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三大船企三天拿下近三百億人民幣大單; 12月23日,現代重工集團...

2020-12-25 市商網

韓國三大船企三天拿下近三百億人民幣大單;
12月23日,現代重工集團、三星重工業和大宇造船海洋三家韓國造船巨頭近三天拿下大批液化天然氣船(LNG)和貨櫃船大單,總規模達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4.5億元)。報導稱,三家船企自21日起共承攬30艘船舶,訂單總額超過5.1萬億韓元。業界人士表示,今年大型合同集中在年底,在新冠疫情下,三大韓國船企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今年的訂單目標,取得不錯的業績。(界面新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市商網無關。市商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風險與責任。

相關焦點

  • ...總規模達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4.5億元)。報導稱,三家船企自...
    韓國三大船企三天拿下近三百億人民幣大單;12月23日,現代重工集團、三星重工業和大宇造船海洋三家韓國造船巨頭近三天拿下大批液化天然氣船(LNG)和貨櫃船大單,總規模達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4.5億元)。報導稱,三家船企自21日起共承攬30艘船舶,訂單總額超過5.1萬億韓元。
  • 日韓船企「瓜分」長榮海運17億美元訂單
    轉自中國船舶報近日,韓國三星重工和日本今治造船分別獲得了臺灣長榮海運股份有限公司6艘和5艘2.3萬TEU超大型貨櫃船訂單,11艘新船總價值17.59億美元,計劃2022年交付。至此,三星重工今年已經累計獲得45艘新船訂單,合計約55億美元,完成年度接單目標的70.5%。今年6月,長榮海運發出租期合同招標書,將投資17.59億美元訂造並租賃安裝脫硫設備的9+2艘2.3萬TEU超大型貨櫃船訂單,為船隊更新換代做準備。
  • 痛失挪威國油FPSO大單!韓國兩大船企依然不敵這家新加坡船企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雖然韓國船企近期在商船領域頻繁接單,但在海工裝備項目中卻再次受挫,依然難敵擁有價格競爭力的新加坡船企。挪威國油已經在11月12日與Sevan SSP籤署了相關FPSO設計合同,稱其決定進一步評估基於圓筒型FPSO解決方案的浮式生產裝置。不過,挪威國油也補充稱,在2021年第二季度做出最終概念選擇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投入7000萬日元,日本擬建造2艘醫院船!中國拿下全球6成新船訂單
    但這一醫院船建造的背後,卻是日本造船業的式微,而中國船企近日獲得了一個超200億元人民幣的超級大單。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日本計劃投入7000萬日元(合65.5萬美元)進行建造醫院船的可行性研究。該計劃將部署兩艘醫院船,分別停留在日本的北部和南部,目的是在本財年完成船舶的設計,並於2021或2022財年開始建造。
  • 全球船海市場低迷 中國船企卻屢獲大單?秘訣揭秘→
    全球船海市場低迷 中國船企卻屢獲大單?秘訣揭秘→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2021-01-17 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船接單量超過韓國,時隔兩年重新奪回接單量全球第一的寶座。...
  • 繼中、韓之後,日本兩大船企宣布合併
    繼韓國現代重工收購大宇造船、中國南北船聯合重組之後,日本前兩大船企也將正式聯手合併,2019年世界前三的造船業大國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像約好了一樣,自己國內排名靠前的造船業公司都紛紛合併。搜航網獲悉,11月29日,日本最大的船企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與第二大船企日本造船聯合(Japan Marine United,下稱JMU)宣布,就資本和業務合作的基本事項達成協議,並籤署了相關協議書。
  • 海洋裝備行業瞭望丨現代重工集團收購大宇造船因歐盟原因推遲9個月
    現代重工集團負責造船業務的二級控股公司韓國造船海洋發布公告稱,由於歐盟(EU)的企業合併審查被推遲等原因,決定延長收購大宇造船的期限,將把與韓國產業銀行(KDB)籤訂的實物出資及投資合同期限從去年的9月30日延長到今年的6月30日,取得大宇造船的新股認購權的期限也延長到今年的12月31日。
  • 全球造船業掀起合併浪潮,日本兩大船企正式聯手
    記者 | 徐寧1繼中國南北船聯合重組之後,日本前兩大船企也將正式聯手合併。11月29日,日本最大的船企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與第二大船企日本造船聯合(Japan Marine United,下稱JMU)宣布,就資本和業務合作的基本事項達成協議,並籤署了相關協議書。根據協議,今治造船將通過購買新股獲得JMU約30%的股權。
  • 10艘23000TEU貨櫃船訂單全部敲定
    不過,根據長榮海運的最新公告,為了配合集團船隊規劃,長榮香港董事會決議擬由承租4至5艘23000TEU貨櫃船變更為訂造2艘23000TEU貨櫃船。另外,長榮海運自身也將訂造2艘23000TEU貨櫃船。
