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存在的侵華日軍少將墳墓,墓碑只刻有兩字,日本曾表示抗議

2020-12-26 騰訊網

抗日戰爭已經過去70多年,但日本帶給中國的磨難讓我們永遠無法忘記。除了入侵中國之外,日軍還發動太平洋戰爭,並且瘋狂南進,對東南亞的越南、泰國、馬來亞、緬甸等地瘋狂侵略佔領。

1942年,日本攻陷緬甸,隨後揮兵進入雲南滇西地區,妄圖擊潰滇軍,直搗重慶,逼迫中國就範,所以當初滇軍為了阻擊日軍而由此展開了一場極為慘烈的戰鬥。1942年5月,雲南的中國軍隊為了阻止日軍進犯,不惜炸掉怒江上的惠通橋,並與日軍在怒江兩岸形成對峙。

1944年,由中美聯軍對緬北日軍的反擊,成功收復失地,但傷亡慘重,據當年經歷過的老兵回憶稱,當時騰衝城的房屋幾乎被夷平,樹上的葉子都幾乎是單孔,地上都是屍體。

烈士陵墓

騰衝地區的收復,是對粉碎日軍封鎖企圖,同時打通國際援華運輸線滇緬公路,為抗日戰爭勝利起極為重要的作用,當時決定為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烈士修建烈士陵園,並於1945年7月建成,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在陵園裡設有忠烈祠、陣亡將士墓地。

日軍指揮官墳地

在這座烈士陵園的山下還挖了一個大坑,專門為在西抗戰中日軍最高軍事指揮官藏重康美少將及其下屬147位日軍軍官的墳墓,這些日軍指揮官的下葬方式全部是反手捆綁並呈雙膝下跪姿勢埋葬,面朝對面滿山的中國軍人烈士墓,並由晚清秀才、國民黨上將、知名愛國人士李根源先生親自為日軍題書刻石「倭冢」,寓意日本侵略軍最終失敗的可恥下場。

