「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或音視頻),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鳳凰網(010-62111406)聯繫;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相關焦點

  • 出家僧人頭上戒疤的由來是什麼?了解一下?
    出家僧人頭上戒疤的由來是什麼?了解一下?皆仁法師戒疤,又稱為香疤。是出家僧人為了求受清淨的戒體,而在身上燃香所留下的疤痕。其緣由是來自於《妙法蓮華經》中的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燃身供佛之舉。而在家信眾在受菩薩戒的前一天,通常會在手上燒香疤,而出家僧人則多在頭頂燒香疤。而在出家僧人受戒時在頭頂燃香的做法,相傳是開始於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志德法師住持天禧寺的時候,給七眾弟子受戒,並為他們在頭頂燃香,作為終身之誓願。然後這種作法就慢慢流傳開來。
  • 為啥同為佛教,日本地區僧人能吃肉,而中國和尚只吃素食齋?
    佛有大乘小乘之分佛教一直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分,而這兩者在對待"吃不吃肉"這個問題上可是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先說說小乘佛教,根據《金剛經》記載,在佛祖傳教期間,他和他所指導的比丘們依靠乞食為生,是施主給什麼他們就吃什麼,特別是釋迦牟尼,自己去化緣,也從不挑三揀四,講究的是不給他人造成太大麻煩。
  • 佛教:求得解脫的修行僧人,嚴格遵照清規戒律,真令人可敬可佩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有的僧人穿的黃色僧衣,有的僧人則是穿的青色僧衣,也一定會注意到,中國佛教寺廟有青、黃兩廟之分。有一點人們需要了解一下,就是僧人是不能代人祈福鑲災,也不能代神降福免罪,他們不是人與神之間的橋梁,僧人只是為了求得解脫而出家修行,他的精力主要是用於學修,學修的內容主要是佛經的教義和教理,其方法則是隨著宗派的不同而不同。「僧」是僧伽的簡稱,字義是「大眾」。佛教徒中有居家男女和出家男女之分。
  • 世界上最特別寺院:僧人一天只吃兩餐,但各種肉類卻能隨便吃
    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座世界上最特別的寺院,這座寺院完全顛覆了我們對以往寺院的認知,下面就一起來看一看這座寺院到底有什麼不同吧。首先來認識一下這座寺院,馬哈伽納揚僧院位於緬甸曼德勒市的市郊東邊,這座寺院可以說是全緬甸最大的寺院了。雖然這座寺院還只有50年的歷史,但是在緬甸卻有著相當高的知名度,而且提到緬甸的寺院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
  • 少林寺中真正的僧人,平常都吃些什麼?看完不可思議
    在我們國家的河南,有這樣一個地方有很多的僧人,他們的武術技術很精湛。而很多人會問他們通常吃什麼?事實上,在這裡有兩種類型的僧侶。一個是真正出家的僧人,還有一個是那些是我們通常說的俗家,這類人對俗家的要求沒有特別嚴格。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飲食上,俗家與真正出家的僧人是不一樣的。事實上真正出家的人必須要遵守規則,相信這一點大家都有所耳聞,在電視中也可以看到僧人們都是吃素的。
  • 少林寺的僧人每天都吃什麼?菜單曝光後,和電視劇上的完全不同
    提到佛教寺廟,少林寺一定是第一個跳進人們腦海中的,佛教公元前6-5世紀起源於古印度,東漢時期傳入我國,魏晉時期在中國達到興盛時期。
  • 佛教和道教都有出家人,怎麼理解出家的行為,在家眾應該如何修行
    即使佛教後來傳入到中國,我們中國的士大夫還是不曾接受這種古印度的修行方式,尤其是出家,認為出家是種不孝的行為,後來因為歷朝歷代的努力,及其佛教本身也在不斷的吸收消化中國的文化,才使自身在中國扎了根。到底出家這種行為,是怎麼來的呢,這還得從古代印度的生活習慣說起。
  • 中國大乘佛教僧人提倡素食的由來
    五臺山龍泉寺對於佛教社會上真正了解的人並不多,有的人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但是,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卻是婦孺皆知的,那就是出家人茹素的生活習慣。而素齋才是遠離葷腥的漢地佛教飲食傳統,它與素食的根本不同在於其中還有五辛的忌諱,五辛即:蔥、韭菜、大蒜,小蒜(一種類似韭菜的野生蒜,根莖均可食)、興渠(此物只有印度有,中國並無)。佛經中記載食用五辛的人常為龍天護法所嫌棄,會遠避之。出家人吃齋在佛典中並沒有明確記載,早期的佛教僧人三衣一缽,不起爐灶,以託缽乞食為生,別人布施什麼就接受什麼,所以只能隨緣。
  • 中國臺灣佛教發展得益於大陸僧人的努力 江蘇出家人功不可沒
    17歲禮自宗和尚為師出家,翌年於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曾在南洋一帶弘法。1948年應請至臺灣中壢圓光寺,主持臺灣佛學院,招收僧俗青年,培養僧伽人才,開臺灣佛教之新紀元。其後又於彌勒內院逐日講授因明、唯識、《楞嚴》、《楞伽》、《攝大乘論》等,盡心致力於佛教教育事業。在他的影響下,臺灣的僧伽教育獲得了迅速的發展。白聖(1905-1989)湖北應城人。
  • 佛教:寺廟,是僧人生活和修行的地方
    佛教傳入我國後,最初的傳播中心是以洛陽為代表的京畿首府;一些外籍僧人應邀來華,是作為賓客受到接待的,因而從一開始就有固定的住所,稱「寺」。洛陽白馬寺是相傳中國最早的一座佛教寺院,中國佛教寺院從一開始就形成了一種傳統的宮殿式建築崇尚豪華。
  • 佛教:「和尚念經」,念的是什麼經?
