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殷罡: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突然面臨一個選擇,納賽爾也去了,過去我們說的,新中國政府說的,就是阿拉伯封建統治者什麼這些,變了,納賽爾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還有一些阿拉伯的代表,就是很詳細地向周恩來解釋了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和猶太人的衝突等等。據周恩來自己講,他感受很深,有些事情他過去是不了解的,其中包括在六十年代初期,巴解第一任主席舒凱裡,當時他是在萬隆會議上是敘利亞代表團的副團長,他跟周恩來做了很多工作。因為就是上億人口的,那麼多阿拉伯國家,他們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帝國主義,這個運動需要支持,而他們又是堅決排斥以色列的,沒有辦法,冷戰時期你只能站在一邊。
鳳凰衛視《大放送》節目播出,以下為文字實錄:
阿隆·夏:萬隆會議是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尼舉行,在那之前1954年12月曾經舉行了一次預備性的小型會晤,中國人當時已經意識到以色列並不被國際大多數地區所接受,特別是在阿拉伯世界,第三世界國家,不結盟國家和亞非國家。
殷罡: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突然面臨一個選擇,納賽爾也去了,過去我們說的,新中國政府說的,就是阿拉伯封建統治者什麼這些,變了,納賽爾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還有一些阿拉伯的代表,就是很詳細地向周恩來解釋了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和猶太人的衝突等等。據周恩來自己講,他感受很深,有些事情他過去是不了解的,其中包括在六十年代初期,巴解第一任主席舒凱裡,當時他是在萬隆會議上是敘利亞代表團的副團長,他跟周恩來做了很多工作。因為就是上億人口的,那麼多阿拉伯國家,他們反對殖民主義,反對帝國主義,這個運動需要支持,而他們又是堅決排斥以色列的,沒有辦法,冷戰時期你只能站在一邊。
解說:萬隆會議為中國贏得了包括阿拉伯國家在內,第三世界國家的友誼,當時阿拉伯世界的領袖納賽爾不惜得罪美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美國一怒之下中止了與埃及政府在亞斯文大壩上的合作,這份友誼對建立之初舉步維艱的中國來說彌足珍貴。
時廷春: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是支持正義,處於自己的正義立場,同時呢也爭取友誼,要爭取跟這些國家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當然了,中國也有自己的利益,中國所需要的是石油,是市場,是資金,阿拉伯所需要的是中國的產品、中國的技術、中國的經驗和中國人的這種服務,(中國)從援建項目開始一直到承包勞務都樹立很好的榜樣。
解說:而另一方面獲得美國財力物力扶植的以色列,也開始在同中國建交的問題上觀望彷徨。
阿隆·夏:實際上這種存在著一個歷史爭論,如果我們回顧1954年到1955年這段時間,直至萬隆會議,不管是因為中國方面還是由於以色列的原因導致建交失敗,在以色列不希望與美國搞僵的思想,佔據了上風。而在另一方面我也確信,中國那邊的態度也冷淡了很多。
《皇牌大放送》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首播時間:(周六)21:40-23:00
重播時間:(周日)06:00-07:30 16:00-17:3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