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造船業掀起合併浪潮,日本兩大船企正式聯手

2020-12-17 界面新聞

記者 | 徐寧1

繼中國南北船聯合重組之後,日本前兩大船企也將正式聯手合併。

11月29日,日本最大的船企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與第二大船企日本造船聯合(Japan Marine United,下稱JMU)宣布,就資本和業務合作的基本事項達成協議,並籤署了相關協議書。

根據協議,今治造船將通過購買新股獲得JMU約30%的股權。雙方還將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的業務包括油輪、貨船和運輸船的設計、建造和銷售等。

此外,今治造船和JMU還將共同開發新的船舶生產技術和配送設施。

但在雙方合作的業務中,LNG運輸船被排除在外。原因是今治造船在2013年已和三菱重工組建了商船建造業務聯盟,雙方通過合資企業MI LNG公司共同經營LNG船的業務。

據船舶技術網(Ship Technology)消息,今治造船希望與JMU在明年3月前完成這筆交易。

去年,今治造船和JMU的造船量約佔日本總造船量的四成。雙方聯手後,新成立的合資公司預計將在全球造船業佔有10%的市場份額。

今治造船成立於1901年,旗下擁有西條、廣島等10家造船廠。去年,今治造船的建造船量在日本的市場份額約為31%。

JMU成立於2013年,由U-niversal造船公司和IHI海事公司(IHI Marine United)合併而來。前者原為日本鋼管公司(JFE)與日立造船公司組建;後者原屬於石川島播磨重工(IHI)旗下。

目前,JMU共經營五家造船企業。截至今年3月,該公司的銷售額為254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3.36億元),同比下降11%。

日本新聞(The Japan News)稱,韓國和中國的船企正通過重大重組以增強實力,日本這兩家船企選擇聯盟,也旨在增強日本造船的國際競爭力。

當前,受全球貿易關係緊張、地緣政治局勢動蕩等因素影響,國際船市仍繼續處在深度調整期。今年,全球造船業經歷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調整動作。

10月25日,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原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成立了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船舶集團)。11月26日,中國船舶集團正式揭牌。

此外,韓國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也正在收購其國內同行大宇造船和海洋工程公司(Daewoo Shipbuilding&Marine Engineering)。若合併順利,這家新成立的韓國船企將佔據全球兩成的市場份額。