在最近最近些年,日本國內一些學者和半民半政的機構對此提出抗議,稱這是對死者的不尊敬和對日本的侮辱。

相關焦點

  • 中國唯一埋葬的侵華日軍少將墓,碑上僅刻二字,日本曾多次抗議
    說起抗日戰爭應該很多小夥伴都了解過,在多年的抗日戰爭中,日本帶給中國的傷痛讓我們無法忘記,在當時日本除了入侵中國外,還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對周邊的國家瘋狂入侵。1942年,日本佔據了緬甸,隨後帶軍入侵雲南直擊重慶,迫使中國與其展開大戰,同年5月,雲南的中國軍隊為了阻止日軍的入侵,炸毀怒江惠通橋,兩方軍隊形成隔岸之勢。1944年,中國和美國聯合展開對緬北日軍的反擊,成功打敗日軍收復失地,但是卻付出了慘重代價,根據當地人的回憶,當時的大戰騰衝城內的房屋幾乎都淪為廢墟,連樹上的葉子上都是單孔,地上滿是屍體。
  • 雲南有一墳墓,竟埋了5個日本兵,雙手捆綁下跪埋葬,墓碑只刻2個字
    眾所周知,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期間,日本鬼子曾在中華大地犯下了太多的罪行,他們殘酷無情,甚至還將殺人當做一種炫耀,簡直毫無人性可言,如同惡魔一般。可即使是面對實力強大的日軍,我們的抗日戰士們也從未退縮過,哪怕是戰死在沙場中,也要讓日本鬼子們懼怕。
  • 中國騰衝縣一烈士陵園,竟以日軍墳墓為伴!日本多次上門要求拆除
    中國騰衝縣內有一特殊的烈士陵園,而這個「特殊」之處就在於它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座用來安葬國軍的陵園,且旁邊還建有一座日軍塚。眾所周知,當年侵華日軍曾在中國土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中華兒女深受其害。也正因此,很多朋友必定會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中國會將日軍的墳墓和保家護國的烈士陵園安放在一起?當年,地處咽喉要道上的騰衝被視為雲南的軍事重鎮,為能將它從日軍手上奪回,五萬遠徵軍在1944年對騰衝發動猛攻,自此騰衝戰役打響,儘管整個交戰期間,駐守日軍只有6000兵力,但卻因為佔據著有利地形和憑藉大量先進裝備,讓遠徵軍以損失上萬將士的代價才拿下了騰衝。
  • 中國雲南有一座墓,裡面埋了4個日本人,有特殊的意義
    就在中國還在自強救國的道路上摸索時,與我國一衣帶水的日本,卻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對我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經過一番浴血奮戰之後,軍國主義日本於1945年投降撤離中國,無數中華兒女也倒在了抗日戰場上。若是沒有這些革命先輩的付出,我們就不會有如今幸福安寧的生活,在戰爭結束後,人們便修建了無數烈士陵園,用來埋葬為國捐軀的英雄們。
  • 侵華日軍頭號戰犯,李宗仁下令逮捕,此人偷偷將其送回日本
    抗日戰爭期間,崗村寧次曾擔任侵華日軍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指揮日軍對八路軍根據地進行大掃蕩,提出了燒光、殺光、搶光的震驚世界的「三光政策」,對華北地區的中國軍民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無數起屠殺慘案。
  • 日軍侵華期間八大惡貫滿盈的師團長
    日軍第三師團,參與了日軍近代所有戰爭,它貫穿於整個侵華戰爭,在中國戰場罪行累累。作為攻打南京並縱容部下進行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師團長藤田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戰後沒有被列入甲級戰犯名單,於1959年死去。
  • 景德鎮一市民買了四把日本武士刀 有可能為侵華日軍留下
    本報訊「如果這四把日本軍刀是真品,這就是日本侵華的罪證,我將把它捐獻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市民曾先生收藏著四把日本武士刀,近日曾先生的朋友在看過這幾把刀後提醒曾先生,這幾把刀可能是當年侵華日軍留下的。  軍刀長大約70釐米,刀柄為黃銅色金屬刀柄,刀柄與刀身一體。刀身上有些許鐵鏽,用布一擦,刀身閃著一絲寒光。
  • 日本一留學生發現烈士墓,百年無人打掃,墓碑上刻有2字刺痛人心
    清朝末期,因為清政府的長期故步自封使得整個國家陷入困境,在受到西方列強的剝削之後,還被日本隨意的欺負,雙方在海上進行猛烈的交火,本來清軍是有一戰之力的,結果因為慈禧將龐大的資金挪用,以至於沒有足夠的錢購買軍艦,這就間接性的導致失敗。
  • 日本的大佐相當於我國的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卻爭當大佐?
    918事變正式宣布日本侵華戰爭拉開了序幕,猖狂的日軍甚至宣布如果日本對中國發動總攻的話,僅僅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將中國徹底攻打下來,但是在經過十四年抗戰之後,日軍最終只能夠灰溜溜的退出中國。
  • 日本的一座墳墓,指定為國家史跡,朝鮮人表示抗議
    日本曾有一款遊戲,叫做《太閤立志傳》,是以一個叫做豐成秀吉的人為原型設計的。此人出身貧寒,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經過努力成為日本的實際控制者。他先擔任關白,後將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閤」,他在日本被認為是英雄人物,卻不識時務,悍然發動了侵略朝鮮的戰爭。
