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曝光!日本發現侵華戰爭期間首份毒氣部隊詳細報告

2020-12-21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7月7日有消息稱,日本發現了記載有侵華戰爭期間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戰部隊在侵略中國北方時使用毒氣彈的詳細記錄。記錄中提到,毒氣彈中裝有可令人類皮膚和黏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等劇毒物質。日本歷史研究者松野誠也找到了相當於部隊正式報告的《戰鬥詳報》。松野稱,這是日本首次發現毒氣戰部隊自己詳細記錄毒氣彈使用情況的報告。

報導稱,由於舊日軍在戰敗時有組織地廢棄了記錄類文件,毒氣使用的全部情況尚未弄清。此次發現的戰鬥詳報記錄了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的早期糜爛劑使用情況等。松野稱,對於侵華戰爭期間戰場的實際情況,已弄清楚的只是冰山一角。有必要弄清事實,從中吸取教訓,不再重演悲慘的歷史。

該戰鬥詳報是在侵略中國北方地區的「北支那方面軍附屬毒氣戰部隊迫擊第5大隊」的文件,詳細記錄了侵華戰爭爆發2年後的1939年7月,在山西省山嶽地區實施晉東作戰的情況。約100頁的文件包含戰鬥情況、炮彈的使用情況、毒氣彈使用命令的副本等。

報告中稱,大隊接到上級部隊的命令,決定了使用裝入糜爛劑的炮彈「きい彈」(黃彈)和加入噴嚏劑的「あか彈」(紅彈)。在7月6日的戰鬥中,向用機關槍阻擊日軍步兵前進的中國軍隊陣地發射了31枚紅彈;同月17日為支援步兵,使用了60枚紅彈和28枚黃彈;第二天18日,使用140枚紅彈和20枚黃彈進行了炮擊。

該報告分析了毒氣彈的威力,稱針對在山嶽地區構築牢固陣地的敵人,使用紅彈進行攻擊不可或缺。報告還記錄了首次使用黃彈並評價稱「效果非常大」。松野表示,在目前已確認的資料中,這是舊日軍地面部隊在中國使用黃彈的首個事例。

報導稱,舊日本陸軍為避免留下戰爭犯罪證據而廢棄了記錄類文件,但此次的資料可能是由部隊相關人士私人保管因而倖免於難。

松野是日本現代史研究者,2010年在日本明治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史學),出版了多部關於日軍生化武器等的書和資料集,以及論文等。他把戰鬥詳報的詳細內容與分析匯總成論文,將刊登在日本月刊雜誌《世界》8月號。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為在短時間內達成「徵服中國」的目的,日軍先後在中國14個省市、77個縣區使用化學武器1731次,另外在中國國民政府軍政部防毒處的記錄中記載,日軍使用毒氣傷害了36968人(其中2086人死亡)。日軍毒氣戰在中國軍隊(國民政府軍)中造成的死亡率平均每年為8.5%,最高年份達到28.6%(1937年)。

日軍在中國使用的化學武器種類,一般是催淚性的苯氯乙酮,嘔吐性的聯苯氯化胂和聯苯硝化胂,糜爛性的芥子氣和路易氏氣,還有窒息性的光氣、氯化甲基吡啶和氰酸氣。所謂「紅色」指的是窒息性毒氣,「黃色」指的是起皰性(糜爛性)毒氣。「紅色彈」和「黃色彈」由炮兵發射或飛機投擲,「紅色筒」用投射器或擲彈筒發射,「黃色劑」則是直接灑播芥子氣原液。

時至今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土地上仍然遺留有大量化學武器,給許多中國居民造成巨大傷害。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起,各地不斷發生居民受到侵華日軍遺棄的毒氣彈傷害的事件。毒氣彈發現的地點遍及全國各地。據調查,到2003年為止,中國共有2000多人受到侵華日軍遺棄的化學武器的直接傷害。由於許多人受到化學武器的傷害後,自己不明原因,受日本化學武器毒害的人數實際上要大大高於統計數字。中國受害者中的大多數人生活不能自理,許多受害人在痛苦中去世。

中國外交部也曾多次重申,使用細菌和化學武器是侵華日軍在二戰時期犯下的嚴重罪行。日本政府對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應當認真地對待這一事件,對中方的損失承擔應有的責任和義務。中國政府在1990年同日本政府進行了嚴正交涉,要求日本政府承擔一切責任。經過一系列艱苦的談判,兩國政府終於在1999年7月籤署了《關於銷毀中國境內日本遺棄化學武器的備忘錄》。該備忘錄確定了日本政府必須根據《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規定,為處理遺棄化學武器提供資金、技術、專家、設施以及其他資源。兩國設立了「中日聯合工作小組」,具體商討銷毀遺棄在中國的化學武器問題。

