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一把特殊的「武士刀」,日本重金收回,只因上面「九個字」!
東方戰場,以日本為首的侵略國,圖謀不軌,侵略他國,我國就是二戰時期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由於日本的改革遠遠早於中國,日本侵略我國之時,我國的科技與軍事實力遠遠比不上日軍。當時,日軍擁有最先進的作戰武器、以及轟炸機、大炮等等。而我國的作戰武器,與日軍相比,根本不佔優勢。但是,我國人民英勇善戰,並沒有科技與軍事實力弱於對方而畏懼日軍。
-
日本人最想拿回的一把軍刀,上面刻有九個字,是侵華鐵證
提起抗日戰爭,很多國人都很小日本恨的咬牙切齒,在當時小日本的種種駭人聽聞的暴行,燒殺搶奪,無惡不作,就連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老人和孩子都殘忍的殺害,中國的許多婦女都慘遭日本兵的毒手,在中國民間都稱日本兵們為「鬼子」以此來諷刺日本兵的醜陋人性。
-
日本侵華罪行館開館 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列展
中新網成都7月7日電 (賀劭清)7日,「七·七」事變爆發78周年之際,四川建川博物館聚落「日本侵華罪行館」展陳完畢,三千封侵華日軍家書、《外人目睹中之日軍暴行》、日軍殺傷山東民眾實錄
-
鐵證如山——日本首次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彈詳細報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也近日發現一份記錄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彈情況的「戰鬥詳報」。 這是侵華日軍毒氣部隊記錄使用毒氣彈作戰的報告首次被發現,為解開侵華日軍暴行再添新證據。
-
洛陽發現侵華日軍繪製的洛陽城及周邊區域地形圖
相關專家表示,這些地圖是近年來我市發現的日軍繪製軍用地圖數量較多的一次,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又一鐵證。 目前,耿碩宇已將這些地圖捐贈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該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展出。 1894年日本成立陸地測量部,1896年開始,日本把軍用地圖分為「軍事機密」、「機密」、「極密」、「秘」四個等級。軍用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屬大比例尺地圖,顯示地形詳細,通常圖上量讀距離誤差為30至50米,高程誤差為5米,是軍隊在各種戰鬥行動中使用的主要地圖。 「日軍在繪製地圖時,採取間諜刺探、航空拍照、陸地實測的方式。」
-
南京大屠殺公祭日,「百人斬」武士刀上海展出
其中戰後「南京軍事法庭」審判長石美瑜後人石南陽捐贈的76件文史資料最為珍貴,尤其是一把在「百人斬」殺人比賽中出現的日本武士刀。「侵華日軍在淞滬地區的暴行文物史料展」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開幕。在「百人斬」殺人比賽中出現的日本武士刀國防大學教授、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會長張雲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尚未考證這把武士刀屬於向井敏明還是野田毅,但可以確定的是該刀曾作為重要證物出現在南京軍事法庭。
-
揚州現日軍侵華鐵證 一枚紀念章成七七事變自供狀
儀徵小炮艇、「罪證瓷」、「偽滿」郵票、「罪證錢幣」、鐵路紀念乘車券……近日,揚州晚報持續徵集「您身邊的日軍侵華罪證」,得到不少揚州市民響應,多數市民紛紛參與提供。昨天上午,市區收藏達人宗玉祥再次給揚州晚報提供一份證據——前不久,他從收藏市場得到一枚侵華日軍「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紀念」版大銅章牌,這是日軍侵華歷史的又一絕版佐證。
-
一批日軍侵華自述罪證在濟南警察博物館首次公開
在專門設立的日軍侵華自述罪證展區,由日本人酒井省一在華拍攝和保存的300多幅日軍侵略中國、殘殺抗日誌士及日軍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活動的照片首次公開,從侵略者角度自證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累累罪行,成為日軍侵略暴行的鐵證。 出生於日本長野縣上伊那郡飯島村的酒井省一,1932年來到中國,曾任偽滿洲國長春市警察署攝影師及日軍隨軍攝影師。濟南解放後,酒井省一與日本特務潛伏下來進行情報活動。
-
從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看日軍侵華史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做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
南京晨報小記者尋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
