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隆會議60年之際 回眸首次萬隆會議:周恩來「舌戰」外國代表

2020-12-24 觀察者網

1955年,萬隆會議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Asian-African Conference)在印度尼西亞召開,距今已經60年了。中國參加了那次會議,代表團由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率領。會上,一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又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為了化解各國之間的矛盾、分歧,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

在會議中,伊拉克的法迪爾•賈馬利稱共產主義是「新式殖民主義」,還有錫蘭總理科特拉瓦拉也聲稱,亞非人民當前的任務不是反對殖民主義、爭取獨立,而是同美國聯合起來,反對共產主義。對此,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的,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是來求同,而不是立異的。」他還強調會議應該求同存異,並呼籲亞非各國撇開分歧,加強團結,為會議成功而努力。周恩來的講話獲得了比利時外長斯巴克等多數國家代表的贊同。「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和印度總理尼赫魯在一起

召開於1955年4月18日-4月24日的萬隆會議,是部分亞洲和非洲的第三世界國家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國際會議,也是有史以來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事務的大型國際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萬隆會議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並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活動。

周恩來在第一屆萬隆會議上

萬隆會議共有304位代表出席了會議,這些國家代表了當時全球超過一半的人口。東道主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在大會上以《讓新亞洲和新非洲誕生吧》為題致了長篇開幕詞。時任印尼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被選舉為會議主席。部分第三世界國家的政黨也派出代表,以觀察員身份列席了會議: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突尼西亞新憲政黨;摩洛哥獨立黨;南非聯邦非洲人國民大會;南非印度人大會。

會議在求同存異的精神下,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問題。經過各國協商,會議通過了包括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權、附屬國問題、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等項內容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

會議中的一個主要爭論點是會議最後是否應該將蘇聯在東歐與中歐的政策與美國等國的殖民主義政策相提並論,而最後達成的共識是譴責「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

《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中還提出,第三世界國家應該減少在經濟上對西方國家和蘇聯的依賴,應該通過互助方式發展經濟。與會的代表們批評美蘇兩國在涉及亞非國家的政策時沒有聽取這些國家本身的意見。與會國家還表達了反對法國在北非和阿爾及利亞的殖民活動。

《亞非會議最後公報》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處理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這十項原則體現了亞非人民為反帝反殖、爭取民族獨立、維護世界和平而團結合作、共同鬥爭的崇高思想和願望,被稱之為「萬隆精神」。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的發言

十項原則包括了1954年由中國、印度和緬甸三國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被認為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準則,成為國際上公認的處理國家關係的基礎。 後來,人們把萬隆會議所反映的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精神,稱為「萬隆精神」。

十項原則的內容:1.尊重基本人權、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2.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3.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一切大小國家的平等;4.不幹預或幹涉他國內政;5.尊重每一個國家按照《聯合國憲章》單獨地或集體地進行自衛的權利;6.不使用集體防禦的安排來為任何一個大國的特殊利益服務,任何國家不對其他國家施加壓力;7.不以侵略行為或侵略威脅或使用武力來侵犯任何國家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8.按照《聯合國憲章》,通過如談判、調停、仲裁或司法解決等和平方法以及有關方面自己選擇的任何其他和平方法來解決一切國際爭端;9.促進相互的利益和合作;10.尊重正義和國際義務。

萬隆會議最終導致了1961年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亞非國家原擬於1965年舉行第二次亞非首腦會議,但因東道國阿爾及利亞政局突變而擱置。2002年11月,南非總統姆貝基提議重新構建亞非合作框架,獲時任印尼總統的梅加瓦蒂作出了積極回應,並由兩國牽頭於2005年4月22日在萬隆會議舉行50周年之際,在萬隆和雅加達舉辦第二次亞非首腦會議。

中國在這次會議中發揮重要作用,並藉此增強了與其他亞非國家的關係。中國總理周恩來在會議結束前聲明願意與美國談判緩和遠東局勢的問題,以此結束了已持續近8個月的第一次臺海危機,並開啟了此後16年美國與中國非官方協商的渠道。

