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展汽車工業的時間並不長,但驚人的發展速度卻讓我們在汽車領域中有一席之地。長城、一汽、吉利、比亞迪等多個車企都展現出了強大的能力。
在經過多年發展後,我國汽車也開始與國際接軌,很多車型開始往國外銷售,但其中最讓人敬佩的還是比亞迪。
比亞迪作為中國汽車品牌,創立於1995年,從一開始的20多個人,到2003年迅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同年又開始組建比亞迪汽車。
比亞迪汽車一直是遵循著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品牌的發展路線,特別是對於比亞迪的「中文按鍵」,飽受網友們的爭議。
在眾多的比亞迪車型中,能使用中文表示的按鍵,都儘量採用中文。如果說你開過比亞迪的汽車,你會發現比亞迪的產品一直是為了服務我們中國人的生活。
現在的比亞迪汽車堅持使用中文按鍵,對於這樣的執著有網友認為很有必要,但也有網友覺得很老土。比亞迪「中文按鍵」被罵老土!王傳福:中國文化,再土我也要堅持。
當然,使用「中文按鍵」並不能說成愛國表現,但他這種義無反顧的堅持,卻讓很多自主品牌無地自容,中國文化需要傳承,熱愛中國文化的朋友會以各種方式來進行宣傳和推廣,而王傳福的方式就是通過汽車。
如今比亞迪汽車出口了幾十個國家,當比亞迪的技術在世界上站穩腳跟後,外國人也需要像我們一樣去了解汽車上的按鍵。
但也有很多人疑惑,很多國家都是通過英文來形容汽車按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英文可以縮寫,例如ESP為「車身穩定系統」,ABS為「制動防抱死系統」,A/C為「空調製冷系統」,由此可見,英文的縮寫極其精簡,如果使用中文,ESP豈不是變成了「車穩」?
此外,使用一種語言還涉及到了成本問題,若全部使用英文按鍵可以節約成本,而王傳福在中國的車型使用中文按鍵,賣到國外去自然還是使用中文按鍵。也不可能賣到日本就用日文,賣到韓國就用韓語,賣到美國就用英文吧?
作為汽車領域中獨一無二的設計,也會吸引很多消費者來嘗試,這何嘗不是一種營銷模式。總而言之,「中國文化」需要傳承,王傳福就用他自己的方式完成了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