  • 日韓造船企業整合艱難推進……|今治造船|日本_財經|現代重工集團|...
    日前,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和日本造船聯合(Japan Marine United,JMU)發布聯合聲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雙方計劃組建的合資公司「Nihon Shipyard」(NSY)成立時間,將從原定的10月1日,推遲至11月1日。
  • 韓國造船業後勁十足 現代重工又攬萬億韓元訂單
    韓聯社12月16日報導,現代重工集團控股公司韓國造船海洋12月16日表示,與歐洲、百慕達、亞洲等船社籤訂了4艘17.4萬立方米級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和2艘31.8萬噸級超大型原油運輸船VLCC的建造合同,合同總金額為1萬億韓元。 據悉,4艘LNG船分別由現代重工業和現代三湖重工業分別建造3艘和1艘,到2024年下半年為止,將用於殼牌公司租船使用。
  • 超越日韓,中國船企接單接到手軟,拿下全球46%造船市場
    今年以來,受市場不確定性和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造船業整體處於低迷狀態,近日丹麥船東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新船手持訂單已經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全行業低迷情況下,中國船企依舊取得不菲成績。接單接到手軟!
  • 造船業蕭條 日本三菱重工考慮出售長崎造船廠
    三菱重工的Koyagi工廠成立於1972年,主要負責建造液化天然氣(LNG)船和液化石油氣(LPG)船。自2015年以來,該工廠一直未能獲得任何LNG船訂單,手中最後一艘LNG船已於今年9月交付完畢。日本新聞網稱,三菱重工認為,在LNG船業務中,面對中韓船企的激烈競爭,該工廠已不太有提高盈利的可能。
  • 中國船企拿下全球46%的市場
    原標題:中國船企拿下全球46%的市場   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CGT),約佔世界
  • 12月24日行業要聞早餐
    15、韓國三大船企三天拿下近三百億人民幣大單12月23日,現代重工集團、三星重工業和大宇造船海洋三家韓國造船巨頭近三天拿下大批液化天然氣船(LNG)和貨櫃船大單,總規模達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94.5億元)。報導稱,三家船企自21日起共承攬30艘船舶,訂單總額超過5.1萬億韓元。
  • 中國船企接單接到手軟,拿下全球46%造船市場
    中國造船佔據半壁江山中國成績卻很亮眼,隨著中國進入後疫情時代,中國的造船企業開始突飛猛進,屢獲大單。據環球網報導,研究船業發展規律的英國克拉克森研究所最新的報告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中國造船企業總共獲得了近三百艘的新船訂單,拿下全球46%造船市場,幾乎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一舉超越日韓。
  • 這家船廠獲今年首份貨櫃船訂單
    11月13日,大宇造船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從歐洲地區船東承接了6艘15000TEU超大型貨櫃船訂單,合同金額為7226億韓元(約合6.498億美元),交付期限為2023年1月31日前。這筆大單相當於大宇造船去年全年營業收入的8.6%。
  • 穩穩的冠軍,中國前11月新船訂單全球第一,一半船舶中國製造
    英國權威分析數據顯示,今年的前11個月,中國船企的新接訂單總量,達到667萬補償總噸,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46%,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而緊隨其後排在亞軍和季軍位置的,是傳統的造船強國韓國和日本。數據顯示,韓國船企同期間的累積新接訂單為137艘,合計502萬補償總噸,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35%。
  • 構建「中船重工系」上市公司艦隊 中船重工將在新能源等領域打造...
    這仍不能滿足中船重工集團對實體產業集群不斷上市發展的需要。  李嘉華透露,中船重工集團正著力在新能源、應急裝備、水中兵器、新材料等產業打造平臺級公司,希望未來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數量達到十幾家。相關工作已經展開。  李嘉華表示,中船重工集團擁有龐大的資產,資產盤活空間大,目標是集團資產證券化率達到或超過70%,形成「存量與增量」良性循環;資產盤活路徑是專業化整合、分板塊上市。「集團旗下有十幾個大的業務板塊,宜大則大、宜小則小。
  • 現代商船啟用24000TEU全球最大貨櫃船,又獲10億美元政府支持!
    總統出席,第一夫人擔任教母,「全球最大貨櫃船改姓HMM據搜航網獲悉,4月23日韓國最大船公司現代商船(HMM),其24000TEU超大型貨櫃船正式命名交付使用,韓國總統文在寅、經濟副總理洪楠基、海洋水產部部長文成赫等約160人出席儀式,韓國第一夫人金正淑擔任新船教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