這是12月5日清晨,拉薩路小學四(10)班的南京晨報小記者譚逸柳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漢中門外遇難同胞紀念碑旁和記者說的話。譚逸柳告訴記者,她希望人類能夠遠離戰爭和殺戮,願世界和平,更希望國人能夠努力奮鬥和拼搏,讓祖國更加強大。
-
日學者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鐵證
日軍正式報告「戰鬥詳報」(共同社)「1939年日軍侵華期間,日本陸軍毒氣部隊曾在中國北部地區使用過讓人體皮膚和黏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毒氣彈。」近日,日本一位歷史研究人員發現了寫有上述情況的詳細記錄。
-
揚州現七七事變紀念版銅章 成日軍侵華鐵證
昨天上午,市區收藏達人宗玉祥再次給揚州晚報提供一份證據——前不久,他從收藏市場得到一枚侵華日軍「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紀念」版大銅章牌,這是日軍侵華歷史的又一絕版佐證。民間收藏日軍七七事變「紀念章」「前兩天我從收藏市場得到一個大銅章牌,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這也是日軍侵華的罪證。」昨天上午,市民宗玉祥來電稱,他收藏了一枚日軍「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紀念」版大銅章牌,「之前郵票、老照片看到得比較多,日軍的紀念版大銅章牌,我很少見到過,覺得非常有價值。」
-
日本欲花百萬贖回一軍刀,我們堅決不賣,只因上面刻有9個漢字
例如日本,日本特有的武士刀十分的有特色,而日本的軍刀就是在武士刀的基礎上稍加改造的,大體與武士刀一樣。日本軍官刀以櫻花為飾,如九八式軍刀刀柄、鐔、閉鎖按鈕、刀穗環、刀鞘上的鐺、掛環座等處大小計有31處櫻花紋飾。94式軍刀是在長城作戰以後,針對部隊要求,日軍採用了拼殺力度極大的武士刀樣式製作的軍刀。
-
邯鄲市民收藏日軍侵華地圖 標註各地物產資源
地圖正面頂部標有「支那見學大地圖」字樣,圖中詳盡標註了中國各地物產資源分布狀況與交通路線。河北新聞網訊(見習記者孫青)近日,邯鄲市一位紅色收藏愛好者展示出一幅日軍侵華時期的資源地圖。在這張彩色圖紙上,不僅詳盡標註了中國各地物產資源分布狀況,並在背面附上大量圖片,以圖文形式對盧溝橋戰鬥、轟炸重慶等「侵華戰果」進行了介紹。石家莊學院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溫小勇認為,該地圖可以作為日軍侵華的證據。
-
以史為鑑,日本退休教師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歷史
二戰後,日本政府對毒氣島進行善後處理。如今,島上儘管已不是當年的情形,但是依然散落著多處毒氣儲存設施遺蹟。「這是島上最大的一座毒劑儲存庫。可以容納6個百噸規模的大型毒劑罐。我身後遠處留有焦黑色的痕跡,這是當年火焰噴射器留下的。」在一處處遺蹟前,山內正之向記者講述著毒氣彈製造、儲存、運輸和善後處理的歷史。
-
泰興現整套《支那事變畫報》 為日軍侵華鐵證
整套《支那事變畫報》現身泰興 一團團火光中被摧毀的家園,一把把帶血的刺刀,意在突出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英勇神武」……《支那事變畫報》真實地記錄了1937年「七七事變」至1940年日軍侵華的所有戰況
-
侵華日軍之子在廣島講述南京大屠殺
22日,在廣島舉行的南京大屠殺史實展期間,侵華日軍山本武之子山本敏雄在一次講演會上講述了其父親歷的侵華戰爭和南京大屠殺歷史,呼籲人們珍惜和平永不再戰。更多的廣島人也意識到,這顆原子彈落在廣島並非飛來橫禍,實乃日本對外侵略種下的惡果。南京大屠殺80周年之際,名為「被封存的記憶,不再讓南京悲劇重演」的展覽15日至23日在日本廣島市舉行,展出了50多件南京大屠殺相關圖片、史料和實物。
-
日軍騙族譜 利用宗族文化為侵華宣撫服務
張志斌介紹說,該抄本系由侵華日軍南方軍司令部聯絡官富樫實命令廣州花縣縣政府宣撫班班長吳鬱參抄錄,內容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編次世系」,文末署「乾隆元年四月朔日嘉應州十二世孫歲進士鐘鳴官邦氏編次」;第二部分為「辨誤」,且註明「略摘數條原不止此」;第三部分為「洪氏」世系源流」,署為「嘉慶丁卯依宜黃宗譜補編」;第四部分為洪氏族譜,抄寫了一世祖至洪秀全那一代的十六世。
-
山西出資200萬元修繕侵華日軍戰俘集中營
看似簡陋的兩排房屋是日軍侵華期間在華北地區建立的規模最大的戰俘集中營舊址。近日,隨著當地官方出資200萬對其修繕,這裡便聚集了社會各方的關注目光。 太原集中營舊址位於原山西機器廠院內,目前只留下兩排磚瓦房,佔地面積約為1070平方米。此前,這裡是閻錫山駐軍時所用的養馬場。1938年6月,這裡成了侵華日軍的戰俘集中營。
-
日軍為何敢發動侵華戰爭?看完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就知道了
日軍侵華戰爭,我們中國人是不會忘記的。日本鬼子從1894年就開始計劃這場侵華戰爭,甲午戰爭後,他們就掠奪了我們中國許多資源。這也主要是當時清政府的腐敗,1931年,日本鬼子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就開始了全面侵華。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要銘記的,不能忘記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