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詩情畫意裡的成都—杜甫草堂

2021-01-20 點滴之旅

歡迎來評論區分享你的旅行點滴

當我們遊覽很多名人故居,大多都是以「某某某故居」、「XXX紀念館」命名,而眼前杜甫曾經的故居,竟是以「杜甫草堂」命名。僅僅從名字中,就可以感受到清貧的氣息。

「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公元759年間,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無奈之下攜家眷從甘肅輾轉來到了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在成都西郊修建了茅屋居住。這最早被稱為「成都草堂。

在杜甫離開成都後不久,草堂便被摧毀。再後來的歲月中,經歷了朝代的更替,戰火的摧殘,光陰的交替,杜甫草堂也經歷了多次的摧毀——重修——摧毀——重修的過程。如今我們看到的杜甫草堂,是在1985年全面修建後,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

在這個看似簡陋破舊的草屋中,杜甫度過了4年的時光,曾被封為「檢校工部員外郎」,又被被稱為杜工部。不僅如此,在草堂生活的歲月中,在這青山綠水之間,也激發了他的靈感,創作了很多傳世經典。據統計,再此期間,創作了近400首作品,其中傳世的有240多首。其中最出名的是被收錄到語文教材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以及我們每個中學生都能隨口吟出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因此,草堂也被視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草堂的建築是清代風格,分為文娛景點遊覽區:草堂舊址、草堂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園林景點遊覽區:梅園、花徑、萬佛樓;以及服務區:草堂寺等。其中,草堂大廨、柴門、工部祠都是杜甫詩歌中提到的草堂原有的建築;而史詩堂和工部祠則是後人為紀念杜甫而建。

經過了多次的修繕,今天這裡看上去更像是一個環境清幽的公園。湖畔、林木、竹林、茅屋,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綠色,如同童話般的仙境。草堂內,照壁、正門、大廨、柴門、史詩堂、工部祠整齊的排列於一條中軸線上,迴廊和其他建築整齊的排列在兩邊。

茅屋

這是杜甫草堂的主體,重現了當時的田園生活風貌,有著濃厚的詩情畫意的氛圍。杜甫草堂因詩名揚天下,借詩聖而後世流芳。作為成都充滿文化氣息的景點,這裡真的如同詩歌裡寫的美景。遊歷此間,仿佛一草一木,一石一樓,都能為之賦予詩詞的吟誦。

草堂大廨

「大廨「的意思是古代官員辦公的場所。大廨的正中是一座杜甫的銅像,在這瘦骨的形象中,也可見得杜甫的清廉和風骨。由於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懷才不遇,念在其曾經做過官,應有辦公的場所,於是清朝嘉慶年間重修時,被命名為草堂大廨。

工部祠

由於杜甫曾作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工郎,簡稱為「杜工部」,工部祠因此得名。工部祠內的建築風格是一屋三楹,有著高高的石臺,花格的窗門,透過花格望向窗外的竹林與碧湖,讓人錯以為身在江南的煙雨小鎮,儘管不算華麗,但是這裡的清幽浪漫,難怪能在這裡創作出那麼多傳世經典名作。工部祠內有明、清兩代石刻的杜甫像,兩旁還有陸遊、黃庭堅的雕像,成為「三賢堂」。祠內莊嚴肅穆,寫著「荒江結屋公千古,異代升堂宋兩賢」的對聯,還鑲嵌著「少陵草堂圖」,雕刻精細,具有藝術研究價值。但是這幅草堂圖的價值還不在於此,由於草堂圖得以保留完整,到了解放後,人們便是根據此圖還原的場景,恢復了草堂的原貌,讓人不由得感慨歷史的傳承和巧合。

少陵碑亭

在工部祠的東面,有一座小小的茅草亭子,這就是少陵碑亭。亭子中有一大石碑,上面鐫刻著「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筆鋒蒼勁有力。這是雍正的弟弟果親王所書,也就是我們再《甄嬛傳》中熟悉的與甄嬛相愛的果親王。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也是茅屋的象徵。面對石碑,仿佛能領悟到杜甫的眾生情懷。

花徑

「花徑不曾緣客少,蓬門今始為君開」。

曾經的花徑,是杜甫的茅屋前的一天栽種了各色花木的清幽小徑,而如今的花徑,已變成了紅牆小徑,兩邊的紅牆夾著青石板小徑,紅牆之後,是高聳遮天蔽日的竹子,竹子蒼翠欲滴,與紅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清風拂過,竹影婆娑,綠竹紅牆,相得益彰。

