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曝光!日學者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鐵證

2020-12-21 大河網

日軍正式報告「戰鬥詳報」(共同社)

「1939年日軍侵華期間,日本陸軍毒氣部隊曾在中國北部地區使用過讓人體皮膚和黏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毒氣彈。」近日,日本一位歷史研究人員發現了寫有上述情況的詳細記錄。這是日軍毒氣部隊自己記錄毒氣戰詳情的報告首次被發現,也是首次有日本軍方文件證實日軍曾在中國使用過化學武器。

據日本共同社7日報導,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近期找到了一份日軍部隊的正式報告「戰鬥詳報」。上面詳細記錄有1939年日軍毒氣部隊在中國北方使用毒氣彈等情況。松野表示,這是首次發現的毒氣戰部隊自己記錄相關情況的文件。

日軍在侵華戰爭戰敗時,為避免留下犯罪證據,有組織地廢棄了記錄類文件,使用毒氣的全部情況已無法得知。此次發現的「戰鬥詳報」可能是由日軍毒氣部隊相關人士私人保管而倖免於難。

日媒稱,「戰鬥詳報」是侵略中國北方地區的日軍毒氣部隊「迫擊第5大隊」的文件,詳細記錄了侵華戰爭爆發2年後的1939年7月,日軍在山西省山嶽地區的戰鬥情況。約100頁的文件中,記錄著日軍作戰記錄、炮彈使用情況、毒氣彈使用命令副本等。文件還記錄了目前尚未研究清楚的早期「糜爛劑」使用情況。

松野說:「對於日中戰爭(日軍侵華戰爭)期間戰場的實際情況,已弄清楚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吸取教訓,不再重演悲慘的歷史。」

日本自衛隊反生化武器部隊(美聯社)

松野是日本現代史研究學者,2010年在明治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史學),曾出版多部關於日軍生化武器的書和資料集。他將把此次發現的「戰鬥詳報」詳細內容與分析匯總成論文,刊登在日本月刊雜誌《世界》8月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者以製造盧溝橋事變為起點,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犯下滔天罪行。已發現的部分歷史資料,揭露了侵華日軍曾大規模研製、生產、使用生化武器的情況和進行人體活體實驗的暴行。眾多中國受害者受日軍遺留化學武器危害以致皮膚潰爛、身體殘疾。據悉,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東京審判)中關於毒氣沒有嚴厲追究,未能成為弄清實際情況的舞臺。(海外網 王珊寧)

