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府好心修建「倭冢」埋葬日軍,日本為何一直抗議要求拆掉?

2020-12-11 騰訊網

文:逆風的小草

「在戰爭中我觀察了好久,並沒有看到所謂神聖,光榮的事物。所謂犧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場。只不過這裡屠宰好的肉不是裝進罐頭,而是就地掩埋。」——海明威《永別了武器》摘錄

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進行了14年,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並最終與世界反法西斯正義力量一起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逐日寇出國門,挽民族免滅絕,奠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根基。

同時,中國人民為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付出了空前慘重的代價,中華民族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抗日戰爭期間共進行了22次大會戰,重要戰鬥1117次,小戰鬥38931次。在如此頻繁而殘酷的戰亂中,損失之巨可想而知。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生命財產的損失,則更為慘重。但是究竟損失有多大,至今尚缺乏全面、完整、準確而統一的數字。

戰爭沒有贏家,它的號角一旦吹響,就意味著硝煙、殺戮、犧牲,生靈塗炭。戰爭中最受傷害的永遠是百姓。時至今日,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但是當年日本帶給中國的苦難永遠都無法抹滅。日本軍國主義製造的這場戰爭災難,使亞洲各國(包括日本)人民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日寇發動侵華戰爭期間,很多日本人戰死在了中國戰場上,這些戰死的日本兵遺體大多會被送回日本境內,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永遠留在了中國,這些流落中國的日本人中,有一個典型人物,叫做藏重康美。

騰衝之戰,慘烈無比

藏重康美1893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21歲軍校畢業開始了漫長的軍人生涯。七七事變後,藏重康美所在部隊多次參加侵華戰鬥,藏重康美因戰功一路晉升,1941年晉升為步兵大佐。1943年升官成為第五十六師團步兵第一四八聯隊隊長,被派往騰衝城駐守。

1942年,292名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雲南騰衝。在騰衝被日軍佔領之後,當時國民政府為了打通滇緬公路,時任遠徵軍司令的衛立煌命20軍團強行渡過怒江,力圖佔領騰衝。中國正規軍預備二師進入騰衝境內,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

1944年5月11日,國軍在美國盟軍的炮火支援下對騰衝發起了多次強攻,國軍兵力佔優勢,攻城部隊人數多達5萬人,日軍守城部隊只有3000千人,但是日軍依仗騰衝堅固的防禦工事,拼死頑抗。本以為手到擒來的騰衝城沒拿下反倒犧牲了不少遠徵軍軍士,但是都沒辦法拿下騰衝城。

雖然藏重康美知道騰衝失守只是時間問題,他卻並未打算撤退,他命令剩下的所有士兵留下來死守騰衝城。攻城的契機在8月2日,空軍在騰衝城東南城牆底下炸開了一個10餘米的口子,遠徵軍當機立斷向這個缺口突破,為了更好地突破騰衝城,遠徵軍派工兵把缺口炸開到50多米。

為了儘快肅清騰衝城內的日軍,遠徵軍派出4個師約4萬人在8月14日攻入城內與日寇展開巷戰決戰。日軍視死如歸,國軍志在必得,雙方氣勢勢均力敵,殊死搏鬥在所難免,騰出城內到處瀰漫著血腥味,雙方士兵屍體堆滿了街道,國軍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血的代價。9月14日我方收復騰衝,

此戰經歷大大小小40多次戰爭,殲滅敵人少將指揮官藏重康美及百餘名軍官,全殲守城日軍三千餘人,加上後續增援的日軍,前後共殲滅敵人少將指揮官藏重康美及100餘名軍官,6000餘名士兵,我方共有9168名軍官兵失去生命。

修建烈士陵園紀念,同時建「倭冢」

為紀念捐軀的中國英烈,1944年在愛國人士,雲貴監察使李根源先生的建議下,在騰衝古城郊外一座圓形小山修建了國殤墓園,此處國殤墓園佔地達5.3公頃,由烈士冢、烈士塔、忠烈祀及墓地園林組成,安葬了3168抗日戰士。

國殤墓園於1944年開始動工,在1945年7月7日竣工落成。英雄烈士有了安息之處,但是暴屍荒野的6000餘名日軍的屍體如何處理呢?