有用青花碎瓷鑲嵌的「草堂」二字。這兩字如同杜甫顛沛流離的命運,也是經過了數次的破壞和重新修繕。這是草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有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拍照。1958年,毛主席也是站在了這兩個字面前,陷入了久久的沉思和凝望。

面對照壁,在這潺潺流水和紅牆花徑之間,儘管歷經千年,如同穿越時空,依舊能清晰的感受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豪情壯志與憂國憂民的心情,能領悟到詩人的眾生情懷。

除了以上的歷史文化景點之外,杜甫草堂還有很多小眾的景點,比如一座座的亭臺水榭,數不勝數的石碑竹林,隱秘在高大竹林裡的石橋流水,曲徑通幽的庭院景觀等,這些景物沒有名稱,但也歷經千年,見證著歷史的滄桑變化。

杜甫草堂給成都賦予了一份詩意,一份清幽,一份寧靜。我認為這裡最適合下著毛毛細雨的初夏,如同新海誠的言葉之庭,在青翠中的細雨裡,扣響一閃柴扉,細品一首詩詞,坐看花徑的青苔是否與詩人眼中的相似。在歷史的滄桑中,體會一份獨屬成都的詩情畫意。

如果你有旅行好文分享,歡迎來投稿。

長按文末左下角點讚送三連,你們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動力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美麗的杜甫草堂
    美麗的杜甫草堂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三年級4班黃奕傑  「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成都的杜甫草堂,大家應該很熟悉。它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過的地方。今天就由我再帶大家領略一下草堂的美景吧。
  • 成都行之杜甫草堂那些事兒
    遊覽杜甫草堂必須要知道的那些事:公元759年,寒冬臘月天,大雪紛飛夜,杜甫又添了一把炭,守著爐火邊,思量許久,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對cp果然是反了, 此地已不適合人類居住了,杜甫心一橫,褲腰一勒,在哪不是吟詩作對,在哪喝酒不是喝,趁著夜色,杜甫攜家帶口趕赴成都。
  • 黃奕傑:美麗的杜甫草堂
    作者:成都七中實驗學校小學部 三年級4班 黃奕傑指導老師:李娟「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成都的杜甫草堂,大家肯定都很熟悉。它位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過的地方。今天就由我再帶大家領略一下草堂的美景吧!
  • 成都杜甫草堂,看曾經的茅草屋現在是啥樣,網友驚嘆:大隱隱於市
    馮至曾說過「人們提到杜甫的時候,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成都,一座擁有三千年文明歷史的古都,自古便有「天府之國」、「蜀中江南」、「蜀中蘇杭」的美稱,一文一武的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是成都最靚麗的兩張名片。
  • 成都半日遊|在杜甫草堂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旅遊·動態成長計劃#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居所。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現如今已演變成一處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的著名文化聖地。身處鬧市僻靜一隅的草堂是具有獨特的「混合式」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當你行走在杜甫草堂幽靜的小道中,靈魂仿佛穿越回到了1000多年前,轉頭便看到杜甫在堂下書寫著他的半生…【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草堂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次年春,杜甫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 ...成都|大熊貓|寬窄巷子|成都植物園|門票價格|杜甫草堂博物館
    杜甫草堂可以進了嗎?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gif沒關係小微已經幫你準備好了最新NEW!市內各大景點資訊!具體優惠信息參見成都市植物園公眾號)購票方式可在各大旅遊網站實名制購票,預定成功後持身份證原件入園,或在景區售票窗口持身份證購票入園接待規模每日限流5000人出行推薦地鐵3號線植物園站B口出站杜甫草堂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讓世界讀懂「杜甫很忙」
    2019年8月底,博物館攜手獨立設計師譚楊,打造出草堂系列首飾——花隱、喜雨、月湧三個系列,融合百花、柴門、花徑、堂松、堂竹等杜甫草堂的經典情景元素,「引爆新潮」。2019年中秋前夕,草堂「春花秋月」詩意月餅禮盒開啟預售,精選四種季節限定風物之外形,從中國傳統色中萃取最具季節代表性的四種顏色,「好物配美色,國色更添香」。
  • 成都杜甫草堂,網友說:原來這裡並不破,是「最美」的詩人故居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那一年,杜甫為了躲避安史之亂來到成都,在朋友的幫助下,我暫時住在了畫著風景的洗滌花溪畔的茅屋,為了感謝杜甫的文學成果,後人稱杜甫草堂。寄居成都的四年是美好的,同時也是短短的四年,朋友的逝世讓他失去了成都唯一的依靠,我帶著妻子到處轉悠,過程的辛苦不是徒勞的,他把杜甫的遺像和他的遺像分開了,也有對民族前途的擔憂。
  • 旅遊:杜甫草堂導遊詞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他的詩「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狂夫》 )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
  • 杜甫修建的草堂是個什麼模樣,與現在的成都杜甫草堂有何差別