版權歸原作

相關焦點

  • 鐵證如山——日本首次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彈詳細報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也近日發現一份記錄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彈情況的「戰鬥詳報」。 這是侵華日軍毒氣部隊記錄使用毒氣彈作戰的報告首次被發現,為解開侵華日軍暴行再添新證據。
  • 首次曝光!日本發現侵華戰爭期間首份毒氣部隊詳細報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7月7日有消息稱,日本發現了記載有侵華戰爭期間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戰部隊在侵略中國北方時使用毒氣彈的詳細記錄。記錄中提到,毒氣彈中裝有可令人類皮膚和黏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等劇毒物質。日本歷史研究者松野誠也找到了相當於部隊正式報告的《戰鬥詳報》。
  • 山西太原首次公開一批日軍侵華鐵證 (8/26)
    山西太原首次公開一批日軍侵華鐵證/26) "← →"翻頁 8月15日,
  • 天津首次發現抗戰時期「良民證」 日軍侵華添鐵證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市檔案館徵集民間文物  「良民證」首現身日軍侵華添鐵證(圖)  鄭東紅 通訊員 顧永林 文字編輯 王月焜 攝影 鄭東紅 通訊員 顧永林在天津市檔案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民間文物徵集中,本市首次發現了那個時代的身份證明。  趙維均老人捐贈的這張證明,是近年來天津首次發現的「良民證」。1945年後,有幸保存下來的「良民證」極為稀少。此次被收錄到檔案館,它依然提醒著人們,時刻要不忘國恥銘記歷史。
  • 以史為鑑,日本退休教師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歷史
    日本退休教師上千次登上大久野島,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的歷史「以史為鑑,才能避免悲劇重演」山內正之(左二)在大久野島上講解毒氣製造相關歷史。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大久野島毒氣資料館外觀。1988年,由日本有識之士四處籌錢建立的大久野島毒氣資料館在大久野島碼頭附近落成。「日本政府為了隱藏那段不光彩的歷史而建立休閒度假村,我們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真實歷史,建立了毒氣資料館。」山內正之對本報記者說。這個資料館詳細記載著當年日本政府製造毒氣、使用毒氣、戰後毒氣處理的相關資料。
  • 日媒:首份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毒氣部隊戰鬥詳報被發現
    中新社東京7月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等日媒報導,日本近日發現了記載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部隊在侵略中國北方時使用毒氣彈的詳細記錄。這份相當於部隊正式報告的《戰鬥詳報》是被日本歷史研究者松野誠也找到的。松野稱,這是首次發現日本毒氣部隊自身詳細記錄毒氣彈使用情況的報告。
  • 洛陽發現侵華日軍繪製的洛陽城及周邊區域地形圖
    相關專家表示,這些地圖是近年來我市發現的日軍繪製軍用地圖數量較多的一次,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又一鐵證。  目前,耿碩宇已將這些地圖捐贈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該館將於近期向公眾展出。軍用的五萬分之一地形圖屬大比例尺地圖,顯示地形詳細,通常圖上量讀距離誤差為30至50米,高程誤差為5米,是軍隊在各種戰鬥行動中使用的主要地圖。  「日軍在繪製地圖時,採取間諜刺探、航空拍照、陸地實測的方式。」王志軍說,從這些地圖中顯示的信息看,很有可能也是通過這三種方式繪製的。  關於日軍通過間諜刺探、測量地圖的事實,史料中多有記載。
  • 山西發現最大的侵華日軍軍用地圖
    新華網太原4月25日電(記者池茂花譚旭)山西省一位離休教師日前將自己收藏的一張日軍侵華時期的軍用地圖公諸於世。這是目前在山西發現的侵華日軍使用的最大的軍用地圖。  地圖由陽泉市教委退休教師王瑞民收藏,高1.85米,寬1.45米,由15幅小圖拼接而成。
  • 泰興現整套《支那事變畫報》 為日軍侵華鐵證
    整套《支那事變畫報》現身泰興        一團團火光中被摧毀的家園,一把把帶血的刺刀,意在突出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英勇神武」……《支那事變畫報》真實地記錄了1937年「七七事變」至1940年日軍侵華的所有戰況
  • 一批日軍侵華自述罪證在濟南警察博物館首次公開
    新華社濟南1月18日電(記者 王志)18日,濟南警察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在專門設立的日軍侵華自述罪證展區,由日本人酒井省一在華拍攝和保存的300多幅日軍侵略中國、殘殺抗日誌士及日軍在中國和太平洋戰場活動的照片首次公開,從侵略者角度自證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累累罪行,成為日軍侵略暴行的鐵證。