相關焦點

  • 全球造船業都在搞合併!繼中、韓之後,日本兩大船企宣布合併
    繼韓國現代重工收購大宇造船、中國南北船聯合重組之後,日本前兩大船企也將正式聯手合併,2019年世界前三的造船業大國中國、日本和韓國都像約好了一樣,自己國內排名靠前的造船業公司都紛紛合併。搜航網獲悉,11月29日,日本最大的船企今治造船(Imabari Shipbuilding)與第二大船企日本造船聯合(Japan Marine United,下稱JMU)宣布,就資本和業務合作的基本事項達成協議,並籤署了相關協議書。
  • 日本造船業的選擇題
    今年8月,揚子江船業集團與日本三井E&S造船和三井物產共同成立江蘇揚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正式開始運營,最終目的是把揚子三井造船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船企。不僅如此,8月6日,中國最大的航運公司中遠海運集團旗下中遠海運能源與日本商船三井籤署了諒解備忘錄,將在LNG項目運輸等方面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
  • 15家船廠合併!日本政府推造船業大整合計劃
    據日經新聞報導,目前日本正探索將國內15家大型船廠整合為一家集團的可能性。該計劃名為全日本造船業合併計劃。此前,中國和韓國的造船企業也採取了類似的措施。在此之前,日本最大的兩家造船企業今治造船和日本海事聯合(JUM)於去年12月宣布將結成聯盟,進行資本合作。
  • 造船業蕭條 日本三菱重工考慮出售長崎造船廠
    日本新聞網日前發布消息稱,因面臨中韓船企的激烈競爭,日本三菱重工正考慮將其位於長崎的Koyagi工廠出售給大島造船。目前,雙方尚未就銷售價格達成一致。但目前,日本整個造船業只能確保到1.5年後的工作量。據克拉克松研究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中國船企手持訂單量位居全球第一,約佔總訂單的35%。韓國船企排名第二,手持訂單量約佔總訂單的28%。日本船企手持訂單數約佔總訂單的16%。
  • 超越日韓,中國船企接單接到手軟,拿下全球46%造船市場
    一國造船業的起落興衰,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經濟的風向標。今年以來,受市場不確定性和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造船業整體處於低迷狀態,近日丹麥船東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新船手持訂單已經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全行業低迷情況下,中國船企依舊取得不菲成績。接單接到手軟!
  • 世界造船業2019年回顧與未來展望
    據OECD於2019年末發布的年度報告預測,未來短期內世界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都將持續放緩,市場投資信心不足和貿易保護主義仍將進一步影響世界製造業和世界貿易增長,這樣的外部環境也將進一步影響全球海運貿易量和世界船舶工業的穩定發展。2019年世界新船價格指數總體保持2017年以來的增長態勢,年末新船價格指數為130點,環比持平。世界造船業三大指標總體呈現「一升兩降」態勢。
  • 韓國船企接單量領跑全球
    韓國船企11月接獲全球60%以上的新船訂單,單月接單量已經連續5個月超過中國領跑全球。在下半年的新造船市場中佔據壓倒性優勢的韓國造船業正在加速縮小與中國的差距。今年前11個月,全球新船訂單量為1447萬CGT,僅為去年同期2523萬CGT的57%。其中,中國船企前11個月累計接單量仍然佔據全球首位,共計298艘667萬CGT,佔全球市場份額的46%。排名第二的韓國船企累計接單量為137艘502萬CGT,佔比約為35%。日本船企接單量共78艘118萬CGT,位列第三,佔比約8%。
  • 中國船企接單接到手軟,拿下全球46%造船市場
    據環球網報導,研究船業發展規律的英國克拉克森研究所最新的報告顯示,今年前十一個月中國造船企業總共獲得了近三百艘的新船訂單,拿下全球46%造船市場,幾乎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一舉超越日韓。韓國接到了137艘訂單,佔據全球1/3以上的份額,日本接到了78艘訂單,佔據了不到10%的全球份額。
  • 穩穩的冠軍,中國前11月新船訂單全球第一,一半船舶中國製造
    乘風破浪的「中國神船」,依然馳騁在漫無邊際的星辰大海上。數據顯示,2020年前11月,全球新船訂單的一半市場都花落中國,中國船企繼續保持世界領先,位居全球第一。英國權威分析數據顯示,今年的前11個月,中國船企的新接訂單總量,達到667萬補償總噸,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46%,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而緊隨其後排在亞軍和季軍位置的,是傳統的造船強國韓國和日本。數據顯示,韓國船企同期間的累積新接訂單為137艘,合計502萬補償總噸,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35%。
  • 投入7000萬日元,日本擬建造2艘醫院船!中國拿下全球6成新船訂單
    來源:金十數據由於疫情影響,日本需要收治大量病人,該國醫院病床可能會出現短缺,這時候日本第一艘醫院船的建造就提上了日程。但這一醫院船建造的背後,卻是日本造船業的式微,而中國船企近日獲得了一個超200億元人民幣的超級大單。
  • 日本造船業「高薪」搶人
    急缺勞動力的日本造船業正在「高薪」吸引外國勞動力。距離日本修訂版《出入國管理法》正式實施已經過了半年時間,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工人獲得新在留資格「特定技能1號」開始在日本船廠工作。與此同時,日本偏僻地區的船廠開始擔憂新引進的外國工人會被都市地區船廠「高薪」挖人。
  • 國金研究:船舶行業戰略性重組臨近 重點關注南北船資產整合
    (3)全球造船業新接、手持訂單相對平穩。根據克拉克森數據,2018年全球造船業新接、手持訂單分別為0.77、2.08億載重噸,同比+5.75%、+5.57%;2019年一季度全球新接訂單共計196艘、573萬 CGT,與去年同期的996萬CGT相比減少42%。
  • 全球船海市場低迷 中國船企卻屢獲大單?秘訣揭秘→
    全球船海市場低迷 中國船企卻屢獲大單?   1月1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船接單量超過韓國,時隔兩年重新奪回接單量全球第一的寶座。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不確定性的雙重影響下,各國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都出現大幅下降,中國船企如何實現逆勢上揚?
  • 中企正式進軍日本伺服器市場!定下目標:2023年前出貨量世界第一
    日本是世界上網絡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同時也是全球重要的數據中心樞紐節點。對於一些企業來說,使用日本伺服器搭建業務平臺成為企業展業的必選之路,而近年來日本伺服器市場也備受多國網際網路公司的青睞。據日媒5月5日報導,中國企業浪潮集團正式進軍日本伺服器市場。
  • 日本兩大網際網路巨頭雅虎與Line正式合併:整合資源應對挑戰
    11月18日消息,雅虎日本母公司Z Holdings(簡稱ZHD)和日本社交軟體巨頭Line正式宣布兩家公司即將合併。為了合併,ZHD母公司軟銀將與Line母公司韓國NAVER聯手對Line進行私有化,然後讓ZHD 100%控股Line公司,軟銀和NAVER則成立合資公司(50:50)管理上市公司ZHD,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的交易將在2020年10月完成。
  • 超越日韓,中國又一領域全球第一!獨攬46%市場份額
    一國造船業的起落興衰,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經濟的風向標。今年以來,受市場不確定性和疫情的雙重影響,全球造船業整體處於低迷狀態,近日丹麥船東協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全球新船手持訂單已經降至30年來的最低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全行業低迷情況下,中國船企依舊取得不菲成績。接單接到手軟!
  • 中國造船業前9月訂單穩居世界第1 比韓國日本總和還多
    近期,一系列世界之最、亞洲之最船舶的建成或訂單的落地讓中國造船業再次成為全球焦點。韓國《亞洲經濟》報導稱,據海運狀況調查機構英國克拉克松公司11日消息,今年1-9月,全球海運累計訂貨量1593萬CGT(573艘),較去年同期(979萬CGT,438艘)增加614萬CGT。
  • 日本兩大船企成立合資公司計劃第三次推遲
    由於海外反壟斷審查程序仍未結束,日本最大的兩家船企今治造船和日本造船聯合(JMU)成立合資公司的計劃將第三次推遲。 據了解,今治造船和JMU合的合資企業將針對除了LNG船以外的所有一般商船,業務範圍包括市場營銷、企劃開發、共同研究、訂單銷售、合同、基本設計/批准書製作,以及今治造船和JMU建造的海上風電相關設備業務,結合JMU在節能化等環保相關技術方面的強大實力、以及今治造船擁有的日本和海外船東廣泛銷售網絡的優勢。
  • 接單接到手軟,拿下全球46%市場
    據界面新聞報導,中國造船業,在世界造船產業低迷的情況下拿下全球46%的市場。不僅如此,中國接單也是接到手軟,接單總量更是遠超日韓兩國,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市場、訂單雙第一。 中國船企蓬勃發展 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對各產業都造成了動蕩。
  • 中國船企拿下全球46%的市場
    原標題:中國船企拿下全球46%的市場   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CGT),約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