    俗話講「和尚念經」,對於學佛之人來講,念什麼經?其答案很簡單,但對於不學佛、不信佛者而言,就會覺得很好奇。好奇什麼呢?好奇有二、一、出家伴道,難道真的只是「誦經、念佛」?二、念經,念的是什麼經?誦經、念佛其是出家僧人的日常工作,當然對於學修之人來講也是日常基本工作。出家伴道,當然並不只有「誦經、念佛」這麼簡單,其豐富的日常生活內容,一般人也「過得來」。大家可能會疑惑,為何會這樣講?大家都知道,出家是需要「因緣」,這個因緣也並不是口中說說要出家,而是跟「因果」掛鈎。那麼為何會說,出家僧人的『日常生活』豐富呢?
  • 在日本出家的中國人告訴你日本僧人為何不墮落
    日本靠一套嚴密的制度力圖杜絕神職人員世俗面的諸多問題,但在林鳴宇博士眼中,也造成了特別是佛教系信徒信仰心的普遍低下。  以下是澎湃新聞與林鳴宇博士的問答。    澎湃新聞:  在日本,僧人的公共形象是怎樣的?其作為會受到哪些約束?
  • 佛教僧人在當下是「積極出世」還是「入世」
    寺院更是出家人修佛參禪之棲地。也是心懷善念問佛之人心中的崇高聖地!佛法無邊若渡有緣之人。法戒嚴苛不容奸巧之心。佛門虛掩不恭性惡之徒。空門修身如臨山峰。一重山峰一層境,登高之處是妙境。對紅塵俗世中的人們來說,佛教聖地除了神秘,還有無以名狀的敬畏。在當今的人們,不知何時對佛門禁地與僧眾的敬畏之心,有了歷史性的最糟糕疑忌。
  • 佛教允許吃「三淨肉」嗎?
    落髮出家(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攝影:王琬)何為「三淨肉」,三淨肉即三種清淨的肉:一、不見,我眼不見它被殺時的情景;二、不聞,我耳不聽它被殺時哀叫的聲音那麼佛教到底提不提倡吃三淨肉呢?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始終格守著嚴格的「淨素」戒律,並在許多經典中教導僧侶為何要食素的理由: 《楞嚴經》:「食肉之人,死墮惡道,受無量苦。」《顯識經》:一切卵(蛋類)不可食。《梵網經菩薩戒本》:「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肉不得食。
  • 揭秘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的歷史和現狀
    「阿尼」,意即「姨母、姑母」等等,這些稱謂是對出家女性的一種尊稱,它體現了藏民族對出家女性的敬重。 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產生於西元8世紀。雖然佛教早在西元7世紀就正式傳入吐蕃藏地,但是一直沒有產生藏族出家僧尼。松贊幹布時期,佛教從印度、尼泊爾、漢地幾路傳入吐蕃,而且松贊幹布對佛教採取積極扶持的態度並建立了大昭寺、小昭寺等不少佛殿。
  • 佛陀為何不允許女性出家,是因為佛教重男輕女嗎
    阿難是佛陀的堂弟,看著姨母和五百位女性,這樣長跪不起很是心軟,又被她們出家的決心和姨母的真誠所感動,便多次去勸請佛陀允許她們出家。並且向佛陀描述佛陀的生母去世後,姨母是怎麼含辛茹苦把佛陀餵養長大的話來打動他。佛陀唉聲後告訴阿難:「我不允許她們出家,就如世間如果一個人家的女人多男人少,這個家庭必然會走向衰敗一樣。
  • 重慶佛學院2013年招收出家青年僧人40名簡章
    一、 學院簡介重慶佛學院創立於1992年,是經國家宗教局批准(國宗函[2004]310號),國家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正式授牌,由重慶市民宗委主管、重慶市佛教協會主辦、華巖寺承辦的一所漢語系高等佛教院校。
  • 你知道少林寺僧人都是吃什麼嗎?看了發現並不是那麼簡單
    不知從何時起,有人傳言天下武功出少林,而這也使得位於河南的少林寺成為許多遊客去往河南旅遊時最為喜愛的一個景點,但其實現在的僧侶已經是職業化了,而且因為種種原因門檻也是比較高的,和古時候一般吃不上飯才去出家不同,現在並不是任何人都有機會出家的,因為現在出家的條件非常的多,而且並不是那麼簡單
  • 藏傳的第一個僧人出家的地方
    建於公元8世紀吐蕃王朝時期,是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從拉薩一路來到山南,慕名已久之地。桑耶寺是藏傳四大佛教之一。寧瑪派,也稱紅教的祖庭。古老的歲月裡。青石為證。日月滄桑。世事變遷。寧靜淡泊。看空看無。
  • 【佛教基礎】僧人的禪杖
    不過,這個禪杖做成什麼樣子,書中沒說,只是按「那待詔」的參考意見,做成「一條六十二斤的水磨禪杖」。又據後來的描述,「長五尺」。魯智深就是用這條水磨禪杖,南徵北戰,除暴安良,屢立戰功,成了一位敢怒敢爭的在世活佛。  今天,這條禪杖存放在五臺山寺院裡魯智深塑像前,「長約五尺,通體鐵製,兩頭有刃。一頭為新月牙形,月彎處有四個小孔,分穿四個鐵環,另一頭形如倒掛之鐘,長約7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