1955年萬隆會議場館

相關焦點

  • 讓萬隆精神綻放新的光彩——寫在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之際
    60年之後,2015年4月,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在印尼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與亞非國家領導人一起在萬隆重溫「歷史性步行」,攜手謀劃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穿越一個甲子的崢嶸歲月,萬隆精神將如何展現新的時代意義? (一) 「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
  • 紀念萬隆會議60周年:讓萬隆精神綻放新的光彩
    60年之後,2015年4月,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在印尼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與亞非國家領導人一起在萬隆重溫「歷史性步行」,攜手謀劃亞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穿越一個甲子的崢嶸歲月,萬隆精神將如何展現新的時代意義?  (一)  「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
  • 1955年萬隆會議:周恩來三次力挽狂瀾
    1955年4月,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1954年日內瓦會議,周恩來「舌戰群儒」,「贏得了外交舞臺第一流人物的地位」。1955年,在躲過克什米爾公主號暗殺事件後,周恩來不畏艱險出席萬隆會議,再次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折衝樽俎、協和萬邦的外交藝術,數次力挽狂瀾,將會議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精神的勝利。
  • 歷史回眸:周總理在60年前是如何斡旋萬隆會議?
    1955年4月19日,周恩來總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作補充發言。這18分鐘「求同存異」的補充發言徵服了全場,樹立了新中國真誠友好的形象。資料圖片亞非峰會今舉行將重走萬隆「老路」系亞非領導人60年第三次聚首,將發表重申萬隆精神有關文件新京報訊 (記者韓旭陽)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將於22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和萬隆舉行。這是繼1955年亞非會議、2005年亞非峰會之後亞非領導人的第三次聚首。
  • 回顧萬隆會議 周恩來不負眾望三次力挽狂瀾(圖)
    50年前的今天,第一次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在危機四伏的國際環境中艱難開幕了,而遲到了整整40年的第二次亞非會議也即將於4月22日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此時此刻,我們不能忘記「萬隆會議」所歷經的驚濤駭浪,不能忘記在29個亞非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萬隆精神」。
  • 回望60年前萬隆會議:周恩來率團參加 提"求同存異"促成共識
    圖為周恩來在會上發言 今年是著名的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據中國駐印尼大使介紹,習近平主席近期將訪問印尼,出席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亞非各國領導人也將於4月24日在萬隆重走60年前亞非領袖的「歷史性步行」,紀念、繼承與發展萬隆精神。 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亞非會議,對新中國外交有著特殊的意義。當時,為了爭取有利於建設的國際和平環境,中國成為萬隆會議的積極參與者。周恩來總理兼外長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提出並堅持求同存異的方針,為會議的成功舉行作出了重要貢獻。
  • ——萬隆會議
    年1月15日,印尼總理代表緬甸、錫蘭、印度、巴基斯坦四國總理致電中國政府,邀請中國參加當年在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2月10日,周恩來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復電,同意與會。   對於亞非會議,美國等西方國家一開始就抱著極端敵視的態度,並以「經濟援助」等手段分化亞非國家。4月11日,中國代表團包租的印度航空公司飛機「克什米爾公主」號飛離香港啟德機場後約5小時,在南中國海上空爆炸墜毀。中國和越南代表團工作人員以及隨同前往的中外記者共11人遇難。
  • 習近平出席萬隆會議60年活動 歷史孕育新萬隆精神
    「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這段經典論述至今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風度,而他首倡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成為現代國際關係最重要的行為準則之一。周恩來的形象和話語不沾染意識形態,令與會者傾倒,即便那些最仇視共產主義和懷疑新中國的人在面對周恩來時也收斂了他們的仇恨和懷疑。周恩來的個人魅力背後,是新中國借萬隆會議發出的參與構建新的世界秩序的暗示。
