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鄧慶傑巡查前,登錄手機APP進行巡河工作記錄。本報記者 夏升權 攝
1月3日上午,記者跟著東區新鰲嶺社區河長鄧慶傑一起去巡河,他也是新鰲嶺社區黨委書記,統籌社區的河湧管養工作。
當好河湧管護的「眼耳口手」
上午10點半,我們來到了博愛路一側的白石湧。鄧慶傑打開「廣東省智慧河長」App,點開「我要巡河」,便自動顯示定位和附近的河湧信息。
緊挨著博愛路的白石湧,雖然水質看起來不是很清亮,但水面極少漂浮物,兩側的灌木叢也基本看不到垃圾。「這屬於市管養河湧,長5.3公裡,流經多個社區。作為社區河長,要當好河湧管護的『眼耳口手』。」
鄧慶傑告訴記者,「目前這條湧的主要汙染源是周邊生活汙水入河,汙水管網有待完善。目前能做的是保持好環境,同時及時觀察排汙情況,發現異常要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他拍照後,將河湧照片上傳至App。
11點10分,記者跟著鄧慶傑來到了小鰲溪村。這一條綿延1.8公裡的大小鰲溪排洪渠,寬只有6米,從兩個村居橫穿而過。河岸兩側平整得乾乾淨淨,只有一些平整後的沙石、水泥地等,沒有雜草,視野開闊,留出足足十多米的河岸。「如果你早兩三個月來看,這裡是另外一番模樣。」
鄧慶傑展示了手機裡的對比圖。歷來這裡的村民沿河而居,幾十年下來,河湧兩岸被各種亂搭亂建佔用。這些房屋有些是閒置,有些作為辦公場所,還有些出租給收廢品的人住、當倉儲等。
根據對河道保護的有關規定,要對藍線範圍、河道保護區範圍內的亂搭亂建問題進行整治,經過摸查,大小鰲溪排洪渠兩側共有9處亂搭亂建。
面對龐大的清拆工作,如何下手?一個月來,鄧慶傑做了大量的溝通勸導工作,他指著一塊水泥空地告訴我們,這裡曾是一個辦公室,業主原來當過村幹部,「他很理解和支持我們的工作,也知道是違建,所以帶頭自行拆除了。」接著又先清拆了村集體的涉河建築物,地產企業的施工工棚等,最後才「攻堅」最難的。
「那塊土地有證,但地上的建築物屬於違建,還租給了收廢品做倉儲,是河流的汙染隱患,業主一開始存在觀望態度,但後來經社區和經聯社兩委幹部多次勸導教育下,最終也自願配合拆除。但業主考慮到從利於自有土地管理的角度出發,提出暫時保留圍牆的要求,並承諾政府需要使用土地時,可全部拆除。最終我們也人性化處理,只對建築物樓面予以拆除,暫保留圍牆部分,並協助他進行自拆。」
最終,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拆除了8處亂搭亂建,總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
整治效果受到周邊群眾稱讚
河長不僅要清淤清漂,做好拆除違建的勸導和協調外,還想著法子治理河湧汙染。
11點50分,記者跟著鄧慶傑來到大鰲溪一座小橋附近。鄧慶傑指著河底一個池子告訴記者,這是個臨時設施,村裡想出來的「土辦法」——三級隔汙池,將村居排出的生活汙水,全部集納到一個水泥池子裡,經過兩層過濾,把多數汙穢物截留住,排出的水便沒有那麼髒臭。
「每星期會找專門公司清汙一次,每次可以清三車,在現有汙水管網未完善的情況下,用最土的辦法,來從源頭解決部分排汙問題。」這也從另一方面減輕了河長的壓力,這個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汙染物的排放,效果受到周邊群眾的稱讚。
中午12點半,我們走到大小鰲溪排洪渠鱉土環河段,對面有部分臨河鋅鐵棚也在拆卸中,鄧慶傑介紹,最後這處違建很快也會拆完,至此這條河湧的保護區範圍的土地都會騰退出來。
此時鄧慶傑的手機App顯示,此次巡河總長度已達3.86公裡。
不過,鄧慶傑作為社區河長的一天並未結束。鄧慶傑打開手機微信群,在一個標註著「重點工作整治群」裡,有社區22位河長及社區、經聯社幹部,每天會在微信群裡匯報巡河的情況。作為社區河長,鄧慶傑需要及時統籌、調度、解決各項問題。
李瑋瑋 陳雪琴 夏升權
文章來源:中山日報
責任編輯: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