    這首絕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所作。吟誦著這首詩漫步在杜甫草堂,別有一番詩情畫意,時光荏苒,詩中的美景已不復存在,就像是泛黃的照片定格在我們的記憶中。天寶十一載(752)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了,杜甫陷於動亂之中,杜甫帶著全家開始逃難,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底來到成都。
  • 「貢嘎」杜甫草堂,缺少一襲紅裙(搖曳在雪山中的信仰-05)
    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在成都西郊的一處,幾座草屋屹立隱在綠茵之間。門前一條小溪經過,些許籬笆環繞,雖無天上人間之境,倒也有著世外桃源的些許風範。一千二百年前,這個地方叫做「成都草堂」,而現在,這裡叫「杜甫草堂」。
  • 成都遊記-在杜甫草堂感受濃濃的詩情畫意
    成都杜甫草堂位於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它也是來成都的遊客必到之處。杜甫草堂的由來: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杜甫來到成都時,覺得成都浣花溪一帶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建立了草堂,由於當時貧窮,他還寫了不少詩向當地的社會名流換取一些花草樹木,自己親手栽培。 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稱「成都草堂」。
  • 杜甫草堂,又稱「成都草堂」,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杜甫草堂,又稱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佔地24公頃。759年,杜甫因安史之亂流亡成都,在友人嚴武的幫助下於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稱「成都草堂」,並在此居住了4年,在此期間,杜甫共作詩240餘首,是其創作的高峰。
  • 成都- 杜甫草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平溪江漁夫,ID:X18075952599】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到成都,不能不去杜甫草堂。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依靠親友的幫助,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了一座作為居所的茅屋,自謂「草堂」,後世亦稱做「浣花草堂」。詩人在「浣花草堂」生活近四年的時光,創作詩歌240餘首,為其一生詩作的六分之一,其中就有《春夜喜雨》、《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 四川省杜甫學會成立四十周年:回首經年,傳承不絕
    「萬裡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公元759年,杜甫攜家入蜀,來到成都,從此便在歷史上留下了浣花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歷來重視學術研究工作。1980年4月,成都杜甫草堂聯合社會各界科研力量,成立了成都杜甫研究學會(今四川省杜甫學會)。學會以普及杜詩藝術、弘揚杜甫精神、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推動杜甫研究深入開展。 四十年春來秋往,四十年風雨兼程。
  • 涴花溪畔的茅屋曾經住過詩聖,引無數文人墨客前來拜謁,杜甫草堂
    說起成都大家自然會想到青城山、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錦裡、寬窄巷子等,成都的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可供我們遊玩的地方眾多,今天我們就去看一下成都西側涴花溪旁的杜甫草堂。這是一座清雅的門庭,不遠處就能清晰地看到「草堂」二字的匾額,兩側題有杜甫詩句:萬裡橋西宅,百花潭北莊。上面的黑瓦已經布滿了青苔,凸顯了它的年輪。
  • 成都市中心的杜甫草堂,草堂不「草」,處處為詩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讓杜甫與成都結下了不解之緣。未到成都之前,我早已聽說過《杜甫草堂》,於是決定到了成都怎麼都要去看看。那天我和表妹一同前往,雖然她說沒去玩過,但我知道她是為了陪我才這麼說,畢竟我是第一次到成都,表妹是個好客之人,怎麼說也不讓我獨自前往。
  • #成都之旅#雨中漫步杜甫草堂 別有一番風味
    草堂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意在「思其人而成其處」,使之得以保存。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壁間,始成祠宇。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詩聖在這寫詩超過240首,已對抗疫醫護免票
    在乾元二年(即759年),杜甫由於對「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混亂腐敗的政壇痛心疾首,從而放棄了華州司功參軍一職西去秦州,然後幾經輾轉到了四川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於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先後在這裡居住了四年,因此世稱「杜甫草堂」, 也叫做「浣花草堂」,這便是杜甫草堂博物館的前身。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千詩碑」落成亮相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歷時3年將杜甫存世的1455首詩歌在該館及浣花溪公園內以書法、刻石等藝術形式呈現,展示了宋以來歷代名家創作的杜詩書法作品和當代書法名家及文化名人書寫的杜甫詩歌。「杜甫千詩碑」吸引參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