一方面害怕大量屍體堆積會引起瘟疫爆發,另一方面出於革命人道主義考慮,我方都必須妥善處理好日方陣亡將士的屍體。

另外,據當地老人回憶,日軍侵佔騰衝期間,他們殺人的手段殘忍,計有刺刀戳死、排槍射死、開水煮死、掘坑活埋、活活剮死、甩杆甩死,甚至喝人血、吃人心,炒人肝,真是觸目驚心,滅絕人性;他們欺辱婦女,上至七十老婦,下至未成年幼童……

日軍的累累暴行讓中國軍民都十分仇恨他們,埋葬他們肯定不能像國軍烈士一樣,國軍上將李根源將軍想了一個辦法,在國殤墓園旁邊建一座日軍塚,埋葬日軍的屍體時,憤怒的人們將他們扳成反綁呈跪姿、面朝滿山的中國軍人墓豎埋,李根源將軍為其取名為「倭塚」,並且還相仿古人,在這座倭冢前建立了4座跪地向烈士陵園懺悔的雕像,為首的就是藏重康美,見證著日本侵略軍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

日軍知道此事後,不斷向中國提出抗議,要求拆除倭冢,我們表示可以拆除,但是日方必須滿足我們提出的三個條件:

1.日本必須先拆掉供奉戰犯的靖國神社;

2.日本必須承認侵略中國的事實,正視日本曾經犯下的錯誤,並且對這些錯誤進行公開道歉;

3.以官方的名義鄭重向騰衝這座烈士陵園中安葬的9000多名烈士道歉。

這三個條件是日方無法滿足的,日方還想以對中國進行經濟補助為條件進行交換,我們對此堅決拒絕。近些年,日本國內一些學者和機構還在不斷提出抗議,要求我們拆除「倭塚」,認為這是對死者的不尊敬和對日本的侮辱。

目前,「倭塚」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陣亡將士紀念陵園,1996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2月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結語

