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吳江盛澤鎮與秀洲王江涇鎮的交界處,一條斜巷夾在盛澤聖塘村與王江涇陽城村之間。河邊茂密的綠植、不規則石頭砌成的河堤、乾淨碧綠的河水成為河兩岸村民的「夢裡水鄉」。望著腳下緩緩流淌的河流,聖塘村黨委書記張曉峰感慨道,一泓清水兩方合力守護,我們早把「冤家」變為「親家」。
蘇州地處江蘇最南端,與滬、浙各區市交界河湖岸線長度近200公裡,其中不乏江南運河、吳淞江、澱山湖等被列入江蘇省省級骨幹河道或省湖泊保護名錄的河湖。省際河湖管理涉及上下遊、左右岸,由於水系相通、地塊分隔的原因,使得交界地區一度成為「三不管」地帶。隨著浙江的「五水共治」戰略與江蘇「263」專項行動相繼展開,轟轟烈烈的治水行動讓各自境內水域環境治理成效顯著,其中交界水域的治理也逐漸受到雙方的關注。
抓住機遇,吳江區與秀洲區先行先試。2015年,陽城村與聖塘村聯合開展1.9公裡河道清淤,讓雙方嘗到合作的甜頭。2017年2月,吳江區與秀洲區成立了交界區域水環境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對15條交界河道進行劃分,實施屬地負責,同時,兩地建立聯合河長治水機制,攜手治理交界河水環境問題。
類似的場景,去年在蘇州各個交界地區多次出現。
6月15日,崑山水務局與青浦區水務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從聯通水系、聯動治汙等6個方面加強對接,著力建立雙方水利水務聯動協同機制;
8月20日,無錫錫山區聯合蘇州相城區漁政大隊、望虞河管理所等單位開展鵝真蕩水域內漁網專項整治行動,清除設置在該水域內的各類漁網和地籠;
9月13日,崑山、太倉、嘉定、寶山四地省際界河對接會上,進一步明確了40多條邊界河道的具體命名、走向、劃線、管護責任等,共同做好省際邊界地區河湖長效管理工作;
11月13日,在太湖湖長協作會議上,江浙兩省建立太湖湖長協商協作機制。這也是國內首個跨省湖長協商協作機制;
……
從省到區,一處處跨省治水的生動實踐正在長三角區域接連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