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錦鯉媽咪原創作品,圖片為錦鯉媽咪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轉發、收藏。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到底應該「放養」孩子,還是應該「圈養」孩子。「放養」孩子的話,害怕孩子被人帶壞;但是「圈養」孩子,又害怕孩子變得越來越沒有自我。這個問題對於大部分的家長來說,確實是十分糾結的。
其實「放養」和「圈養」這兩個詞,最早是用來形容動物的。但是漸漸的,人們開始將這兩個詞,用到了孩子的身上。在家庭教育中,不同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放養」和「圈養」究竟有什麼區別?還要先從動物說起
一、「圈養」的動物
當我們去動物園時,能看見很多的大型猛獸,都是圈養的。圈養的動物,大部分都是難以約束且攻擊性強的。這樣的動物,如果採用放養模式,那將會很難控制動物的行動,甚至出現傷人事件。
二、「放養」的動物
和圈養的動物相反,大部分放養的動物都是溫順、通人性或者嚮往自由的。這樣的動物性情比較溫順,在放養的時候,不容易出現問題。
從動物上我們就能看出,在圈養還是放養的問題上,除了需要考慮馴養人的主觀意願,還要從動物自身的情況來考慮。有些動物適合圈養,有些動物適合放養,所以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也應該從孩子自身的情況來進行考慮,不同的孩子,適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
什麼樣的孩子不適合「放養模式」?
隨著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考慮孩子的人權問題,很多的家長也開始傾向於放養式的管教,認為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幫助。確實,「放養」式的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有很多的好處,但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的。以下幾種孩子,建議家長就不要採用放養式的教育了。
一,自制能力太差
對於自制能力太差的孩子來說,採用放養式教育,很可能讓孩子逐漸地向家長不期望的方向發展。因為孩子沒有自控能力,不能拒絕外來的誘惑,也不能嚴格地管控自己的學習和玩樂時間,所以自制能力太差的孩子,最好不要採用放養式教育。
二,太容易惹是生非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就像動物園的大型猛獸一樣難以約束,如果家長能夠嚴格教育還好,因為有家長作為一道枷鎖存在,孩子多少能夠控制自己惹是生非的的情緒。但是如果採用放養式教育,失去了家長這一道枷鎖,孩子很容易放縱自己的情緒,四處惹是生非,等家長發現時情況可能已經無法控制了。
三,無主見的孩子。
無主見的孩子,也不能採用放養式的教育。因為孩子沒有主見,家長不能掌控孩子接觸的人,很容易出現孩子已經被有心人利用了,而家長卻絲毫沒有察覺的情況。
而這種無主見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受矇騙的,正如近幾年網絡上,很多中小學生見網友被騙的案例,這些孩子大多都是無主見,卻被家長放養,由此被有心人矇騙,而等到家長發現的時候,可能已經造成家長無法承受的後果了。
對於以上三種孩子來說,放養式教育是比較不可取的。但是經過家長的教育,和孩子的逐漸成長,情況可能也會發生改變,家長也不要過於著急。
「放養式」教育的好處
如果孩子自身,可以被「放養式」教育,這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件好事。那麼,「放養式」教育,究竟有哪些優勢呢?
第一,可以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
很多的巨嬰都是來自父母的溺愛,因為父母長期將孩子「圈養」在身邊,不管大事小事,都由父母做主,孩子稍微磕磕碰碰,父母就著急得不得了。
這種教養方式,其實非常影響孩子的成長,而「放養式」的教育,給了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間,也能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家長放手讓孩子去做,也能讓孩子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
第二,讓孩子發展得更自由
很多家長對孩子管控得過於嚴格,但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其實更需要的是自由,因為有自由,孩子才能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有了自由,孩子也能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不是依靠父母的眼睛,依靠父母的思想灌輸,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第三,使親子關係更加和諧
「放養式」的教育給了孩子自己空間,也給家長更多的個人空間。對於家長來說,不應把孩子當作自己生命的全部,家長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心態也會更加輕鬆,也能解決很多的家庭矛盾。
而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採用「放養式」教育,其實也是對孩子一種信任的表現,孩子對於家長也會更加信賴,更加願意向家長展露真心。所以「放養式」的教育,其實對父母和孩子雙方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
不想孩子「撒手沒」,家長在「放養」時,也要多加留意
但是,「放養」教育並不是說,家長就徹底地放手給予孩子絕對的自由。家長要像放風箏一樣,緊緊握住孩子身上的「韁繩」,不要讓孩子超出不應超出的底線。
就像作為公民來說,我們擁有著相對的自由,但同樣也需要受到法律的約束一樣。家長在實行放養式教育的時候,同樣也需要給孩子制定規矩,而不是採用完全放手的方式。
所以,在採用「放養式」教育的同時,家長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第一,時刻關注孩子的變化
人都是在成長中慢慢變化的,孩子也不例外,即使在採用「放養式」教育時,孩子是乖巧可愛的,但是我們不能保證,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接受到什麼樣的外界訊息。所以家長也需要時刻注意孩子的變化,當孩子出現預料外的變化時,家長也要適當地給予幹預。
第二,與孩子多多溝通
「放養式」教育並不代表完全不管孩子,家長還是需要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刻了解孩子的變化,了解孩子的心態、情緒等問題。
一旦孩子有了不好的情緒,就需要家長出面去開解孩子了。畢竟對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還有很多事情是他們無法解決和無法理解的,所以和家長的溝通還是存在很多用處的。
第三,給孩子提前立好規矩
在實行「放養式」教育之前,家長也要給孩子立好規矩,就像法律對公民的約束一樣,給予孩子自由的同時,也給孩子一個底線,告訴孩子在擁有足夠的自由之下,孩子也是需要遵循一些規矩的,不要讓孩子超出家長的預期太多。
有時候家長不能確定孩子交友的狀況,就要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也讓孩子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有一定的警惕心。
在教育水平日漸提高的今天,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考慮到了孩子的人權問題,其實是教育的突破。這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好的,而「放養式」的教育,給予孩子充分自由的同時,也給孩子的未來,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曾經有太多充滿想像力的孩子,都是被父母古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所束縛了。「放養式」教育,從一定程度上說,可以算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大標誌。但是「放養式」的教育,同時也需要家長更加的注意。
與「圈養式」的霸道教育不同,「放養式」教育更加趨向於平等教育,把孩子放在和家長同一位置,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尊重了孩子、理解了孩子的決定。
有些家長嘴上說著「放養式」教育,其實卻比「圈養式」的教育更加嚴苛,對孩子的掌控欲更強。這樣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反對情緒,認為家長出爾反爾。所以,一旦家長想要對孩子實行「放養式」教育,自身也要做好心理準備才行。
我是幸運的錦鯉媽咪,在生娃帶娃的路上過關斬將。關注我,學習最實用的孕產、育兒知識,有關於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給我發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為您解決一點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