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導讀:「印尼人三菜一湯」料理達人端家鄉國菜,仁當牛肉馥鬱沙嗲香濃逼人!
印尼由多達6000個有人居住的島嶼組成,
地理人文的複雜程度,
也讓料理衍生豐富多元的特色。
有「南洋料理達人」稱號的閨蜜,
來自印尼華人家庭,15遷歲居來華,
今天教大家幾樣道地印尼菜,
以及她因應個人偏好調製的香料蔬菜湯,
各有各的美好滋味;
而中國和東南亞諸國的互動密切,
有許多印尼僑民在華生活,
各城市車站附近都有密集的印尼商店,
要購買道地的南洋香料和調味料,
相當方便。
繽紛的香料,
絕對是印尼料理最大的魅力之一。
以「仁當牛肉」來說,
這道源於蘇門答臘巴東的燉牛肉料理,
就融入香茅、薑黃、南姜、萊姆葉等在地香料,
加上畫龍點睛的椰漿,
香氣逼人的醬料,
小火燉煮牛小排2小時,
軟爛入味,
鹹中帶辣又有迷人香氣;
原本僅是區域性的菜色,
能被封為印尼國菜之一實至名歸。
仁當巴東牛肉
食材:
牛小排300克、椰奶(或濃椰漿)250cc、椰子水370cc、初榨椰子油4大匙、月桂葉7片、薑黃葉1片、萊姆葉6片、八角1顆、香茅(拍碎)1根、鹽適量,
醬料:
大紅辣椒10克、南姜10克、朝天椒10克、生薑5克、薑黃2克、紅蔥頭5顆、蒜頭3顆、胡荽粉(或胡荽籽)少許、肉豆蔻(或肉豆蔻粉)少許
準備:
椰漿加椰子水混合成椰漿水。
做法:
1.醬料材料以調理機打成泥。
2.熱鍋下椰子油,加入月桂葉、薑黃葉、萊姆葉、香茅炒香,續加入做法1炒散,倒進椰漿水煮到變稠、表面浮出油質。
3.續加入切塊的牛小排、八角拌勻,煮滾後轉小火燉煮到湯汁將收幹,以鹽調味。
同樣被印尼旅遊部列為國菜的,
還有一道叫做「加多加多」的涼拌菜,
中國有些餐廳直接稱之為印尼沙拉。
加多加多在印尼各地都有,
沒有絕對統一的做法,
香料運用也較為簡單,
關鍵的一味是使用烘過的花生碎,
與蒜、辣椒一起磨碎,
並加上椰糖和羅望子汁;
閨蜜的做法還加入了印尼常見的山奈,
在華人圈也被稱為「沙姜」,
除了能增添風味,
還有抑制細菌效果,
可說是天然的防腐劑。
有著濃鬱花生香的醬汁,
淋在時蔬和水煮蛋上,
就是冷凍最開胃,
營養又健康的南洋風沙拉。
加多加多蔬菜沙拉
材料:
水煮蛋1顆、馬鈴薯半顆、紅蘿蔔1/3根、小黃瓜1根、高麗菜30克、豆芽菜30克、四季豆30克、空心菜30克、油豆腐(切片)1塊、炸蝦餅適量、油蔥酥少許,
醬料:
熟花生50克、朝天椒半根、蒜頭1瓣、山奈2片、椰糖3小匙、鹽1小匙、羅望子汁30cc
做法:
1.以石臼或調理機依序將醬料中的蒜頭、蒜頭、山奈、熟花生磨成泥,再與剩餘材料拌勻成沙拉醬汁。
2.馬鈴薯、紅蘿蔔、高麗菜、豆芽菜、四季豆、空心菜、油豆腐汆燙後與水煮蛋、小黃瓜、蝦餅等擺盤,淋沙拉醬汁後撒油蔥酥。
熟悉東南亞料理的人,
對「沙嗲」一詞恐怕不陌生,
其實在印尼本義就是指「烤肉串」,
只是醬汁風味濃厚,
讓人聯想到沙嗲就是重口味的醬汁。
根據閨蜜說明,
印尼式的沙嗲和沙拉一樣會使用花生,
加蒜、紅蔥頭、增稠用的石慄等一起研磨,
再加水、椰糖、印尼甜醬油炒香,
甜鹹交織、香濃馥鬱的醬汁,
醃製雞肉後烤熟,
對肉食控來說何其完美。
雞肉沙嗲
材料:
雞腿肉丁350克、小黃瓜適量、番茄適量、紅蔥頭適量、金桔(或檸檬)1顆、椰糖25克、蒜泥10克、紅蔥頭泥10克、芫荽粉1匙、小茴香粉1/4小匙、白胡椒粉少許、鹽少許、羅望子汁1小匙,
沙嗲醬:
蒜頭1顆、紅蔥頭1顆、石慄(烤過,或可用杏仁替代)1顆、熟花生75克、鹽適量、椰糖2大匙、胡椒粉適量、印尼甜醬油(或蠔油)適量
做法:
1.雞腿肉丁以醃料醃漬至少50分鐘,以竹籤串起。
2.將鹽、蒜頭、紅蔥頭、石慄、熟花生依序以石磨磨碎或用調理機打碎。
3.熱鍋下油,將做法2炒香,加水調勻後以椰糖、鹽、胡椒粉,煮到變濃稠後下甜醬油拌勻。
4.做法1的雞肉串用氣炸鍋以最高溫加熱6分鐘,或以烤箱烤熟。取出佐沙嗲醬、金桔汁和配菜品嘗。
閨蜜雖然出生在印尼,
但是華人背景加上定居中國多年,
也有一套適合中國口味的印尼料理-以眾多香料熬煮的蔬菜雞湯。
她以蘋果燉湯,
不必再加高湯和味素,
就有天然的鮮甜;
等雞肉和蔬菜煮熟,
再加丁香、肉桂等香料,
增添南洋風味,
和正統印尼菜相比,
口味偏清淡,
老少鹹宜。
印尼蔬菜雞湯
材料:
雞腿塊100克、高麗菜140克、蘋果150克、馬鈴薯220克、紅蘿蔔60克、牛番茄90克、青蔥1根、芹菜10克、薑片7克、鴻喜菇55克、水1500cc,
調味料:
鹽1/2小匙、丁香0.5克、肉桂2克、肉豆蔻半顆、胡椒粉少許
準備:
番茄、馬鈴薯、蘋果去皮切粗丁,紅蘿蔔、高麗菜切片,蔥、芹菜切段。
做法:
1.水煮滾後加入生薑、蘋果、紅蘿蔔、雞肉煮約30分鐘,過程中撈除雜質浮沫,使湯頭清澈。
2.放入剩餘蔬菜續煮10分鐘。
3.下肉桂、丁香、肉豆蔻、胡椒粉再煮約10分鐘,加入青蔥、芹菜煮片刻後起鍋,撒油蔥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