相關焦點

  • 日媒:首份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毒氣部隊戰鬥詳報被發現
    中新社東京7月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等日媒報導,日本近日發現了記載1939年日本陸軍毒氣部隊在侵略中國北方時使用毒氣彈的詳細記錄。這份相當於部隊正式報告的《戰鬥詳報》是被日本歷史研究者松野誠也找到的。松野稱,這是首次發現日本毒氣部隊自身詳細記錄毒氣彈使用情況的報告。
  • 首次曝光!日學者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鐵證
    日軍正式報告「戰鬥詳報」(共同社)「1939年日軍侵華期間,日本陸軍毒氣部隊曾在中國北部地區使用過讓人體皮膚和黏膜潰爛的『糜爛劑』、強烈刺激呼吸器官的『噴嚏劑』毒氣彈。」近日,日本一位歷史研究人員發現了寫有上述情況的詳細記錄。
  • 鐵證如山——日本首次發現侵華日軍使用毒氣彈詳細報告!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歷史研究學者松野誠也近日發現一份記錄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使用毒氣彈情況的「戰鬥詳報」。 這是侵華日軍毒氣部隊記錄使用毒氣彈作戰的報告首次被發現,為解開侵華日軍暴行再添新證據。
  • 以史為鑑,日本退休教師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歷史
    劉軍國攝核心閱讀位於廣島縣竹原市的大久野島是日本瀨戶內海上一個周長約4公裡的小島。這個小島曾在1929年—1945年間作為日本陸軍芥子氣、路易氏氣等致死性毒氣生產基地,這座「毒氣島」生產的大量毒氣在侵華戰爭期間被運往中國,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
  • 小津安二郎曾參與侵華戰爭 在長江上撒過毒氣
    但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顧錚作為訪問學者在日本期間,無意間翻閱1930年代的日本攝影雜誌時,發現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實:小津安二郎曾經參與了日軍侵華戰爭,他於1937年9月作為預備役軍官伍長被徵召入伍,直接投入到當時戰火紛飛的上海淞滬會戰戰場中,而他所屬的部隊是日本陸軍上海派遣軍的瓦斯隊本部野戰瓦斯第二中隊,任務就是放毒氣與消毒。
  • 近兩年來發現的日本侵華新罪證
    、日中友協福岡縣負責人松山、巖左等人在中國南京首次公開了一份二戰期間中國在日勞工名單。「國民手帳」是日偽統治時期日本侵略者發給中國百姓的,相當於現在的身份證明。這種手帳是1945年2月下發的,內有當時瀋陽市敷島區區長高垣四郎的名字和印章。   6月4日:齊齊哈爾市發現100多份二戰時期日軍侵華的報紙,這些報紙大量刊載了日本侵華戰爭時期的圖片和文字。
  • 世界最大規模細菌戰——731部隊罪證遺址,日本侵華最惡劣罪證
    二戰期間,日本法西斯在這裡建立了一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部隊,同德國納粹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並稱為世界兩大滅絕人寰的殺人魔窟。這就是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遺址,屬近現代重要史跡,遺存年代為1936~1945年。它位於哈爾濱市平房區新疆大街,佔地面積6.1平方公裡。
  • 日本退休教師上千次登上大久野島,講解侵華日軍製造毒氣的歷史
    本報記者 劉軍國攝   核心閱讀   位於廣島縣竹原市的大久野島是日本瀨戶內海上一個周長約4公裡的小島。這個小島曾在1929年—1945年間作為日本陸軍芥子氣、路易氏氣等致死性毒氣生產基地,這座「毒氣島」生產的大量毒氣在侵華戰爭期間被運往中國,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傷害。74歲的退休教師山內正之目前擔任毒氣島歷史研究所事務局長。
  • 731部隊細菌生產線機密曝光,鐵證如山,日本這次無法抵賴!
    據央廣軍事6月22日報導,最近日本媒體《京都新聞》消息顯示,日本滋賀醫科大學的一些學者,日前公布了一份重要資料,內容是二戰後日本當局的公文。 其中記錄了侵華日軍731部隊的相關組織人員架構,以及731部隊在戰敗前後的行動等情況。
  • 黑龍江省首份侵華日軍慰安婦檔案 揭露綏陽日軍慰安所歷史真相
    生活報4月24日訊 慰安婦制度是二戰時期日本政府強迫各國婦女充當日軍士兵的性奴隸、並有計劃地為日軍配備性奴隸的制度,是日本法西斯違反人道主義、違反兩性倫理、違反戰爭常規的制度化的、無可辯駁的政府犯罪行為。這一歷史事實在我省檔案館檔案中有明確的記載。
  • 日本歷史學者希望與中國學者共同對日本侵華戰爭開展實證性調研
    松野常年致力於侵華日軍毒氣戰領域的相關研究。2019年8月,松野在日本《世界》雜誌上發表論文,對侵華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首次使用致死性糜爛毒劑的「黃彈」進行了詳細介紹與分析。2020年8月8日,松野撰寫的中文版論文——《日本陸軍迫擊第五大隊〈戰鬥詳報〉所示毒氣戰之實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的《抗日戰爭研究》雜誌上發表。
