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國殤墓園中的「倭塚」葬著5個日本人,至今日本都為此抗議!

2020-12-14 大魚講史

雲南省西部重鎮騰衝1942年被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遠徵軍第20集團軍從1944年5月開始反攻,9月14日收復騰衝,全殲守城日軍三千餘人。為紀念捐軀的中國英烈而在騰衝古城郊外一座圓形小山修建的"國殤墓園"於1945年7月7日落成。在安葬烈士骨灰的山下特意葬有日軍148聯隊隊長等侵略者屍骨,由李根源先生題書刻石曰"倭冢",見證著日本侵略軍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

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的騰衝縣城西南1公裡處國殤墓園內。國殤墓園入園大門右手邊有一碑曰"倭冢",內埋日軍藏重康美少將等148聯隊五個軍官。對於日軍官屍體,扳成反綁呈跪姿、面朝滿山的中國軍人墓豎埋。為此,日本一直在抗議……抗議!!!

當年,提議修建墓園的李根源先生力排眾議為侵略者建墓,並親筆題寫了碑刻,它見證著日本侵略軍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歷史證明,此舉寓意深遠。

在環境清幽肅穆的騰衝國殤墓園大門右手低洼處有一碑曰"倭塚",埋葬著日軍侵佔騰衝最高指揮官藏重康美和他的兩名副官;特意把他們用下跪姿勢下葬,喻意面對滿山英魂謝罪。

藏重康美(1893.3.27-1944.8.13) 山口縣人。1914年5月28日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6期步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步兵少尉軍銜。1940年12月2日任獨立步兵第8大隊長(第1軍、獨立混成第3旅團),在山西省北部參加五臺、中原作戰。1941年8月25日晉升步兵大佐。1943年5月4日任步兵第148聯隊長(緬甸方面軍、第15軍、第56師團)。1944年8月13日戰死於雲南騰越,追晉陸軍少將。

藏重康美

老兵後來回憶說「城裡到處是燒焦的屍骸、彈殼、冒煙的斷壁殘垣。城裡房屋破壞殆盡,片瓦不存,滿目瘡痍。

巷戰一個多月,城裡到處可見血肉模糊的屍體:胸前中彈的;背後中刀的;被炮彈炸死的;雙方扭著脖子倒在一起的;彼此把刺刀刺進對方胸膛的……隨處可見這樣慘狀。騰衝的每一寸土地都被血浸染過了。

當年,光復騰衝戰役打得艱苦卓絕,淪陷二年間,日軍修築了堅固防禦工事,僅僅為攻打一個縣城就42天拉鋸戰。

抗戰勝利了,可留給中國人民的傷痛卻永世難忘。新中國成立後,曾有參戰日軍故地重遊,並在此「哭墳」悼念和包土,騰衝人發現後,據說一陣暴打,此後再不敢偷偷摸摸的「進村」了。

在日本上眼中,三名日本人是他們頂禮膜拜的」民族英雄「,企圖供奉在」靖國神社「。改革開放後,世界五百強之一的日本某企業以投資為「誘耳」,條件是換回埋葬在這裡「鬼魂",中國人識破了他們伎倆,斷然拒絕。

即便是今天,日本人仍然不敢輕易踏足騰衝土地一步,包括保山在內的當年滇西淪陷區人民心照不宣不讓日本人住賓館,不賣食物給日本人。不能不說是一種民族氣節和精神!

我們抬掇起鏽刀殘號,是害怕失落一段歷史;我們收藏戰爭,是彪炳我們這個民族的骨氣與勇氣;我們重溫那段血色記憶,是為了人類不再有戰爭。祝願中日世代友好,永遠不再發生戰爭!