不忘戰爭是為了再次避免戰爭,緬懷英雄是為了珍惜和平,勿忘國恥是為了激勵吾輩不斷自強。仇恨可以忘記,但歷史要永遠銘記!堅定信念,讓過去的恥辱成為進取發展的動力,這也是古語「知恥而後勇」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跪在中國土地上的日軍雕像,日本曾數次要求拆掉,中國:3個條件
    而這些日軍之所以被埋葬在這其實是當地百姓的洩憤,因為這個墓的墓碑上刻的是「倭塚」這樣帶有侮辱性的名詞。 在倭塚旁,還樹立著四個朝著我軍烈士墓區下跪的日軍軍官雕像,它們將永遠跪在這裡懺悔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而對於這樣的雕像,日本曾經多次要求拆掉,但中國表示:答應3個條件。
  • 4名日本兵永遠跪在中國土地上,日本請求拆掉,中國提出三個要求
    曾經,日本方面想要請求中國拆除一個建築,而這個建築中所埋葬的就是四名跪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士兵。但面對這一請求,中國提出三個要求,只有做到了這三點,這個建築才能夠被永久地拆除。那麼,這個建築究竟是什麼?在這個建築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對我們每個中國人來說,抗日戰爭是難忘的。
  • 永久跪在中國土地上的日本兵!日本多次要求拆除,中國:三個條件!
    最重要的一點是,它同時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座安葬國軍的烈士陵園,這裡埋葬的是中國遠徵軍第二十集團軍的8000餘將士。 當然了,如果僅是這一點,尚且不足以稱之為「特殊」,它的特殊之處在於,這座烈士陵園旁還建有一座「倭冢」。也許你會問了,為何要將曾經侵犯我中國領土的日本侵略者和保家衛國的中國英烈們安放在同一座烈士陵園裡呢?
  • 中國唯一存在的侵華日軍少將墳墓,墓碑只刻有兩字,日本曾表示抗議
    1942年,日本攻陷緬甸,隨後揮兵進入雲南滇西地區,妄圖擊潰滇軍,直搗重慶,逼迫中國就範,所以當初滇軍為了阻擊日軍而由此展開了一場極為慘烈的戰鬥。1942年5月,雲南的中國軍隊為了阻止日軍進犯,不惜炸掉怒江上的惠通橋,並與日軍在怒江兩岸形成對峙。
  • 騰衝國殤墓園中的「倭塚」葬著5個日本人,至今日本都為此抗議!
    雲南省西部重鎮騰衝1942年被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遠徵軍第20集團軍從1944年5月開始反攻,9月14日收復騰衝,全殲守城日軍三千餘人。為紀念捐軀的中國英烈而在騰衝古城郊外一座圓形小山修建的"國殤墓園"於1945年7月7日落成。
  • 中國唯一埋葬的侵華日軍少將墓,碑上僅刻二字,日本曾多次抗議
    說起抗日戰爭應該很多小夥伴都了解過,在多年的抗日戰爭中,日本帶給中國的傷痛讓我們無法忘記,在當時日本除了入侵中國外,還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對周邊的國家瘋狂入侵。1942年,日本佔據了緬甸,隨後帶軍入侵雲南直擊重慶,迫使中國與其展開大戰,同年5月,雲南的中國軍隊為了阻止日軍的入侵,炸毀怒江惠通橋,兩方軍隊形成隔岸之勢。1944年,中國和美國聯合展開對緬北日軍的反擊,成功打敗日軍收復失地,但是卻付出了慘重代價,根據當地人的回憶,當時的大戰騰衝城內的房屋幾乎都淪為廢墟,連樹上的葉子上都是單孔,地上滿是屍體。
  • 雲南發現一墳墓,墓中埋著5個「下跪」日本兵,碑上刻2字很恥辱
    想必每個去過「國殤墓園」的人都會對墓園大門一側的那座「倭冢」產生好奇之心,那這個「倭冢」又是什麼來頭呢? 從名字來看,這個所謂的「倭冢」應該與日本人有關,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倭冢」內埋葬著在「騰衝戰役」中被我軍全殲的六千多具日軍屍體,「騰衝戰役」結束後,國民政府決定為戰死的英雄們修建烈士陵園。
  • 為什麼騰衝土地上永久跪了4名日本兵?日本想拆除,中國提3個要求
    在雲南省安葬遠徵軍烈士的國殤墓園園區裡,竟然有4個下跪的日本兵永。他們以下跪的姿態永遠向中國抗日軍人謝罪,而日本方面又要求我們將下跪日本兵的雕像拆除,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4個日本兵是在騰衝戰役中被中國遠徵軍擊斃的,其中官職最高的為藏重康美,其為日軍騰衝守備隊隊長。1942年夏天日軍佔領騰衝後,以藏重康美為首的日本兵對騰衝人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這些殘忍的日軍視民眾的生命如草芥,用一切殘忍的手段屠殺騰衝民眾。
  • 民國北京政府要拆掉故宮三大殿,吳佩孚怒斥:誰拆誰就是歷史罪人
    民國北京政府要拆掉故宮三大殿,吳佩孚怒斥:誰拆誰就是歷史罪人 民國時,故宮三大殿差點被拆掉,這是為何?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如今北京宣武門西大街57號新華社本部院內的小會議廳,原來是民國北京政府的國會會場。1923年5月,由於辦公地點狹小,計劃重新修建一處寬敞的辦公場所。
  • 4個跪地請罪的日本兵!日方要求拆除,中國:滿足三個條件再說
    4個跪地請罪的日本兵!日方要求拆除,中國:滿足三個條件再說日本就是中國最反感的國家這點毋庸置疑,因為有著抗日戰爭的歷史存在,我們也很難對日本人提起好感,就算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算是越來越密切,但這並不能妨礙人們的不滿心理。