  • 日本作家:直面歷史 日播出731部隊等戰爭題材影片
    啟發日本群眾應正視歷史大久野島位於廣島縣竹原市忠海町離岸約3公裡的地方,因為生活著大量野兔而被稱為「兔子島」,是知名的度假勝地。然而在二戰時期,這裡曾製造大量毒氣,發電廠、毒氣儲藏庫等遺蹟的留存成為了日本作為戰爭加害方的罪證。
  • 訪日本不二出版社——希望歷史真相被更多人知曉
    本月26日,作為該出版社的重磅出版物《迫擊第五大隊毒氣戰相關資料》(簡稱《毒氣戰相關資料》)在日本正式出版發行。發行日當天,記者來到不二出版社看到,在不太大的出版社裡整齊地放滿了各式各樣的出版物,大部分與日本侵華歷史有關。  出版社員工與記者簡單打了招呼以後又繼續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出版社社長小林淳子在列印完文件後走了過來。
  • 日本NHK紀錄片揭露「731部隊」罪惡鐵證
    8月13日,日本放送協會(NHK)播放紀錄片《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學者與人體實驗》,受到日本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該片披露了NHK從俄羅斯找到的,有關1949年伯力城軍事法庭對日軍「731部隊」以及關東軍等12名幹部審判實況的原聲磁帶等內容,並結合從日本國內外收集到的數百份歷史文書與資料,有力地證實了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731部隊」有計劃地實施人類活體實驗及細菌武器研究,蓄意發動對華大規模細菌戰爭等滅絕人性的深重罪惡。
  • 侵華日軍「特殊輸送」檔案
    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關東憲兵隊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特別是為臭名昭著的七三一部隊源源不斷地輸送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成為七三一部隊用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殘殺中國人民的幫兇。 1938年,侵華日軍在哈爾濱平房鎮建立七三一部隊以後,關東憲兵隊奉命承擔為七三一部隊用活人進行細菌試驗提供活人的任務。
  • 日本侵華戰爭親歷者長春口述歷史 揭露戰爭真相
    日本侵華戰爭親歷者在長春口述歷史 肖寓隆 攝中新網長春9月13日電 (李彥國 郭佳)由「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和日本知名反戰人士組成的9人訪華演講團13日在吉林長春開啟了演講活動的序幕,他們通過口述歷史的方式,從多個角度還原、揭露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真相。
  • 湖南發現一張1938年日本侵華作戰軍用地圖
    新華網長沙5月27日電(記者陳文廣)湖南郴州市北湖區工作人員歐陽仁凱日前向當地檔案館捐贈一張1938年的日本地圖,這張《支那最新大地圖》的背面還印製有《皇軍新兵器寫真一覽》,表明此圖為日本侵華作戰軍用地圖。  這一地圖由日本日の出編輯局編纂,昭和十三年一月一日即公元1938年1月1日發行,左側印有「特別註明,不許複製」。
  • 郴州發現一張1938年日本侵華作戰軍用地圖(圖)
    郴州發現一張1938年日本侵華作戰軍用地圖(圖) 來源:紅網 作者:許成君 編輯:楊潔 實習編輯 陶園 2015-06-01 11:40:34
  • 這些日本紀錄片都承認了侵華罪行,香港歷史試題卻引導學生跪舔?
    該事件爆出後,香港教育局也火速發表聲明回應稱該試題「具引導性」,「嚴重傷害了在日本侵華戰爭中受到莫大苦難的國民的感情和尊嚴」,「要求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嚴肅跟進,向公眾作出合理交代」。只想問問香港有關部門,這麼刻意美化日本侵華的題目,是怎麼通過層層審核,最終成為考場上與考生見面的試卷的?細思極恐。既然有一些甘願跪舔的人要槓,要質疑,特意選了日本自己拍攝的幾部關於侵華戰爭的紀錄片。好好睜大雙眼看看,看看1900-1945年期間日本到底都對中國做過什麼「好事」。
  • 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幕後黑手,策劃九一八事變,名字卻鮮為人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瀋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擁兵五十萬的東北軍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將東北拱手相讓,致使日軍在短短三個月內,便佔領了東北全境。這無疑助長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猖狂的日本軍官,揚言要三個月內佔領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