相關焦點

  • 國殤墓園前跪著4個日本兵,日本要求拆除,中國:3個條件
    我們都知道,南宋抗金名將嶽飛一生忠心耿耿,卻遭奸臣陷害。後世為了紀念他,特意在浙江省杭州市棲霞嶺南麓鑄造了這四個害他的人的塑像,這四人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這4個鐵像都被反剪雙手,面對著嶽王墓而跪。無獨有偶,在雲南騰衝也建起了一座墓園,裡面跪著4個雕像,不過這四個人卻是日本人。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聽小編細細道來。
  • 永久跪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兵雕像,日本要求拆掉,中國:3個條件
    等到抗日戰爭結束後為了紀念革命烈士,我國修建了不少烈士園陵,而在雲南省騰衝所修建的國殤墓園卻有些與眾不同,它除了埋葬有烈士的遺體外,還有四個永遠在中國土地上跪著的日本兵雕像和一個「倭塚」,日本曾數次要求將其拆掉,
  • 民國政府好心修建「倭冢」埋葬日軍,日本為何一直抗議要求拆掉?
    戰爭中最受傷害的永遠是百姓。時至今日,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但是當年日本帶給中國的苦難永遠都無法抹滅。日本軍國主義製造的這場戰爭災難,使亞洲各國(包括日本)人民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1944年5月11日,國軍在美國盟軍的炮火支援下對騰衝發起了多次強攻,國軍兵力佔優勢,攻城部隊人數多達5萬人,日軍守城部隊只有3000千人,但是日軍依仗騰衝堅固的防禦工事,拼死頑抗。本以為手到擒來的騰衝城沒拿下反倒犧牲了不少遠徵軍軍士,但是都沒辦法拿下騰衝城。
  • 跪在中國土地上的日軍雕像,日本曾數次要求拆掉,中國:3個條件
    一般來說,葬在烈士陵園中的都是死在戰場上的中國軍人,不過萬事總有例外。 在我國雲南有一個叫國殤墓園的烈士陵園,裡面有一處還埋葬著日本軍人。而這些日軍之所以被埋葬在這其實是當地百姓的洩憤,因為這個墓的墓碑上刻的是「倭塚」這樣帶有侮辱性的名詞。
  • 雲南有一墳墓,竟埋了5個日本兵,雙手捆綁下跪埋葬,墓碑只刻2個字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曾在中華大地犯下了太多的罪行,他們殘酷無情,甚至還將殺人當做一種炫耀,簡直毫無人性可言,如同惡魔一般。可即使是面對實力強大的日軍,我們的抗日戰士們也從未退縮過,哪怕是戰死在沙場中,也要讓日本鬼子們懼怕。
  • 我國雲南有一墓地,裡面埋著4個跪著的日本人,日本多次抗議
    但歷史往前推七十多年,那會我們可沒現在這麼容光煥發,長達一個世紀都在遭受各國的欺凌。二戰中我們迎來了最大的災難,日本在軍國主義的洗腦下,妄圖把整個中國都淪為他們的殖民地,好在中華兒女奮起反擊,抵禦住了日軍長達14年的侵略,但付出的代價就是每一片土地上都倒下了無數鮮活的生命。
  • 4個跪地請罪的日本兵!日方要求拆除,中國:滿足三個條件再說
    墓園1944年騰衝戰役時,當時的國軍為了奪回雲南的騰衝縣,於是與日本人展開了殊死搏鬥。這一場戰爭中,中國共投入了5萬兵力,日本人雖然僅有6000多人,但由於他們擁有精良的武器,這場戰爭總共歷時5個月,最終經過40多場戰役,才使我們重新拿回了騰衝縣。這一戰,是中國軍隊反攻大西南的關鍵一戰,史稱「騰衝戰役」。
  • 雲南一陵園埋葬了五個日本人,雙手反綁,跪在中國士兵旁邊
    眾所周知,中國已經經歷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源遠歷史悠久,而在古代,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地位最高的國家之一,很多周圍的鄰國都想與中國建交,得到中國的保護,於是古代中國有很多藩屬國。而在那個時候直到現在,中國最恨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日本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還殘害中國婦女和百姓,行為令人不齒!而在任何戰爭中都有流血以及死亡。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意識到了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將日本人趕出中國,所以那個時候無數中國士兵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他們是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為中國後代築起了幸福的高牆。
  • 如果你是中國人,到了騰衝一定要去國殤墓園,滇西抗日紀念館
    1944年5月起,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向騰衝發起戰略反攻,使騰衝成為全國第一座光復的縣城。四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全殲日軍6000多人,而我們的遠徵軍官兵付出了9168條寶貴的生命,盟軍官兵也有19人陣亡。
  • 作為中國人必須要知道的那個地方:國殤墓園
    不過在本次旅行中,還是有一些事值得我在此寫出來,以饗我那些數量可憐的關注者。今天先寫一件事:國殤墓園(忠烈祠)很多年前,看到了一本書,書名叫《中國遠徵軍》。那是一本描述國軍在我國西南及東南亞與日本侵略軍艱苦抗戰的書。