  • 冀州市之「侵華日軍自拍鐵證」,冀縣方面殘敵殲滅戰!
    侵華鐵證:《歷史寫真(南進日本的雄姿)》(1939年4月),冀縣方面殘敵殲滅戰,出版社:歷史寫真會出版時間:1939-04裝訂:平裝開本:16開侵華日軍在冀縣(今冀州市)拍攝的照片。侵華日軍在冀縣(今冀州市)拍攝的照片。侵華提軍在冀州的暴行1939 年 6 月 17 日,冀縣東興莊邢紀昌 4 歲的小女孩,看見日軍殺人,嚇得哭著找媽媽,被一個正在放火的日軍抓住,投進熊熊的大火,活活燒死。
  • 日本人最想拿回的一把軍刀,上面刻有九個字,是侵華鐵證
    在日軍侵華戰爭過程中,幹盡了喪盡天良之事,而在這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南京大屠殺。我國一共傷亡了超過35萬的人,所以這一段歷史也被我們所銘記,要知道,在當年日本士兵非常的注重自己的佩刀,所以佩刀也成為了他們的武士道精神象徵,就在當年曾經就有一位日本士兵的武士道遺落在我國,並且這也成為了最後的歷史鐵證。
  • 中央檔案館首次在官網全文公布45名受審日本侵華戰犯親筆供詞
    中央檔案館首次在官網全文公布45名受審日本侵華戰犯親筆供詞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7-03 16:34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 黃小希、羅宇凡)在盧溝橋事變77周年即將到來之際,中央檔案館自3日起首次在其官網陸續全文公布45名受審日本侵華戰犯的親筆供詞,包括筆供的中英文內容提要、筆供原文和譯文等。
  • 荻島靜夫日記:日本鬼子侵略南通的鐵證
    荻島靜夫本人的照片由四川省建川博物館樊建川同志新發現的8本日軍日記,前不久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成《荻島靜夫日記――-個侵華日軍的戰地實錄》一書出版。這是日本侵略軍的又一侵華鐵證。荻島靜夫是一個普通的侵華日本兵,他1937年8月進入中國,1940年3月回國,其間,用鉛筆記了近20萬字的日記。時跨近3年,一天也未中斷。在每一本日記的扉頁上,都有荻島靜夫的職務和部別的記錄,以及日記所敘事件的目錄。日記本附頁上還有軍人守則、常用「支那」語對照表、偽滿洲國地圖、中國南方幾個省的地圖等文字和圖案。日記還記錄了建立慰安所,中國婦女淪為慰安婦的事實。
  • 揚州現日軍侵華鐵證 一枚紀念章成七七事變自供狀
    儀徵小炮艇、「罪證瓷」、「偽滿」郵票、「罪證錢幣」、鐵路紀念乘車券……近日,揚州晚報持續徵集「您身邊的日軍侵華罪證」,得到不少揚州市民響應,多數市民紛紛參與提供。昨天上午,市區收藏達人宗玉祥再次給揚州晚報提供一份證據——前不久,他從收藏市場得到一枚侵華日軍「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紀念」版大銅章牌,這是日軍侵華歷史的又一絕版佐證。
  • 揚州現七七事變紀念版銅章 成日軍侵華鐵證
    儀徵小炮艇、「罪證瓷」、「偽滿」郵票、「罪證錢幣」、鐵路紀念乘車券……近日,揚州晚報持續徵集「您身邊的日軍侵華罪證」,得到不少揚州市民響應,多數市民紛紛參與提供。昨天上午,市區收藏達人宗玉祥再次給揚州晚報提供一份證據——前不久,他從收藏市場得到一枚侵華日軍「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紀念」版大銅章牌,這是日軍侵華歷史的又一絕版佐證。
  •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的十幾張中國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日照市抗戰紀念館存有十幾幅日軍侵華前及侵華後的中國地圖,從中可以看出,日本覬覦我國富饒的資源,憑藉手中盜、搶、測的中國各地地形圖,為發動侵華戰爭作準備。日照市抗戰紀念館所存地圖,為日軍侵華史提供了鐵證。
  • 南京發現熱議日本神社,日本侵華又一鐵證遭曝光,至今讓國人銘記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在我國犯下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暴行便是世人熟知的南京大屠殺,幾十萬的百姓和戰俘被日軍殘害,無數的家庭支離破碎。整個南京城陷入一片哀嚎,30萬同胞的鮮血浸透了南京這座歷史古都。然而在今天的南京城內居然有一座備受熱議的「日本神社」。
  • 近兩年來發現的日本侵華新罪證
    標註表明,日軍早在北洋軍閥時期,即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盧溝橋事變」之前18年,就已經有了侵華計劃,並派遣間諜深入到中國內地,勘測地形和資源,為侵華戰爭做準備。   8月29日:遼寧省營口市退休醫師寧金榮將收藏多年的日軍侵華時使用過的生活用品、三本「滿語國民讀本」及炮彈殼等一批文物,無償捐獻給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日軍使用的生活用品有一個醬油壇和兩個瓷碟。
  • 淮南大通萬人坑教育館下月開放 日本侵華罪行鐵證
    深不見底的秘密水牢、高聳路中的頑固碉堡、以及「萬人坑」內數不清的累累白骨……在訴說日軍殘虐暴行的同時,更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瘋狂掠奪我國煤炭資源、殘酷迫害我國礦工的歷史見證。為迎接全民族抗戰勝利70周年,國家文物局和淮南市地方政府共同出資,從今年2月8日開始,對大通「萬人坑」遺址進行整修,預計8月底前正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