  • 萬隆會議:周恩來曾面臨艱難抉擇
    核心內容:殷罡:中國在萬隆會議上突然面臨一個選擇,納賽爾也去了,過去我們說的,新中國政府說的,就是阿拉伯封建統治者什麼這些,變了,納賽爾他是一個民族主義者,還有一些阿拉伯的代表,就是很詳細地向周恩來解釋了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和猶太人的衝突等等。
  • 二戰之後首次正式接觸:萬隆會議中日秘談始末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第一次亞非會議(萬隆會議)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每年的這個時候,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南部兩百公裡外的萬隆市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來慶祝萬隆會議的召開。60年過去了,亞非各國在萬隆精神的指引下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萬隆會議對當前中國外交的啟示
    亞非會議;萬隆精神;中國外交;合作;發展中國家;國際會議;周恩來;印尼 內容摘要:今年4月 10日,中國駐印尼大使謝鋒在雅加達舉行的紀念亞非會議60周年主題研討會上發表講話時指出,「面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萬隆精神不僅沒有過時,而是在歲月磨礪下歷久彌新
  • 周恩來如何撥正萬隆會議航向?
    1955年4月18日,萬隆會議在印尼開幕。這一會議引起新老殖民主義者特別是美國的不滿和反對。他們唆使少數跟隨他們的亞非國家從內部進行挑撥,企圖使會議分裂、失敗。開幕當日,發言者中第一個跳出來為殖民主義辯護、反對共產主義的,是伊拉克代表賈馬利。
  • 中國為會議成功作出重要貢獻-萬隆會議50年回眸
    中新網4月20日電 應印尼總統蘇希洛和南非共和國總統塔博·姆貝基的邀請,胡錦濤將出席在印尼舉行的2005年亞非峰會和萬隆會議50周年紀念活動。   1955年4月18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亞非會議。
  • > 萬隆會議60年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亞非會議 (Asian-African conference)。這是亞非國家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會議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處理國際關係的十項原則。
  • 萬隆會議,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巴基斯坦是習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此訪也是中國國家主席9年來首次訪巴,非常值得期待。此外,習主席出訪的一大重點,在於參加在印尼舉行的亞非領導人會議和萬隆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  1955年,戰後國際形勢和亞非形勢已生巨變,民族獨立風起雲湧。如何保障亞非新興國家的國家權益,如何推動傳統國際關係的轉型,正是當時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任務。
  • 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亞非會議在萬隆召開   1955年4月18日--24日,亞非會議在萬隆召開。
  • 《世界歷史》100 萬隆會議
    《世界歷史》100 萬隆會議前言: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世界外交舞臺似乎專為周恩來而設。1954年日內瓦會議,周恩來「舌戰群儒」,「贏得了外交舞臺第一流人物的地位」。1955年,在躲過克什米爾公主號暗殺事件後,周恩來不畏艱險出席萬隆會議,再次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折衝樽俎、協和萬邦的外交藝術,三次力挽狂瀾,將會議一步一步引向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精神的勝利。
  • 《外交風雲》今晚:周恩來萬隆會議展風採
    《外交風雲》今晚:周恩來萬隆會議展風採 2019-09-29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周恩來侄女:習主席講話傳承了萬隆會議精神
    周秉德參觀蘇加諾周恩來紀念亞非會議圖片展示會。新京報記者 王曉楓 攝  新京報快訊(記者王曉楓)4月23日,蘇加諾(印尼建國領袖)-周恩來紀念亞非會議圖片展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行,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女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很感動當地華人做這件事情,昨天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就是將周恩來總理提出的萬隆會議精神傳承下去。
  • 【萬隆即景】60年後,萬隆等待最激動一刻
    結束了亞非會議雅加達採訪,我們星夜兼程趕赴萬隆,汽車進入市區時,已經是凌晨兩點。剛出高速公路收費站沒多久,巨大的亞非會議60周年紀念活動宣傳板就映入眼帘,「萬隆:亞非之都」的字樣在濃濃夜色中依然清晰可見。