  • 雲南發現一墳墓,墓中埋著5個「下跪」日本兵,碑上刻2字很恥辱
    以1937年「盧溝橋事變」為標誌,日本拉開了全面侵華的序幕,大半個中國隨之陷入戰火之中,華北、華中、華南相繼淪陷,國民政府也從南京遷移到了重慶,於是整個西南地區就成了抗日戰爭的大後方,其中雲南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為抗日戰爭中最為「重要」的省份,據《抗日戰爭中的雲南》所載,當時雲南一省之內的機場就超過了五十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援助都是通過雲南進入中國境內的
  • 松山戰場屍橫遍野 國殤墓園修復遇難題
    楊金滿:你看裡邊,這裡邊他用電,它是用裝甲車當發電機,到處都是需要電的,就扯些燈泡啊,你看那棵柱上都還有個小電線掛。 戈叔亞:哦,這個是個瓷坯。 楊金滿:絕緣的瓷坯,他是把線拴在這裡,在那電線還原汁原味的還在,相當厲害,你看到處的空間都是要扯電。那這些就是我們小時候跟著我們的父母親,在松山的戰場上撿回來的。 戈叔亞:村子裡面挖山的人可多嗎?
  • 為什麼騰衝土地上永久跪了4名日本兵?日本想拆除,中國提3個要求
    在雲南省安葬遠徵軍烈士的國殤墓園園區裡,竟然有4個下跪的日本兵永。他們以下跪的姿態永遠向中國抗日軍人謝罪,而日本方面又要求我們將下跪日本兵的雕像拆除,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4個日本兵是在騰衝戰役中被中國遠徵軍擊斃的,其中官職最高的為藏重康美,其為日軍騰衝守備隊隊長。1942年夏天日軍佔領騰衝後,以藏重康美為首的日本兵對騰衝人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些殘忍的日軍視民眾的生命如草芥,用一切殘忍的手段屠殺騰衝民眾。
  • 蘇州檸的旅遊印象雲南騰衝遊漫筆之二:龍江大橋與國殤墓園
    都說騰衝沒有四季,只有兩季:「乾季」和「雨季」,這雨季的脾氣算是讓我見識到了。有點像江南的六月雨,「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無奈在雨中,略略地看它一眼,揮揮手說聲再見!國殤墓園和滇西抗戰紀念館就是一牆之隔而已。那時候雨倒是漸漸停了。
  • 蘇州檸的旅遊印象雲南騰衝遊漫筆之二:龍江大橋與國殤墓園
    於是在5日清晨起個早,執意還是想去尋些許專屬於芒市的不一樣的印記。通過酒店服務員的介紹,我幾乎是迎著晨曦,穿過冷冷清清的馬路,去到一處沿河公園。河面不寬,淺水潺潺,間隔用石塊堆砌些落差,所以偶爾會出現小瀑布的景象。河的兩岸石塊交錯砌築,河心還堆疊有幾個小島。兩邊河岸修窄,步道蜿蜒,綠植頗豐。有簡亭,貼水棧道,幾座小型拱橋,總體覺著是個清幽寧靜適合晨練的地方。
  • 行走丨春日謁國殤墓園
    古鎮、火山、溫泉、溼地……騰衝,這個被徐霞客稱為「極邊第一城」的滇西小縣,讓人樂而忘歸,如果不是部分團友的臨時提議,我甚至都忘了這裡還有座國殤墓園 走近兩側白牆上分別彩繪著下山猛虎與出海蛟龍的墓園大門,門楣上是李根源先生題寫的「國殤墓園」四個大字,字跡蒼勁有力。「國殤」,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當年背誦屈原的愛國詩篇《國殤》的情景:「…… 旌蔽日兮敵若雲, 矢交墜兮士爭先。
  • 散文 騰衝的虹
    後據知情者講,當時還組織了督戰隊,退卻者格殺勿論。正是在這種破釜沉舟、死命攻擊的精神激勵下,以一九八師為主力的國軍經過多日的輪番衝鋒陷陣,仰「飛虎隊」的空中掩護,付出重大犧牲後,終於將固若金湯的該城攻克,除50人被俘外,其餘近3000日軍悉數被殲。這亦是抗戰以來,唯一守城日軍被全殲的戰例。此役,使許多日本軍事專家大惑不解,至今仍苦苦探求其謎底。
  • 雲南公墓葬著4名日軍,日本曾多次討要被拒,網友表示:繼續跪著
    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先生,取《楚辭》之中的「國殤」為篇名,為墓園提名「國殤墓園」。而墓園建城當天,蔣公為其手書「河嶽英靈」一篇。李根源先生手書「碧血千秋」四字,于右任手書「忠烈祠」匾額。1942年的五月份,日軍率軍前往滇西邊境,以及緬甸方向。整個怒江以西的國土大片大片的淪陷。當時中國抗戰最重要的一條國際生命線——滇緬公路被徹底的切斷。
  • 雲貴川之行9,賞和順古鎮,謁國殤墓園
    我也打開導航看了下,這條線路確實有個帶橫線的紅圈,這可是個新情況,因為在楚雄吃晚餐的時候,還跟同學對過一次路線,那時這條線路是好好的。於是,趕緊把同伴們都叫了過來,在店家的客廳裡一同商議一下。同伴們也對某條路不通就要重新設計路線提出了疑問,我只好畫了個草圖來解釋一下,說這裡是高原地區,就這麼幾條路,不像我們平原地區道路四通八達,某條路線中斷根本不會影響出行,有N多個線路可以替補。但在這裡不行,如果非要找替補路線,那就繞的非常遠了,從草圖中也標出了繞行的大概線路。
  • 這個坑裡埋著5個日本人,墓碑上只寫兩個字,卻讓國人拍手稱快
    以經濟損失1.5萬億元,傷亡3500多萬軍民的慘痛代價,打贏了這場反侵略戰爭。此役戰局之慘烈,戰況之悲壯直叫風云為之色變,大地為之顫抖。為了緬懷故人,目前在全國各地建立的革命烈士陵園大約700餘個,而這其中卻有一個陵園中埋著5名日本士兵,更有趣的是這五個士兵墓碑上的兩個字,讓日本抗議至今,國人反而拍手稱快,這是怎麼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