  • 侵華日軍之子在廣島講述南京大屠殺
    1945年8月6日,一顆原子彈從天而降,廣島從此成了一座悲情城市,而在那8年之前,從廣島等地啟程侵略中國的日軍在中國製造了南京大屠殺。22日,在廣島舉行的南京大屠殺史實展期間,侵華日軍山本武之子山本敏雄在一次講演會上講述了其父親歷的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歷史,呼籲人們珍惜和平永不再戰。更多的廣島人也意識到,這顆原子彈落在廣島並非飛來橫禍,實乃日本對外侵略種下的惡果。南京大屠殺80周年之際,名為「被封存的記憶,不再讓南京悲劇重演」的展覽15日至23日在日本廣島市舉行,展出了50多件南京大屠殺相關圖片、史料和實物。
  • 在濟州島體驗「黑色旅遊」,日軍機場見證侵華歷史
    雖然韓國政府將濟州島指定為「和平之島」,但在歷史上,這座島嶼卻曾充滿著戰爭和殺戮的痛苦記憶,這裡擁有數十個「黑色旅遊」景點。日軍阿德勒機場遺蹟由於地處中日間的戰略要地,濟州島保留著許多日本侵華戰爭留下的痕跡。如今,在濟州西歸浦市大靜邑仍能看到日軍當年為轟炸中國所建的機場遺蹟。
  • 民國政府好心修建「倭冢」埋葬日軍,日本為何一直抗議要求拆掉?
    時至今日,抗日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多年,但是當年日本帶給中國的苦難永遠都無法抹滅。日本軍國主義製造的這場戰爭災難,使亞洲各國(包括日本)人民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日寇發動侵華戰爭期間,很多日本人戰死在了中國戰場上,這些戰死的日本兵遺體大多會被送回日本境內,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永遠留在了中國,這些流落中國的日本人中,有一個典型人物,叫做藏重康美。
  • 大連有座墓碑,墓主是一位日軍少尉,他的父親被日本人稱呼為軍神
    在大連旅順口區境內的猴石山,有一座日本陸軍少尉的墓碑,在這座墓碑上,刻著「乃木保典軍戰死之所」等字樣。而這座陵墓的主人乃木保典,並不是甲午戰爭時被清軍擊斃的日軍士兵,也不是抗日戰爭時期斃命的侵華日軍,乃木保典死於公元1904年的11月30日,那一年日本和俄國爆發了慘烈的日俄戰爭。
  • 日本侵華罪行館開館 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列展
    據了解,「日本侵華罪行館」由日本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設計,按時間順序分為15個展覽單元,按類別分為「大屠殺」、「細菌實驗」、「三光罪行」、「化學戰」等12個展覽專題,展出6000餘件侵華日軍1931年到1945年侵略中國的罪行實物,反映中國軍民自「九·一八」到抗戰勝利共15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艱難,呼籲珍惜和平、勿忘歷史。
  • 日本人最想拿回的一把軍刀,上面刻有九個字,是侵華鐵證
    提起抗日戰爭,很多國人都很小日本恨的咬牙切齒,在當時小日本的種種駭人聽聞的暴行,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就連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老人和孩子都殘忍的殺害,中國的許多婦女都慘遭日本兵的毒手,在中國民間都稱日本兵們為「鬼子」以此來諷刺日本兵的醜陋人性。
  • 日本「大佐」相當於我國什麼官職,日軍為何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
    但這次改良並未持續多久,日本真正實行軍銜制是在明治維新之後了,當時日本天皇在伊藤博文的建議下建立起中央直轄的軍隊,並在軍隊中實行「六等十六級」的軍銜制,自上而下分別是:元帥,將軍,佐官,尉官,準中士,下士和士兵,侵華戰爭中的日本軍官主要是將軍,佐官和尉官,每一級又細分為:大、中、少三個等級。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元帥稱號,是一種榮譽性質,而並不進入軍銜制度,比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在被美軍飛機擊落後,才獲得的元帥稱號。而大佐是日本中層軍官和決策性高層中的過渡官職,其擔當的職務包括有:日軍聯隊長、師團參謀長、師團參謀長。
  • 一叫宮川英男的日本人,本是侵華日軍卻被我軍厚葬,這是怎麼回事
    《書感》有言:拔本寧餘力,迷途幸識歸。 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許多日本士兵都對中國進行了無情的侵略打擊,而在這些日本人的影響之下,中國百姓們也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對於大部分中國人民而言,我們都是非常痛恨日本軍人的存在的,如果不是因為他們的到來,那麼,中國也不會平白無故遭受如此苦難。
  • 從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看日軍侵華史
    □管錫雲  從古到今,從中國到外國,軍用地圖都是軍隊作戰的重要依據。如果一個國家對外國地圖感興趣,運用多種手段繪製外國地圖,其意圖往往使人生疑。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