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西部重鎮騰衝1942年被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遠徵軍第20集團軍從1944年5月開始反攻,9月14日收復騰衝,全殲守城日軍三千餘人。為紀念捐軀的中國英烈而在騰衝古城郊外一座圓形小山修建的"國殤墓園"於1945年7月7日落成。在安葬烈士骨灰的山下特意葬有日軍148聯隊隊長等侵略者屍骨,由李根源先生題書刻石曰"倭冢",見證著日本侵略軍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
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部的騰衝縣城西南1公裡處國殤墓園內。國殤墓園入園大門右手邊有一碑曰"倭冢",內埋日軍藏重康美少將等148聯隊五個軍官。對於日軍官屍體,扳成反綁呈跪姿、面朝滿山的中國軍人墓豎埋。為此,日本一直在抗議……抗議!!!
當年,提議修建墓園的李根源先生力排眾議為侵略者建墓,並親筆題寫了碑刻,它見證著日本侵略軍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歷史證明,此舉寓意深遠。
在環境清幽肅穆的騰衝國殤墓園大門右手低洼處有一碑曰"倭塚",埋葬著日軍侵佔騰衝最高指揮官藏重康美和他的兩名副官;特意把他們用下跪姿勢下葬,喻意面對滿山英魂謝罪。
藏重康美(1893.3.27-1944.8.13) 山口縣人。1914年5月28日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6期步兵科,同年12月25日授予步兵少尉軍銜。1940年12月2日任獨立步兵第8大隊長(第1軍、獨立混成第3旅團),在山西省北部參加五臺、中原作戰。1941年8月25日晉升步兵大佐。1943年5月4日任步兵第148聯隊長(緬甸方面軍、第15軍、第56師團)。1944年8月13日戰死於雲南騰越,追晉陸軍少將。
藏重康美
老兵後來回憶說「城裡到處是燒焦的屍骸、彈殼、冒煙的斷壁殘垣。城裡房屋破壞殆盡,片瓦不存,滿目瘡痍。
巷戰一個多月,城裡到處可見血肉模糊的屍體:胸前中彈的;背後中刀的;被炮彈炸死的;雙方扭著脖子倒在一起的;彼此把刺刀刺進對方胸膛的……隨處可見這樣慘狀。騰衝的每一寸土地都被血浸染過了。
當年,光復騰衝戰役打得艱苦卓絕,淪陷二年間,日軍修築了堅固防禦工事,僅僅為攻打一個縣城就42天拉鋸戰。
抗戰勝利了,可留給中國人民的傷痛卻永世難忘。新中國成立後,曾有參戰日軍故地重遊,並在此「哭墳」悼念和包土,騰衝人發現後,據說一陣暴打,此後再不敢偷偷摸摸的「進村」了。
在日本上眼中,三名日本人是他們頂禮膜拜的」民族英雄「,企圖供奉在」靖國神社「。改革開放後,世界五百強之一的日本某企業以投資為「誘耳」,條件是換回埋葬在這裡「鬼魂",中國人識破了他們伎倆,斷然拒絕。
即便是今天,日本人仍然不敢輕易踏足騰衝土地一步,包括保山在內的當年滇西淪陷區人民心照不宣不讓日本人住賓館,不賣食物給日本人。不能不說是一種民族氣節和精神!
我們抬掇起鏽刀殘號,是害怕失落一段歷史;我們收藏戰爭,是彪炳我們這個民族的骨氣與勇氣;我們重溫那段血色記憶,是為了人類不再有戰爭。祝願中日世代友好,永遠不再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