  • 中國雲南有一座墓,裡面埋了4個日本人,有特殊的意義
    就在中國還在自強救國的道路上摸索時,與我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卻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對我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經過一番浴血奮戰之後,軍國主義日本於1945年投降撤離中國,無數中華兒女也倒在了抗日戰場上。若是沒有這些革命先輩的付出,我們就不會有如今幸福安寧的生活,在戰爭結束後,人們便修建了無數烈士陵園,用來埋葬為國捐軀的英雄們。
  • 中國一烈士陵園裡,有四名下跪的日本兵,網友:跪好了,別動
    現在我們美好的生活曾經是抗戰年間無數英雄士兵用他們的身體交換的,如果不為他們勇敢地挺身而出,可能就沒有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所以他們為我們子孫後代所做的這些貢獻將一直銘記在心。我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在我們的領土上犯下兇惡的罪行,殺傷剝奪不是壞事, 那個時間已經遠去了,但留給歷史的印象永遠不會消失在時間裡。
  • 日軍僅用18天就佔領香港,戰後為何沒收回來?
    7月7日盧溝橋事變紀念日,民間組織和政黨政團,從中環遊行至日本駐香港領事館,焚燒日本帝國主義軍旗,聲索釣魚島主權,要求日軍賠償兌換軍票的損失。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官方舉行隆重紀念儀式,特首率特區重要人物親臨。香港有三個本地紀念日。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略香港。同年12月25日,英軍向日軍投降。
  • 雲南騰衝血戰,烈士墓地多一「景觀」,更有日本人常來「祭拜」
    近代中國,受盡了凌辱,其中帶給中國最大災難的就是日本,談及日本,近代以來的兩場戰役影響了中國半個多世紀,這兩場戰役成為了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無法抹平的傷痛。儘管歷史的回憶無比沉痛,但是我們更需要反思。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是說對方多麼的強大無比,只可能是我們太過弱小。
  • 海南歷史上首條輕便鐵路:日軍為掠奪資源修建
    為掠奪資源日軍修建  海南首條輕便軌鐵路  東方市濱海北路5年來一直未對外開放的海南鐵路博物館,無聲記錄著海南鐵路自1930年代以來的發展歷史。  1941年1月,日軍開始在昌江石碌和東方八所間進行勘測,在昌江縣石碌嶺上發現了大型鐵礦,礦體裸露在外,易採掘。1941年日窒素肥料株式會社海南事務所成立,同年12月改名為海南興業株式會社,由欠保田豐擔任社長,負責投資開發海南石碌鐵礦。  當時,日本軍國政府要求石八線早日建成投產運礦,經日鐵道省和軍部磋商,決定作為戰時突擊工程,建成石八線。
  • 中國騰衝縣一烈士陵園,竟以日軍墳墓為伴!日本多次上門要求拆除
    眾所周知,當年侵華日軍曾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中華兒女深受其害。也正因此,很多朋友必定會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中國會將日軍的墳墓和保家護國的烈士陵園安放在一起?當年,地處咽喉要道上的騰衝被視為雲南的軍事重鎮,為能將它從日軍手上奪回,五萬遠徵軍在1944年對騰衝發動猛攻,自此騰衝戰役打響,儘管整個交戰期間,駐守日軍只有6000兵力,但卻因為佔據著有利地形和憑藉大量先進裝備,讓遠徵軍以損失上萬將士的代價才拿下了騰衝。
  • 抗日戰爭武漢大空戰,民國空軍孱弱,日軍飛行員為何卻毛骨悚然?
    抗日戰爭武漢會戰時期,國軍和日軍在武漢上空進行了抗戰以來規模最大的空戰,日軍屢次轟炸武漢,嚴重影響軍民的抗戰士氣,民國統帥部多次督促空軍反擊。但是由於前期民國空軍傷亡太過慘重,優秀飛行員幾乎損失殆盡,而且日軍大量投入使用新型96式戰鬥機,因此民國空軍一度陷入被動挨打的窘境之中。
  • 跪在烈士墓前的日本兵,日本不道歉,中國永不拆除
    前言 抗日戰爭是我國持續最久,最慘烈的戰爭,更是國人永遠深入骨髓的仇恨,如今在我國領土中,仍埋葬大量日軍屍骨,更有四位軍官成跪姿,向我國先烈懺悔,這四位軍官便是騰衝戰役中死亡的日本人,
  •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這讓豐臣秀吉十分高興,並在丁酉再亂時,正式下令要求日軍以割耳鼻的方法統計戰功。 當時,豐臣秀吉任命軍監清點割下來的耳鼻數目,並發行鼻請受狀,之後用鹽巴醃漬,運回日本,埋葬在大佛殿旁,並修建耳塚。
  • 我國有座塔,日本俄國都想拆掉它
    該塔修建於1907年,建成於1909年,歷時兩年零五個月,動用人力兩萬多人。而之所以兩個國家都想拆掉這座塔,則是和歷史上發生的日俄侵華戰爭有密切的聯繫。在處理戰後的各種事宜的時候,蘇聯想拆掉這座塔然後帶回莫斯科進行重建。可是表忠塔位於市中心的位置,拆除有可能傷及百姓,我國並沒有選擇接受這個要求。新中國成立後,「表忠塔」改名為白玉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